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3-05-27徐济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鼻窦鼻窦炎鼻腔

徐济发

(瑞昌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瑞昌 332200)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发病机制为鼻腔、鼻窦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导致鼻窦生理功能障碍以及各种并发症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年龄没有限制,它通常发生在所有年龄段的患者中。慢性鼻-鼻窦炎常引起鼻塞、性分泌物增多、嗅觉功能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病率高,治疗相对困难,术后易复发,导致长期不愈合[1]。

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鼻腔空间小,结构复杂,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会破坏鼻腔内部结构,患者鼻粘膜上皮化速度慢,同时鼻恢复时间长[2]。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鼻内窥镜手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它可以借助内窥镜在视觉环境下手术彻底切除鼻息肉,成功率高达90%,具有病灶清除简单、术野清晰开阔、并发症较少、复发率较低,术后恢复快的优良特点切口美观的优良特点,深受患者和医生的认可[3]。

现如今,鼻内镜手术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手术,但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及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者[4];病程>6 m 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随访失访者;既往存在颌面部手术史者;精神疾病患者;嗅觉障碍者。

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4~61 岁,平均年龄为36.89±4.23 岁;病程6 m~10 y,平均病程为5.68±1.49 y。观察组男26例,女19 例;年龄24~62 岁,平均年龄为36.57±4.1岁;病程6 m~10 y,平均病程为5.61±1.25 y。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将炎症得以控制后实施手术治疗。

对照组实施传统筛窦开放手术。局部麻醉和粘膜表面麻醉后,从牙尖嵴到第二牙尖做一个横向切口,长度约为2~2.5 cm。将骨壁上、内外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剥离,使上颌窦前壁完全暴露。用圆凿切开上颌窦前壁,打开窦腔,观察窦内病变情况,切除完毕后重新建立圆形骨孔,将窦腔堵塞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根据患者的范围和体质选择全身或局部麻醉。手术采用德国郎牌鼻内窥镜系统(Richard-wolf,WOLF),根据病情采用合适的措施,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可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成形术进行治疗。在此前提下,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宜采用蝶窦开放或后筛窦开放,术中应保留中鼻甲。如果患者有轻微的粘膜水肿或中鼻甲正常,则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局部粘膜息肉患者,术后应部分切除中鼻甲,并用凡士林纱布填充鼻腔,3 d 后,取出填充物,清洗鼻腔,直到手术腔完全上皮化。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5]

症状及体征均恢复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均改善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1.3.2 预后情况

通过4 m 随访得知,判定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将有转移、病情加重或死亡的判定为预后不良组,将无转移,无病情加重或死亡的判定为预后良好组。

1.3.3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预后单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OR>1 表示该因素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OR<1 表示该因素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26(60.47%)例,有效13(30.23%)例,无效4(9.30%)例,对照组显效20(48.78%)例,有效10(24.39%)例,无效11(26.8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3.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预后情况

所有患者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患者有37 例(86.05%)、预后不良患者有6 例(13.95%)。

2.3 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

将通过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与术后患者预后单因素,结果发现性别、吸烟、饮酒非影响脓毒症预后恢复的因素(P>0.05),年龄、过敏性鼻炎病史、前期鼻窦炎手术史、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鼻中隔偏曲为影响术后预后恢复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

表1 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年龄、过敏性鼻炎病史、前期鼻窦炎手术史、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为影响术后预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手术主要用于临床治疗,传统筛窦开放手术的鼻外径路具有创伤大,鼻腔功能破坏严重,且术中和术后出血较多,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5]。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深层组织不易观察,这将增加复发的可能性。

本研究现通过对传统筛窦开放术与鼻内镜手术进行相比,后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前者,说明鼻内镜手术能够提升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究其原因为鼻内镜不会影响患者鼻道粘液纤毛功能,同时能更好地保留患者鼻腔的正常组织结构,促进康复病变黏膜的生理功能,防止病变复发,此外,病变切除彻底,内镜照明充足,内镜手术后治愈率高,对于鼻腔、鼻窦的形态、生理功能等造成的伤害较少,更有益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另外,鼻内镜手术作为慢性鼻窦炎公认的治疗方法,对缓解头痛、鼻塞、嗅觉障碍和鼻涕等症状有明显效果[6,7]。鼻内镜手术目的是重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组织结构和改善通气,但影响其预后因素较多。为有效保障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文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知,年龄、伴有鼻息肉、前期鼻窦炎手术史、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为影响术后预后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以下几点:①年龄:老年人预后不良的风险较大,基础条件差,免疫功能低下,常伴有基础疾病,影响鼻内镜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②过敏性鼻炎病史:过敏因素可使鼻粘膜长期处于高反应状态,导致粘膜肿胀和渗出物增多,窦口变窄和阻塞,引起细菌感染和繁殖,导致经久不愈。③前期鼻窦炎手术史:有外科手术的历史,以往的手术会对鼻粘膜和功能结构造成创伤和损伤,导致骨外露、纤维瘢痕组织增生、鼻窦狭窄和阻塞,并会导致鼻窦炎复发,不利于预后的恢复。④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滥用会导致鼻粘膜纤毛部分脱落甚至消失,上皮细胞坏死变性,细胞间隙增大,鼻粘膜血管扩张,不利于后续的治疗及恢复。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效果较好,年龄、过敏性鼻炎病史、前期鼻窦炎手术史、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对于术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鼻窦鼻窦炎鼻腔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鼻腔需要冲洗吗?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