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2023-05-25凌天涵周爱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节气校本劳动

凌天涵 周爱华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通过融入节气文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节气文化劳动教育

引言

小学生的劳动意识相对薄弱,在开展劳动教学的环节中,更加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建设,启发学生能够将节气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理论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加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仍旧存在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的现象,大多数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堂相脱节的情况。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践、动手实操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相融合,这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全面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发,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对自身的精神思想进行建设和加强。但是大多数教师仍旧以教材文本知识内容的教学为主,不能够很好地对校本资源和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利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节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了解节气在历法当中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够明确节气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保障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在传统思想观念当中,节气意味着春夏秋冬的轮转和时间的更替,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节气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从而使得学生在社会历史发展变革的过程中能够将天文学、气候学、文学以及传统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相应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开发相应的校本资源,找到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融入节气文化教育的特色之路。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学校和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其劳动意识和审美意识得到相应提升,也让学生的劳动能力,创新水平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

二、劳动教育中融入节气文化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念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实施劳动教育能够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当下,大多数小学生处在长辈过度溺爱的环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教师需要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融入节气文化让学生形成耕作的观念,让学生了解耕作过程当中所涉及的与节气相关的知识,以及耕作的必要环节,如施肥、除草、治虫、排灌等。因此,教师通过加强劳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体会劳作的辛苦,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观念,推动其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创造价值,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劳动参与意愿

大多数的小学生参与劳动的意愿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当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或者感兴趣的劳动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真正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并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能够提升学生的信仰内化度,让学生能够将劳动教育与自身的品格修养、信仰进行深度的融合,开辟出一条新的架构之路,从而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能够用心体验劳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劳动能够培养其耐挫力,让其能够在面对困难和努力付出的过程当中找到平衡点,从而培养毅力,提升自身的吃苦耐劳品质。这些都是小学生优秀品格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劳动的过程当中需要克服口渴、疲惫等各种问题才能够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等待果实的成熟与收获。这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让自己克服在劳作过程当中出现的身体障碍,并且也能够学会沉心静气,培养耐心。这有利于学生对劳动价值形成清晰明确的信仰,推动学生在劳作实践的过程当中更加努力地完成相关任务。

(三)培养学生持续劳动的能力

劳动行为是外显的,必须对劳动行为进行观测分析,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所表现的劳动行为,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个体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观察,并且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劳动外显性。每个学生在劳作的过程当中自身的认知意识也会发生转变,随着劳动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劳动者应当能够表达尊敬之情,并且也能够认识到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在寒暑假期间设计相应的实践作业,将家务劳动融入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与家长之间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庭劳作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班级教学活动以及班级日常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氛围建设中。通过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学生除了可以在家庭和校园内进行操作,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公益性的社会劳动环节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节气教育,不断地拓展延伸劳作的范围,让学生深层次学习和探究劳动的内涵,从而提升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影響和作用。

三、节气文化和劳动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资源整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相关校本资源和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整合,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快速地适应劳动课程,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技能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第一,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当中,学校应当能够充分发挥相关的骨干教师力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开发过程当中,应当能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让教师了解有关节气的知识,并且能够对天文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将节气知识和天文劳作之间进行相应的联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应当抽调骨干力量对拓展性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设计、组织和调控,形成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对教师进行培养,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推动教师职业技术和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

第二,在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学校应当能够结合学情来进行校本资源课程的开发。开发团队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能够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开发,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对资源进行整合。校本课程的内容也应当朝着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向发展,校本资源中的理论知识也应当具有较强的可实操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三,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不断扩展教师队伍,从而不断加强教学力量。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食育课程来帮助学生学习厨房中的相关知识,了解厨房中所存在的家务,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深层次的联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珍惜食物的品质。

第四,学校在进行校本资源开发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能够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其转化成学生参与劳作教学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能够真正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得到加强。

(二)实践引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也应当能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劳动教学环节当中,并且推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相关节气知识。

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使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能够及时改正和完善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评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美育有着十分重要及必要的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开发的时候应当秉持以生为本的观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开发评比活动,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创建美的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学生的劳动成果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意愿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学校可以在通往小禹农场的楼梯间墙壁上设置相关展台及橱窗,将学生参与活动的照片等进行展示。这样除了能够美化校园环境,也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培养空间,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课题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节气文化,引导并启发学生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需要学校在这一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领导带头作用。例如,学校应当围绕“‘耕植+校园农场创造性劳动教育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创建相应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推动校园课程发展。学校可以邀请相应的专家到校园进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教师发展,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学校在开展实践课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方式,能够推动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学校通过举办大量的比赛活动,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激发。

结语

通过融入二十四节气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得到相应的培养。

参考文献:

荣梅,叶松庆,王淑清,等.当代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蕪湖市的调查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6):602607.

责任编辑:赵潇晗

本文系安徽省教研课题“‘根植+校园农场创造性劳动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JK20076。

猜你喜欢

节气校本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