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劳动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构建

2023-05-28余萧蕊

基础教育参考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公民教育劳动教育

摘   要:英国劳动教育各级职责明确、整体特点鲜明,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认劳动教育的价值。文章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英国劳动教育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牢固的政策基础,以国家课程为主要載体开展劳动教育,并以各类劳动项目作为为补充,且注重劳动教育的连贯性,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强化劳动教育的融合性,彰显劳动教育的社会性。总的来说,英国劳动教育通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推动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从而培养具有劳动能力和素养的英国公民,为未来工作与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英国;劳动教育;劳动素养;公民教育;国家课程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3.003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价值,成为当前各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劳动教育以国家课程为依托,以各类劳动项目为补充,各级职责明确,整体特点鲜明,为英国培养具有劳动能力和素养的现代公民作出了较大贡献,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英国劳动教育的相关背景

(一)英国劳动教育的思想基础

英国是西方较早提出劳动教育理念的国家之一。早在十六世纪初期,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奠基人托马斯·莫尔就在其著作《乌托邦》[1]中提出了劳动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描绘了当时人类社会进行劳动教育的新图景。莫尔关于劳动教育的一系列讨论,直接影响了英国现代相关劳动教育的立法[2]。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实践教育理念蓬勃兴起。在当时,为适应国民经济增长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英国教育开始注重实用性倾向,主张发展人们的职业劳动能力。英国哲学家、绅士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约翰·洛克,曾倡导为贫困及流浪儿童建立“工作学校”,让学生在纺织品生产等领域从事手工劳动。学校不再只针对升学青年服务,也开始面向就业青年,为其未来工作生涯作准备。

19世纪80年代末,英国教育家塞西尔·雷迪(Cecil Reddie)在英格兰德比郡创办阿伯茨霍尔姆学校,揭开了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的帷幕。与传统学校相比,新式学校更为重视体育与手工活动,强调劳动教育和体育锻炼,教育与劳动逐渐趋于融合[3]。

综上可见,随着经济形态的变革,英国早期的劳动教育理念呈现由空想到实际的整体发展态势,理论的可实践性越来越强,劳动教育的意义也越来越突出。这一切都对英国后来的劳动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英国劳动教育的政策基础

20世纪初期,受传统绅士教育理念的影响,英国的劳动教育多集中在专门技术学校里开展,为将来择业服务的职业教育色彩十分鲜明。

1938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了弥补技术人才缺口,英国政府颁布了以改革中等教育为核心的《斯宾斯报告》(Spens Report),首次将技术中学与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并列,作为中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开展劳动教育的任务主要由技术中学承担。

到了20世纪后期,随着城市技术学院(City Technology College)①等普职融合类中等学校的兴起,英国的劳动教育更加普及。1988年,英国出台《教育改革法》(Educational Reform Act),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需要额外提供包括家政、保健知识在内的系列课程,加速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劳动教育改革的步伐[4, 5],随后关于学生劳动观念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案也逐渐改良完善[2]。

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英国非常重视对学生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技能。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题为《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孩子而改变》(Every Child Matters : Change for Children)的绿皮书,明确了现代英国教育的目标,强调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劳动观念,倡导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各种综合生活技能,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成长型现代公民[2]。

随后,英国又颁布《你的孩子,你的学校,我们的未来:建设21世纪的学校体系》(Your Child, Your Schools, Our Future: Building a 21st Century Schools System)教育白皮书,确立了数字、信息技术运用、语言沟通、与人协作、自学与解决实际问题六项发展的关键技能[6],提出注重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教育与生活的连接意识,其中提及的信息素养、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素养也都与劳动教育息息相关[2]。

时至今日,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框架对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基本劳动知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0-5岁阶段的法定框架提出孩子身体发育的健康表现:儿童应维护个人健康并了解个人需要,如穿衣、自己使用洗手间等,在生活实践中强化劳动教育;能够掌握简易设备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了解保持健康和安全的方法等[7]。在5-16岁关键阶段的国家课程安排中,设计与技术等许多课程的主题内容也都对参与创造性实践性活动有所要求。

总的来看,英国的教育政策虽未明确提出发展劳动教育的概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领域对学生素养的逐步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其教育政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步入21世纪之后,英国劳动教育经历了从劳作到手工再到工艺技术的转变,从偏体力转向体脑结合或更多偏脑力,从简单的低水平技能转向复杂的高水平技能[3],时代特征更加明显,为未来工作生活进行准备的气息更加浓郁。这些成为英国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背景和政策基础。

二、英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

尽管英国国家课程四个关键阶段(Framework for key Stages 1 to 4,KS 1-4)中没有明确阐述劳动教育的特定概念,但在深刻的思想渊源和与时俱进的政策背景下,其过程仍以国家课程、劳动项目等形式充分彰显劳动教育的理念,通过校内外共同合作、社会广泛支持的劳动教育具体实践,整体呈现出课程与项目交织的鲜明特征。

(一)以国家课程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是英国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其实现劳动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就是国家课程[8]。国家课程是指英国公立学校5至16岁学生必须学习的全国统一课程,共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关键阶段一(KS1)从5岁到7岁;关键阶段二(KS2),从7岁到11岁;关键阶段三(KS3),从11岁到14岁;关键阶段四(KS4),从14岁到16岁。国家课程确定了中小学三门核心学科(英语、数学和科学)和9门基础学科(艺术与设计、公民、计算机、设计与技术、语言、地理、历史、音乐、体育)的课程内容[9]。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设计与技术、烹饪与营养、计算机和公民等课程中。

1.设计与技术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设计与技术课程是英国基础国家课程之一,开设时间已超过30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取得的成绩也被国际教育界所认可[10]。该课程注重使学习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包括家庭、教室、公园、体育场、当地社会、企业、公司等)中,通过大量创新实践项目来体验设计与技术的学习[11],在生产实际中习得劳动知识。例如,学生在设计动物之家的实践中,通过考察不同种类动物的生存习性和环境要求,设计出可供动物休憩与活动的良好家园[8]。该课程具体可分为设计(design)、制作(make)、评估(evaluate)、技术知识(technical knowledge)四个部分,并新增了烹饪和营养板块。在关键阶段一、二和三中作为必修课程出现,在关键阶段四则作为选修课程出现,每一个阶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均有所不同。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利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考虑自己和他人需求、愿望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设计和制造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同时获得广泛的学科知识,培养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学生们通过对过去、现在生活方式与技能的深入探索,产生对社会生活以及更广泛劳动领域的批判性认识,从而塑造劳动品格,淬炼劳动精神,成长为机智、创新、进取的劳动者。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设计与技术课程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其演变大致遵循了从手工课(劳作、缝纫)、工艺课(金工、木工)到设计与技术课程的过程,课程内涵逐渐丰富,对设计和技术等脑力劳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已成为设计与技术课程的重点。但同时,该课程依然存在对手工制作、家政等这类简单生活劳动知识的学习,只是学习的比重有所降低。整个过程较为鲜明地体现了英国劳动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即在适应社会需求中不断改革。

2.烹饪与营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英国劳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烹饪与营养课程”。该部分内容虽然被纳入了设计与技术课程板块,但无论从课程目标、实施方式与评估原则来看,都相对独立,且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值得特别介绍。

英国有着非常深厚的烹饪课程的底蕴。早在19世纪40年代,家政课程就被引入初等教育体系,向出身于较低社会阶层的女性提供烹饪教育。1892年,烹饪课程在《公立小学管理条例》中正式得以确立[12]。2008年,英国宣布从当年9月起,将烹饪课列为11至14岁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每周至少两节,规定每名中学生应学会以新鲜原料烹制八道健康可口的菜肴。2014年9月,英国教育部宣布将烹饪必修课程扩展至小学[2]。可以说,长久以来,烹饪课程在英国教育体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烹饪与营养课程纲要明确提出,烹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11]。学生应在课程中通过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掌握一系列烹饪技术,理解和应用营养和健康原则,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具体实践上,英国设定了详细且可操作的烹饪课程目标,如开展“烹饪巴士”项目和“厨师认领学校”项目等,调动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烹饪实践的机会,以克服在校内参与烹饪课程遇到的困難[12]。

学生在练习烹饪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烹饪技巧、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热爱劳动的精神,具备劳动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3.计算机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劳动不再仅仅指向体力的付出,而是更加注重计算机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运用[2]。为应对掌握计算机技术等新科技知识人才缺乏的巨大挑战,英国国家课程为学生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化生产劳动课程,即计算机课程[8]。学生从中学习信息和计算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计算机怎样运行,如何通过程序设计来应用这些知识。学生从刚开始学习计算机,到简单编程,再到熟悉至少2种编程语言并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等方面达到一定的综合水平,准备成为数字世界的积极参与者,并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2]。在此过程中,高质量的计算机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和创造力来理解和改变世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的来说,计算机课程将劳动行为与关键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计算技能的传授过程中锻炼提升学生的生产劳动能力,是一种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劳动教育方式。

4.公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除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技能外,英国国家课程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念的熏陶,并直接反映在其公民课程中。2002年9月,公民课程被正式纳入英国国家课程,在关键阶段三和关键阶段四实施[2]。

公民课程旨在使学生在与学校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中,培养友爱互助精神与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从而为未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角色做好准备。其具体课程目标为:在关键阶段三,学生应了解公共机构和志愿团体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公民如何共同努力改善社区的机会与渠道;在关键阶段四,学生通过包括志愿服务活动在内的不同方式为改善社区作出贡献[13]。

在课程开展形式上,一方面,英国学校允许学生直接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和学校劳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例如,新学期伊始,学生通过参与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校服管理、校园环境的治理、组织募捐活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并锻炼为班级和校园作贡献的能力[8]。另一方面,公民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志愿服务项目与公益活动,并通过学校和社会合作的公益组织活动等,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心与劳动奉献精神。2008年,英国政府开始实施“未成年人强制性服务计划”,规定中小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长要达到50个小时,而且有严格的认证与考核制度。例如,英国的福克斯莫尔小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方案,促使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劳作技能和领导能力。经过前五年的锻炼培养后,学生们会在第六年被分配到不同岗位,包括图书馆助理、设备管理员等,每个角色要担任一个学期[14]。

(二)以各类劳动项目为补充丰富劳动教育

1.社区参与活动项目中的劳动教育

英国学校依托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鼓励学生了解自己的社区,树立为改善本地环境做贡献的责任意识。例如,学生在当地区长的培训下担任“小区长”,这些“小区长”会拜访当地家庭和独居老人,并且组织一些活动以增进邻里关系、劝阻不文明行为等[8]。

以伊顿公学为例,学校会独立或与当地组织合作开展一系列丰富的社区活动项目,这些志愿活动成为大多数学生课程之外的重要去处,平均每周参加一至二次。具体包括如下几类:一是当地学校(Local Schools)项目。学生到当地学校和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一起相处。阿伯韦尔(ArborVale)是学生们访问得最远的学校,他们在那里和残障儿童一起参加课堂和体育活动。二是老年人(The Elderly)项目。学生拜访老年人,与他们一起喝茶、聊天,或者在花园里帮忙。三是慈善商店(Charity Shops)项目。伊顿公学与许多当地慈善商店有联系。学生会在每周一、三、五去这些商店协助其他志愿者开展工作,如将捐赠物进行分类和摆放等。还有的活动如“跑送星期一”(Monday Run)等,学生会将食物、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送给无家可归者[2]。正是在这样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帮助他人的喜悦,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从而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寓学于乐。

2.户外营地项目中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其中基本的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户外营地项目也在其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罗伯特·贝登堡爵士鉴于当时英国青年道德堕落、体格衰弱的情况创立了童子军,希望通过野营等户外活动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勇敢卓越的精神[2]。现在,越来越多的英国家长会为孩子报名参加假期的营地项目。营地教育已成为英国社会推动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一股强劲力量。

营会期间,将开展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各类劳动体验项目,如做手工、糕点烘焙等。大部分的营会都会涉及一些体力劳动内容,学生在营会期间需要独立生活。这一过程可以促使学生锻炼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鼓励他们热爱并尊重劳动[5]。此外,参加营会还可以让儿童结识新朋友、接触新事物,训练独立自主、沟通等多项技能。在不同类型的营地中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艺术类营地能丰富儿童的知识和阅历;体育类的营地让儿童掌握运动知识、强健自身体魄;冒险类营地则将培养儿童勇敢自信的心态,以及野外生存技能[2]。此外,英国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农场参观,让学生亲自体验挖土豆、喂羊等活动,并帮助农场主准备午餐。学生在此类活动中亲历劳动的美好与快乐[5]。

3.创造力培养项目中的劳动教育

在数字社会,劳动更多地指向创造性内涵。这一新趋势亦揭示了劳动教育的新起点,即关注年轻人的劳动创造意识与创造力的培养[15]。如何通过适当的劳动教育项目培养学生数字时代的劳动素养,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英国的做法值得参考。

英国学校强调与创意领域专业人士的长期合作,并通过专业平台促进劳动教育发展。在实施创造力培养项目阶段,学校首先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通过企业专业人士的参与,用丰富工作经验引导学生,鼓励其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并在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劳动技能[8]。例如,英国西北部的佩弗里尔谷(PeverilVale)中学开展的创造力培养项目中,学生们在视觉艺术家和生态学家的指导下,通过设计环保材料改善学校的环境质量[16],在发挥想象力的实践环境中提升劳动素养,培养合作精神。英格兰中部黑区的迪恩斯菲尔德(Deansfield)中学也举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创造力培养项目——伍尔弗汉普顿(Wolverhampto)亚特兰蒂斯俱乐部项目(Atlantis Nightclub)。项目实施过程中,年轻人积极向俱乐部管理者学习管理技能,在自主控制音响和照明设备的基础上举办音乐时装秀。此外,他们还推出了一份俱乐部安全指南,以增强社区居民对药物、卫生、健康等知识的了解[16]。

上述项目充分展示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表明劳动教育也可以是有趣且形式多样的,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造力培养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被赋予真切的获得感,有利于劳动品质的养成和创造素养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积极面对数字时代对劳动者的新要求。

三、英国劳动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注重劳动教育的连贯性

英國劳动教育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和逻辑上的递进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英国劳动教育国家课程的关键阶段设置来看,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与生产技能的设计与技术课程主要开设于前三个关键阶段,熏陶学生劳动价值观念的公民课程则开设于最后两个关键阶段,整体遵循先技能后素养的教育规律。二是从课程内部各关键阶段的目标制订来看,英国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一体化设计特征。例如,在烹饪与营养课程当中,学生在关键阶段一仅需要了解食物来自何处,并利用科学膳食的基本原理准备菜肴;在关键阶段二,学生被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各种食材的栽培、养殖、捕捞、加工地点和方式,并掌握基本的烹饪技术制作以咸味为主的菜肴;到了关键阶段三,学生就需要了解各种食材的来源、季节性和特性,并掌握一系列烹调工艺[11]。每一关键阶段的课程目标环环相扣,内容设置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在知识逻辑、技术逻辑和价值认知逻辑上衔接得当,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学习劳动知识,并逐步提升劳动技能和素养。

(二)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

从实现形式来看,英国劳动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亲历过程,倡导真实情境下的劳动实践。除了国家课程中包含的劳动教育之外,英国还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富有教育性、趣味性与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和劳动项目,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过程,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树立创新性劳动理念。例如,在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中,学校不仅设置了校内烹饪课程与家庭烹饪实践,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国卫生部专门拨款设立的“英国食品双周活动”等;在生产劳动课程中,除校内实践课以外,学校还提供了一系列课外活动供学生参加,如“编程年”项目、乒乓球比赛活动、机器人项目、与专业人士合作创意设计等。在服务性劳动课程中,学校提供了与学校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如担任“小区长”、老年人项目、慈善商店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精神与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情怀[8]。正如英国学者肖恩·斯蒂特(Sean Stitt)所言:“烹饪是生存技能。除非我们教会孩子烹饪,否则任何声称能够吃得健康或活得健康的说法都是空洞的。[17]”仅拘泥于理论教学的劳动教育只能流于泛泛,劳动教育中足量且适度的实践训练不可缺失。英国通过以国家课程为依托、以劳动项目为补充的劳动教育设置模式,很好地突出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

(三)强化劳动教育的融合性

英国劳动教育围绕学科教学展开,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学校课程、家庭课程和社会课程的各个方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英国通过国家课程的规划设置,将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科学教育、计算机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等有机融合,劳育与智育、德育多管齐下,相辅相成;另一方面,英国凭借劳动项目的开展,把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融入社区教育、创造力教育等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素质教育当中,校内校外合力助推,劳育与美育、体育相互融合并协同促进。校企融合协作也成为英国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以设计与技术课程为例,学校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设计与技术课程教学外,还非常重视开设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以丰富和发展设计与技术课程。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将行业与教育联系起来,帮助设计与技术教师发展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传授给学生。例如,英国开展的学校与行业技能项目是由设计与技术协会与一些企业合作开设的一项为期五个月的课程,提供与关键阶段三和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课程相关的结构化培训和辅导计划[10]。

(四)彰显劳动教育的社会性

英国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致力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在社会的真实情境和支持保障中开展劳动教育。在融入社会方面,英国学校与社区积极互动,通过社区参与活动项目改进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避免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盆景化”[14]。在社会支持方面,一方面,众多企业与专业人士与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基于项目核心载体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为英国劳动教育提供大量保护与支持,如烹饪课程得到了包括多家健康机构以及教育工会、妇女协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5]。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英国特别重视特殊需要或残疾学生的劳动教育指導,为有身心残障或有认知障碍的学习者,提供他们生活所必须的适当的劳动资源,在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积极创造,充分利用资源克服自身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障碍[8]。

总而言之,英国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参与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公民责任感,树立社会价值观和信念。通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生把课堂教学和个人经验以及社会环境结合,在真实环境中体认劳动教育的价值,丰富劳动经验,锻炼劳动技能,进而成为具有劳动能力和素养的英国公民,为未来工作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1.

[2]董晓波,张培.英国劳动教育重视生活技能培养[EB/OL].(2020-08-06)[2021-03-20].http://www.ict. edu.cn/world/w3/n20200806_69977.shtml.

[3]石佩.英国劳动教育为未来工作生活做准备[J].上海教育,2020(8):13-16.

[4]辛爱灵.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5]陈波涌,黄鑫楠.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107-115.

[6]翟晓磊,张艺馨.英国国家课程改革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进[J].教学与管理,2022(19):80-84.

[7]Department for Education-GOV.UK. Statutory framework for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Setting he standards for learning, development and care for children from birth to five[EB/OL].(2017-03-03)[2021-04-10].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96629/EYFS_STATUTORY_FRAMEWORK_ 2017.pdf.

[8]乐书思,陈波涌.英国如何实施劳动教育——以英国国家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21(07):39-45.

[9]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framework for key stages 1 to 4.(2014)[EB/OL]. (2014-12-02)[2022-08-0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framework-for-key-stages-1-to-4/the-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framework-for-key-stages-1-to-4.

[10]欧芳町.英国KS3“设计与技术”课程及其对我国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启示[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1.

[11]Department for Education.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Framewor kDocument.(2014)[EB/OL].(2013-09-11)[2022-08-0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design-and-technology-programmes-of-study.

[12]繆学超.劳动教育进国家课程——英国中小学烹饪课程的演进、经验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77-82.

[13]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Framework Document(2014)[EB/OL]. (2013-09-11)[2022-08-0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citizenship-programmes-of-study/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citizenship-programmes-of-study-for-key-stages-3-and-4.

[14]彭丽婷.英国中小学公民素养教育及实施方法[J].现代教育论丛,2018(05):20-25.

[15]许书敏,杨广立.数字劳动主导下的劳动教育简说[J].中国德育,2019(2):40-43.

[16]杨梅,赵巍.国家课程束缚下的英国创造力教育——英国“创新型伙伴关系计划”述评[J].教师教育学报,2018,5(05):90-98.

[17]Sean Stitt. Taking the cooking out of food: Nutrition & the national curriculum[J].Nutrition and Health,1995(10):155-164.

The Development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Britain Labor Education

YU Xiaorui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Abstract: The clear responsibilities of all levels of labor education in Britain with distinct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prompt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a real environment. British labor education has a profoun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a solid policy foundation. It takes national curriculum as the main carrier to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supplemented by various kinds of labor projects,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ntinuity of labor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ity, strengthens the integr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sociality. British labor education promote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abor proces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society, enhances students sense of labor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thus cultivating British citizens with labor ability and literacy and making full preparations for future work and life.

Keywords: Britain; Labor education; Labor literacy; Citizenship education; National curriculum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作者简介:余萧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国家教育管理决策支撑服务项目2022年度委托课题“国际教育战略行动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编号:EMIC-YJC-2022013)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公民教育劳动教育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