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研究
2023-05-28吴美瑾丁娟芳
吴美瑾 郭 静 丁娟芳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 225009)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宝贵的育人价值,是高校教育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切实肩负起为企业输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内在素养,对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在隐性职业素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国高校要提高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利用,创新教学方式,发挥教育功能,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与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的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为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提供生动素材
首先,红色文化中的诸多史实、事件、资源,直观生动地展现了革命斗争历史,是隐性职业素养教学的生动素材,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不仅能激发高职学生培养创新、奋斗、敬业等职业精神,还能强化高职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深化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其次,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遗址遗迹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充分利用好本土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场教学,可为高职院校巩固和深化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开辟新路径,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内化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二)红色文化资源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供价值导向
目前,高职院校的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呈现出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学生职业素养主流积极健康。但也要看到,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高职学生,职业观塑造尚未完成,在复杂的新时代社会背景下,部分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意识与行为出现偏差,因此他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红色文化精神的驱动。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具魅力的精神特质,它蕴含着爱国、诚信、敬业、奉献的优良道德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如明灯一般为高职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是高职学生人生路上为远大理想信念拼搏奋斗的强劲动力,对提升他们的隐性职业素养有巨大的价值导向和激励作用。高职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会产生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各行各业的建设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红色文化资源为高职教师开展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夯实政治素养
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政治底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时代需要的是学识和素养“双一流”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红色文化资源是提高专业教师政治素养的重要维度,对教师自身坚定理想信念、铸造品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红色文化中彰显的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坚守初心、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默默耕耘、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是高职教师立德树人的指明灯。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增强传播红色文化的意识,旗帜鲜明地传承红色文化,自觉将其融入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各环节,积极向学生、向社会传递红色能量,为学生崇德向善做示范,带领学生补足精神之钙,怀着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充分”和“学校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不深入”,从而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发挥。
(一)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充分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仅限于简单认知,连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知之甚少,不少同学并没有感受到红色文化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例如,针对“您觉得扬州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您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多大影响”这一问题,仅38.5%的学生选择了“影响深远”,其他学生选择了“影响一般”和“没有影响”这两个选项(图1)。由此可见,不少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真正领悟红色文化蕴含的深刻内涵,没有意识到红色文化的价值与自身的隐性素养和职业发展有密切关系。
图1 您觉得扬州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您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多大影响
(二)教学环节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不深入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但挖掘不够深入,没有研究透彻其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这就导致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对红色文化的引入仅停留在表层,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理论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有时变成了形式主义教育。例如,针对“您认为学校组织的参观扬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活动的教育效果如何”这一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效果一般”“基本是去玩,没有教育效果”及“没去过”这三个选项(图2)。学生本应怀着敬仰、学习的心态去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最终却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休闲游玩,更谈不上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行动。
图2 您认为学校组织的参观扬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活动的教育效果如何
(三)学校对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但真正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活动中的较少。例如,针对“您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否以扬州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过职业素养教育活动”这一问题,仅35%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开展”,其他学生则选择了“偶尔开展”“从没开展过”“不清楚”这三个选项(图3)。再如,针对“您对于学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的各类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如何评价”这一问题,不足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很喜欢”,其他同学选择了“有待改进”“很不满意”“无所谓”这三个选项(图4)。由此可见,部分同学对红色文化融入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营造并不满意。高职院校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时,要紧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切忌工作流于形式、内容脱离现实。
图3 您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否以扬州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过职业素养教育活动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只有通过正确的实施路径,才能传达到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彰显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震撼力、引导力、推动力。
图4 您对于学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的各类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如何评价
(一)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认同是践行的前提,高职学生只有更加认同红色文化,才能积极主动地将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将其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高职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从思想上认可红色文化,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积极参与宣扬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以革命先辈的精神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隐性素养,并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将红色文化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二)创新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应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尤其是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其向教育资源转化,创新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方法,打造红色课堂文化,培育红色实践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红色人物、红色故事,丰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隐性素养方面的不足、职业发展的困惑等问题,利用红色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党爱国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等,提升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亲和力,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思考和兴趣。就实践课堂而言,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其能让学生体会“沉浸式”的熏陶和教育。学校可依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教育、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等,如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鼓励学生参加红色教育基地的志愿服务,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奉献社会的思想觉悟。
(三)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高职院校首先可以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元素渗透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如创建红色人物雕像群、红色文化馆,张贴红色人物画像、名言等,让学生时刻都能身临其境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革命先烈的榜样力量。其次,要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精神文化建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隐性素养教育活动,如红歌比赛、红色文化演讲等,并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抓手,举办重温红色历史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逐步在心中树立对红色文化的崇高敬意。除了举办活动之外,还可以成立研究红色文化的社团,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识,促进其自我教育、自我引导,提高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
结 语
红色文化是高职院校进行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资源宝库,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将其充分融入课堂内外,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汲取红色精神的力量,并转化为内心的信仰,坚定不移地践行和传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的隐性素养,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