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卵巢囊肿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临床
2023-05-25黄育斌唐雪珍李鸿恩江肖松韩鹏慧刘永熙
黄育斌 唐雪珍 李鸿恩 江肖松 黄 煌 韩鹏慧 刘永熙,*
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1400)
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广东 广州 511400)
发生于胎儿期的卵巢囊肿称先天性卵巢囊肿。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先天性卵巢囊肿发现率日渐提高。大部分先天性卵巢囊肿体积较小,多于出生后一到数月内逐渐消退,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当囊肿较大时,可伴发破裂、出血、蒂扭转等并发症,危害患儿健康[1]。在诊断上,体积较大的先天性卵巢囊肿易被误诊为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囊性畸胎瘤等其他囊性病变。本文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卵巢囊肿CT表现及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水平,并为规划妊娠结局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卵巢囊肿24例。年龄1~123天,中位年龄6天,所有患儿均因产前超声发现腹部囊性包块就诊。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前给予患儿10%水合氯醛口服镇静,剂量0.5 ml/kg。扫描设备为西门子Somatom 128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螺距8 mm,层厚0.6 mm。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注射液(300 mg I/mL),剂量2.5 mL/kg,对比剂20 s注入体内,根据对比剂剂量动态调整注射速率。注射对比剂20 s后行动脉期扫描,60 s行静脉期扫描。扫描完毕后,将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重组。
1.3 图像评价由2名具有丰富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先天性卵巢囊肿的CT征象,2名观察者共同协商达成最终结果。观察项目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囊壁厚度、囊内分隔、钙化、囊液密度、影像分型及其他特殊征象。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分型24例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卵巢单纯囊肿11例,卵巢囊肿伴蒂扭转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伴蒂扭转1例,卵巢囊肿伴出血1例,双侧卵巢自截1例。
2.2 病灶大小、部位病灶大小2.7cm⋆3.3cm⋆3.3cm~8.9cm⋆4.7cm⋆5.7cm。新生儿腹腔空间局限,为方便标识病灶部位,以脐为中心作水平线及垂线将腹部分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24例卵巢囊肿中,位于右下腹、右上腹10例,位于左下腹、左上腹10例,位于左下腹2例,位于右上腹1例,还有1例病灶占据腹腔4个分区。术中观察,病灶起源于左卵巢14例,起源于右卵巢9例,起源于双侧卵巢1例。
2.3 CT表现Nussbaum等依据不同超声影像表现将卵巢囊肿分为单纯型及复杂型[2],前者通常表现为类圆形薄壁无回声区,后者通常厚壁、含实性成分及分隔、囊内回声不均匀。参照Nussbaum分型,本组有11例卵巢囊肿CT图像表现为单纯型(图1,表1),表现为单发类圆形囊性肿物,薄壁,边界清晰,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单纯囊肿。本组另有13例卵巢囊肿CT图像表现为复杂型(表1),CT征象包括囊壁增厚(图2)5例,囊内分隔(图3B)4例,囊壁或分隔钙化(图3)9例,囊液分层(图4A)3例,囊肿边缘高密度三角征(图4B~图4E)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上述13例复杂型囊肿中:卵巢囊肿伴蒂扭转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伴蒂扭转1例,卵巢囊肿伴出血1例,双侧卵巢自截1例。
表1 先天性卵巢囊肿CT表现
3 讨论
3.1 病因与临床表现先天性卵巢囊肿并不罕见,是女性新生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物,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多数为功能性,与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母体雌激素刺激胎儿卵巢引起的滤泡发育不全有关,母亲罹患妊娠期糖尿病、脓毒血症及Rh同种免疫等疾病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3]。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高达98%女性胎儿可发现卵巢囊肿,多数囊肿于胎龄28周后发现,直径小于1cm,并不引起临床症状并可自行消退。一般认为直径小于2cm的卵巢囊肿为生理性囊肿,直径大于2cm为病理性囊肿[4]。体积较大的先天性卵巢囊肿可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甚至可压迫胸腔导致新生儿窒息[5]。卵巢囊肿本身可合并破裂、出血、蒂扭转,引起腹膜炎、贫血,甚至致死。但大部分先天性卵巢囊肿患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6],本组24名患儿均无特殊临床症状或体征。先天性卵巢囊肿的发现、进展监测极度依赖影像学检查,出生之前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出生后的检查、监测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及磁共振,其影像学表现也易与其他腹部囊性病变相混淆。
3.2 CT表现与临床特点先天性卵巢囊肿左右侧卵巢均可发生,两侧发生率并无特异性,也有新生儿双侧卵巢囊肿的报道[7]。先天性卵巢囊肿主体多数位于盆腔,体积较大时病灶上极往往可达到肝脏下缘水平,一般卵巢囊肿主体位于卵巢同侧腹腔。值得注意的是,当先天性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时,囊肿主体可翻转到对侧,本组有2例右侧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CT显示囊肿主体位于左上腹;另有2例左侧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CT显示囊肿主体分别位于右上腹及右腹部。卵巢囊肿位置异常往往提示蒂扭转,当囊肿主体位于上腹部时更应引起警惕。当发生卵巢自截时,卵巢位置也可以发生异常,甚至在腹腔内游走。卵巢自截是指卵巢蒂扭转后缺血梗死导致卵巢离断,最早由Kennedy等报道[8],极少发生于1岁以下婴儿[9],本组仅发现1例双侧卵巢自截,表现为2枚囊肿毗邻排列,位于右下腹、右上腹。
单纯型卵巢肿囊CT表现为类圆形水样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囊壁菲薄,囊内无分隔及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容物均无强化。本组共有11例CT表现为单纯型囊肿,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卵巢单纯性囊肿。复杂型囊肿通常是囊内出血、坏死的结果[10],CT图像特点往往表现为囊壁增厚、囊壁钙化,本组有5例囊壁为厚壁,9例囊壁可见钙化,手术证实其中7例为囊肿合并蒂扭转,1例为囊肿合并出血,1例为双侧卵巢自截。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卵巢囊肿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5~54%[11],胎儿及新生儿卵巢支持韧带松弛,卵巢囊肿易发生蒂扭转。卵巢扭转后,静脉回流受阻,囊壁瘀血水肿、囊内出血,动脉血流受阻则导致卵巢缺血坏死。当卵巢囊肿蒂扭转发生于胎儿期时,至出生时扭转时间已长,囊壁可发生钙化,因此钙化是诊断卵巢囊壁合并蒂扭转的重要征象。此外注意到当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时,囊肿边缘常常可见到三角形稍高密度影,CT值约60-70 HU,增强扫描无强化,结合病理推测其为缺血坏死的卵巢组织,这种高密度三角形征具有相当特异性,本组1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儿中,6例可见到高密度三角形征。当囊内合并出血时,有时CT扫描囊液可见分层,上层密度较低,下层密度相对较高,本组有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观测到囊液分层现象。
综上所述,单纯型卵巢囊肿CT特点为腹腔薄壁囊性肿块。当囊肿合并出血、坏死时,CT可见囊壁增厚、囊壁钙化、囊液分层。当囊肿合并蒂扭转时,CT表现如下:(1)囊肿边缘高密度三角形征;(2)囊壁增厚、钙化;(3)囊液分层;(4)单纯性囊肿转化为复杂型囊肿。
3.3 鉴别诊断卵巢囊肿为女性胎儿最常见的腹腔囊性病变,应与其他腹腔囊性病变鉴别,包括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囊性畸胎瘤等。肠重复畸形常以急性肠梗阻就诊,CT扫描表现为单发低密度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多位于系膜侧,增强扫描囊壁强化程度与肠管相仿[12]。肠系膜囊肿多位于肠系膜根部,壁菲薄,增强扫描无强化,当位于下腹部及盆腔时,与卵巢单纯性囊肿难以鉴别[13]。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是由于肠穿孔,胎粪漏出至腹腔,其后纤维组织包括形成囊肿,CT检查常可发现囊肿与肠管关系密切,有时囊内可见液-气平面,囊壁及腹腔其他位置常可见钙化[14-15],据此可与卵巢囊肿相鉴别。当卵巢囊肿发生囊壁钙化时,需与囊性畸胎瘤[16]相鉴别,后者或多或少含有脂肪成分,且后者钙化呈结节状或斑片状,而卵巢囊肿钙化常表现为囊壁弧形钙化,但发生于胎儿期的囊性畸胎瘤鲜见文献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卵巢囊肿,尤其当其合并出血及蒂扭转等并发症时,CT表现具有相当特异性,主要包括:囊肿边缘高密度三角形征、囊壁增厚、囊壁钙化、囊液分层,识别相关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及精确诊断。对于产前发现盆腔囊肿的胎儿,出生后应尽早复查,避免并发症损害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