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馆藏资源推动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3-05-26王娟程红
王娟 程红
摘 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博物馆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博物馆产业发展是文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文旅融合大环境下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深入探析挖掘馆藏资源推动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日照市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23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2022年第26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了博物馆的最新定义,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属性、社区参与和可持续性,不仅要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还要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新的定义为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使博物馆在新的形势和变革中寻得共识,求得机遇。“走进博物馆”日渐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门庭若市成为博物馆的日常。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自2021年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年度接待观众达20余万人次,同比老馆增长80%,预计2023年度观众人次可达40万。饱览文物真迹,享受文化盛宴,博物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民众列为出行打卡地,“为一个馆,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潮流新风向。
1 “博物馆热”兴起的背景
“博物馆热”的兴起,一方面缘于民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越来越被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吸引;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博物馆的调整定位、实践探索和积极转型。现代博物馆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它突破了以往以陈列和展示为主要手段的模式,而是结合最新技术手段,将原来枯燥的陈列式展示变得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智慧化。尤其是各类文创衍生品、产学研合作共建、特色社会教育、数字化应用等喜闻乐见或民众参与性较强的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共享,让有限的馆藏资源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创造出了无限可能。因此,新形势下积极研究探索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何谓博物馆产业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博物馆作为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类型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活动两大部分。文化产品主要包括利用馆藏资源精心打造的各类陈列展览和研发的各类文创产品。文化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专业性技术服务,如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和文物复(仿)制等活动;第二类是公共性社会服务,如设置餐饮、儿童游乐场、文创商店等配套服务活动;第三类是公益性社会服务,是根据馆藏资源优势打造的可由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参与的活动模式,如针对老中青少年开展的各类沉浸式社会教育活动、产学研合作共建等活动,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传播模式。
博物馆文化产业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兼具历史、科学、艺术、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成为提升民众精神文化消费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博物馆产业发展是新形势下文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文旅融合大环境下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当前“博物馆热”的主要原因,对于扩大区域文化影响、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3 博物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案例展示
作为政府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2016年之前,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没有进行产业化经营,尚未实现公益性和产业型协调发展模式,真正利用博物馆文化元素来获取收益、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十分少见。2016年以后,各级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像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超级大馆在产业发展上都积极探索,乘势而上,高歌勇进。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近年来,中小型博物馆也开始向产业化进军,并结合各馆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现就笔者所在工作单位——日照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在产业化之路上的种种尝试和创新案例进行展示,以期对博物馆产业发展创新路径研究有所借鉴。
近年来,日照市博物馆以新馆建成投入使用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相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全力以赴探索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力争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坚持活化利用,推动文物资源“两创”转化。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精心推出儿童文物绘本涂色、博物馆寻宝打卡、“秦砖”“汉瓦”“唐镜”传拓技艺体验、“小小考古学家”考古模拟体验等上百个社教课程,受到广大青少年热捧,还把精品社教课送到对口援建城市重庆黔江区,并总结提炼“童心童乐童成长——博物馆里的别样童年”社教品牌,入选日照市首批文旅公共服务品牌。“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推出“夜游博物馆”活动,成功点亮港城之夜。日照市博物馆也因此获评“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其“牵手日博传承文明”志愿服务品牌作为日照市唯一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
二是强化展陈手段,提升惠民服务能力,让博物馆成为有品位、有体验、有温度的城市会客厅。其一,完善提升常设六大展陈,其中“日照史前文化陈列”入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展初评,获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其二,积极争取在日照主持考古发掘的各级考古机构的支持,倾力打造“纪念海曲汉墓发掘20周年——日照海曲汉墓漆器回乡展”“尧王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兔年特展”等精品展览,将素未谋面的考古发掘成果及时向公众展示宣传。其三,大力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与山东省石刻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等合作,成功引进“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展”“贵州苗族银饰展”等临展;与青岛市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并推出馆藏日照农民画走进贵州、新疆等偏远地区。
三是凝聚发展合力,打造红色革命教育阵地。创建“弘扬历史,传承基因”党建品牌,举办“党建+”系列活动。在党的二十大之际,凝聚多方力量,先后举办“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主题展览、“红色征程 光辉之路——1921—1949年日照党史展”“庆祝党的二十大 山东文博书画邀请展”等展览。创新革命文物《战地日记》展示手段,面向日照市党支部推出“驰援甲子山”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受到火爆预约,并获评“山东省第十九届社会科学普及周优秀创新活动”。
四是优化传播手段,讲好日照文物故事。借助央视网、山东广播电视台、日照市广播电视台、《日照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日照文物发声,讲好日照故事。媒体宣传方面,与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联合录制纪录片《海曲汉墓》,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山东博物馆等联合拍摄大型纪录片《城子崖》《大汶口》,协助CCTV1栏目组拍摄的《寻古中国·稻谷记》等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黄海晨刊》开辟《日照印迹》专栏,专门就文化遗址和重要文物进行寻访挖掘;与大众网合作推出“阅读与考古——宋朝日照镇的万枚铜钱整理”直播活动,吸粉8万余人;推出“尧王城、两城镇、苏家村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线上‘抢鲜’看”“鼎鬲抗疫——馆藏精品文物线上展”等,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日照历史文化魅力。
五是坚持“理论+实践”,提升文物保护研究水平。文博技艺薪火相传,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实施“文博精英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馆里年轻同志,开展玉石鉴赏、古籍鉴赏与修复、传拓技艺、陶器修复等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定期组织全馆人员现场观摩、体验和参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等工作,并积极参与社科院、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机构出土文物整理、修复和研究等工作,切实提高各项专业技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六是挖掘藏品资源,积极研发文创衍生品。近年来,日照市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消费需求,积极研发日照农民画手提袋、台历和拼图等文创产品。在元旦迎日祈福当天,由《海報新闻》客户端公开发行“龟座凤形铜灯”数字藏品,一经上线即刻抢购一空;在兔年除夕夜推出“四千多年前陶铃响彻日照大地”活动,以馆藏珍贵文物陶铃为依托,研发出系列文创产品作为伴手礼,扩大了藏品的对外宣传和影响力,促进了日照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是加强馆校、馆际之间合作交流,开辟产业发展新模式。其一,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等当地高校进行战略合作,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新体系,做好文物的开发、利用、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等工作,努力实现“馆校合作产学双赢”。其二,与济宁、滨州等博物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凝聚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识,积极整合馆藏资源,加强展览、社教、人才培养等工作的统筹谋划,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合作平台。其三,与五莲县博物馆、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城市书房、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充分发挥市级博物馆龙头带动作用,与各单位通力合作,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供给能力,让文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4 博物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日照市博物馆老馆和新馆工作,以及对其他兄弟单位的考察调研,不难看出近年来博物馆工作普遍比前些年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但是在文化产业发展和创意方面却略有逊色,甚至有的止步不前。经调研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4.1 对产业发展重视不足
一是各地博物馆普遍存在“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只重前期硬件建设,不重后期运营管理,存在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二是基层博物馆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经费有限,且基本用于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营,很少投入新兴产业。
4.2 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
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量控制严格。尤其基层博物馆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等问题,加之招聘的临时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组建懂研发、懂运营、懂经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颇为困难。
4.3 文化产业运作模式不健全
一是长期以来,博物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缺少社会资金的支持和介入。政府的补助使博物馆养成了依靠政策吃饭的惯例,与文化市场相脱节,缺乏产业化发展意识。二是大多数博物馆对民众的精神需求不够敏感,缺乏合理的产业化运营方式和手段,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博物馆历来在民众心目中属于呆板高冷的“学院派”,加之在自身宣传及文化产业推广方面形式单一,互动性项目又少,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进而让外界“望而却步”。
4.4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缺乏创新特色
从产品的开发领域来看,多数以纪念品为主,规模化程度不强,创新性更不强。特别是基层博物馆,大多数缺乏文化产品运营机构和人员,即便有也基本是简易的文创商店和“山寨货”,缺乏博物馆自身特色,游客选择范围很窄。从服务模式来看,大多数博物馆还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手段,展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真正以人为本、从民众实际需要出发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5 推动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根据博物馆的办馆宗旨,博物馆的产业发展也必须始终围绕服务社会和人民大众这一公益性质,既要坚持守正,也要努力创新;既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其最终目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让博物馆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接受文明熏陶、进行终身学习的文化阵地和殿堂。鉴于文化产业在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对国内外博物馆产业发展优秀案例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5.1 明确博物馆产业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的最根本服务理念,因此,博物馆产业发展也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文化需求与供给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推出别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2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支持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博物馆要打破以往“沉默是金”的经营方式,充分把握国家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资金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博物馆文化产业相关制度建设,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使文化产业发展有据可依,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博物馆文化品牌推进机制。
5.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宣传推广渠道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質优良的人才队伍。博物馆要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兼具学养、涵养和修养的综合型人才,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人才,让更多擅长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脱颖而出。一方面,要从年龄梯队和专业结构上为培养、使用文化产业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搭建起与民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拓宽宣传推广渠道,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
5.4 转化思维,更新观念,抓好内容创新,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博物馆要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以“博物馆+”全链接、零距离的理念实施相关战略。一是要主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拓宽文化空间场域,扩大优质内容供给,联合社会各方力量,促进协同创新,研发推出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新业态和新产品。二是积极与电子商务深度合作,实现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线上线下融合互促,打造更多参与式、体验式的综合性消费载体,借助科技的力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能以更多更新的方式“活”起来,为人民群众生活增色添彩。要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出版、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以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费新模式,进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传播。三是借文旅融合之机,与旅游部门加强合作,推出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加快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人们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四是加强与高校、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合作,打造产学研合作联盟体系,充分挖掘藏品资源,推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社教活动,把博物馆打造成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重要基地,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综上所述,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文化产业是实现博物馆藏品资源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文化设施还是文化活动、文化服务,都要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在创意灵感、文化内涵、思想情感上,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博物馆要主动承担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责任,在文化产业创作、生产、运营等各环节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文化服务的水平,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博物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