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北地区三国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浅论

2023-05-26童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

童娟

摘 要:以川东北地区特别是广元市范围内三国文化资源信息整理和分析为基础,由昭化古城具体案例研究分析为中心,探索川东北地区三国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路与方法,为川东北地区三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川东北地区;三国文化;昭化古城;保护与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39

三国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其文化内涵及精神意义由来已久。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文化多元性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三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遗留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并呈现衰落的态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愈加受到各界关注,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正渐入佳境。在此背景下,想要保护三国文化的遗存,使其文化内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需要深入了解三国文化的过往和现有保存、开发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见解。

1 概念及资源分布情况

1.1 三国文化的概念

1991年11月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三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了三国文化的概念。

沈伯俊认为三国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三国文化是三国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第二层,三国文化是历史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内容。第三层,三国文化不仅指“三国历史时期的文化”,也是指以三国历史文化为源头,以三国故事和三国精神的后续传播演变为延续,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内容为重要内涵的综合性文化。①

吕一飞也认为三国文化是综合性文化,其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为主要源流,而两者衍生出的文化现象也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内容。②且三国文化融合了众多的内容,具有丰富多样、影响深远的特点,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周梦霞认为:“三国文化不仅是三国历史时期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三国历史衍生出的一系列综合性的文化总和。”周梦霞通过对研究三国文化旅游的众多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了研究的特点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③

关于三国文化的概念,在本文中将三国文化定义为发源于三国历史时期,包含三国历史故事、精神内涵以及后世对其的延展性开拓成果,如文学艺术作品、纪念性建筑等。

1.2 三国文化资源分布情况

就国内三国文化的遗存分布来说,以四川、河南、湖北、陕西四个省份的遗存数量最多。四川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播地之一。原因有三:《三国志》是三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其作者陈寿是四川人;《三国演义》中蜀汉英雄是正面讴歌的对象;四川三国故事集中,三国遗址保存较好。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关于三国文化的历史遗迹调查、资料收集、文物征集等工作。但受各种因素限制,调查只在部分区域开展,调查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⑤2011—2013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凉山州博物馆开展诸葛亮南征路线调查活动,积累了经验,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14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四川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院进行合作,开展成都地区三国文化遗址、遗迹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成都地区)》。⑥从开展的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调查成果来看,四川省现存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超过300处,分布较为集中的地点有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南充。⑦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四川的主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两个主类: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而主要的基本类型有:军事遗址古战场、交通遗迹、祭拜场馆、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会馆、墓(群)等。据统计,四川省三国文化资源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2 川东北地区及广元市三国文化资源概况

2.1 川东北地区

四川是三國时期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也是全国三国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川东北地区是连通中原腹地与蜀地的最重要通道,留下了众多的三国文化遗存。2014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启动了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对三国文化遗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就遗存的特点划分了成都地区与军事行动地区这两个大区。⑧川东北地区就是重要的军事行动地区。本文中的川东北地区是指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南充市、达州市在内的区域范围。该地区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诸葛亮率军入蜀,建立蜀汉政权,曹蜀战争征伐。⑨与建立蜀汉政权相关的三国文化遗存有白水关、雒城遗址、昭化古城等。与曹蜀战争有关的三国文化遗存有阴平古道、落衣沟、点将台等。三国历史遗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至今在该地区仍分布着不少三国古战场、古道路遗迹及三国名人的墓地、祠庙等纪念性建筑。而非物质遗产则有世代传承的三国民间信仰、三国故事传说和川剧中的三国戏剧、历代有关三国人物和故迹的诗歌等。以上这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保护和开发。⑩

2.2 广元市

广元市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是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广元自古就是入蜀要塞,蜀道文化遗存、三国文化遗存分布集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统计,广元市三国遗址、遗迹超过140处,主要有剑门关、明月峡、昭化古城、摩天岭、翠云廊、牛头山等,是广元独特的文化资源。k

广元是众多三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张飞挑灯战马超就发生于葭萌关,同时广元也是诸葛亮伐魏的必经通道。l广元留存了许多三国遗址遗迹,大致可分为:①军事地及城遗址:昭化古城、姜维城、钟会故垒、关索城、抄手铺遗址、战胜坝、拦马墙、写字岩、点将台山、落衣沟、姜维井等;②墓葬与祭祀相关:姜维祠墓、费祎墓、邓艾祠墓、鲍三娘墓、关羽庙、武侯祠等;③驿站、道路及关隘:汉源驿址、筹笔驿、翠云廊、阴平古道、明月峡古栈道、剑门关、葭萌关、天雄关、白水关、石门关、北雄关、摩天岭、武侯桥、武功桥、松宁桥等。

3 昭化古城开发与保护情况

3.1 古城历史沿革

昭化古城位于广元城西30余千米的昭化镇,在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西岸。昭化镇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春秋时期苴侯在此处建立都邑。公元前299年,秦时始建葭萌县。明洪武十年(1677)定名为昭化。昭化古城由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连续建县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昭化古城是我国三国文化资源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城。昭化古城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兴起之地,也见证了蜀汉政权衰落。罗哲文先生曾评价昭化古城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m

3.2 古城开发改造过程

昭化古城于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成为四川“十大古镇”之一。

2001年考古专家在昭化探勘后认为古城破坏严重,急需保护。随后区政府发布《关于冻结昭化古城内所有建筑的通告》,叫停了古城内的乱修滥建工程。2003年四川省政府发函《关于昭化古城保护规划的批复》,同意了以保护修复为主,建立保护和展示体系,恢复古城风貌特色的规划目标。2004年7月,阮仪三教授考察了昭化古城。2005年昭化古城保护与发展管委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昭化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招标由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2006年5月,编制单位开始进行调查工作。2006年由上海同济大学编制的《四川广元昭化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审议通过后开始实施。昭化古城打造一期工程包括29项建设内容,如修建葭萌、汉寿、瞻凤门及临清门广场,整治费祎墓,修复石牌坊、接官亭、龙门书院和县衙等建筑,整治古城沿街立面,修复望江苑、春秋苑等客栈。建设与修复工作到2008年基本结束。2008年“5.12”地震后古城的建筑及环境受到了一些损害,震后进一步推进古城保护修复的二期工程。在景区建设的同时,展开4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并于2008年底通过验收。n

3.3 古城现状

3.3.1 历史文化资源

昭化古城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城墙始建于东汉,为土筑。明正德年间在土墙外用石头包筑。共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为凤瞻、南为临江、西为临清、北为拱极。南门在清代被江水冲击掩盖,另三座城门均在2007年进行了修复。西门外百米处有蜀国丞相费祎墓。城北4千米处有蜀将关羽义子关索妻鲍三娘之墓。城东1千米外有古时要津桔柏渡。古城以西7千米的牛头山半腰,有“剑门锁钥”之称的天雄关。沿古驿道再行10千米,云台山顶有纪念李冰父子的川主庙。o

昭化古城至今仍保留着厚重纯朴的古城风貌,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三街五巷均为明代风格,古城的街道均为青石铺砌,呈两边低中间高的瓦背形,城内民居多为南方风格的穿斗木结构,庙宇、官衙、乐场等则更加别致。

3.3.2 旅游发展情况

昭化古城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城景区现为4A级旅游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古城景区风景奇特秀丽。白龙江、嘉陵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幅天然山水太极图,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牛头山与云台山耸立于天地之间,具有自然与历史的和谐之美。

《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三国文化旅游列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成都、绵阳、广元、德阳、南充等地之间应加强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2009年在川陕甘渝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启动仪式上,共同推出了六大主题15条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串联古栈道、剑门关、白马关、三星堆、武侯祠、摩崖石刻、川渝盐业等历史文化遗址,支持蜀道联合申遗,做优蜀道文化旅游带。

3.3.3 开发与保护情况分析

①首先在古城受到破坏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并制止,避免遭到更严重的毁坏。其次开发与保护的前期准备工作充足,邀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并选择专业的单位编制规划,为古城改造工作提供深厚的理論支持和现实指导。最后建设与修复工作的实施过程虽然被地震中断,但总体来说工作比较顺利且到达了预期。

②就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来说,在基础设施完善、建筑维护、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景区内部多进行商业化建设,人流量较大,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较普通居民区更高。在垃圾处理、医疗卫生设施方面若有所欠缺,不利于维护好景区的文化面貌。同时在进行设施建设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应当照顾到景区现有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其次是建筑维修与保护问题。城中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易受火灾和雨水的损害,生物性损害也不可避免。在日常维修和检查中,应当注意把控消防安全,并且需要注意木材的霉变和虫蛀问题。再次是景区内许多建筑年久失修,或废弃,或重新修整。但在该过程中常出现不当行为,如丧失文化内涵只是临街的商业化空壳。也有仿古新建房屋,与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有损整体文化风貌。最后是商业与文化要相结合、相平衡。要避免景区文化内涵的丧失,可以在历史内容、文化艺术方面等进行再创造和商业性传播拓展,使游客深入体会古城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文化传播与感知的意义。如加强生态环境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在开展三国文化旅游时就可以与唐家河、曾家山、米仓山等旅游区的自然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发更多体验式活动,如古蜀道徒步。

4 川东北地区三国文化资源特点分析

①三国遗迹数量多且分布较密集。四川东北部地区现存的三国遗迹数量众多,超过100处,绵阳、广元两地尤为集中。②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明显,军事是川东北地区三国文化旅游的特色。该地区的优势在于具有大量三国军事战争发生地相关遗存,有三国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性祠墓,也有古道、驿站、桥梁等交通遗迹。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大。③三国文化资源的文化内容多样。川东北地区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价值高,文化内涵也相当丰富,不仅有蜀汉与曹魏之间战争的遗留,更有多样的民间艺术、历史故事、民间信仰、戏剧传说等。④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可紧密结合。川东北地区处于山地及向平原的过渡地带,自然风景独特,有利于打造历史文物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如唐家河,有“邓艾偷渡阴平”的历史,又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

5 建议及结语

就川东北地区的三国文化资源情况来看,资源数量足、质量高且分布密集,这是该地区三国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同时川东北地区为山地及向平原的过渡区,山川之中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景色别致,这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辅助。

就目前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旅游发展现状来看,总体还处在一个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剑门蜀道这一代表性景区,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川东北地区的三国文化旅游,还需要更多努力。首先应该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与实地田野考察,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为三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支持。研究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可以扩大研究成果的学术与社会影响,达到保护遗产资源的目的。其次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三国文化景点景区、三国文化研究机构等的相关协作。如1983年由成都、襄阳、汉中等地有关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全国诸葛亮研究联会。该研究会至今已召开了23届,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了三国遗存的传播度。p同时进行众多三国文化景点景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在景区联动、文化活动策划等方面很好地协作,优势互补、美美与共。q再次应该要在开发或保护某地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前做科学、详尽的调查与评估。调查与评估要综合考虑和充分吸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环境生态、交通运输、宣传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意见。最后应该加强文化遗产管理与维护。不论景区还是非景点的文化遗产都需要管理与维护。年久失修是众多遗产消亡的重要原因,包括自然环境的渐进性和突发性影响以及人为因素。而我们当然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来维持遗产存在的状态,让它们展现历史的面貌。

如何让遗产留下来,如何让遗产活下去,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沈伯俊.努力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J].中华文化论坛,2007(4):74-78.

②吕一飞.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73-80.

③周梦霞.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22):286-287.

④方海川,馮佳.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37-39.

⑤贺游.成都武侯祠文物资料收集整理概述[J].四川文物,2001(5):50-54.

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编著.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成都地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郭的非.博物馆文化遗产调查相关问题研究: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6(6):45-49;曹静,李加锋.成都地区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调查及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文化遗产,2016(6):24-31.

⑦申雷.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1-56.

⑧汪波.四川三国文化遗存现状及其分区[J].北方文学,2019(26):214,216.

⑨刘斌.四川三国文化遗存的类型、特点和分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8-53.

⑩马强.秦巴山地三国文化资源的特点、价值与保护[J].长江文明,2015(2):113-118.

k马东丽,赵柳,赵敏.新媒体传播与区域文化形象构建探析:以广元市三国文化的实证研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20):34-35.

l郭的非.博物馆文化遗产调查相关问题研究: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6(6):45-49.

m李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四川广元昭化古城[J].城市规划,2004(3):97-98.

n林林,杨宇.四川广元昭化古镇灾后考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08(8):101-102.

o李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四川广元昭化古城[J].城市规划,2004(3):97-98.

p马强.重庆三国文化资源及其研究的几个问题[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1):1-7.

q陈新剑.关于三国文化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4-76.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
六安市红色遗址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广西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文化变迁与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广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基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