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对策
2023-05-26李华
李华
作业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学环节的重要构成部分,在2021年“双减”政策推出之后,教育界对作业质量更加关注,并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给出了顶层工作指导。作业作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载体,在“双减”政策之下,更需要“减量提质”。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教师布置作业也需要有的放矢,从而有效布置作业,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将“量”减下去,将“质”提上来。这样一来,既能紧扣“双减”的发展目标,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爱做作业、会做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对此重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建立在降低学生作业负担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提升学习意愿。“双减”建立在“减负”和“增效”的双重影响之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能为基本,有效带动学生学习成长,让学生能在多元化的指导下,增长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双减”的主要目标是作业减负,让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是一种巩固学习质量的方式,这样一来,才能充分发挥出“双减”的价值,既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还能通过积极有效的学习,让学生能内化知识、提升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教师始终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辅助者,最终小学生是否能得到健康有效的成长,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本身。从思想上来说,认知是一个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以数学认知解决问题的意识,那么解决问题时就会很死板,而且可能起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而在认知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学习经验,如果学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很多教学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双减”就是通过重塑教学模式,以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双减”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优化必要性
(一)“双减”是做好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双减”政策下为了创新教学思路,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双减”的含义,明确“双减”政策落实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压力,缓解学生面临的学习负担。从当前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许多高年级小学生每天上下学都背着重重的书包,每天放学回家后做作业要做到很晚,放学后的操场上很难见到学生的身影,学校内部的整体氛围不够轻松、愉快。导致这一问题出现主要和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的沉重作业量有关,沉重的作业会严重占用学生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学生难以在成长道路上收获快乐,这样一来教育就偏离了“双减”政策实施的方向。在教育教学中作业布置是必然的一项要素,优秀的作业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处理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加强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双减”政策落实的推动者、践行者,在深入了解“双减”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转变自身作业设计理念,在适当减量、减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作业质量,避免在一味增加作业量的情况下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高年级小学生有能力有素质适应“双减”下的作业变化
高年级小学生有必要开展数学作业优化,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习难度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很多高年级小学生需要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各学科学习压力增加,作业量也随之上升,带给小学生的是无穷的作业压力。相较于中低年级小学生,高年级小学生自主意识更强,且探究意识更强,以“题海”战术让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而且实践证明,无论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真正能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少之又少。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自主意识更强,学习积极性有保障,经过了中低年级的学习,他们在基础知识积累上更有优势,如果能在“双减”的影响下,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双减”政策对作业量的要求,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作业的价值充分凸显出来,即便是不做太多数学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能得到提升。
(三)传统数学课堂作业形式单一且存在滞后性
作业可以直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师布置作业也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双减”给作业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下,传统的作业形式已经不符合当下数学教学的要求。尤其是目前针对数学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存在不愿意做作业、做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抄写作业以及书本上的例题本身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作用不大,这也影响了实际的作业开展效率。传统的作业形式比较枯燥,且一般都是习题练习为主,而不是以能力拓展为主。本身学生学习压力就很大,再通过这种方式强制让学生学习,势必会降低作业完成效率,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故而改革传统的作业开展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也值得教师们分析研究。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生活化融合作业之中,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得到有效、有序发展,作业布置的原则是针对课上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优化和调整,并通过有效途径提升作业的丰富度,让作业能融合到教学各类活动中是比较有价值的。因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都是给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解答题目,这样的题型对学生知识点衔接情况和知识拓展情况要求很高,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双减”下,教师可以多利用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通过多种活动内容的融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加强其对新知识的探索。
比如,《圆的面积公式》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小案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课前,可以先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草原上有一匹马,它用长度为r的绳子捆在一棵大树上,马可以自由吃到绳子范围内的所有嫩草。假设大树的粗度不计,让同学们思考,这匹马能吃到多少草料?”通过设置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通过思考“马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的问题,可以直接延伸出计算“圆的面积”这一内容,而通过生活化教学融合,拉近了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如:“马能吃到r+1距离的草吗、r-1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加深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积极有效的思考,学生已经明确了马能吃到的范围是一个圆形,然后试着去推导这个圆形的面积,教師即可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内容,将求圆的面积转化成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以生活化的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起来。尤其是此类先导性作业的开展,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本节课课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体验的机会,将书面作业转化成动手作业“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如果我们自己剪出几个小圆纸片,将纸片分成八等份、拉直之后,可以近似分成八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分成16份、32份呢?纸片会变成怎样?能否通过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通过这类作业让学生学会“转化”,以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向设计作业内容
五六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分水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优化分层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靠的是兴趣、靠的是自身的知识储备、靠的是自身的毅力和团队的协同合作,但是这些要素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不同的,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就需要合理统筹作业的内容设计、带动知识点转化、促进学科的融合、降低因为教学难度加大所产生的各种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保障学生能有效运用知识,带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作业分层,所谓作业的分层,就是让学生定位自身的知识学习情况和理解掌握情况,优化分层作业的价值,还可以通过分层作业减少学科之间的界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分层作业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一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圆柱特征的基础之上,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圆柱之间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并在灵活的问题情境中,选择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业,能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三层分层作业:
第一层是基础训练作业,本类题目需要以基础训练为主,如“压路机滚筒压过路面的面积,实际上求的是圆柱体的什么、怎样计算圆柱体水池的占地面积、做一个圆形塑料水桶,至少需要多少塑料”等等,此类都是求圆柱体表面积的变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条件,合理区分实际问题解决中是求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还是其他内容。
第二层是变式训练,这类作业的题目总量需要少于第一层分层作业,难度则更高,此类变式训练不直接考查学生对表面积公式的掌握情况,而是通过一些合适的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如“将一个圆柱木料切成四段,它的表面积比最开始增加了多少?”
第三层是拔高训练,这一类分层作业内容可以更少,但是更强调教学的质量,从而锻炼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教学知识点,解决好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给学生一个固定规格的圆柱体和足够大的方格纸,在不拆分圆柱体的情况下,复刻出一个和对照圆柱体一样的模型,并说出制作依据,此类分层作业更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做到知识点的灵活应用。通过分层作业,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理解程度之上,尽可能多做第二三层的作业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感知。
四、結语
解决好小学生数学问题,是需要教师长期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摸索经验、积累经验,可能走过弯路,但收获一定是无穷无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始终是学生成长、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也是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向,更是小学数学传统作业模式转变的突破口。抓住解决问题的时机,积极学习、认真钻研,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双减”的影响下,教师也需要关注作业的“减负”和“增效”,在教学基础之上,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效果、问题解决效果、知识技能学习情况等,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价值。基于此,教师更要在中小学生减负增效的政策背景之下,落实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提升教学价值,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161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