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后习题设计核心问题

2023-05-25王秀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轻纱日月潭想象

王秀

摘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学设计。本文以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巧用课后练习题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活其思维过程,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后习题核心问题思维过程

“双减”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学得真实,学得有效?这是值得每一位一线老师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巧用课后练习题,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聚焦重难点;有效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激活思维过程,激发表达欲望,把教学难点变成孩子语言的“生长点”,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多维设置核心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也是一切教学和学习活动的风向标。因此,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在找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置这一课的“核心问题”。所谓“核心问题”就是指既能够激发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又能够整合课文的重点内容,且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联的问题。“核心问题”必须是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或任务,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去思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维挑战性,使师生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能够对文本有深度思考。例如,我在教学《日月潭》时反复研读文本,根据单元课程编排特点细读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课后练习题深挖教材,准确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共编排了四篇写景文,即《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内容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表达,强化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上。本课课后的练习有三道题: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②你认为“日月潭”的美体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③读一读,记一记。第①③题指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教学时既要落实背诵任务,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只有理解了关键词句的意思才能做到活学活用。第②题问日月潭美在哪儿,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因此,我把这道题作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寻找日月潭的美,把难点变成学生语言的生长点,化难为易。

二、聚焦核心问题,碰撞思维火花

本课的核心问题设置为“寻找日月潭的美”。在作者笔下日月潭的美是多方面的,不仅形态美,更有不同时刻、不同天气下的美。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呢?我在教学第二课时先带领学生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用“迁移法”自主学习其他自然段,去寻找日月潭的美。最后利用课本第四段中的一个句式创设情境想象日月潭的美,引导学生仿说。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以及周围优美的环境。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吴壮达去寻找日月潭的美。请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用横线画出关键词。

生:自由朗读并勾画关键词。

师:老师在刚刚的巡视中发现咱班孩子个个都是火眼金睛,下面请举手汇报你画的关键词。

生1:我画了“深和绿”,写出湖水的特点。

生2:我画了“日潭”和“月潭”,写出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师: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不仅画了关键词,还能借助关键词总结出作者在向我们表达什么。

师出示第二句,“湖中央有个美丽……月潭”换成“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好不好?为什么?请大家读一读,并发表见解。

(生自由朗读后发表看法)

生1:原句用了比喻句,把日月潭的形状美具体描绘出来,作者的描述既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美,又使我明白了它名字的由来。

生2:原句用了准确的修饰词,“圆圆的、弯弯的”,具体准确地描绘了它形态之美。

师:(出示日月潭地形图片)通过同学们的赏析,日月潭形态之美就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并借助关键词把它背下来。相机板书:形态之美。

(师范读并提示语调要舒缓一些,学生自由练读,个别读,比赛读,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背诵)

师:现在咱们来总结刚刚的学习方法:先读课文,接着思考每一句话写了什么,再画出关键词,然后欣赏美,最后借助关键词背诵。

师:请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三和四自然段,并说一说日月潭美在哪儿。

(生自由朗读并在书本上勾画关键词标注,师巡视指导)

师:(出示清晨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我觉得这是清晨的日月潭,因为有薄薄的雾,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

生2:我覺得这是清晨的美景图,周围的山上有点点灯光。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把这景物的美写出来的?

生1:第一句我画的关键词是“雾”,还圈了修饰词“薄薄的”“飘着”,这些词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日照香炉生紫烟”。景中有画,我在画中游。

生2:我还画了“晨星”“点点灯光”。

师:读中有思,这是个好习惯。读到日月潭的雾联想到庐山的云雾,想象自己在画中游,这是多么美好的阅读感受啊!这里有个新词“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却是隐隐约约的呢?

生:“隐隐约约”就是看不清楚,因为天和山离日月潭远,且有一层薄薄的雾,所以用“隐隐约约”。

师: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美妙啊!清晨的日月潭给人一种什么美呢?

生:这是一种“隐约之美”。

师: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隐约之美”读出来呢?

提示:叠词声音拖长读出韵律美,这一段朗读时,语调要轻柔舒缓。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请学生比赛读,借助关键词诵读。

师:板书“隐约之美”。

在教学时我紧扣“寻找日月潭的美”这个核心问题贯穿整堂课。由一开始老师引领学生学习,到引导学生总结为自主学习做好铺垫,进而巡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感受、去欣赏日月潭的美,最后借助关键词诵读,一气呵成。这就充分利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细读文本,深度思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另外,通过抓关键词诵读环节也有效落实了本课语言积累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生根发芽,真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用相同的方法学习晴空图和细雨图的美景,学生在寻美的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朦胧的意思,更通过生活实际理解了轻纱的意思。例如,教学“细雨图”片段。

师:(出示细雨图)雨中的日月潭,你们喜欢吗?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美?

生1:我从“披”“轻纱”中读出了它的美。

师:“轻纱”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

生1:“轻纱”是很薄的纱,我在妈妈的结婚照上见过妈妈穿着漂亮的婚纱,美极了。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发现的好孩子。穿婚纱的新娘是最美的,蒙蒙细雨下的日月潭也“披”上了轻纱。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此刻日月潭的美。

对于“轻纱”一词,学生能说出在妈妈的婚纱照中见过很令我惊喜,我顺势引导学生说穿婚纱的新娘是最美的,从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轻纱的美,进而感受蒙蒙细雨下日月潭的朦胧的美。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孩子不仅通过生活实践直观地理解了轻纱的意思,更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美妙,想象的美好。

生2:我还通过“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一句感受到日月潭的美。

师:你有一双慧眼,你能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

生2:我从电视上看到童话里的仙境都是飘着薄薄的雾气,很美很美的。我想此时的日月潭一定就是飘着薄雾,有隐隐约约的清新美。

师:你是一个善于联想的孩子,通过你的描述我们仿佛来到了童话中的仙境。那么作者把此时的日月潭美景比作是童话中的仙境行不行?你从哪里看出的?请找找理由。

生3:我从“朦胧”这个词中读出,“朦”“胧”都是月字旁,根据偏旁结合后面的比喻我猜测“朦胧”就是模糊不清的意思,因此把此时的日月潭比作童话中的仙境是可以的。

师:你真会学习,能根据偏旁猜意思。作者正是抓住此时景物朦胧的特点,才联想到童话中的仙境。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一处景物的时候也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更加生动。

此处借助寻找日月潭的美,重点引导孩子去发现作者写作的方法以及用词的准确。尤其“朦胧”二字对于孩子来说难以理解,孩子能通过偏旁结合后面的句子去猜测字义实在是了不起。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中,思维火花在碰撞,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升。

三、紧扣核心问题,创设想象情境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想象日月潭的美”这一环节上利用书本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个句式:要是()日月潭()就像()。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师创设情境:日月潭清晨和正午,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美景。晴天和雨天不同的天气更是美得各不相同。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日月潭也很美呢?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是春暖花开的春天,是霜叶红似火的秋天,是雪花满天、银装素裹的冬天,还是漫天繁星的夏夜……

出示例句:要是(在夏天的夜晚,满天的繁星倒映在湖水中),日月潭(的湖面上银光闪闪,)就像(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入湖中)。这是李白的诗给我的灵感。同学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诗句、成语来发挥想象,说一说,相信你们一定说得比老师更美。

在引导学生“想象日月潭的美”这一环节中,我先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接着呈现我的一个例句。在说例句时我有意借用李白的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启发孩子大胆想象,在我例句的启发下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想要把自己想象中的美表达出来,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在整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紧扣核心问题“寻找日月潭的美”展开,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寻美中,深度阅读思考,最后在联系生活中想象日月潭的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展现自己。

四、围绕核心问题,精心设计作业

“双减”政策的落地首要目的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明确要求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落实学生作业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认为还需要在教学中紧扣核心问题,精心设计作业。例如,我在《日月潭》教学完后留下两项作业:①积累词语。作者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台湾日月潭的优美风景,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语。请圈画出书本中四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②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寻找“家乡的一处美景”,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出“最佳寻美者”,并出示“家乡的一处美景”评价星级量化表。

第一项作业既引导了学生积累语言,也引导他们关注好词的使用。第二项作业不仅引导孩子把本课的核心问题升华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更引导孩子留心生活,把语文的学习引向生活这个大舞台。孩子在寻找“家乡的一处美景”时会搜索生活素材,甚至去旧地重游,细细观察,大胆想象,把句子说美。在引导小组交流时我先出示“评价星级量化表”,然后四人小组轮流說,一个人说,其他三个同学利用星级量化表提示单从介绍顺序、好词、好句等方面具体用星级标识,并向介绍者提出自己的点评意见。紧扣“核心问题”的作业设计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最大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另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评选“最佳寻美者”中,不仅展现了自我,也学会倾听了他人、评价他人,吸收了优秀孩子的别样思维。

最后,我想用薛法根老师在《上好小学语文课》的序言中的一句话作结:“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凌鹊.论“田园教育”的理论和实际价值[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3).

[2]曹卫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3).

[3]王丽华,于胜男,刘帅.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6(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轻纱日月潭想象
日月潭日月盼
卢玉莲
今夜的天池
王加华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日月潭》中的“像”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