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CP 与AP 内固定对创伤性急诊胫骨开放性骨折疗效分析

2023-05-27戴京王小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胫骨部位病灶

戴京 王小忠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浒关院区急诊科,江苏 苏州 215000)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往往会导致内、外侧平台的受力不均匀,最终引起骨性关节炎[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胫骨骨折在外科疾病中约占10%~15%,其中24%的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在解剖学上,胫骨下三分之一处没肌肉进行附着[3],血液供应较少,一旦发生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能力降低,术后感染几率也显著提升[3]。因此,在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处理中,困难较大,是临床创伤骨折治疗的难点之一。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主要通过对胫骨近端的主要骨块加以支撑并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患者关节骨折给予拉力螺钉固定近端松质骨,进而完成固定效果[4]。解剖钢板(Anatomical plate,AP)则主要在对患者的解剖位置进行复位后,及时使用拉力螺钉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固定,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5]。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LCP 与AP 内固定对创伤性急诊胫骨开放性骨折病人恢复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Huma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的影响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0 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复杂胫骨骨折的诊断标准[6],且经CT 和X 线片确诊;②受伤7 d 内进行治疗,均为新鲜骨折;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陈旧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患者;②合并患有关节炎患者;③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者。按照患者的住院编号,随机将患者分为LCP 与AP 组,每组各75 例。

其中,LCP 组患者,男性55 例,女性20 例;年龄22-72 岁,平均年龄(45.34±3.18)岁;骨折部位:38 例左侧骨折,37 例右侧骨折;AO/OTA分型:C 型30 例,B 型45 例,AP 组患者,男性31 例,女性44 例;年龄21-72 岁,平均年龄(45.46±3.22)岁;骨折部位:33 例左侧骨折,42例右侧骨折;AO/OTA 分型:C 型35 例,B 型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1.2 方法

1.2.1 LCP 组

采用LCP 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后,对患者采取腰硬麻醉,在病灶部位进行长度为5 cm 的弧形切口,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畸形充分暴露后,对局部病灶部位的骨膜进行剥离,使用C 形臂机对患者的较大的骨折部位碎块进行复位后,使用锁定钢板对患者进行内外固定,对于病灶部位有骨缺损的患者,则采取髂骨移植的手段,固定结束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

1.2.2 AP 组

采用AP 治疗:对患者采取以上麻醉后,在患者的病灶部位座且口味12 cm 的弧形切口。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充分暴露后,对局部的骨膜进行剥离,针对患者的解剖位置进行复位治疗后,使用解剖型钢板进行支撑固定,最后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出血量进行比较。

1.3.2 术后恢复情况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

1.3.3 康复效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angle,TPA)和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A)进行比较。TPA 和PA 分别于术后即刻、3 m、6 m 运用X 线进行检查;

1.3.4 炎性因子

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两组的NLR、hs-CRP 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组间比较四格表法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LCP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显著低于AP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对比()

注:与AP 组相比,#P<0.05。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LCP 组患者的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及膝关节锻炼时间均显著低于AP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

注:与AP 组相比,#P<0.05。

2.3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

LCP 组患者的术后即刻、3、6 m 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AP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对比()

注:与AP 组相比,#P<0.05;与组内术后即刻相比,*P<0.05;与组内术后3 m 相比,△P<0.05。

2.4 两组NLR、hs-CRP 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LR、hs-CRP 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LR、hs-CRP 显著降低,且LCP 组患者的NLR、hs-CRP 显著低于AP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NLR、hs-CRP 水平的对比()

表4 两组患者NLR、hs-CRP 水平的对比()

注:与组内治疗前相比,△P<0.05;与AP 组相比,#P<0.05。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在解剖学上,胫骨下三分之一处没肌肉附着[3],血液供应较少,一旦发生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能力降低,术后感染几率也显著提升[3]。在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处理中,其困难较大,是临床创伤骨折治疗的难点之一。LCP 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直视环境下对患者进行解剖位置复位[4],对于患者的骨折部位的复位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该手术对于患者的皮肤软组织的要求较高,要求患者必须要有完整的皮肤对外固定的支撑。解剖型钢板是在早期内固定的治疗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固定方式,主要以支撑模式来固定患者胫骨近端的骨块,并且通过钢板近端松质骨拉力螺钉将关节骨折进行固定,在骨折部位稳定后,可及早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且无需额外的固定辅助[5]。

本研究结果显示,LCP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显著低于AP 组,分析认为,在对患者在进行解剖位置的内固定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解剖位置进行复位后,随后根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的解剖走形,对患者进行内固定[7]。在治疗中,LCP 组患者的负重时间、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的锻炼时间均显著低于AP 组,在一定成程度上反映,随着患者切口的增加,局部对于软组织的破坏能力显著升高,患者由于此造成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内皮功能的下降严重,进一步造成术后恢复的延迟。通过对患者连续3 m 的康复效果比较,在术后即刻、术后3 m 以及6 m,LCP组患者的术后即刻、3、6 m 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AP 组,提示,通过对患者的LCP 固定手术,对于患者的解剖位置的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包文华等[7]通过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分析中,LCP 手术显著的术后康复作用以及较低的术后感染,目前已经成为手术的首选,与本研究相互印证。同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 (NLR) 被认为是许多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骨折和多发伤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指标[8]。大量证据表明,严重创伤可能会引发白细胞水平的术后免疫反应,其特征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9]。C 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物,通过激活调理作用和补体系统发挥作用,并调节血小板活化,在骨折创伤后可明显增高。本研究显示LCP 组治疗一周后患者以上两种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说明LCP 对减轻患者术后炎症有明显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LCP 对创伤性急诊胫骨开放性骨折病人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快,炎症指标明显下降,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胫骨部位病灶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