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陆协作钢引桥吊装施工技术

2023-05-27梁伟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3年9期
关键词:趸船起重船锚链

◎ 梁伟 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前言

钢引桥由于自重轻、强度高、跨度大、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液体货物码头[1],单榀钢引桥往往属于重大件结构,吊运安装工艺则是钢引桥施工的至关重要环节。杨云安[2]介绍了采用大型起重船整体吊装,采用8点吊解决吊索受力平衡的问题;王志平[3]介绍了采用浮运支架法安装大型钢引桥,拟乘潮水利用方驳浮架钢引桥至安装地点;陈德旺[4]介绍了采用起重船安装钢引桥的方法、索具受力计算及选型、吊座工艺及解决偏心问题。以上成果要求的吊装作业环境条件较好,且采用了大型吊装设备。内河浮码头钢引桥是水陆衔接结构,一般岸边水深较浅,岸坡较陡,施工作业环境条件较差,陆上吊装或者水上吊装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可选择的吊装设备非常有限。

本文基于宜昌洗舱站项目的工程实例,提出利用陆上吊车和水上趸船协作的新型吊装钢引桥施工方案,其工艺流程及控制措施的分析和总结,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项目概况

宜昌洗舱站项目建设2个5000吨级泊位,采用浮码头形式,布置在长江中游水道左岸微凹岸段内。每个泊位前沿布置一艘钢质趸船,船型尺度为船长×型宽×型深×设计吃水=90m×15m×4.0m×2.2m。岸侧设置阀组平台,阀组平台平面尺寸12m×10m,顶高程48.4m,阀组平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1.0m。趸船与阀组平台之间采用活动钢引桥连接,钢引桥岸端支座直接搁置在阀组平台凹槽内,江端支座设置滚轮,搁置在趸船后缘牛腿上,牛腿边缘设置挡坎,支座滚轮随水位变化在牛腿范围内滚动。钢引桥采用平行弦式桁架结构,平面尺寸为44.5m×6.0m,高4.4m,单榀钢引桥重110t。钢引桥内布置洗舱工艺、消防管线。

设计高水位46.46m,设计低水位33.47m。

临江护岸地貌呈现阶梯状,一层平台宽约8m,高程35.0m,二层平台宽约12.5m,高程43.0m,三层平台宽约6m,高程45.7m。水下坡比1:2,一层平台和二层平面之间坡比1:1.25,二层平台和三层平台之间坡比1:2.9。钢引桥主体分段在工厂内制作完成,分段运输至三层平台上拼装成整体结构。

图1 码头结构断面图

地层从上至下主要为杂填土、黏土、粉质黏土和卵石层,其中黏土层和粉质黏土层深厚。

为了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钢引桥必须在12月份内完成吊装,正处于低水位期,水位约34.0m左右。

3.方案优选

宜昌洗舱站项目位于长江中游左岸,钢引桥安装首选陆上吊装,受环境条件限制,汽车吊最佳位置布置在一层平台,仍然需求作业半径达35m;钢引桥单件重达110t,跨度达44m,一般汽车吊额定起重量偏低,吊距偏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若采用起重船水上吊装,受趸船锚链以及起重船吃水深度的影响,需要将起重船布置在趸船外侧跨越趸船作业,作业半径超过50m,安全风险高;起重船作业对长江日常航运有所影响,需要海事部门协调,报建程序繁琐,影响工期;当地无大型起重船,外地调运成本较高。因此,单独的陆上吊装或者水上吊装均不能满足需求。

在此背景下,提出多台吊车配合,并利用趸船浮力协调作业的吊装方案,以降低安全风险,控制成本。

4.吊装方案

4.1 吊装前准备

(1)关注当地气象,选择晴朗天气施工,能见度≥1000m,风速≤6m/s。

(2)选用350t汽车吊1台,平衡重100t;选用260t汽车吊2台,平衡重80t。

(3)修整临时施工便道,道路平整通畅,且具有一定承载力,确保顺利抵达指定位置,确保吊臂活动不受影响。

(4)趸船锚碇按照设计要求抛锚定位,开展绞锚移船试验,为移船提供可行的技术参数。

(5)吊装作业人员包含:总指挥1名,安全员2名,起重工3名,工人6名,测量员1名,船长1名,水手4名,主要操作人员配置对讲机。

(6)吊装前对特种作业人员及设备的特种作业证件资料进行报验审批,对现场吊装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尤其对船、岸作业人员配合分工进行重点交底。

(7)吊车支腿下垫2m×3m×0.2m走道板,支腿时先进行两次空车试压,观察一切正常后开始吊装作业。

(8)吊装正式移动就位起吊前,必须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试吊过程,即在重物起吊离地约500mm左右时,吊车暂时停止运作,让重物在空中静置约半小时,待一切观察正常后方可正式起吊就位。

(9)吊装前必须提前对吊装区域拉设安全警示物,并且跟水上航运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提前对江上合适位置进行安全告示及警示说明,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禁航限行措施。(10)吊装过程中随时测量趸船定位,确保趸船位置准确。

4.2 吊装工艺流程

第一步:吊车和趸船就位。吊车A为350t汽车吊,布置在二层平台;吊车B为260t汽车吊,布置在三层平台的下游侧;吊车C为260t汽车吊,布置在一层平台。调整趸船锚链,移动趸船至顺岸边线布置,按照既定坐标定位,趸船后缘与岸边线距离约4m。如图2所示。

图2 吊车与趸船位置

第二步:钢引桥转向。吊车A吊绳扣在第4排上层横梁处,吊车B吊绳扣在第2排上层横梁处。吊车A与吊车B协作抬吊钢引桥,调整钢引桥的摆放位置,扭转角度56°,搁置在二层平台和三层平台上。如图3所示。

图3 吊车A与吊车B协作吊运

第三步:钢引桥江端上趸船。取下吊车B吊绳,吊车C吊绳扣在第2排上层横梁处。吊车A与吊车C协作抬吊钢引桥,扭转钢引桥角度47°后,缓缓向江侧送出,钢引桥滚轮置于趸船牛腿上。此时,钢引桥一端搁置在趸船上,一端搁置在二层平台边坡上。如图4所示。收紧锚链,采用链条将钢引桥与趸船锁定,防止钢引桥移动滑落。

图4 吊车A与吊车C协作吊运

第四步:钢引桥陆端上阀组平台。取下吊车A和吊车C吊绳,移动吊车A,定位后将吊绳吊扣在端部第1排下层横梁处。趸船与吊车A协作移动钢引桥。上游侧绞紧锚链,下游侧释放锚链以调整趸船船位,将趸船前沿与前沿线一致后再向上游移动趸船。吊车A配合趸船起吊钢引桥岸端,将其岸端支座移动到阀组平台设计凹槽内。此时,钢引桥已按设计要求安放就位。静置钢引桥15分钟,全面检查安放位置。一切正常后绞紧趸船锚链,确保趸船位置固定,采用链条将钢引桥与阀组平台锁定,钢引桥吊装完成。如图5所示。

图5 吊车A与趸船协作吊运

4.3 吊装控制措施

(1)钢引桥为平行弦式普通桁架[5-6],斜腹杆为主要受力结构,其刚度远大于竖腹杆,因此选用吊扣位置为斜腹杆与弦杆相交处,确保结构受力与原设计的一致。吊扣位置布置垫木,防止钢索对钢引桥防腐涂层破坏。

(2)吊车支腿距离边坡不小于3m,吊车支腿集中应力大,在支腿下设置垫木和钢板,以保护边坡结构,同时保障吊车的稳定。

(3)钢引桥搁置地面应剔除石子、砖块等坚硬物,铺设松软黏土层,厚度不小于15cm,以保护钢引桥防腐涂层。

(4)吊车起吊钢引桥离地50cm,需静置不少于10分钟,观察无任何异常后,再进行水平移动,移动控制速度不超过0.1m/s。

(5)钢引桥支座在落定位置上50cm时,仔细核对安放位置,确认无误后缓缓放下钢引桥。

(6)趸船移动需船长统一指挥,缓缓松放和绞紧锚链,控制趸船移动速度不超过0.1m/s。趸船移动过程中随时注意钢引桥的锁紧锚链的张松状态,以调整吊车水平移动速度,保证钢引桥的平稳移动。

4.4 吊装验算

(1)吊车负载验算。钢引桥转向时,吊车A承担吊重73t,作业半径9m,外伸臂25.3m,额定起重量98t,其负载率为73/98×100%=74.5%;吊车B 承担吊重37 t。吊车A 吊车B作业半径15m,外伸臂30.6m,额定起重量51 t,其负载率为37/51×100%=72.5%。

钢引桥上趸船时,吊车A负载率与钢引桥转向时相同;吊车C负载率与吊车B在钢引桥转向时相同。

钢引桥上阀组平台时,吊车A承担吊重55t,作业半径12m,外伸臂25.3m,额定起重量76.5t,其负载率为55/76.5×100%=71.9%。

各吊车在各阶段负载率均在75%以内,满足安全吊装要求。

(2)边坡稳定性验算。地质指标采用直接快剪指标,黏土γ=19.1k N/m3,C=3 4.8k Pa,φ=14.7°;粉质黏土γ=17.8kN/m3,C=22.8kPa,φ=7.9°。计算水位按照实时水位34.0m考虑。

吊车支腿下布置垫木和钢板,其支腿荷载转换为均布荷载进行边坡稳定计算。二层平台布置350t吊车,支腿下钢板面积12m×12m,保守采用均载30kPa;一层平台布置260t吊车,支腿下钢板面积10m×12m,保守采用均载25kPa。

边坡整体稳定计算方法采用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7-8],计算软件采用易工水运工程结构CAD集成软件,计算得施工期短暂状况抗力分项系数≥1.05,满足边坡稳定要求。

5.实施效果与评价

钢引桥从设备就位到安装结束,共历时约6个小时,钢引桥安装轴线误差8mm,满足≤10mm规范[9]要求,钢引桥的吊装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同时,该吊装方案经受了质量保证和创新思路的双重考验,保障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得到质安监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认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结语

分析环境条件,突破常规思路,提出陆上和水上协作吊运的施工方案,通过完善的计算设计、周密的配合施工,以达到安全、高效吊装目的。项目的成功实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其思路和施工控制技术可供后续类似工程参考。

猜你喜欢

趸船起重船锚链
考虑锚链腐蚀因素的锚链舱设计
大型起重船在规则波中的频域响应分析
锚链和锚链轮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啮合过程力学分析
趸船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船用锚链发展及标准化现状
工作趸船的设计
·下期论文预告·
固定水域办公用趸船新型定位方法
基于ELM算法的起重船摆动轨迹跟踪
1500t起重船A形吊臂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