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昆明城建史上第一份全面规划

2023-05-28黄燕玲

云南档案 2023年2期
关键词:市区昆明市纲要

■ 黄燕玲

编者按:人类社会因城市存在,拥有了数之难尽的美好。城市也在持续不断的营建中,刷新着人们对美好城市的想象边际。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城市规划始终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指针和灵魂。2016 年9 月21 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务院原则同意《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根据批复,昆明的城市性质是云南省省会、囯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批复要求,要逐步把昆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当前,一座融“春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一体的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新昆明正在崛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回溯昆明城市建设规划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的努力。在云南省档案馆中,珍藏着一组80 多年前的昆明城建规划方案,其中的《昆明市建设规划纲要》,可谓是近代昆明城市建设史上的第一份规划,该规划因循深厚的传统,倾注世界情怀,全面规划城市发展,对昆明城建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的很多成果我们受惠至今。

一、规划的缘起

昆明城自明代沐英按龟背图设计建成后,城市建设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状态。1922 年8 月,昆明设市。第一任昆明市政公所督办张维翰提出将昆明建成田园城市的设想,并将昆明的一些古迹改造成公园,扩修了环城路和市内街道等。但由于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这次城市规划实践在综合性和系统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昆明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加之沿海、内地的机构、企业内迁,过多的人口使昆明中心城区拥挤不堪,更大的城市发展需求迫使昆明市工务局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1939 年,国民政府《都市计划法》颁布后,时任昆明市工务局局长丁基实提出了“大昆明”设想。同年年底,该局技士沈长泰根据设想绘制了“大昆明市设计草图”(也称“大昆明市规划图”),成为昆明城市史上第一个在近代城市建设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规划,被誉为昆明建设史上第一份城市规划蓝图。至此,昆明市的规划及营建开始以建设大昆明为指导,昆明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及定位就此确立。

昆明城龟形轮廓图

大昆明市设计草图(沈长泰绘制)

“大昆明市规划图”的整个构想,均以滇池为中心展开,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以滇池为中心,滇池周围各县,均为大昆明市的范围;二是修筑环湖道路与昆明市区及环湖各县区连通,并形成全市区的主要陆上交通网络。同时,规划了沿滇池的重要码头位置和水上航线;三是对扩大后的市区范围,按原有的县区做了简单的功能划分,标明了沿湖主要名胜古迹和风景点,并确认沿湖为游览和疗养的地带,从而相应地对沿湖新建项目作必要的控制;四是标明了与滇池水源进出有关的主要河流。《大昆明市规划图》对昆明城市发展所作的规划虽还不够明晰与具体,但它在昆明城市规划史上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大昆明市规划图》绘成不久,昆明市政府设计委员、同济大学教授、时任昆明市工务局局长唐英撰写了《昆明市建设刍议》一文,提出昆明市总体规划设想。1941 年10 月,为编制战时特别建设计划纲要,昆明市工务局在该设想的基础上,编制了《昆明市三年建设计划纲要》。1943年,又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二、规划的内容

《纲要》是昆明城市建设史上第一份较为完整全面的规划,对城市进行了功能分区,中心区以“明城”为基础,以环形道路向外扩张,工业布局则在城市外围发展。该规划基本确定了昆明以环形放射道路为骨架,以同心圆的模式发展的城市形态。其主要内容如下:

1.市区总面积规划

城市总面积长远规划,以人口数量为标准。《纲要》依据欧洲大都市人口推算标准,以昆明当时的12 万人口(1939 年,昆明市实际居住人数已达到33 万。其中,本地居民12 万、外地居民2万、19 万为抗战后内迁人口)为基数,推算50 年后,昆明人口将达到85 万。按现代化大都市每公顷居住200 人计算,则50 年内昆明城区面积应由现在的30 平方公里扩大到170 平方公里。因此,《纲要》拟定了昆明市区范围为:东至十里铺,西至车家壁,南至草海长堤,北至黑龙潭。

《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内文首页

2.城市分区规划

《纲要》将全市划分为行政区、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及工业区,并规定了各区占地面积(全市总面积按170 平方公里计算)。其中,住宅区占25%、工业区占20%、商业区占18%、文化区占10%、行政区占2%、其他公共区域占25%(包括水陆空交通设施及园林区域)、风景区约占30 平方公里(含城周围山川河流)。具体各功能区域规划如下:

行政区:位于市中心,以省政府五华山所在地为主,在华山西路、华山南路、圆通街及华山东路圈内,省政府警务处、各厅及各机关均迁于此。

商业区:就原有商业繁荣区域加以扩展,其范围西至环城西路,东至太和街,南至环城南路,北至华山南路、武成路。全区道路作棋盘式分布,以威远路、金碧路、正义路、护国路为纵横交通主轴,并加以拓宽。其两旁的商店房屋由市政府加以限制,统一作高度相同的走廊式建筑,在两路相交处开辟一个广场,保存云瑞坊,划定停车场等。滇越、川滇铁路车站位于南北两端,盘龙江正中穿越,以利水陆运输。

文化区:为免学生受市尘喧嚣骚扰,应远离商业区。故以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昆华中学等一带作为文化区,西至市区边界,东至翠湖,北至滇缅铁路线,南至鱼翅河。图书馆、公共阅览室、博物馆等设于翠湖公园内。

住宅区:以行政区与商业区的东北、西南地区为主要住宅区,前者邻近行政区,便利行政机关人员就近住宿,范围较小。后者为一般市民所设,以大观新村、环城路新住宅区、鸡鸣村等处为主。沿大观河、西坝河等树木茂盛地段建设住宅。向西发展,在滇池养鱼塘边建海埂游泳场,在西山名胜处建高等疗养住宅,供中外人士观光游览所需;同时在市区的东南角、滇越铁路与滇黔公路之间开辟住宅区,并以正拟建的吴井新村为主建设一批住宅。如此,全市住宅区分布广泛,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市民需要。

工业区:以市区东、北与东北方为主,其原因如下:远离市区中心,可使市民免受声响之骚扰;在主要风向下方,可免烟灰及臭味散布于市空;运输便利:陆路有滇缅与叙昆两个火车总站,并有滇越车站及其联络线;滇缅、滇黔两条公路通过环城路、穿金路等通联市区;水路则有盘龙江横贯全市。工业区位于市区最外围,未来工业发达后,可向外发展或建立工业城市。

风景区:位于市区的西、北两边境。北有金殿、黑龙潭及铁峰庵;西有海源寺、筇竹寺、西山等胜景。

其他公共区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5%,包括交通设施、通讯与公用土地。交通设施主要有铁路线、车站、停车场、飞机场、水道、码头、湖面等;公用土地除道路和广场外,包括公共福利用地,如园林、草地、公园、公墓、运动场等。公用土地分别规划在各区域中,并预留50年的发展空间。

3.道路系统规划

(1)环城线路规划

依据昆明地势,市区道路系统以蛛网式和棋盘式两种形式并用。规划若干条环形公路,层层向外拓展。以拆除城墙后建成的道路为第一环,以现有的环城马路为第二环,以将来沿旧有县市分界线建成的马路为第三环,将本次计划的市区边界原有公路连贯后,成为第四环。然后利用城市原有干道,补充成辐射路线,与滇缅公路、滇黔公路、穿金公路、大观公路、环湖公路等连接。

(2)市区干线规划

延长正义路,向北穿过五华山直达黑龙潭,向南与威远街在市中心做十字交叉,两条干道成为市区道路系统骨干。依据干道宽度将市区道路分为一等干道、二等干道、三等干道、四等干道。干道之间利用纵横路线做棋盘式规划,成为普通道路,也称市街,并根据宽度分为一等市街、二等市街、三等市街、四等市街,较小的道路称为里巷。

东西方向干道主要有金碧路、拓东路、华山北路、华山南路、武成路、绥靖路、威远路、宝善路。

南北方向干道主要有:正义路、护国路、福照路、东寺路、华山东路、华山西路、文化路。

(3)道路宽度确定

干道宽度图例

各普通街道均采用棋盘式,道路宽度的确定以统一、整齐、便利交通为原则。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按相关标准,确定各种道路的宽度为:

一等干道宽度为23.5 公尺:如正义路、威远路,能供2 辆汽车及2 辆人力车并行通过,沿两边人行道各停1 辆汽车,每边人行道能供两组3人并肩对向通过。

二等干道宽度18.66 公尺:如金碧路、拓东路、宝善路、环城路等,能供2 辆汽车、2 辆人力车对向通过,人行道边可各停1 辆汽车,人行道能供4 人行走。

三等干道宽度为15 公尺:如福照路、东寺路、绥靖路、护国路北段、文化路等,能供2 辆汽车、2 辆人力车并行通过,人行道能供5 人行走。

四等干道宽度为12 公尺:如华山南路、武成路等,能供2 辆汽车、2 辆人力车并行通过,人行道能供3 人行走。

普通街道:根据行人和车辆情况定为12 公尺和10 公尺两种。里巷多定为6.5 公尺,能通过2 辆汽车或通过1 辆汽车、2 辆人力车。

4.铺设电车轨线规划

电车作为都市交通工具,可穿越市区而联络各地。按照20 万人电车轨线应在2 公里以上的标准,昆明电车轨线铺设计划以三牌坊广场(忠爱坊、金马坊、碧鸡坊)为中心,成放射性向外辐射,北至黑龙潭,南至草海长堤东端,东至市区边境,西至海源寺,东西约15 公里,南北约20 公里。电车轨线铺设分期进行,第一期工程铺设第一环干线,待城市繁荣到一定程度时,在第三环干线上铺设第二期电车轨线。电车轨线宽2.5 公尺,双向5 公尺,并规定轨线两侧道路应可供1辆汽车通过。

电车轨线线路图

5.河道整治规划

昆明市区河道以往只做简单疏通,本次规划从防洪、运输、灌溉及下水道出口等多方面功能进行整治。具体措施如下:

(1)防洪:市区有洪涝隐患的主要是盘龙江和明通河。盘龙江整治措施:1.在上游芹菜冲水库筑堤,涝时蓄水,旱时放水,同时有益于运输和灌溉。2.疏通下游及各支流河道。3.将小东门外小菜园一带弯曲的河道拉直。4.加固河道两岸堤坝。明通河整治措施:加宽加深河段,加固堤岸并与盘龙江接通。市区内其他河道,主要是疏通淤泥,清除垃圾,并严禁两岸居民向河中倾倒垃圾。

(2)运输:根据《纲要》,将来大部分工业、住宅及休养区都在滇池周围,海口一带将成为新工业区。滇越、叙昆、滇缅铁路车站所在的环城东路一带,也将成为新的繁盛区。为实现各铁路与滇池船只的水陆联运,必须对市区河道进行整治。整治办法:彻底根治盘龙江,使之能与滇池畅通。一是将叙昆、滇缅铁路车站附近的盘龙江上游河道修挖引直,使舟楫能畅通运行。二是加宽加深大观河,使之与新篆塘、西坝河连通。其中,西坝河水位较高部分设一个船闸,以调剂水位,便利行舟。如此,滇池船只可经大观河、西坝河、柳坝河至盘龙江与各铁路实现联运。其余如顺城河、鱼翅河、涌莲河、永昌河等,酌量加宽挖深,并整治贯通,酌修水闸,调剂水量,使枯水季节仍能便利水路运输,且可辅助农民灌溉田亩。

(3)灌溉:主要是在盘龙江上游筑堤蓄水;在大观河、鱼翅河、永昌河、梁家河等支流筑闸阻水,枯水季节放水;在各河道之间开挖大小沟渠引水。

6.下水道整治规划

下水道系统的建立,是都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工程之一。昆明市原有的下水道系统可分为城内和城外两部分,各系统的下水分别流入附近河流。市内排水道有两种,一种是道路两侧的排水明沟,巷道内多采用此方法;另一种是长方形的暗沟,市街均采用此方法。由于市内下水道没有科学、系统规划过,暗沟修建时与路面处于同一水平,没有坡度导致排水不畅,特别是以宝善街和晓东街尤为明显。另外,昆明市地势北高南低,大多数河流,如盘龙江、明通河、玉带河、金汁河等都向南流入滇池,以致许多地方的出水口低于河道水位,使下水道无法排水。本次整治方案:一是疏通原有各系统排水沟渠(护城河、兰花沟、臭水河等),特别是被日本飞机轰炸时损毁的沟渠;二是整治排水沟坡度,使排水更加流畅;三是加大出水口涵洞,并适当增加出水口;四是科学合理规划新住宅区排水系统。

昆明市水道系统图

7.改进给水规划

给水事宜,关系全市人民的福利。昆明自来水水源主要是翠湖九龙池,抗战以来,昆明外来人口增加近20 万,原有的自来水厂供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解决当前之需并满足50 年后人口增长需要,规划分二期对全市给水系统进行改造,具体为:一是整理水源,增加5 万加仑清水池4 座;扩充翠湖九龙池机房,修理被炸毁的水管并在各街道增加水管。二是增加2 部500 加仑抽水机,2 部500 加仑煤气发动抽水机,满足24 小时抽水所需。三是添置KVA 变压器及配水设备。

8.扩充电力规划

昆明的电力供应主要来自石龙坝水电站(水力发电)及昆湖电厂(火力发电),日发电量为3500 千瓦。随着入滇机关及人口增加,昆明市日用电量达到5000 千瓦,入不敷出。为此,《纲要》提出了增加电力的治标和治本方案。治标方案:一是石龙坝水电站重新安装于1937 年拆除的两部旧发电机,可增加600 千瓦电量;二是在昆华中学附近新建一座配电所,并向昆湖电厂(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业)购买800 千瓦电量。治本方案:一是委托安利洋行向英国订购一套1687 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增加火力发电量;二是增加水力发电设备,科学测算,争取每年雨季(7-10 月)增加1 万匹马力发电量。

9.住宅设施规划

《纲要》认为,随着大量人员移昆,原有房屋供不应求,一般市民月收入大部分用于租金。统计近几年支出,其总数或将超出自建住宅费用,非常不经济。但购地建屋,非一般人力、财力所能及,长此以往,在居住上必将引发严重问题。为保障市民福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逐年建设大量平民住宅非常必要。

《纲要》规划住宅办法如下:一是新建平民住房。在新住宅区内、西坝河两岸及大观公园附近,划定区域兴建平民住宅若干村。购地建屋的费用,可组织“平民居室救济委员会”,用劝募方式筹集,并制定相关办法,只允许市民中的低收入者取保迁入,每月收取少量租金,实现对低收入者的救助;二是建设中等住宅村。其购地建屋费用,可由政府、银行或私人投资。容许市民取保迁入,由居住者分期缴纳相应金额,若干年后,各住户即可取得房产所有权。一般市民,尤其是外来昆者,可以永远解决住房问题,安居然后乐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市民村设计,应遵循卫生、安全、经济、舒适等原则。村中应有各种公共建筑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会堂、图书馆、运动场、娱乐场所及公共防空壕等;三是大住宅建设。为满足中产以上阶级自建住宅之需,拟在新住宅区中,征收大片土地,分期建道路,接通水电。规定位置,划分大小不同的建筑基地,由市政府估定价格,供市民选购,并规定:凡购地者,必须在若干时期内兴建房屋,否则采用逐年累进法征收其空地税,用于市区建设。按此规划,昆明先后修建了篆塘、书林、盘龙、复兴、靖国、大东、咸阳、吴井等新村。其中,篆塘新村成为第一个“中等住宅村”,靖国新村则成为“中产以上阶级自建住宅”新村;四是改善旧有住宅。主要是加强市政建设,改善旧住宅区水、电、气设施,引导市民对住宅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科学合理,适宜居住。

此外,《纲要》还对城市环境布置和公共设施设置进行了规划。

对于房屋的设计要体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具坚固不屈之精神与质朴敦厚之风格。

对于环境建设,要体现艺术,配合环境,使市民愉快享受。市容呈美满观瞻,外来游客,身入其境,即能感觉市政建设;都市中设置园林,调剂空气,供市民游息之需。各公园中,应添设儿童游戏场及运动场。扩充与整理翠湖公园、圆通公园、大观公园、古幢公园、近日公园等,并分期建设中央公园、双龙公园、鼓楼公园等;保护昆明周边名胜古迹(大观楼、黑龙潭、温泉、海源寺、西山等),并计划整理和扩大,使之与天然风景相配合。

对于市政公用设备,要加强车辆及船只管制,添装电灯;规定菜市、柴炭市位置,合理设置摊位;设置广告亭牌、公用电话、标准钟;建设公共浴室;建殡仪馆,设置公墓等。

三、规划的启示

纵观这份80 余年前的规划,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该规划充满了民族自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纲要》制定的时候,正是中华民族处于艰难的抗战时期,但昆明的早期建设者们,在战火纷飞的年月提出了依托滇池,发展大昆明的远大规划。满怀抗战必胜的信念,寄托着建设美丽家园的梦想。

第二,该规划展现了与世界接轨的开放性。《纲要》以当时世界先进的城市建设科学为理论基础,把国际城市建设科学运用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在抗战时期主持昆明城市建设的市公务局两任局长丁基实和唐英,早年皆留学德国,德国正是较早实施城市规划的国家,因而他们能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昆明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应用于昆明城市建设和规划上来,使昆明城建规划一开始就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和目标发展。

第三,该规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纲要》对城市住宅规划的设想极具可操作性,尤其是把握住昆明作为“高原水乡”这一突出特点,对城市河道的治理利用,对滇池及其周边的开发,作出了颇具前瞻性的规划,提出的许多举措,能引发后人思考,值得后人借鉴。

猜你喜欢

市区昆明市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