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探究

2023-05-26王有军

家长·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性法治道德

王有军

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是立足于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和品行习惯为中心的综合类课程,其实践性的教学目的在于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在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同;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发展。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关注学生知行合一,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如,一、二年级的《德育与法治》教科书,多以对话的形式展示课堂内容;三至六年级教科书已非单纯的交流互动,有交流园、阅读角、知识窗、活动园等不同的栏目,而实际的教学活动则主要集中在交流园和活动园栏目。

教育部于2001年7月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鼓励学员积极主动、积极探索、积极实践,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搜集、处理、新知识、分析问题、沟通和协作的技能。”2011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地参加和创新活动作出了具体阐述:“是以学生对生活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并且强调了“知行合一”的“德育”思想,它突出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进而推动学生的发展。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处于和谐、开放型的发展阶段,是发展和谐个性、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他们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自身的判断往往会被外在的情况左右,如被教师、家长的权威性左右,因此,家长的关怀和引导是影响德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要从小学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入手,引导孩子了解法律和伦理的界限,培养良好的伦理和法律意识。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关实习课程

(一)德育與法治课程中的实训意义

1.实务教育的内涵。

“实践”一概念最早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实践”这一概念,理论家往往从宽泛的、狭隘的角度来理解,认为“实践”是在学校以外进行的一种活动,包含调研、访问、社区服务等。从理论上来说,实习是课堂中的具体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情景演练、游戏等。

2.实用教育理念。

积极地思考与探究,从而理解所学知识,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业目标。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实践性教育,是形式化和法治化的差别。教学内容的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教师的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创新知识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会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文章从教学的内涵、教学认识和科研实践等几个层面出发,进行深入探讨。

(二)初等教育德育和法治教育中的实践性教育

目前理论界对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本文从小学道法教材中引用“实践性”这一理论,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小学德育与法治教材中的“实践性”部分,即教材所安排的“小调查”和“演一演”。二是“形态”,即通过交流讨论、示范模拟,或组织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来指导学生的主体行为。综合来看,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以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创造知识,并从心底里认可,从而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道法的实习课程

(一)一到二年级的实习课程

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材料主要采用了对白、插图等形式,四套教科书向学生讲述了课堂上的对话与问题。但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实践活动比较容易,后者的实践活动比较繁琐。

1.一年级学习内容主要体现。

老师引导同学们在教室里回答问题,让同学们一起做练习。同学们与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还可以写一些卡片、做一些玩具、举办一些小节目,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

2.二年级新增了新的课外实训活动。

到了二年级,学生们的实践、观察和探究形式变得多样化,教师可根据研究形式,制定小组规则。因为该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因此其德育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多以观察学习为主,在此期间,老师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在许多场合,老师应该进行指导和演示,基于仿真情境模拟,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三到六年级的实习课程

三到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编排方式有所改变,课本的教学大纲也进行了一定调整。如,从单纯的交流变成了交流、阅读、知识窗口、活动园等。大多数实用的东西都是在公园里进行沟通和活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如小组讨论、游戏、情景模拟、故事会、课堂设计、作业竞赛、召开会议、制作竞选标语等;课外活动包括书签、访谈、演示、观察自然、开展简短调查、收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组织测验、模拟活动、组织主题活动。

三、四年级教材的重点为了解学生个人的家庭、学校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五六年级的课程大纲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关于法律的知识逐渐增多;升入六年级,教材的重点内容几乎全部是法学,具体实施方式有:召开仿真会议、铭记宪法、邀请司法人员到学校讲法律知识、登市政府网站了解情况、带学生参观政务中心、处理校园欺负、区别一般肢体和不恰当的肢体接触等。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性教育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性教育,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实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践体验等方式,深入学生内心,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道德和法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首先,要善于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其次,要充分利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教学。最后,要注重比较教学,加强生活对比。通过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小学生道德和法律素养,为社会和国家持续发展提供深厚的道德和法律支持。

(二)全面实施当前的教学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求人们具备高质量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因此,实践性教育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治素养。首先,实践性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灵感和动力。而当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时,他们会更容易地理解、接受和认同课程内容,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其次,实践性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会亲身感受到各种道德和法治问题的存在和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们需要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人文精神,进而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最后,实践性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开展调研、设计、实验等一系列实践性工作,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担当,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上,实习教学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交际技能的发展。而小学生是活跃的,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新的东西吸引。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使其在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小学道法课实习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投入人力物力太多

实训教学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又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余时间中,必须与各方面的主体进行沟通和交流。

1.向学生和父母说明调查、观察、访問等家庭任务。

学校在组织实训教学前,必须与学生父母进行磋商,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纪较小、所掌握的知识较少、自身的经验积累较少,因此要与学生父母进行密切沟通,从而实现教学效果。

2.需要多方沟通,协调活动。

在组织实训教学前,要了解学校是否允许教师带领孩子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第一,要有大量的行政人员来对同学进行管理;第二,要事先考察,确定活动场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适合学生进行户外活动。

(二)教育部门缺乏足够的关注

教育部门对于小学道德课实习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该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一是小学道德课实习问题并非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当前教育部门面临的教育问题繁多,难以集中精力去解决小学道德课实习问题,且教育部门也有更重要的任务,比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推进教育改革等。二是教育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教育部门难以及时了解小学道德课实习的问题,难以推出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其进行监管和改进。

(三)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小学道德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需要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有些实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结合教育理念和内容,导致课堂效果不佳。一是部分实习教师教育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实习教师难以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反应,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二是部分实习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由于小学道德课程是与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科,需要实习教师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三是教育部门的资源分配不足和教育系统中的种种限制,导致实习教师缺乏了解并系统地学习小学道德课程的机会。

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探讨一些实践教学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策略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1.提出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探索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实践探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例如,真实情境角色扮演、游戏式模拟练习等方式。

3.合作探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发挥小组合作的效应,让学生互相借鉴、互相配合,激发出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是一种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来向学生介绍道德和法律知识,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规则和法律的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2.观察案例。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道德和法律背后的原则和规则,加深对真实情况的理解,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制作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制作案例的过程,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三)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来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几种方式:

1.实地教学。通过学生实地走访学校周边环境,认识社会环境、发现问题、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如何行使民主权利,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定度。

2.表演教学。通过学生表演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应对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秩序和规则。

3.游戏式教学。让学生玩游戏的方式来增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评价教学策略

评价教学是指通过提供反馈、评价和指导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评价教学有以下几种方式:

1.测验评价。通过各种测验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反思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2.反馈评价。通过及时反馈和纠正学生的学习表现,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自我调整能力、自我纠正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3.制定计划。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目标和要求,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策略应该多样化、灵活性强、趣味性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道德和法律知识。

猜你喜欢

实践性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