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3-05-27周宇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痉挛

周宇航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脑瘫是小儿脑组织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非进行性损害,可表现为肌肉痉挛、智力低下和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1]。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脑瘫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减退、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该疾病发生机制复杂,早期不可逆性脑损伤是导致患儿下肢痉挛的重要原因,故而降低肌张力和保持生物力学稳定,是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改善的关键。对于该疾病常规主要采用康复训练、健康教育以及悬吊疗法等方式,增强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促进其预后改善。悬吊疗法通过悬吊身体部分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患儿的四肢发育,增强其本体感受性[2]。但是在日常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患儿情绪、配合程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其训练的有效性。

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神经电刺激疗法,通过刺激患儿四肢肌肉自主收缩运动,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痉挛症状,重建四肢生物力线,从而恢复患儿对自身运动功能的控制[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有效性,从而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小儿脑性瘫痪》[4]中相关诊断标准;均为单瘫。排除标准:严重皮肤过敏;严重器质性病变;近半年内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伴有严重癫痫者;伴有先天性疾病。本研究经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知晓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为3~11 岁,平均(5.80±1.86)岁。研究组中男、女分别为23:17,年龄在2~10 岁之间,平均(5.75±1.94)岁。对比两组间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1)运动训练,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协助患儿进行爬行、翻身、站立、行走等训练,利用Bobath技术、Rood 疗法、牵拉按摩痉挛肌等方法进行训练,每 d 1 次,每次30 min。(2)按摩,对患儿肢体实施按揉、拿捏、牵伸等操作,每次15 min,每 d 2 次。(3)心理认知训练,指导患儿进行问答题训练,并与家长一起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引导患儿积极参与,每次30 min,每 d 1 次。(4)语言训练,综合评估患儿的语言障碍程度,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提升患儿的构音能力。每次30 min,每天 2 次。连续治疗3 m。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悬吊疗法。根据患儿年龄以及病情等,选择合适的悬吊训练工具。治疗前,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功能障碍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个体化的训练。(1)协助患儿将患侧足部踩踏在悬吊带上,然后握紧悬吊绳,嘱咐患儿双足用力向下蹬踏,进行双足功能训练。患儿取仰卧位,将单侧膝关节置于悬吊带上进行伸髋、骨盆旋转、抬臀以及伸膝等训练。患儿取平卧位,将患侧脚踝置于悬吊带上,实施抬臀、背屈等训练。(2)悬挂固定多功能平行棒,患儿取站立位,使用双手抓紧多功能棒,指导其进行旋转以及重心转移训练。还可以使用弹力绳、悬吊爬行器等进行运动悬链;采用阶梯性和渐进性训练。每 d 1 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3 m。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治疗前,先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治疗过程、目的以及注意事项。(2)指导患儿取坐位,使用酒精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在患儿两侧下肢胫前肌粘贴红、白电极片,在下肢的适当位置粘贴另外两片电极片,将其固定后,使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距离维持在20 cm 左右。(3)治疗过程中,鼓励患儿尽最大可能的去完成各种主动运动,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合理调整阈值,治疗时间为每次20 min。每 d 1 次,每周5 次。连续治疗3 m。

1.3 观察指标

1.3.1 运动功能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5]进行评估,包括翻身、坐位、站立等项目,得分范围0~264 分,分值越高越好。

1.3.2 肌痉挛评分

采用改良 Ashworth 痉挛等级量表(MAS)[6]进行评估,根据其分级(0、1、1+、2、3、4 级)情况分别赋分为0~5 级,级别越高肌痉挛越严重。

1.3.3 日常生活能力

利用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ADL)进行评定,包括移步、个人卫生、进食等内容,总分10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1.3.4 平衡功能

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7]进行评估,得分范围0~65 分,评分越高越好。

1.3.5 神经生理学检测

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以2000 rpm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10 min,分离血清对其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内皮素(ET)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疗法治疗改善运动功能及肌痉挛

治疗前,两组间的GMFM-8。M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GMFM-8 评分显著更高,MAS 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GMFM-8 及MA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GMFM-8 及MAS 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疗法治疗提升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 与ADL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BBS 评分、ADL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BBS 及ADL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BBS 及ADL 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疗法治疗改善神经生理学指标

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NGF 较治疗前升高,ET含量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NGF高于对照组,ET 含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NGF 与ET 含量比较()

表3 两组NGF 与ET 含量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脑瘫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减退、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该疾病发生机制复杂,早期不可逆性脑损伤是导致患儿下肢痉挛的重要原因,故而降低肌张力和保持生物力学稳定,是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改善的关键[1,2]。

悬吊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主要通过对不同位点进行悬吊运动,可激活肢体的神经肌肉组织,刺激大脑及肌肉内运动感受器,重建神经控制模式[2]。通过与日常康复训练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儿的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是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患儿情绪、配合程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其训练的有效性。

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有意识性和主动性的康复训练,能够利用仪器记录患儿的肌肉收缩强度,从而指导其完成闭环刺激以及反复主动训练,恢复瘫痪肌肉[3]。本研究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MFM-8 评分、BBS 评分、ADL 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高,MAS 评分均较低。提示研究组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减轻患儿的肌痉挛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肌电生物反馈仪能够实时监测患儿的肌电变化,从而设置动态阈值,使患儿能够最大限度完成各项运动。另外,肌电疗法治疗过程中,患儿跟随系统提示音和动画等完成各项训练,能够让其体会到“游戏”的愉悦感,能够极大地提升其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NGF 能够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存活以及再生起到调控作用,而ET 属于血管收缩生物肽,其水平的升高可诱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NGF 水平升高,ET 水平下降,且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该治疗模式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NGF 与ET 水平,减轻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加速突触重塑,重新整合患儿的中枢神经功能,加速脑损伤修复。通过与悬吊疗法相结合,能够有效降低血清ET 水平,减轻神经元肿胀坏死,保护脑组织[5,6]。

总而言之,在常规康复以及悬吊疗法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加速患儿脑神经网络重建,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有效提升患儿治疗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痉挛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