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士生成长社会化的跨学科组织构建

2023-05-27陈嘉婧

公关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会化

陈嘉婧

摘要:博士生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高校目前在知识性建设上相对成熟,但是开放性和社会性还迫切等待完善,需要建立相应的跨学科组织包括联合高校之间和社会企业共同来构建完成。本文立足于博士生成长需要社会化来设计与抽象构建跨学科组织,提出虚实结合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式跨学科组织结构。将实体组织和虚拟组织结合起来就意味着将跨学科组织和国家与市场热点所需要的跨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向内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向外联合国家和市场趋势及企业研发的需要,培养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导向和社会需求的博士生人才。

关键词:博士生成长,社会化,跨学科组织

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体系在促进学生专业性发展和知识性拓展方面相对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学生学业指导体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的步伐,博士生成长的社会化诉求也日益强烈。

1.博士毕业生就业技能匮乏

高等教育的导向是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并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多元型人才。博士生教育虽具有一定的站位,但是近年来却面临着毕业生就业技能匮乏导致的就业难困境,这也反映出高等教育培养的知识型人才与社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

就业技能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在信息时代和知识转型的背景下,博士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需要打破单一技能的束缚,用更加宽容接纳的态度培养多元技能,用更加開放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就业机会和社会发展下蕴藏的新机遇。传统单一的学术工作模式“一家为大”的局面将会被打破,高学历人群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将会增加更多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但在事实层面,博士毕业生面对新形势下的职业变化认识不够充分,抑或是后知后觉,导致博士毕业生对此普遍准备不足,遭受到了培养过窄、缺乏具备从事不同工作的多样技能和跨学科技能等的普遍批评。[1]商业界人士批评博士生缺乏合作能力,此外他们认为博士论文和研究兴趣常常与其他知识和现实问题脱节,以校园为中心对个人和职业的期待范围也太狭窄。[2]因此我们倡导博士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应该增强自己多元技能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2.职业社会化倒逼学术社会化

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博士生成长的职业社会化由择业生存等需求进行内驱,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的影响。学术社会化以获取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学术规范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旨在促进博士生顺利进入学术劳动力市场。[3]

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博士生培养体系的学术社会化进程。博士生培养体系想要实现学术社会化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而高校作为组织存在的一种形式,其发展也应具有组织的特性。博士生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传统博士生教育的重心所在,但是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更迭变化,单一模式的学术型博士生已经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倒逼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发展。从博士生成长的主体性角度出发,将学术社会化与博士生成长两种视角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强化博士生成长社会化具有积极意义。

1.博士生社会化促进跨学科组织的形成

时代的变革亟需博士生成长过程和培养体系的社会化,要构建相对完善的博士生社会化体系框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宏观的建构,更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已有体系。

博士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就是促进跨学科组织的形成,与之对应的还需要建立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多元指标体系。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是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三元指标体系,包含质量 Q1:以知识和学术为核心;质量Q2:开放性教育学术体系;质量 Q3:质量的公共性维度。首先,在Q1层面对博士生的知识和学术进行指导时要注意区分不同阶段不同人群所呈现出的特点,制定适合个体发展规律的培养方案。针对博士生的课程体系要体现知识面的宽广性,知识深度的延展性,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博士生的跨学科迁移能力。第二,在Q2层面构建开放性教育学术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场所的内外环境,稳定的外部社会环境是开放包容的前提,友爱和谐的内部环境是进行学术开放性研究的重要因素,营造鼓励学术交流和全方位知识共享的教学环境与社会氛围。第三,在Q3层面注重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多维度配合。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尚处于探索期,而跨学科组织建设又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4]

2.跨学科组织空间结构总体设想

跨学科组织空间的建构旨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多元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打破单一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对话。

(1)空间直角坐标系式实体结构

空间直角坐标系式实体结构的构建以研究型大学为单位。两个及以上的院系组建成空间直角坐标系结构中X、Y轴,从而构成扁平化矩阵式跨学科组织结构。以研究型大学为单位构建跨学科组织空间直角坐标系式实体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教师和学生均可以自由地流动于学科院系之间,X轴和Y轴上的点分别代表着不同院系中的学科(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校,也可以是不同学校的优势学科),如x代表数学计算专业,y代表人文社会专业,那么(x1,y1)就代表这两个专业相结合的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但是目前这种设想在中国实施有一定困难,比如学科归属问题,计算学分问题,结业证归属学校问题等,但是可以不同学校之间共同设立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合作项目,尽可能去争取学校的制度支持和交流资源。[5]

X,Y,Z轴共同构成的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空间直角坐标系结构构成:如果说X轴和Y轴上的点分别代表着各类不同的专业,(x,y)代表着不同专业的合作或者诞生的新型学科,那么Y轴就代表着学校的制度支持和宏观调控。以(x,y,z)为跨学科实体组织为单位元去参与虚拟跨学科组织的构建,学校应构建好较为全面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系,来保障跨学科组织的产生和运行。

(2)空间直角坐标系式虚拟跨学科组织

空间直角坐标系式虚拟跨学科组织结构提出的原因是想要将实体形态的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育人和市场所需要的跨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向内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育跨学科科研人才,向外联合国家战略、市场趋势及企业研发的需要。

在這个虚拟跨学科组织中我们将上述实体跨学科组织单位元(x,y,z)重新看作空间直角坐标系式虚拟跨学科组织中X轴上的自变量x,分别将市场上企业研发需要和国家战略导向看作Y轴和Z轴上的自变量,这时(x,y)代表校企合作,(x,y,z)代表在国家战略指导和扶持下,企业和学校的产学研合作。[6]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新时代下的产学研结合,也需要全社会多方参与。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积极合作:例如商汤科技与清华大学进行的“感知计算”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计划,将跨学科与产学研相结合。双方积极探索以协同攻关和跨学科交叉合作为内涵的新型合作模式。这类合作组织就属于虚拟跨学科组织范畴,根据国家热点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变化,既可以拆解学科门类也可以合作更多的学科门类,同时也可以倒逼研究型大学或者科研院所构成的实体跨学科组织系统性培养跨学科人才。

构建跨学科组织的逻辑起点是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日益复杂多元化就业环境的人才。X,Y轴所构成的扁平化矩阵式院系跨学科交流平台和Z轴代表的大学统一的宏观调控一起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式实体跨学科组织可以更好地促进跨学科交流发展。而以实体跨学科组织单位元和国家战略导向与市场企业合作构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式虚拟跨学科组织可以从国家社会发展,市场企业需要等方面来促进跨学科组织的发展。[7]跨学科组织的开展既含有以研究型大学为单位的实体组织结构,又有随时可以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市场企业研发需要来即时构建和变化的虚拟跨学科组织。这种独特的跨学科组织既可以在内在制度支持下培育跨学科人才,也可以向外迎合国家战略需要进行校企合作研发与育人。

参考文献:

[1] 王轶玮.知识转型下学术职业变革与博士教育发展:特征、挑战与行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6):1-7.

[2] 陈小满,樊小冬.为未来高校教师准备: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探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1(02):97-104.

[3] 郭月兰.我国博士生社会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9):140-145.

[4] 李永刚.阈限过渡:博士生学术成长的关键期及其跨越——以理科博士生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2):58-67.

[5] 张辉. 高校跨学科组织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

[6] 孟艳,王赫,李萌.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现代教育管理,2021(01):31-37.

[7] 陈婵. 高等学校跨学科组织的系统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举措构思
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的法治路径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会化阅读:读者阅读需求的解决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