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的课堂革命探索与实践

2023-05-28陈方圆

智库时代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文创育人思政

陈方圆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创意系)

一、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1]”,这是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第一层次目标,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制造型企业、设计服务企业的创意设计专业人员、专业化设计服务人员等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角色特点,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还应具有更高层次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以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提升人民幸福感而设计为宗旨,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二)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有待提高

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师生对课程思政生硬的融入方式较为排斥,导致落实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具有一定难度。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是最重要的阵地[2],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应实现两个层次的育人目标,而学生也应具有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自觉性。

2.课程思政的融入缺乏系统性规划

目前,课程思政的责任主要落实到各专任教师,教师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去思考所担任课程的思政目标,导致出现课程思政碎片化、重复雷同的现象。因此,课程思政应具有系统性思维,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立对应的思政育人目标,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内容碎而不散、协同互促的效果。在价值引领的育人原则下,积极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育人长效机制,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统筹推进[3]。

3.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有待创新

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主要为“听、看、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存在明显的局限性[4]。学生处于被动输入的状态,缺乏对思政精神内涵的领悟与共鸣,缺失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思想触动较少,育人实效不佳。课程思政应确保思政教育的严肃性与教学的趣味性融为一体,达到“思想严谨、方式有趣、效果理想”[5]。因此,教师的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能力需要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有待创新。

二、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的内涵

基于设计专业的特点,打破设计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入难、生硬,导致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不佳的现状,提出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该模式尝试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设计训练项目中,凝练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事相关的项目,如《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融入家乡旅游纪念品设计、“建党百年”红色文创产品设计项目,让学生从了解自己的家乡到热爱家乡、做家乡的代言人, 再到爱祖国爱党爱人民、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做红色精神的宣讲人。

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改变了课程思政传统的“听、看、学”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实施“寻、梳、悟、创、扬”主动学习路径。通过“寻”素材、“梳”思路、“悟”内涵,同学们自主探寻想表达的思政主题和相关素材,梳理出表达思路,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并与之产生共鸣;“创”作品则是用设计的手段将无形的思政文化形态和精神进行创作和表达,形成有形的设计作品,这是课程思政自主学习的升华阶段;“扬”成果则是对设计成果进行分享,用设计作品的形式传达出去,让更多的人产生共情。

三、基于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的课程实施路径— —以《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为例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通过项目实践以及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思路与方法。具备针对相关旅游文化产品设计项目进行项目规划、设计调查、概念提出、设计表现的能力。

《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沟通与表达、团队协作、自主探究能力等。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采取以项目为载体,遵循“技能训练由易入难、循序渐进”“思政元素巧妙融合、润物无声”的原则。项目一为家乡旅游纪念品设计,每一个人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感,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代表性事物也会如数家珍,这个题目极易唤起同学们浓浓的爱乡情感,人人都是家乡的代言人。项目二是“建党百年”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时事命题,同学们自主深入了解党的历史、重大事件等,唤醒同学们对党的光辉记忆,激发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从爱家乡到爱党爱祖国的进一步情感升华!课程项目的具体设计如表1。

表1 《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设计

(三)课程实施过程

课堂实施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教练的模式,引导学生按“寻—梳—悟—创—扬”的训练主线进行项目实施。根据各项目特点,学生可以采取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项目实施,比如项目一中,同是台州地区的同学可以2-3 人一组,这样利于信息的共享和问题探讨,对于以个人为小组的同学,教师可适当给予引导,或作为成员式的助力。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形式,都必须完成一人一作品,从而确保课程评价的公平公正。下面以项目二“建党百年”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为例,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阐述。

1.“寻”素材

“寻”素材是指产品设计前期的调研阶段,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研究主题,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从而找到产品设计方向和定位。素材搜集可以从“人、物、事、魂”四个方面着手:“人”指为革命事业奋斗和奉献的仁人志士;“物”指革命期间与衣、食、住、行、用相关的典型物品、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建筑等;“事”主要指重大历史事件和具有广泛传播度和影响力的革命事件等;“魂”指的是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民族信仰、优良的作风传统、红色文化等[6]。素材搜集的方式,可采取实地走访、博物馆学习、图书资料查阅、网络资料搜集等线上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手段,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搜集相关的材料。通过以上方式,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外到内逐步形成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2.“梳”思路

“梳”思路是指采用思维导图以及图文看板的形式,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和思路,凝练典型的文化和精神元素,并用可视化的图文方式呈现。在项目二中,“梳”思路主要包括整理与党的革命事业相关的“人”的英勇事迹、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感,厘清“物”的特殊时代背景,梳理出“事”的发展脉络,“魂”的无形和有形的表现形式。在梳理好思路后,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成果的汇报分享,让各小组快速形成对党史的全方位的系统认知。

3.“悟”内涵

“悟”主要在于挖掘物化元素的隐形精神内涵,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升华阶段。项目二的“悟”体现在挖掘“人”“事”“物”的红色基因,与革命之“魂”共振。这一步必不可少,只有建立在情感的充分认同之上,才会产生创作的内驱力。但由于这一步隐形不易观测,极易被忽视,因此需要教师的认真引导和启发,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这一阶段,浸润在充分的共情中,感悟红色元素的精神内涵,内化成再设计创造的源动力。

4.“创”作品

“创”作品作为课程思政的输出阶段,是基于前三阶段的充分铺垫之上,运用设计技能和设计方法,进行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创作。这一阶段,设计者将应用“图、形、意、趣”的设计手法,将红色元素与相应的产品进行合理结合,既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也要考虑产品的文化和精神承载。好的红色文创作品,有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作品承载的“灵魂”和“精神”,可以让用户从产品视觉感知到使用体验,不知不觉地与作品的“魂”产生共情。图1 是一个“星火燎原”倒流香香薰的设计作品。它将红军长征路线和烽火台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作品中,当倒流香点燃之后,香的烟雾会从烽火台的底部流出,沿着红军长征的线路徐徐流淌,最终到达胜利的终点。烟雾的徐徐流淌,让使用者联想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感悟长征的不易和革命志士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图1 “星火燎原”倒流香香薰设计

5.“扬”成果

在每一个项目结束的时候,同学们会对项目成果进行汇报。汇报主要包括设计的完整过程以及各阶段的成果、最终的设计作品概念、创意来源、创意思路等。从同学们的侃侃而谈中,不仅看到每个人的设计作品各有特色,而且可以看出红色思想已经根植入心,每个人选取的表达角度会有差异,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局部,拼接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堂完整丰满的思政课堂。这就是“1+1>1”的效果,每个人都成为红色精神的宣讲人!

(四)课程实施成效

1.自主探究、开放共创,促课程思政的“活”化

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将具有鲜活性和亲和力的思政主题巧妙地融入到设计项目中,让学生自主选题、探究和创作,改变了课程思政由教师单向灌输给学生的状态。同学们对于课程思政不再排斥,形成课程思政开放共创的局面,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获得同学们的共鸣与共情,进而自主创作和表达,设计出承载“灵魂”和“精神”的作品。通过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沿循“寻、梳、悟、创、扬”主动学习路径,同学们由表入里,逐层探索、深入领悟思政文化和精神。课堂中,教师作为教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构建开放、共创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活”化课堂,“活”化课程思政。

2.一人一作品,用“设计+”手段创成果

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是设计者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共同作用的创作过程。感性认知因人而异,每个人挖掘的设计点各不相同,因此鼓励学生用设计的手段大胆创作和表达,将无形的情感、文化精神进行可视化的产品创作,表达爱家乡、爱党爱祖国的情怀。理性思考则以设计专业知识为指引,需要严谨地考量产品的实用性、美观度、可实现性、市场竞争力等因素。课程最后,一人一作品,人人上台演讲,不仅提升了综合职业技能,也让学生有看得见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四、基于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的课程实施的反思

(一)项目设计的鲜活性和亲和力

在课程项目设计时,任课老师要做大量的调研准备工作,确保思政主题的鲜活性和典型性。与时事契合、与学生亲近的课题,往往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主动性。另外还要确保所选思政主题能与课程专业授课内容有机融合,而不显得刻意突兀。

(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共创性

在课程实施中,“设计+”模式是一个课程思政共创的过程,对于同学们的设计选题和设计创作,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学生的选题和创作持鼓励态度并加以引导,同时也要保持对不同主题的把控力和专业度,特别是增加思政文化储备,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五、结语

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的实施前期需要教师充分做好课程设计和相关准备,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实地调研、小组讨论、成果汇报等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创作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共创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效果。活化课程思政的“设计+”模式是项目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代表课程思政融合项目教学的若干可能性,只要巧妙地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效。

猜你喜欢

文创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陶溪川文创街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