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05-26徐利霞
徐利霞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源头活水,什么样的课程滋养什么样的生命。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课程各构成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使各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它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课程体系建设是指在整合学校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在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郑州中学“培养世界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构建囊括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
一、三级立体课程体系概述
郑州中学创建的三级立体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如图1所示。基础型课程即国家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属于校本课程范畴。其中,拓展型课程主要为了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从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实践应用型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研究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发展意识。我们通过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我们的课程体系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希望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立体课程体系,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实郑州中学育人目标、推动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三维目标。
二、三级立体课程体系是落实新高考制度的重要保障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通过高考可以了解基础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其内容、形式和方法决定着基础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必然引发基础课程的创新变革。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要求学校的课程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要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的课程体系将教育彻底置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及培养“完整的人”的价值取向之上,强调促进学生潜能、身心以及情感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自我”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以实现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将学生看作是真实、自然、充满个性的人,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人的发展摆在教育教学活动的首位,从而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例如,开设的实践应用型课程《中学生领导力》,鼓励学生基于社会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发现问题、选择行动方式、评估调控进程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提升了沟通、合作、协调、包容、责任等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增加学生选择权”,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潜在的、多样的和各不相同的。我们的课程体系要顺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课程选择和研习过程中,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成为实现自我和服务社会的人才。学校开设了三十多门拓展型课程和二十多门实践应用型课程,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
三、构建课程体系是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了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统筹推进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了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关于学校的课程建设,《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同时强调,要“依据新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这是对国家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课程体系构建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全部落地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调适,对国家设置的课程进行适当合理整合,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整合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出发点,以各个学科的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基于大任务、大主题整合国家课程,使之以单元、任务群、模块等多种方式呈现于课堂教学中,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系统化,达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与贯通。
四、构建课程体系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由之路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大旗拉开,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正式出台。新课程方案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重构原必修课程学分,新的学分结构除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外,适当增加了选修课程的学分,这样既能保证基礎性,又兼顾选择性。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好的前提下,发挥学校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级立体课程体系中的国家课程整合,就是为了更适合本校所有学生学习的需求,保证基础性;而拓展型课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则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开设的,体现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这与新课程方案的主旨是完全契合的。
新课程方案的课程体系将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在相关配套机制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异化现象。在国家基础课程实施方面,部分学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简单粗暴地把部分选修课程划定为必修课程,同时完全抛弃一部分选修课程;在特色课程开发方面,部分学校或是没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或是所开设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不能很好的结合,没有关注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这些做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生差异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三级立体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既包含国家课程的合理整合,也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其中拓展型课程主要是国家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关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践应用型课程则是更多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五、构建课程体系是落实郑州中学“培养世界的中国人”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所好学校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赶时髦,应包含办学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途径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学校特色的提炼等方面。学校的育人目标则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现,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以及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郑州中学建校25年来,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办成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学校。学校摒弃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行为,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發展、幸福和成长,希望唤醒每一个学生追求自我成长的生命意识,提供适合每一名学生智能特点、个性特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去发现每一名走进郑州中学的学生的才华,开发和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郑州中学立足于民族文化,把视界投向国际前沿,提出了“培养世界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所谓的“世界的中国人”,要有民族情怀,有一颗“中国心”,对中华文化有真挚的热爱,有强烈的国家复兴和责任担当,要能把根留住。同时,“世界的中国人”要有国际视野,要有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要有全面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要能走向未来,如图2所示。
我们的课程体系既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全面掌握必备知识,培养理性批判精神,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世界的中国人”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三级立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世界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例如,我们开设的拓展型课程“多元文化”,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化概念,认识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如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进而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开阔视野,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六、结语
总之,课程应该既能满足学生基本的、共同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郑州中学是国家新课程改革试验基地,是新课程改革的样本学校,创新是兴校之理,我们拥有引领课程改革的觉悟,也积累了一定的课程改革经验。基于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使学校的育人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学校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得到了自主、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也进一步得到升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推进了学校课程改革,创新了人才培养路径,为党和国家育人,已成为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一种文化、一种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
注: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YR20210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