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程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26朱沁芸
摘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生态理念的背景下,幼儿园遵循幼儿自然发展、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原则,越来越重视自然课程的实施,但是不同教师在自然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建立儿童、自然、课程的有效联结,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幼儿园要创设多元化空间场域,巧妙融入自然元素;组织多样化课程,改变课程活动样态、组织方式、课程模式,支持幼兒主动探索;整合自然资源,通过自然资源之间的互动、联结,支持幼儿深入探究、拓展经验。
关键词:自然课程;自主发展;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8-0039-04
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与学习资源,从古至今,国内外教育家对自然的探究从未停止。亚里士多德“效法自然”,夸美纽斯遵循“自然法则”,卢梭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适应“儿童自然”[1],陈鹤琴倡导“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2]。教育家珍视自然教育的独特价值,认同儿童是成长中的“自然人”,而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和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当代自然教育让儿童回归自然,借助自然实施教育,让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由地成长,在感受、体验、探索自然中激活自己内在的自然力量,在与自然共生中学会照顾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3]。
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受自然事物中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生活的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4]315幼儿在自然中的学习活动一般以幼儿发现与探索的兴趣为支点,教师提供支持,以此展开系列活动。教师在实际的活动进程中观察、推进、反思、调整,探寻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的新路径。
一、空间场域多元化,引发幼儿观察欲望
一直以来,幼儿园都重视环境的创设。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本身趋向于一个自然的状态。但是,过去我们只重视“物”的创设,比如在教室内提供游戏材料,创设墙面环境,在户外开展运动游戏、种植活动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室内、室外的材料和游戏缺乏整合性、互动性、流通性。两个空间中的游戏呈现割裂的状态,幼儿的兴趣无法延续,探索流于表面。我们尝试打通室内与室外的通道,打破教室与自然空间的壁垒,使得幼儿园这个自然生态系统融合起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契机。让幼儿回归自然,结对玩耍、探究、实践[5]。教师观察自然空间中幼儿对人、事、物的探究,以此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及遇到的困难,判断其核心价值,了解其适宜性,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一)幼儿园各空间场域融入自然元素
幼儿园的空间场域呈现多样状态。室内空间包括教室、走廊、大厅、楼梯等,户外空间包括魔法花园、生态树林、小池塘、玩沙池、运动场等。打通室内室外的通道,不是简单地将室内外的游戏材料进行互换,而是融入课程意识,以幼儿兴趣、焦点话题、四季转化为契机,在课程中融入自然元素,将幼儿园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课程资源。在教室内创设焦点区,设置自然资源角。根据四季的变化,幼儿收集不同的自然物。幼儿收集的石头、树枝、松果、树叶、桂花、蒲公英等,可以用来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比如:用石头下棋,用树叶、树枝做鸟巢,培育蒲公英的种子,用自然物玩拓印、涂鸦游戏等。在走廊和转角的空间,打造自然生态环境,创设班级自然角,养殖小动物,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及亲密接触、感知、体验自然的机会。户外游戏场地不再呈现单一的功能,教师鼓励幼儿走进去,玩起来。当幼儿在小树林挖洞、做饭时,我们开展户外自主游戏,鼓励幼儿自选材料、场域进行社会、艺术、科学探索类游戏。
(二)教师针对性提供可操作探究工具
教师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时,应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4]316。秋天时,幼儿园门口的桂花树盛开,香味扑鼻而来,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桂花,制作桂花蜜、桂花香包等。幼儿对做香包的兴趣浓厚,于是我们支持幼儿在“魔法花园”开启一场寻味之旅,将有气味的植物收集在不同的容器里,分辨气味的不同,观察植物的不同样态。对不太了解的植物,幼儿通过搜索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寻找答案。与此同时,教师在不同的自然场域中提供工具性材料,放置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比如:放大镜、种子收集器、观察器、小网兜、纸、笔、尺等。幼儿可根据需要选择工具,进一步观察探索。当幼儿想要照顾种植园地时,教师提供铲子、水壶、手套等种植工具,帮助幼儿感受植物的生长;当幼儿想要探究新的自然现象时,教师提供自然绘本,鼓励幼儿在绘本中寻求答案,感受自然;当幼儿想要烹饪收获的果实时,教师在“魔法花园”一角开辟小厨房,丰收的瓜果都可在小厨房烹饪、品尝,实现了现摘、现洗、现煮,让生长在城市的幼儿也能体验收获的喜悦……
二、课程组织多样化,支持幼儿主动探索
自然探究课程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规律,其出发点是幼儿,目标亦是幼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6]。自然是幼儿生活、游戏的重要场域,也是自然探究课程的源泉。在自然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不断探寻新路径,改变幼儿一日活动样态,使活动时间具有弹性;改变活动组织方式,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教师主导逐步转为幼儿主导;改变固有的课程模式,更加注重自然课程的生活性、生成性、探究性和整体性,关注儿童视角,支持幼儿主动探索。
(一)改变一日活动样态,顺应幼儿探索兴趣
幼儿在园的一日作息相对固定,规律的作息安排有助于我们明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具体开展哪些活动,在什么时间点开展相应的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到时间了,要赶往下一个场所,匆匆结束活动,致使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戛然而止。为了使幼儿能够体验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我们改变幼儿一日活动的样态,以动静进行划分,将幼儿的生活环节渗透在室内外的活动中,尽量减少集体行动,比如:自主点心、如厕、饮水等活动幼儿可按需进行。对于幼儿来说,弹性的时间安排给予其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对于教师来说,则充满了挑战,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环境准备和专业准备,活动时及时捕捉幼儿兴趣,做好一对一的倾听和记录,在观察分析中反思调整,提供自然课程学习支架。
(二)改变活动组织方式,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学习者,在“遵循自然之道”的过程中,在平等的对话关系中,师幼实现了共同成长,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引导”与“教导”[7]。改变活动组织的方式,减少教师主导,将幼儿放在活动的中心,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遵循幼儿“自主发展”的原则。在幼儿活动的前、中、后,教师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推进幼儿的活动进程。以“户外自主游戏”为例,在游戏前,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场地,准备游戏材料。幼儿制定计划、讨论玩法,教师支持幼儿创造性游戏。在游戏中,用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小程度的干预来实现幼儿自主,教师或以共同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或以与幼儿对话、调整优化材料、提出问题等方式推动幼儿的游戏。在游戏后,教师鼓励幼儿进行游戏分享,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获得新的认知。
(三)改变固有课程模式,培养幼儿探索能力
在自然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呈现丰富的活动对象,给予他们充分的操作机会,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对自然、自我以及世界的理解和认知[8]。《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固有的课程模式,以個人、小组、集体的方式,以主题式开展的方式,以家园联动的方式实施课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同一样自然事物感兴趣的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交流发现,探讨现象。户外游戏时,幼儿正在捡掉在地上的黑色小果子,有的说是蓝莓,有的说是葡萄……此时,教师及时捕捉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和猜测,并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来寻求答案,如闻一闻、摸一摸、剥开来看一看。当有的幼儿提出来“可不可以尝一尝”时,话题“果子有没有毒”应运而生,幼儿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于是,我们允许幼儿将果子装在袋子里,带回去和父母继续讨论,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完整地讲述给家人听,在梳理事件本身的同时,表明自身观点以及疑问,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积极性。在上网查阅之后,幼儿知道原来这是桂花果,小树林的桂花谢了,结出了满树的桂花果,果子可以吃,还有化痰生津的作用。幼儿对桂花果的探索引发了桂花树、桂花、桂花制品等一系列自然主题课程的开展。
三、自然资源整合化,引导幼儿自主体验
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大自然中开展的活动就是一系列源源不断、引人入胜的活动,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参与其中的[9]。自然资源形形色色,且时刻都在变化着。自然资源的价值是无形的,在无形中蕴含有形,在有形中包含丰富的内涵,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幼儿置身其中,自主体验。
(一)资源互动,支持幼儿深入探究
我们走进自然,在感受丰富的自然资源时,充分挖掘、分析、筛选、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幼儿在与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幼儿园的魔法花园、后操场、小池塘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幼儿可以根据季节转变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春天,幼儿感受万物生长,草地里冒出的嫩绿小草让幼儿欣喜不已。夏天,下雨时,幼儿穿上雨衣,在宽敞的小树林里和雨一起玩,踩水塘、打水仗、收集雨水,在玩中感受雨水的流动的形态和温度。秋天,幼儿收获果实,一起“晒秋”,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结合主题活动,幼儿和家人走进秋天,一起制作色卡,玩寻色游戏,感受大自然丰富的颜色。冬天,幼儿在室外感受玩冰的乐趣,在暖棚里种草莓,一点点记录生长……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关键经验。
(二)资源联结,丰富幼儿学习经验
只有被教师和幼儿充分利用起来,自然资源才算真正走进课程[10]。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各种自然资源进行联结,打通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通道。如关于“蒲公英”的探索课程,幼儿在花坛中发现一株蒲公英,他们进行记录,并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寻找蒲公英,在搜索地图上进行标记。教师鼓励幼儿将搜索地图延伸至园外,一个更大、更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寻找、观察、记录、对比,幼儿很快发现最初发现的那棵植物并不是蒲公英,是与其长得比较相似的苦苣菜。通过表征对比,幼儿细致地观察,发现了不同,感知了蒲公英的特点、生长环境、传播方式等等,在趣味的探究过程中不断丰富经验。
自然课程给予幼儿更多的接纳与支持,为幼儿发展赋予更多的可能性,助力幼儿自主成长。教师始终与幼儿同行,并且做到尊重幼儿,保持敏感,充满兴趣地回应,努力发现儿童,了解儿童,追随儿童。
参考文献:
[1]宫盛花.幼儿园自然教育理念与实践现状调查及优化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4):24.
[2]王露.儿童哲学视域下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内涵解读及启示[J].内蒙古教育,2020(12):4.
[3]张皎红.幼儿园教育的时代新挑战: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23(1):84.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许丽红.自然空间中互动游戏的开发与实施[J].江苏教育研究,2022(10B):66.
[6]赵旭莹.自然探究课程促幼儿自主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9-04-28(3).
[7]华红艳,沈娴.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J].教育导刊,2021(9):8.
[8]李新展.基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幼儿园自然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2(9):85.
[9]单彩云.引发真体验 促进真发展——基于儿童自主学习的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实施[J].幼儿100(教师版),2018(9):34.
[10]祝晓燕,李士彪.课程视角下户外资源利用的问题与思考[J].早期教育,2021(6):21.
责任编辑:殷伟
收稿日期:2023-03-05
作者简介:朱沁芸,无锡市机关幼儿园,无锡市教学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