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2023-05-25周睿璇
周睿璇
摘 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其阅读兴趣。以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转变阅读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习惯
开展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文章的掌握能力,在阅读中明确文中体现的知识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提升奠定基础。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形式较为传统,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師应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制定有效教学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善用朗读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最为有效的一种阅读方式,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日常的交流中会体现所朗读过的一些词语,拓展其语文表达素材。另外朗读相较于其他形式的阅读方式,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的认知更为深刻,有利于其思维能力拓展,教师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运用。另外小学阶段学生专注度和自主约束能力较差,而朗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的专注度,教师也能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杜绝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溜号的现象提升阅读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教学时间浪费。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时,应要求学生阅读应准确、通顺、连贯,提升课文在学生认知中的连贯性,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守株待兔》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含义,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让学生会读守株待兔、树桩、撞死、乐滋滋等词语,本课文的内容较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读音,等学生能顺利朗读后开展之后的教学活动,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正确阅读习惯
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提升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意识到看书不等于阅读,只是让学生自行观看教材而没有产生相应的思维活跃是达不到阅读标准的。阅读应试一种具有吸收、赏析的思维过程,在阅读中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知识粗略将课文看一遍,其中文章内容、字词掌握并不好,甚至有些不会的字词一概略过,阅读过程只是走了个形式。教师要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学生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先让学生朗读一遍,根据学生的“卡壳”现象找出其没能掌握的字词,并将其写在黑板上等阅读后教学,等学生掌握字的读音后将意思讲明,使得他们明白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便于理解课文内容。随后默读课文在其认知中加深对新字词印象。并请学生口头复述一遍文章所体现内容,并根据学生复述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将阅读在课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其能做到在阅读中对文中内容产生思考。
例如,《麻雀》教学前,教师可以将课文作为课前预习作业,请学生在教学前阅读一遍课文,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并将文中没能理解的字词词语进行标记,在课堂教学中听教师讲解,获取相应的知识点。比如扎煞、绝望这两个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较少,在阅读中未能理解内容,在预习阶段的掌握并不完全。但学生知道自己未能掌握的内容,在课堂阅读学习中能针对性的学习掌握字词内容,教师对内容的讲解效率提高,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应试教育中的阅读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合理开发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对课文的体现不局限于教材,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提到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杜威教育理念中也提出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激起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PPT、视频、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所体现的情境中,结合情境进行阅读,理解文中作者表现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使得课文能真正教育到学生,培养其语文阅读素养。
例如,《慈母情深》阅读教学,本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强的联系,教师在课堂内容设计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感受文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激、爱的思想感情。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位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制作衣物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它究竟深在哪儿?”,以及你的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顾你的,引发学生思考,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感受文中作者体现的思想情感,在做到在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课文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四、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阅读中最为重要的是体会课文中所体现的思想以及内涵,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培养的重心之一,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应试教学形式,避免在课堂上全面输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忽略学生自主认知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找出文中的关键字词和语句,请学生自主分析文中体现该内容的作用以及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重点分析,促进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例如,《少年闰土》课文阅读教学,本篇课文的内容作为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经典内容之一,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中体现的内容,品味课文文字,引发其对主题的思考,达成阅读教学目的。比如在对于闰土人物细节刻画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细节从“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中,体现闰土的品质淳朴,以及闰土刺猹这一段课文中体会文中表现的紧张刺激的感觉,并从侧面映照闰土的机智勇敢,同时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使其能在之后的阅读同类型文章时能迅速感悟,提升阅读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十分重要,教师应重视对阅读教学的设计,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引导其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关键字词,感受课文思想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永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19):54-55.
[2] 徐芸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3):180.
[3] 陈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