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2023-05-26李福

家长·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水循环情境教师

李福

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革新,建构出受学生欢迎的、有趣的地理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一)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了解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教学要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为主要线索之一。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很多元素都与地理学科知识息息相关。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收集生活中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人文故事等,并将其变成具体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感受地理知识,了解更多的自然地理环境,领略地理之美,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以《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课为例,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乡村和城镇的景观图片,以此来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乡村与城镇在景观上有哪些不同。经过对比后,教师顺势引出乡村和城镇的概念,深化学生对文本概念的理解。随后在带领学生学习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时,教师利用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的平面简图来创设情境,向学生简单介绍诸葛村的形态之后,组织学生思考这个村子里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空间分布又有怎样的特点,以具体的例子为载体,来向学生讲解乡村土地的利用方式以及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直观清晰。后续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时,同样的,教师利用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进行举例,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从实际出发去创设情境,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向学生讲述理论上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

(二)以启发思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任何学科的教学,想要学生收获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就必须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只有学生主动愿意去了解这门学科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提问,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运转,让学生把好奇心和注意力放在这些问题上。之后,便可以引领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识。

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全球变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出全球气温变暖的曲线图、温室效应的动画以及全球变暖的相关视频。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几个问题:第一全球变暖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何关联?第二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什么?第三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在此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第四全球变暖的危害是什么?如何治理?这些问题大多都可以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的资料中获得答案。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答题思路,此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份表格,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总结到表格中来,根据表格呈现出来的信息去寻找解决全面变暖这一问题的方案。

问题的引导既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有了问题,学生就会想要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知识的利用,那么解决问题也就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合理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

二、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注重拓展延伸,完善知识体系

综合思维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进而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快,理解得更透彻。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也有融会贯通之处。比如说地理与生物、地理与历史、地理与政治等等。想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以及感悟能力,那么我们不仅要精心设计地理教学,还应当潜心研究,将相关学科与地理教学相融合,丰富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方位看待事物发展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学习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时,教师应结合其他学科来开展综合教学。第一是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国退休老人的迁移案例,并向学生拓展岛国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故事。第二是经济因素,教师向学生讲解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主要的三个迁入地,结合经济的发展来让学生了解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是社会文化因素,教师向学生讲解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或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如印巴分治所导致的人口迁移。第四是政治因素,这里教师可以以阿富汗战争、巴西迁都巴西利亚等事件来进行延伸。

在课堂上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需要教师不断汲取更多更深入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因此,在日常的备课中,我们要有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延伸环节,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综合性更强的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二)培养思维习惯,训练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应当映射在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当中。俗话说,良好的习惯能够让人受益终身。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多开展一些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多观察、多学习、多提问、多思考。久而久之,当习惯成了日常的活动,学生的思路自然能够得到拓展,从而实现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带领学生学習《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课时,教师利用一句古诗词来引入:“‘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之水能够千万年来源源不断地流入海洋呢?难道就没有枯竭的那天吗?”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水循环的Flash动画,接着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第一步,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第二步,教师要求学生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第三步,教师鼓励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第四步,小组之中聊一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第五步,思考哪一种水循环能够让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需要的水量是最多的;最后,全班共同辩论分析内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和赤道海域的对流雨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水循环。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就必须让学生打起十二分精神参与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听老师的讲解,而是要调动学生的每一处感官,引导学生眼观、耳听、口论、心想、手动,通过活动形成更好的思维习惯,学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

(一)注重因材施教,开展高质量教学

区域认知,顾名思义,就是把地理环境组织为区域加以认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强化学生对区域认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地理学科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繁杂,分成了若干不同的板块。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打造高质量地理课堂,就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深入探索每个板块的不同的地理知识,结合知识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去实施教学,才能使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组织学生学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时,教师采用读图分析法以及比较法来实施教学。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出两张图表,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接着,以图表为线索,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两个地域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环境差异;第二个问题是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会影响到哪些人类活动。学生通过读取这两张图表当中的信息,完成了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并回答教师提前预设的相关的问题。课堂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总结。

每一个知识板块都有其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作为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讲课方法,是我们工作中的主要任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强化地理认知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解决地理问题,谋求进一步发展

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说成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知识来打破自己心中的疑惑,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自身的能力。由此可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也可以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引导者。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和组织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从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紧接着,还要启发学生跟随问题积极思考,以合作探究或自主探索的方式来发现问题中所蕴含的原理,进一步解决问题。

在《人口的合理容量》这节课中,有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那就是地球究竟能养育多少人口。首先,教师讲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其次,教师呈现出提前准备好的一些资料,如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历史资料、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等,引导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初步了解到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接着,教师具体讲解了每种因素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最后,总结初始问题的答案,并介绍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当学生经历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后,他们自身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会越来越独到。问题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归纳总结成重要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四、开展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设计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经历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时代下重要的教学任务。实践能力越高,解决问题就会越来越自如,知识运用得就会更加灵活,这样一来,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会越来越透彻。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巩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呢?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亲身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一个个学习的任务,不断巩固自身的学习能力。常见的地理实践活动有很多,观察活动、调研活动、实验活动、制作活动等等,都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项综合活动。活动之前,学生先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商场中集聚了众多的服务业种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第二,集聚效应有利也有弊,请分别阐述。在有了答案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在城镇的主要商业中心进行调查,实地了解一个商业中心能有多少店铺、店铺的类型主要有哪些以及店铺的规模如何。通过观察、访问的方式获取数据,汇总成一个表格。最后,结合调查情况以及城镇相关地图,联系本节课程所学的知识,分析商业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经过这个活动,学生自身经历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同时也了解了商业性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特点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

相比于在教室里枯燥的学习,学生更喜欢的是通过新奇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定期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為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和更为丰富的学习经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理、应用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鼓励引导小组合作,合作中共同进步

随着年级和年龄的提升,学生们的合作经验也越来越多。高中生已然能够自主面对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几人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带领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分享自己的思路。这样一来既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可以尽可能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实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打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

在学习《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这节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先是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张城市交通的布局图,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在这张图上为这座城市设计一条地铁线,然后在地铁的基础上,拟建一个次级商业中心,确定商业中心的位置,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最终图稿,并标注详细方案。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投票选出两副自认为最合理的设计,并邀请这两副图稿的小组来阐述设计理念和意图。小组在合作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进一步回顾和应用,例如用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确定商业中心的合适位置。

合作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在高中阶段,大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这一阶段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合作的方法,那么就可以在小组中自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核心素养,获取更多知识。

五、结语

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保持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师,应深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所以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不停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不停学习,不停反思,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永恒的目标,将更多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水循环情境教师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最美教师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