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游戏现场教研指导策略
2023-05-26兰花
兰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应牢固遵循以幼儿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该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教育领域普遍引进智力、音乐、体育等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户外游戏作为其中的典型模式,以贴近自然、情境丰富、空间容量大等优势特征被广大幼儿接受、喜爱。但在户外游戏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空间利用率低下、游戏材料单一、指导策略不合理等实际问题,不利于户外游戏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基于此,以安吉游戏为典型案例研究户外游戏的现场教研指导策略,对促进幼儿自主发展、提升综合素养能力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安吉游戏推广背景
教育部于2020年11月印发《关于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的通知,明确了科学保教工作的重要性。安吉游戏是由教育工作者程雪琴基于安吉县教育生态改革探索出的一种全新的学前教育实践模式,由开放环境、幼儿赋权、成人支持三要素构成,主张“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让儿童自由、自主、自觉地开展游戏”,要求教师给予幼儿充分信任、实现自身角色的变革,并依托家园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将安吉游戏融入幼儿教育实践中,其关键点在于教材选自幼儿的生活经验、玩具取材于儿童生长的外部环境,使幼儿在自主发展与解放的过程中实现教育自觉的目标,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问题自查
1.空间利用局限性。
通过梳理现有幼儿园教育案例与经验可知,在户外游戏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空间利用层面的多项局限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游戏场地的空间功能趋向单一化,如草坪、转角、人行道等户外空间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可利用空间资源有限,且存在重复利用问题。其二是空间利用维度有限,现有户外游戏场地多沿纵横维度进行规划利用,出于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因素的考量,较少涉及对高空区域的开发与使用。其三是不同游戏区域彼此分割,缺少联系与交互,难以营造连续性、一体化的游戏情境。
2.材料投放单一化。
户外游戏在充分利用场地空间资源的基础上,仍需以游戏材料作为辅助工具,推动户外游戏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幼儿园的户外游戏题材多以体育运动类为主,较少涉及其他游戏类型,游戏内容、挑战项目设计的内容较单一,在同一游戏中不同内容安排未能实现顺畅过渡,难以促进幼儿思维与能力的梯度化发展。同时,在同一游戏区域内材料品种有限、数量短缺,仅能发挥材料的一种功能,且游戏材料多为高结构材料,缺乏对低结构材料的开发与使用,进而影响到户外游戏的实施效果。
3.教学指导不合理。
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教师往往在幼儿园户外游戏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决策与组织作用。然而教师在介入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普遍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部分教师仅负责维持游戏秩序、管护幼儿安全等常规工作,当幼儿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干预、帮助其解决问题,较少涉及对幼儿行为的引导;部分教师采用包办模式,难以为幼儿提供自由、充足的探索空间;部分教师则完全采用放养模式,缺乏详细周密的教学组织计划,无法真正发挥户外游戏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例谈安吉游戏的现场教研指导策略
(一)创设理想户外游戏环境,改造现有空间资源
1.充分挖掘环境资源。
安吉游戏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发挥游戏的载体作用,使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实现能力与素养的自由发展,借此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为深入挖掘空间资源,应指导幼儿园推进闲置空间资源的再利用,如将闲置的幼儿园院墙、围墙作为活动资源,取代以往由园方布置墙面的模式,将墙面作为垂直维度资源进行墙面空间的开发利用,部分幼儿可利用墙面进行涂鸦,完成墙面装饰作业。通过将原本闲置的空间资源应用于户外游戏中,使幼儿根据自身活动经验与兴趣爱好进行游戏设计与资源开发,有效丰富有限空间资源的功能性,实现主体创造力、想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协同发展。
2.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在户外游戏的现场教研实践中,应指导教师对现有环境资源进行多元开发利用,深入挖掘环境资源的多种功能属性,满足幼儿户外游戏的实施要求。经整合现有户外游戏案例可知,较少涉及戏水类游戏活动,主要原因是国内多数幼儿园未设置戏水池,且难以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对此,可指导教师将资源利用的落脚点放在幼儿园水池中,根据水池高度一定、存水量有限、视线范围清晰等特征,组织幼儿根据自身喜好开展多种主题的戏水游戏。例如,部分幼儿喜欢玩射击类游戏,选择在废旧纸板上绘制怪兽图案,利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后开展射击游戏;有幼儿借鉴公园中的钓鱼游戏,将多个平台置于装有三分之一清水的水池中,利用铁丝和木棍自制鱼竿,开展钓鱼小游戏。借助上述游戏场景的设置,使幼儿结合环境特征自主选择水瓶、铁丝、木棍等低结构材料开展安吉游戏,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幼儿建立对多种材料之间关联性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3.拓宽现有空间维度。
为克服幼儿园户外游戏在空间开发上缺乏联系性的问题,一方面,应指导教师拓宽空间开发思路,将原有的草坪、人行横道等的隐蔽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盘活,预先对草坪采取清理、杀虫等措施,再投放易拉罐、纸箱、奶粉罐等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将材料进行拼装、铺贴制作迷宫等,适当提高游戏内容的挑战性,给予幼儿在游戏内容策划、游戏道具制作等层面的充足自主权。另一方面,还可以聚焦垂直维度进行空间资源的拓展。例如,由教师划定一处土堆作为活动区,事先准备好绳索、轮胎一类的游戏材料投放在指定区域,幼儿以合作的形式將轮胎沿垂直方向运送、叠加,形成通道,并将拴好绳索的轮胎放在顶部,开展以爬树为主题的丛林探险游戏活动。依托垂直空间的拓展有效整合不同区域的游戏材料资源,将多种类型的游戏材料汇总在同一活动内容,连通多个区域形成“野战区”,赋予幼儿新鲜的游戏活动体验,更好地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运动能力。
(二)深度开发利用游戏材料,分层投放游戏材料
1.有序投放游戏材料。
根据幼儿思维能力的阶梯式提升特征,应指导幼儿教师遵循一定顺序、兼顾个体差异投放游戏材料,保证幼儿与游戏材料建立充足联系。例如,在以丛林冒险为主题开展户外游戏时,应提示教师根据幼儿思维习惯优先投放大体积的低结构化材料,如塑料凳子等,以供幼儿将凳子堆放成山洞或建筑等形状,钻过洞口或门口开展捉迷藏、往返跑等游戏活动。随后教师可投放麻绳、床单等材料,启示幼儿利用上述材料进行原有游戏道具的装饰,如利用麻绳将多个凳子扎成内部中空的几何体,在中空部位的绳子上绑扎多个手绢,增设摸到手绢后其他人立刻静止或折返跑等游戏关卡,丰富对幼儿肢体运動能力的训练。接下来可投放铃铛、气球一类的材料,增加越过障碍物的游戏关卡。借助上述不同材料的分类和有序投放,能够使幼儿根据自身兴趣与运动能力进行新材料的选择及使用,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增强游戏趣味性与获得感。
2.投放挑战性游戏材料。
鉴于安吉游戏主张充分利用原始、自然的环境与材料实施游戏活动,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讲求未知性、创意性,侧重于选择废旧纸板、塑料水瓶等低结构材料,在游戏类型上包含移动、跳跃、钻爬、负重、避障等,以此考查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灵活使用能力。在投放上述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应指导教师克服思维瓶颈,在对比实验中逐步探索安吉游戏的材料投放经验。例如,同样以移动、跳跃一类户外游戏为主题,针对A组幼儿直接投放山羊、跳马等具有显著功能用途的游戏材料,针对B组幼儿则投放绳子、椅垫、奶粉罐等游戏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得自主游戏后可观察到,B组幼儿的游戏体验普遍优于A组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未见到幼儿害怕、抗拒、不敢尝试等情况,且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身体协调性总体优于A组,由此可证明,投放挑战性、低结构材料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意愿,使幼儿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进行摸索、建立游戏规则,并且有效改善活动过程、增强游戏趣味性,促进幼儿思维创造力、执行能力及运动素养的长效提升。
3.保障材料使用安全。
虽然“安吉游戏”的实施有助于真正激活幼儿的自主意识、丰富游戏参与体验,但受制于幼儿认知、经验等水平的限制,多数幼儿无法辨认不同材料的安全性,缺乏对危险因素的预见与规避能力。对此,通过整合活动案例经验,要求教师审慎识别不同游戏材料的安全性,综合考虑不同幼儿的动作发展阶段、体育锻炼能力以及低结构材料的安全性等因素,保证合理选择、投放游戏材料。例如,在临近中秋节之际,教师可在户外游戏区投放积木、泡沫地垫、呼啦圈、报纸、竹竿等多种材料,组织幼儿在特定游园会情境下开展多种主题的游戏活动,如探索“蟾宫折桂”“制作巨型灯笼”等,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逐步摸索不同材料的用途,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游戏内容的设计,进而学会如何在小组活动中避免被其他人碰撞或被游戏材料划伤,在相互提醒中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游戏参与体验与获得感。
(三)细化游戏指导策略,提高现场教研实效
1.合理运用留白方法。
为保证幼儿在户外游戏实施过程中能真正建立主体性意识,应指导教师围绕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适度留白:首先,从游戏环境留白入手,教师仅需预先做好游戏场地的构思与内容规划,建立粗略的安吉游戏实施框架,将具体的游戏情节安排、内容设计与道具制作等任务交给幼儿自主完成。例如,在“田园运动场”游戏中,幼儿选用泡沫地垫和桌椅搭建跳远、跳高运动场,利用土堆与长板凳制作跷跷板等,丰富游戏活动的挑战感与趣味性。其次,从材料开发留白入手,指导教师在明确划定活动区域的基础上,将不同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摆放,以便满足幼儿的多元选择要求。例如,同样以木头为游戏材料,有幼儿利用木头拼接成桌椅板凳,有幼儿将木头作为搭建城堡的横梁等,借此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不同功能,实现对幼儿想象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开发。最后,从游戏内容留白入手,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户外游戏过程中的角色与定位,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包括保证幼儿具有充足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与空间,保证游戏活动内容能够充分尊重幼儿喜好、吸引幼儿兴趣,引导幼儿采用自主参与、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经验共享、提高探究能力。
2.深化角色参与体验。
以安吉游戏为代表的户外游戏活动设计目的是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空间,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步入成熟阶段,易在活动过程中处于混乱、无秩序状态,因此,要求教师合理定位自身角色与职能,既要保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体性权利,同时也应在减少束缚、规章限制的基础上发挥对幼儿行为的正确引导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可指导幼儿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情境。例如,当幼儿利用土堆、木板开展滑滑梯的游戏时,与滑梯一端梯子相连的部位具有一定长度,且通道较为曲折,当幼儿滑下滑梯站起后习惯于跑着走向另一端,易增加幼儿摔倒受伤的概率。对此,教师为实现有效干预,可选择一条绳子在通道中间部位架起一条警戒线,在绳子上方悬挂若干个铃铛,模拟士兵作战时穿越火线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借助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幼儿自然融入氛围中,了解游戏规则,以跨越、匍匐前进等多种方式越过警戒线,从而有效阻止幼儿出现跑跳等行为,进一步提高游戏过程的挑战性、激活幼儿的游戏参与体验。
3.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基于安吉游戏的教学案例进行教研指导要点的梳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观察课例、发现问题。通常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果幼儿仅出于兴趣选择无目的性地选择材料,导致其选择的材料无法满足游戏活动的实施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突然失去兴趣,随处乱跑或者插入其他小组的游戏中,此时应当怎样处理”等。对于上述情况,应根据教研经验指导教师重新摆正角色定位,牢固坚持放手原则,给予幼儿充足、自由的发展空间,真正做到将游戏的权利交还给幼儿。其二是挖掘价值、合理引导。在此阶段需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尝试在表情、动作与话语中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出具体内容阐述,借此引导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活动表现,反思户外游戏活动的设计实效性、判断游戏价值,为后续教学设计调整与改良打下基础。其三是交流讨论、反思提升。依托现场观摩发现,教师在幼儿户外游戏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在园内整合不同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回放,指导教师进行幼儿游戏教学经验分享,在此过程中使教师明确认识到幼儿不同行为暴露出其背后隐含的好奇、专注、探究、想象等品质,并且指导教师在幼儿出现放弃、抢夺等不良行为时做到适时、适度介入,规范幼儿行为,借此发挥教研工作的引领与服务功能,提升保教工作水平。
三、结语
通过秉持以幼儿为核心的原则开展现场教研工作,针对户外游戏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借鉴安吉游戏设计理念进行游戏空间和环境的优化,分层投放安全的活动材料,转变既往教师角色与教育观念,密切结合幼儿兴趣特征、思维发展模式与活动过程表现,进行游戏价值的挖掘和开发,提升现场教研指导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最终有效引导幼儿在“真游戏”中解放天性、实现个体发展。未来还需参考安吉游戏的实施经验,积极推进本土化游戏的研发与推广,更好地发挥教研工作的引领与服务职能,为科学保教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示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