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会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2023-05-25孙广宇

摘  要:高校学生会是在党的领导、团的指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广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在高校具有存在的普泛性,是高校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出台,为新时代下高校学生会实行常任代表会议制度提供了支撑。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探索实行,充分发挥了学生代表的作用,加强了对学生会组织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学生会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在完善和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夯实了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的基础,为学生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常代会,监督监察

“青春孕育着无限的希望,青年是美好明天的创造者。国家和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1]”。高校是高素质青年聚集的地方。充分发挥包括学联学生会在内的各大学生群众组织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凝聚引领作用,是党做好青年工作的有力抓手。

高校学生会组织,是在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组织,在高校和广大学生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尊重主体、以生为本的体现,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群众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对青联、学联学生会等的建设和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群团工作改革方面,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全国青联改革方案》等有关政策指导文件。针对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基本定位和职能不够明晰、存在“行政化”和脱离学生等突出现象,2017年3月,团中央等联合下发了《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接下来一个时期内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的相关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以期使得学联学生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改进,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会建设[2]。

在《方案》中的“改革举措”部分,首次提出了常任代表会议(以下简称“常代会”)这一制度,即:“学生会组织探索实行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常代会将作为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学生会组织工作、对学生会章程和相关工作条例等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学生会述职评议及审议相关工作报告、通过学生会主席团及部门负责人组成人员的调整等事项。常代会不得代替学生会组织行使权益维护、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等执行功能。常任代表由各院(系)从学生代表大会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原则上应每年至少召集1次全体会议”。在之后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共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将常代会划分到了“权力机构”内,再一次强调了它的作用与地位[3]。实行常代会制度是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过程中,为了适应学联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形势,以及更好地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而推出的一项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它也是发展学联学生会组织内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路径选择。常代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对学生会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改革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值得探究分析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一、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现实意义

《方案》中对学联学生会改革措施进行了深刻阐述,围绕着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以不断增强学生会组织的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为遵循,使高校学生会从被动应对型、活动组织型转型为主动作为型、维权服务型、思想引领型[4]。学生会组织,对外如何牢牢把握住广大同学的诉求,如何在高校治理中更好地履行服务者、沟通者的职责,强化学生会的服务职能;对内如何加强组织结构的优化、日常工作的具体落实以及学生干部的作风建设,既是改革的核心,也是常代会的使命所在。从常代会的定位和职责分析,该制度主要具有的深刻现实意义。

(一)充分发挥了学生代表的作用

学生代表大会(简称“学代会”)的代表经班级或年级推荐,院(系)学生会组织选举产生,学生代表需来自各个院系、年级及主要学生社团的学生骨干和普通同学;而常任代表则由各院(系)从学代会的代表中推举产生[5],因此,常任代表同时兼具了普通学代会代表的功能,本身就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常任代表会议制度赋予了部分学代会代表常任资格,使学生代表们在学代会闭会期间依旧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继续履行权利和义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代表大会代表仅能在学代会期间发挥作用、一旦学代会结束后学生代表的作用也就随之终结的局面。

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行,拓宽了学代会代表参与学生会组织内部事务的渠道,保障了同学们的民主权利,使得在学代会闭会期间,广大同学依旧能够通过常任的学生代表来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间接参与到学生会组织内部的事务管理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代表在学代会闭会期间的职能和作用,学生代表来自于广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常任代表的设立有助于提升学生代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高校学生会的生机活力。

(二)提高了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能

学生代表大会由各级学生会定期负责组织召开,旨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代表学生、服务学生。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行,是实现学生群众管理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会职能的重要保证。

首先,拥有常任资格的学生代表,既能代表广大同学为学生会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又能将学生会的重大决议迅速传达给广大同学。实行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可以使具备常任资格的学生代表在学代会闭会期间充分发挥其作为学生代表的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能。其次,2019年10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印发的《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校级、院(系)级层面的学代会须每年召開一次[6]。“学代会年会制”为常代会充分履行其监督检查、审议评议的相关职能提供了制度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工作自主性和规范性,可以加强各级学联组织之间的联动。此外,常代会制度可以进一步提升广大同学对学生事务的参与感,促进各级学联组织之间的工作协同效率提升。在实行学代会年会制的前提下,能够为常代会切实履行其相关职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高校学生会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进而提升了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能。

(三)加强了学生会组织内部的发展

常代会作为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四点:负责监督学生会组织工作、对学生会组织章程和相关工作条例等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学生会述职评议及审议相关工作报告、通过学生会主席团及部门负责人组成人员的调整等主要事项。要解决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来保证学生会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并能够对其日常工作和所辖成员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从学生发展的本质上来说,实施常代会制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代会代表的履职尽责能力,加强对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监督、监察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学生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学代会代表的常任制探索与实行,使得从广大同学中选举出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部分代表在学代会闭会期间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切实参与到高校学生会组织的建设之中。常任代表对于学生会的常规事务和学生干部可以进行全程监督。首先,通过建立完善的述职评议制度,组建以常任制学生代表为主的评议会,从政治态度、道德品行、学习情况、工作成效、纪律作风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会组织的主席团成员和工作职能部门负责学生进行评议考察,并根据评议情况进行评优评先,而不是如较早期仅与工作岗位简单挂钩。一方面既可以督促学生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端正工作作风,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组织内部的评优评先变得更加的客观、公正和民主。其次,常代会在高校学生会组织从严治会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会是否依法依章开展工作或活动,是否严格遵守了相关工作条例和管理制度,扮演了“监管者”的角色,打破了改革之前无人能够代表广大同学对学生会工作进行监察的缺失局面。此外,作为学生会组织和广大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常任代表能够及时将学生会组织的工作动态和述职评议情况传达给同学们,在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并审议工作报告时,使各位代表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发挥代表的职责。最后,对于学生会干部的选举、任免、考核、监督,常代会提供了更为公开、透明、科学、有效的路径,使得选拔出的学生干部更能代表普通同学们的意愿。因此,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对于学生会组织的制度完善、良性发展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四)夯实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点,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探索和实行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推动学生会的改革。

民主集中制体现在民主监督,发挥好民主监督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组织职能的发挥。培育学生科学的民主意识,锻炼学生的民主思维,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意义。常代会制度的建立,为广大青年学生体验和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造了平台,在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为学生的民主参与提供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同时监督学生会等基层学生组织的工作流程和履职尽责情况。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改革完善可以有效拓展广大同学在校园深度体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为学生代表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充分履职尽责和发挥作用提供了渠道。常代会作为全体同学在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对学生会组织的工作开展起到监督、评议和帮助作用,其不断革新和探索为学生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发挥引导学生群体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的作用。

二、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对于学联学生会改革带来的启示

学生会常代会是高校活跃于各项社会实践,并积极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的优秀学生组织,发挥着学生管理中的民主决策、监督、评议的功能。常代会制度强化了学生会组织“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宗旨理念,使学生会必须面向全体同学,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學中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工作效能。探索和实行常任代表会议制度是一项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实践过程,常代会制度的完善与成熟,对于学联学生会改革的深化落实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启示。

(一)以常代会实践成效深化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研究

在我国,高校学联学生会(包括院系学生会)作为在党委领导下、同级团委直接指导下的学生自治性组织,在高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监督和参与职责,是青年大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发挥着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是校园学生工作的重要助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平台,是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学校事务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在学生会组织的实际运行管理和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高校学生会组织暴露出“官僚化”“娱乐化”“功利化”倾向,引发社会舆论和广泛关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学生会组织如何“坚守初心”地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青年要求的改革之路,加快推进高校学生会职能改革,调整组织体系和运转模式,使高校学生会组织进一步彰显工作效能和提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迫切需要已成为重要课题。

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的改革完善是促进学生会组织改革,落实政策的重要举措。加强对常代会实践成效的反馈调研,有助于推进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的深化落实。对常代会的实践成效进行思考、分析、总结,结合实际情况,使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扩大常代会的组织、监督效用,促进学生会组织架构的优化和工作内容的创新。部分高校对于常代会的运行实践经验已较为丰富: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常任代表委员会在校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最广泛地代表全校青年学生,收集、掌握、反映学生的利益诉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学校政策制定、制度设计、活动开展等关键阶段提前组织开展听证会、征求意见会等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北京大学常代会主要立足于其立法、监督和提案职能,并将提案职能作为该组织设立的初衷及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武汉大学着眼于常代会在收集意见、院系合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维护广大学生群体切身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常代会实行了包括讨论通过学生会组织部门负责人人选、评议学生会组织主席团及部门负责人工作、评议各学院学生会组织工作、调研学生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等创新监督的具体工作形式。根据已经推行常代会制度且成效显著的实践案例,不难发现常代会在思想政治引领、沟通各类学生组织、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收集反馈学生意见建议、监督评议学生会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常代会的实践成效有助于学生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查找和原因分析,紧密贴合学生组织的发展规律和主体特点,创建灵活高效、动态创新的学生组织管理模式,为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变革提供实践经验,为相应的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二)以常代会育人成效探索高校学生会组织育才机制

高校学生组织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时刻关注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需求,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体育、文化、心理素质的培养,旨在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过硬、技能精湛、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学生代表大会(简称“学代会”)的代表经班级、院(系)学生会组织选举产生,是来自各个院系、年级及主要学生社团的学生骨干和普通同学,来自于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也代表着群体的利益和需求。作为学生代表,在履职尽责和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是自我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重要实践,学联学生会等组织对于学生代表负有培养教育和组织管理的责任,也是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以常设机构的形式探索实行常任代表会议制度,常任学生代表可以在学生代表大会结束后延续履职尽责,成为在学代会闭会期间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与学联学生会组织的重要沟通纽带。以常代会机制作为学生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的渠道,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会组织内部的优质人力资源,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变革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在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组织育人的功能,以好的制度培育合格而优秀的人才,进而促进学生会组织结构的优化、作风的更新。常代会制度立足组织育人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构建协同联动的自我管理模式,进而形成具有长效性的良性发展机制,为高校学生会组织探索若干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也为解决当前学生会组织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供可借鉴推广的成功经验。

(三)以常代会管理经验思考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方向

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自治性群众组织,在高校中具有存在的普泛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发挥这一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在高校治理中更好地履行服务者、沟通者的职责,更有效担负起自身在高校治理中的职责使命,是高校学生会组织不断完善变革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学生会组织改革制度的研究,一方面是学生会内部建设的加强,二是须全面优化组织结构及运行管理机制,探析学生会组织管理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破除制度性障碍,提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设对策。

常任代表会议制在探索实行过程中,有两大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即民主参与和监察监督。在学代会闭会期间,以常设机构形式设立常代会,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代表的民主参与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参与评议和相关选举工作。充分发挥常代会机构对学生会组织进行监察监督的职能,将对遏制既往学生会组织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低、学生会“官僚化”“功利化”等弊端发挥切实的作用。通过常代会实行的成效,探索高校学生组织优化管理的路径,为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向。

四、结语

学生会组织改革是高校团学组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7]。纵观全局,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依然还存在着“改革推进不够深入,思想认识亟待提高;功能定位不够清晰,运行机制尚需完善;服务意识不够牢固,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有限;作风建设不够扎实,不良风气仍未根除[8]”等问题。常任代表会议制度作为促进学生会组织改革、落实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巩固和深化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具有现实的价值,为新时代学联学生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也为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供了更多可能,對保证学联学生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融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02).

[2]中国共青团网.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学联关于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通知[EB/OL].(2017-03-03)[2022-11-23]. https://www.gqt.org.cn/documents/zqlf/201703/P020170310347205432363.pdf.

[3]中国共青团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7-08-29)[2022-11-23].https://www.gqt.org.cn/documents/zqblf/201709/P020170904490787609127.pdf.

[4]王苏蕾,肖承宇,陈盈西.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和转型发展探索——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会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28):184-185.

[5]中国共青团网.关于印发《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规则》的通知[EB/OL].(2017-08-29)[2022-11-23].https://www.gqt.org.cn/documents/zqblf/201709/P020170904492312332022.pdf.

[6]中国共青团网.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学联印发《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19-10-16)[2022-11-23].https://www.gqt.org.cn/documents/zqlf/#.

[7]郭广春,周静等.微案例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创新策略[J].巢湖学院学报,2020,22(05):159-164.

[8]上海戏剧学院团委网.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0-08-17)[2022-11-23].https://tw.sta.edu.cn/70/49/c1801a94281/page.htm.

责任编辑  江  峰

作者简介:孙广宇,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工办主任、辅导员、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高校学生会改革背景下常任代表会议制度研究”(课题编号:2020GJ00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