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023-05-26裴兵
裴兵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国家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辅助地区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政策,以促使教育回归学生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的本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体育课在学校教学环节得到广泛重视,与智育课程相配合,能与其他课程教学工作相衔接,构建劳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鉴于体育课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在学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在分析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重要性、困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提升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与小学体育教师交流经验,共同致力于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家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教育观念正在不断发生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逐渐淘汰在教育史的洪流中,劳逸结合式的教学模式才是现代教育的育人方向。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小学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小学体育教师寻求教学发展和个人发展的主要方向,以下将以此为论文的大方向,探究践行政策要求、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双减”后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概述
“双减”政策对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学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课程虽与学生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关联性较弱,但是也是“双减”政策要求的对象。“双减”政策要求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体育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放松精神的机会。政策要求体育教师要协助理论性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作为以实践教学、体育锻炼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能与以室内为主要教学场景的知识教学课程相衔接,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开展游戏、放松大脑的机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尤为重要。“双减”要求下,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能力所决定,教师是决定体育课程质量的主体。高质量的体育课,通常表现为:学生的需求得到关注、学生能在课堂中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體育课能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爱好的运动并养成爱好运动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育主要包括运动教学、体育训练、健康知识教学、习惯养成教学四个方面,高质量的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指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体育教学计划和健康知识教学计划。
二、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在小学学科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独一无二的课程。较于以理论教学为主、局限在教室空间内的其他学科,体育课能跳出空间的限制和理论学科教学模式的限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地位。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学生发展、教育改革和教师个人发展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工作要求,体育教师只有践行政策要求,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逐步实现个人价值。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推进体育教学课程顺利开展,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五育并举”是新课标对学校教学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体育”以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是“五育并举”中的关键环节。“双减”政策一方面以语文等课程作为主要对象,要求该类课程教师要将课堂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减少课余作业的数量并缩短完成该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以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则对“五育并举”要求下的除了智育之外的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课程是以运动和实践为主的课程,是“五育并举”中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放松学生内心。“双减”政策也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学习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的专业课堂,让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获得休息的时间,并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形成经常运动的良好习惯。
“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体育教师在政策的要求下,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工作,按照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多种体育运动,通过技能教学、课堂游戏和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以学生实践锻炼为主,同时辅之以知识教学,将体育兴趣培养渗透于体育课程的始终。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通过知识教学、体育训练和组织游戏,能为学生兴趣的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体育运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并在生活中践行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将其作为人生发展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个人意识、认知情感方面获得发展;同时,通过健康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确哪些生活习惯是正确的,哪些生活习惯是对健康有影响的,从知识层面、个人习惯、个人体能方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与教育改革要求相契合
教育改革对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以位于教育体系初级阶段的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践行教育政策要求,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与教育改革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促进小学体育课程发展与教育改革要求相契合,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的必要工作。
三、小学体育课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受到应试教育阶段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仍旧以智育为主,将美育、体育劳育的载体课程作为辅助课程,对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较为忽视。虽然,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推进的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五育并举”逐渐在各个学校得以落实。但是在实际执行阶段,部分学校对智育和德育较为重视,未形成良好的“五育并举”教学环境。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加快消除影响因素,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入手点。
(一)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部分问题
通过对地区内小学开展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调研可知,部分体育教师未按照现代体育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例如,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对体育运动方式、技能和规则以及健康进行简要讲解之后,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让学生自由活动,体育技能教学在课堂中的占比较低。虽然组织学生自由活动,能达到让学生快乐成长和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但是却无法达到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未树立体育运动意识
一方面,家长在生活中未就“锻炼身体”给予学生以观念上和意识上的引导,学生较为忽视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课堂、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积极性相对较弱;另一方面,部分小学生受到家长或教师的影响,认为学好文化课是其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认为除了重要科目之外的其他课程都是不重要的课程,在体育课堂中的配合度相对较低,是阻碍教师教学计划落实的主要因素。
(三)学校各项资源分配不均
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资源,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各级在学校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政府财政也为中小学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专项资金。但是中小学教育资金多用于主要学科的建设工作中,对体育学科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未得到及时更换,老旧的体育器材,不仅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风险。此外,教师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阻碍小学体育学科建设和教学发展的另一因素。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数量较少等,整体凸显小学各学科人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四、“双减”后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现代教育方针对小学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小学体育课程性质与其他课程不同,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课堂模式还是教学场所都有其特殊性,是学校教学课程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存在,与新课标重点关注的“劳动实践课程”性质相同、教学目标一致,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日常生活和综合能力,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构建者,还是学生的朋友和队友,在体育课堂中居于关键位置。要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体育教师从教学方法、课堂模式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学校合理配置各类教学资源,为体育教师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为体育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此外,体育教师还要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教育联合,推进体育运动参与到班级建设和管理当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要重视家长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引导作用,加强家长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视度,将体育影响力延续至学生的生活中。
(一)体育教师:加强教学交流,更新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高质量建设和开展,是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中的引导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肩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双重责任。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依据现代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学习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课堂;同时寻找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效路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后延续性。
1.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现代教育要求,更新教育理念,逐步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摆脱出来,形成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学思想,重视体育技能训练,应用现代技术,发挥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组织能力和技能教学水平。首先,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作用,以提高思想认知强化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心理动机;其次,主动更新教学方法,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将课堂的主要时间交由学生自由活动,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安排,构建以教师技能教学为引导、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課堂模式。
例如,在足球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将足球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具。首先,体育教师为学生讲解在足球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带领学生戴好护具,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防止学生在热身和拉伸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而发生肌肉拉伤的现象。其次,体育教师组织学生正式学习足球运动,以集体讲解为首要环节,教师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足球运动。在这一环节,体育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具,以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足球运动中各个动作的关键点,教师暂停或放大视频,对学生进行补充教学。最后,教师在规范学生运动动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传球技能。体育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足球比赛视频,将视频资源拷贝至班级电脑中,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和自习课时间观看比赛视频,感受视频中运动员的热情和激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兴趣。
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体育教师和体育运动中的优秀运动员都将给予学生兴趣上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体育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就某一运动产生兴趣和学习热情,而后通过观看体育比赛和学习优秀运动员的体育技能,强化学生的运动兴趣。
例如,在篮球技能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NBA球赛,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知体育运动的技巧。在运动员进球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师要给予学生感情上的引导,共同为进球欢呼,激发学生的竞技热情和运动兴趣。教师可选取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作为教材,发挥优秀榜样的引导作用,强化榜样在班级中的影响力。例如,体育教师列举姚明、郭艾伦等在篮球运动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运动员,展示其投球瞬间、传球技巧等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
此外,在进行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自信心。如,教师可向学生讲解自己需求篮球运动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过多次失败、不断练习,最终逐步提高个人篮球运动技能和水平。
3.加强工作联合,强化家校沟通。
班主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各科教师工作开展的辅助者和推进者。体育教师要与班主任加强工作,与班主任共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体育教师组织校内篮球赛、班级足球赛、小组羽毛球赛、个人跳绳比赛等比赛活动,学生代表班级荣誉参加体育比赛,在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强化运动心理动机。
同时,体育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微信等途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将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兴趣和天赋等信息反馈给学生家长,将体育兴趣培养、技能训练延续至学生生活中。
(二)小学学校:合理配置资源,培养体育教师
一方面,学校依据体育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运动的需求,在校内体育设施和区域规划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进专业训练器材和运动设备,并对体育器材进行定期检修工作。另一方面,学校面向师范院校和社会招聘专业体育教师,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结语
体育课是学校践行“体育”要求而开设的课程,与智育相衔接,与美育、劳育、德育相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身体素质、个人素质和生活能力,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小学学校、体育教师要共同致力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落实现代教育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构建联合体育教学模式;学校则要为体育教师和学生提供体育器材,以物质条件的满足促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成为可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