教育提质背景下在校大学生金融素养现状探究
2023-05-28高子捷董若渔沈佳仪杨思怡张爱平
高子捷 董若渔 沈佳仪 沈 颖 杨思怡 张爱平
(西南医科大学,泸州 646000)
引 言
近年来,大学生参与贷款、炒股、购买基金等金融活动,用花呗、借呗、白条过度超前消费,从而背上沉重债务,甚至导致犯罪的新闻屡见不鲜。蚂蚁花呗发布的《2017 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 亿“90 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500 万,即平均每4 个“90 后”就有1 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2021 年1 月,腾讯教育-麦可思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数据显示,33.5%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区分“校园贷”的渠道是否正规,36.1%的大学生表示“了解一些区分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有待提高和加强,因此在教育提质背景下,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财富观,对其进行金融理财教育,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应对金融风险的综合素质,加强防范意识,从点到面,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财富认知以进一步推动国民金融素养的提升。
一、某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金融素养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线下问卷的方式进行,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81 份。此次问卷共设置了基本信息、收入与消费基本情况、相关理财知识和产品的了解情况、原因调查及对策建议、金融知识简单测试五大模块。
问卷主要调查对象为大学本科生。在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41.47%,女性占比58.53%;在专业分布中,医学类专业占比74.02%,非医学类专业占比25.98%;在户籍分布中,农村户口占比56.17%,城镇户口占比43.83%。
(二)大学生金融素养概况
1.收入与消费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收入方面,99.74%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7.61%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1000 元以下,56.43%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1000~1500 元(含1500 元),占比最高,月平均生活费在1500~2000 元(含2000 元)和2000 元以上的学生分别占比28.35%和7.61%。
大学生消费方面,60.1%的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为1000~1500 元,占比最高;月平均消费小于1000 元、1500~2000 元、大于2000 元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4.17%、19.42%、6.3%。另外,65.09%的大学生没有记账习惯,在生活费有结余的情况下,有41.55%的大学生习惯将剩余资金闲置于银行账户。79.27%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信贷工具。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存在部分拖欠还款的大学生。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着眼于即期消费而非财富增值后的远期消费,在借贷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2.对金融的态度和认知
据问卷调查显示,仅有0.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46.7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不太好(见图1);而对于“认为大学生是否有必要进行理财”的问题,98.16%的学生给出了肯定态度。对于基础金融知识的判断和计算,也仅有40.68%的学生能够正确选出。对于理财认知(见图2),22.05%的学生认为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24.67%的学生认为存银行是最稳妥的理财方法。由此可知,大学生的主观意识中能够意识到金融知识的重要性,且有较强的渴望获得更加充足的金融知识;客观上,大学生对金融知识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存在投资观念积极、投资理财能力不足的现象。
图1 金融知识水平评价
图2 理财认知
3.大学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79.53%的大学生没有购买过任何理财产品,20.47%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大学生中,88.33%为银行活期或者银行定期存款(见图3)。在没有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中(见图4),81.1%的学生认为是对理财概念模糊,对相关产品不了解。在使用金融产品时,经常会仔细阅读金融产品的法规和风险情况的学生只占29.49%。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欠缺足够的金融素养,以至于不能做出最优的理财选择。
图3 大学生理财产品购买情况
图4 未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
二、大学生金融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校缺乏优质金融素养课程
在调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否必要”时的数据显示,有44.36%的同学认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对大学生非常重要,45.41%的同学认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比较重要(见图5)。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愿意接受金融教育,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受制于经济因素,想要寻求系统的金融素养学习,还得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校提供相应资源。但现阶段,部分学校特别是医科类院校并没有开设系列课程,没有对大学生进行金融素养方面的教学指导。
图5 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二)家庭缺乏基础金融教养
大多数中国父母缺乏对孩子的财商教养,根据2018年国内亲子财商教育研究报告《亲子财商教育:国际比较与中国启示》,我国国民整体财商水平仅处于及格阶段,国内财商教育亟待完善。如果父母不转变对财商教育的观念,包括金钱观、理财观、消费观,那么孩子“对钱没概念”的现象会非常普遍。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见图6),有57.22% 的同学与家庭谈论理财话题的频率较低,并且对自身金融知识水平的评价也较低,大多数的家庭并没有意识到金融素养的重要性,也未曾教导过孩子相关的知识,导致孩子从小便缺乏用金融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图6 家庭理财话题谈论频率
(三)社会缺乏针对大学生的普惠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4000 万,年轻一代大学生金融服务需求客观存在,且增长较快。但大学生存在可支配资金来源较为有限、生活费总金额少且固定的情况。数据显示,99.74%的同学为父母定期给予的生活费,极少数的为勤工俭学、兼职等渠道获取。除此之外,仅有7.61%的同学生活费在2000 元以上。同时,有25.46%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无结余,有结余的群体中,结余资金比较有限。大学生结余资金较少,没有收入保障、消费金额相对不高、稳定性不强,所以并不是正规金融机构看好的优质客户。因此,正规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金融活动较少,对大学生提供的友善金融服务更少,其金融服务对大学生来说,可及性很低。
三、教育提质背景下提升大学生金融素养的方法
(一)学校方面
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内,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大学都有必要为在校大学生开设基础金融知识课程,开展金融素养特色教学,将金融基础知识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使其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保证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基础金融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同时,积极开展相应金融知识竞赛与防诈骗讲座,激发学生学习金融等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金融产品的警惕性和谨慎性,合理评估收益与风险,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理财产品。此外,学校也可以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学术合作,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的渠道,引入适合大学生投资理财的金融产品,引导他们将理论付诸实践。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助力教育提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孩子金融素养形成的关键。因此,在教育提质背景下,家长可以从网上获取较多优质的金融教育资源,多了解、学习金融知识,对孩子进行金融教育普及,提高和孩子交流金融知识的频率和对金融素养的重视程度,向他们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及日常生活中的基础消费情况,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融理财观念,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金融素养。
(三)社会方面
应鼓励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合理、合规的情况下,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和适合大学生的金融产品,减少过多的成本和杠杆,减少过度消费。同时,监管部门有义务对金融机构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易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审核、监督,加大惩罚力度。金融相关部门也可选派金融从业人员走进大学校园,为学生举办各类金融知识讲座,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大学生明白征信的重要性,并就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向大学生讲述投资理财中各类理财工具的特点、购买组合比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消费观和理财观。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更有助于提高未来金融市场的稳健性。
国家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金融教育经费的投入。将金融教育支出纳入财政预算,以专项预算的方式从财政支出项目中筹措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金融教育,通过该种方式来引领大学生提高金融素养的热潮。
结 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在教育提质背景下,需要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建立完善的金融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大学生主、客观金融素养的同步提升,共同倡导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