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的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分析
2023-05-26李德平李燕徐小军
李德平,李燕,徐小军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为我国传统中药甘草所含活性成分甘草次酸的左旋构型,其临床适应证为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还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和抗免疫性肝纤维化等作用[1],现临床上用于肝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2]。随着其临床的广泛应用,DG 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也被逐渐报道。本文就国内外文献报道的DG 所致ADR 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不良反应特点与规律,为其临床合理使用、用药监护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网和PubMed 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 月30 日,以(“甘草酸二铵”OR“甘利欣”)AND(“不良反应”OR“引起”OR“导致”)为检索词进行交叉搭配检索中文数据库,以(“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AND(“adverse reaction”OR“adverse drug reaction”)为检索词进行交叉搭配检索外文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剔除重复发表文献和综述性文献,对纳入文献的ADR 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分析DG 引起的ADR 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情况、发生时间等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及其质量评价
共检索筛选出关于DG 引起ADR 的文献39 篇,全部为中文文献,其中16 篇(41.03%)属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或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文献总体质量不高。
2.2 患者基本情况
39 篇文献共涉及52 例有效病例,其中,男性44 例(84.62%),女性8 例(15.38%)。最小年龄为17 岁,最大年龄为82 岁,>18~45 岁年龄段ADR 发生最多,为21 例(40.38%)。见表1。
表1 DG所致ADR病例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2.3 ADR 分类和用药原因
DG 所致ADR 包括过敏反应22 例(42.31%)、心血管系统反应12 例(23.08%)、水和电解质紊乱8例(15.38.%)、神经系统反应3 例(5.77%)、消化系统反应2 例(3.85%)、低血糖2 例(3.85%)、内分泌紊乱1 例(1.92%)、肾损害1 例(1.92%)、以及其他1 例(1.92%)。在22 例过敏反应中过敏性休克占比最高(9 例)。用药原因主要是肝炎、黄疸、转氨酶升高、肝硬化等肝功能异常45 例(86.54%),其次是银屑病4 例(7.69%)、风团伴瘙痒1 例(1.92%)、慢性光化性皮炎伴感染1 例(1.92%)、预防肝功能损害1 例(1.92%)。见表2。
表2 DG所致ADR分类、用药原因、给药方式、发生时间及参考文献
2.4 给药途径和剂量
52 例ADR 病例中静脉滴注49 例,口服3 例。静脉滴注的49 例中:39 例(79.59%)剂量为150 mg,2 例(4.08%)剂量为100 mg,1 例(2.04%)剂量为300 mg,1 例(2.04%)剂量为200 mg,1 例(2.04%)剂量为80 mg。采用5% 葡萄糖溶液(5%GS)作溶剂15 例(30.61%),采用10%葡萄糖溶液(10%GS) 作溶剂12 例(24.49%),采用0.9% 氯化钠溶液(0.9%NS)作溶剂2 例(4.08%),采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GNS)作溶剂1 例(2.04%),溶剂不详13 例(26.53%),剂量和溶剂均不详6 例(12.24%)。口服给药的3 例中:2 例剂量为150 mg,3 次/ 天,1 例剂量为450 mg,3 次/ 天。见表2。
2.5 对ADR 的处理和转归
所有文献报道中,发生ADR 后均立即判断是否和DG 相关,若判定可能相关,都给予停药并对症处理。其中9 例过敏性休克患者按治疗原则就地抢救后均恢复正常,其余过敏反应患者经静注和(或)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及其他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低血钾症等电解质紊乱经过补充钾盐等对症处理也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DG 所致ADR 的特点和规律
DG 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主要为:(1)消化系统,可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2)心脑血管系统,常见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及血压增高。(3)其他,皮肤瘙痒、荨麻疹、口干和浮肿。而我们通过对报道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DG 引发ADR 有以下特点:(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集中于18~60 岁年龄段(61.53%),这主要是由于慢性乙型肝炎在男性和青壮年中发病率高[42],该年龄段的男性使用本品的机会增加,导致DG 在该年龄段的男性中发生ADR 的概率增加。(2)过敏反应占的比例最高(42.31%),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病例较多(17.31%),这可能是由于和其他ADR 相比,过敏性休克具有更高风险、更需及时处理,这类报道更容易被杂志接收(报道偏倚)。从文献报道可知,DG 所致过敏反应大部分发生在输液的30 min内,其中,在过敏性休克病例中8 例是发生在30 min内,仅有1 例发生在第5 天静滴DG(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序贯静滴)结束时[17]。(3)高血压与电解质紊乱ADR 共20 例,占比38.46%,这是甘草及甘草酸制剂的共性ADR[43],应给予关注。(4)给药途径与ADR 的关系明显。52 例病例中49 例是静脉滴注所引起,仅有3 例为口服引起。(5)ADR 发生时间差异性较大,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较短(过敏性紫癜、严重药疹发生时间较晚),神经系统反应、高血压、水电解质紊乱和泌乳等出现较晚。
3.2 DG 所致ADR 的预防和处理
根据上述DG 所致ADR 的特点,应该特别关注:(1)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甘草类药物过敏史。(2)静脉滴注DG 时,应特别注意加强静滴30 min 内的观察,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尤其是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先兆症状时,要及时就地抢救。(3)长期使用DG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血压和血清钾、钠水平,若出现高血压、钠潴留和低血钾等ADR,应停药或减量,积极补充钾盐等。
4 结论
尽管DG 相对安全(暂无致死病例报道),但其所致ADR 也应引起重视,尤其是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静滴后30 min 内特别注意观察,
长期用药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和钾、钠水平,以保证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