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初衔接写作素材积累策略

2023-05-25吴西缔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

吴西缔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小学升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和评价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呈梯度上升的趋势,不少学生被写作这只“拦路虎”拦住了,害怕习作,对写作不感兴趣。以至于进入初中后,写作素材单调无味,出现“炒剩饭”现象,缺乏新颖性。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缺乏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积薄发,哪来灵光乍现呢?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实现以积累促衔接。

关键词:小初衔接 写作素材 积累策略

一、亲近自然,留心观察获素材

自然之景,放眼望去,美不胜收,它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地宽广,万物精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确定好观察对象,用心去捕捉观察对象的特点,将捕获的信息作为写作的素材。

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何观察是学生由低段升入高段后必须习得的技巧。笔者认为于写作有意义的观察应具有以下属性:

(一)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要带有一定的目的。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无目的的观察犹如走马观花,万物不入心,更别说入情了。学生要写踏春时的美景,不妨让他带着公园植物知多少的目的去寻春,学生要写夕阳下的美景,为什么不让他带着画笔去描摹夕阳余晖的可爱之处呢?学生的观察带有目的性,便赋予了观察活动以意义。

(二)调动五官

写景状物类的作文,学生往往描述完外形特点后,便无话可写。比如写一片树叶,除了颜色、外形特征,好像没什么好写的。其实,学生如果能调动自己的五官来细致观察一片树叶,会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将这片叶子放在鼻子边嗅一嗅,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鼻孔;将这片叶子放入嘴里尝一尝,苦涩后便是甘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五官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重点观察

鲁迅先生说:“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所谓准确、透彻就是对观察对象要有重要的关注点,这个关注点能准确反映对象的特点和观察者的情感。有重点的观察还为谋篇布局做准备,写作时便能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旨不清的弊端。

(四)反复观察

大自然中的景物是变化无穷的,同一棵树,在春天领略它嫩枝抽条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夏天领略它枝繁叶茂带来的丝丝清凉,在秋天领略它满身金黄带来的丰收喜悦,冬天领略它枝叶凋零带来的深深沉寂。万事万物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呈现的特点各不相同,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长期观察、反复观察,从不同的观察视角领略魅力。如远近视角、上下视角、整体部分视角等。

(五)借助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观察的时候借助于联想,把“静止的”想成“运动的”,把“无声的”想成“有声的”,把“无生命的”当作“有生命的”,把“不会讲话的”当作“会讲话的”……合理的联想,能使观察的对象生动形象,能吸引人。小学中高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运用自己的感官多角度生发联想,用联想对比特征,使文章丰润、深刻。例如,三年级《荷花》这一课,文中作者写自己在荷花池边看荷花,被荷花的美景所陶醉而浮想联翩,产生联想后,幻觉中仿佛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学生将作者这种借助联想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有位学生在习作《向日葵》中写道:“风中的向日葵摇摇摆摆,它们在频频点头,似乎在熱情地招呼我:‘你好,小朋友,欢迎来到植物园!’我和姐姐都被这些美丽的向日葵迷住了,真舍不得离开啊!”这里小作者产生了联想和感悟。小作者看到向日葵摇摇摆摆,感觉向日葵仿佛在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感觉到这里的美好,于是不舍得离开。

这是中年级学生在写作观察类作文时,需要习得的观察联想技法,到了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收集意蕴丰富的素材。

二、开展活动,实践体验获素材

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交际乐趣、成功喜悦,能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多参加校内各种活动,丰盈校园生活,组织有趣的课内活动,让课堂富有活力,使学生在参与中积累素材,进入中学后,学生在记叙触动内心、感受深刻的事件时,能有感而发,写真事、记真情。

(一)丰盈校园生活

教师善于挖掘校内各项活动资源,建校以来,我校按照每月一主题,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序列化活动,融合五育,让学生真切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在实践体验中积累鲜活的素材。1月文化艺术节感受校园才艺展示活动的精彩,2月班主任节感恩班主任的奉献精神,3月行知节体验研学之趣,4月读书节与书本来一场浪漫约会,5月感恩节感恩身边亲人的默默付出,6月游戏节体验游戏的乐趣,9月爱生节感受来自教师、同伴的关爱,10月体育节感受拼搏的力量,11月科技节感受科技魅力……总之,在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哪怕是一个微笑,一滴泪水,都是最真实、最深刻的体验,日后写作就不用担心“无米下锅”了。

(二)丰富课堂活动

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还可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开展主题性的每日分享和简评活动,并将其作为常态化活动持续开展下去。教师提供关键词,让学生依据关键词寻找相关的素材,如美文、时政报道、人物事迹等,形成文字稿,在课前10分钟进行分享,其他学生针对分享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点评。六年级学生思维敏捷,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会表现出异常的兴趣,乐于表达自己独到的所思、所想、所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读社会、人文中不断思辨,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这为升入初中,写作议论类文章奠定思辨和逻辑的基础,也是实现文体衔接中,记叙文体向议论文体过渡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主题关键词为垃圾分类。学生甲分享了一篇题为《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文章,学生乙、丙、丁从不同角度进行点评,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关注了时事,积累了素材。

(三)推进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会写札记和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写作技法等素材,在步入中学后,有了前期的积淀,在遣词造句上、行文构思上更易于过渡。例如,六年级学生需要阅读优秀经典的小说类文体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教师可以将文体阅读和经典影视剧结合,让课外阅读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是反复体验、积累的过程,成为写作素材的源源不断的泉水。

三、关注生活,感悟真情获素材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家庭是人类成长的摇篮,是情感寄托的港湾,家庭生活印满学生成长的足迹,它也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用感恩之心审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他们善良、可亲、可敬的一面,用心记录和他们一起发生的点点滴滴,留心平凡的举动,哪怕是一次简单的劳动,都可作为写作的话题。

来源于生活中的文章大多以写人记事、抒发情感为主,记叙文是六年级写作教学的重点,凸显人物个性特征,把人物写得鲜活是难点,这需要学生在观察中,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去挖掘,毕竟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由不同的侧面组成。因此,在具体描写中,需要点面结合,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彰显人物个性。但人物个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需要教师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如何挖掘素材是小升初写作能力提升的体现,让学生回归教材,提炼写作技巧,挖掘家庭生活的素材,让写作成为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的小事,表现了温馨的亲情和中年人的责任意识,以此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以小见大、化实为虚,感悟生活,感悟真情,传达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是小初衔接写作的技法。

四、感受自我,从日记中获素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写作来说,无论处于何阶段,对具有长期写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数是熟能生巧,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的可能。在小学中高段,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勤写日记,改变“文章本天成”的传统观念,强调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在日记中,学生将每日见闻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是生活中感人瞬间,或是校园点滴,或是自然中的一瞥,或是自己的天马行空……总之,内容丰富多彩,哪怕是随意涂鸦也是他们真实心境的写照。写日记的形式可以不拘泥于日记本记录,信息技术进步,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软件的出现,让人们记录生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更加便于学生记录当时的真情实感。

当然,对学生而言,写日记是个人行为,日记是个人生活和情感的港湾,它更多的是个人的感悟。如果抱着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的态度,这种记录式的练笔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坚持写日记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对教师而言,创造学生爱写日记的氛围,在小学中段,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用图表、画面去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爱上写日记,感受到写日记的趣味。在小学高段,学生已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力,指导全班学生轮流写日记,创编故事小说,营造全员写日记的氛围,激发创作的欲望,从而乐于写日记。记录的日记、創作的日记本身就是素材“百宝箱”,让素材不断生根发芽,得到延展。

五、超越时空,借力信息技术获素材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获取素材。大自然有着秀美的山川、广袤的草原、奇特的动物,无法亲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景和物展现在眼前,全方位感受事物特点,为有针对性地选材提供方便。例如,和我们生活距离较远的南极企鹅、北极熊等,学生若对此感兴趣,但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甚少,便可以借力信息技术,搜索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为习作提供素材。

此外,除了利用互联网技术直观形象地感知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放性的特点积累所需社会生活、时事政治资源,让写作思维更加开阔,意义更深刻。例如,学生创作和北京冬奥会相关的习作时,可以利用互联网观看与冬奥会相关的精彩瞬间,搜索冬奥会相关的新闻报道,了解冬奥会一些比赛的结果,在大量的素材积累中获得自己的体会,为写作选择立意的角度,在此基础上,再次精挑细选出表现文章中心的优质素材。

互联网优势可不止这些,它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还体现在语言文化上。语言是文章的外衣,鲜活的语言给文章增添无限灵气。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流传千年,唐诗、宋词、元曲……均是语言文字的瑰宝,精练又富有意境,除了语言宝库中的这些“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更具生活气息,一些土生土长的俚语方言、歇后语、谚语等,和生活联系紧密,如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带有“京味”。他除了描写北京的风土人情之外,还融进了当地的方言俚语,使作品更具当年北京的乡土味。还有像“青蛙叫,大雨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样的语言如果运用到习作中,会使文章更加“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

厚积方可薄发,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就没有如潮的文思、生花的文字。总之,小学生进入中学后,不畏惧写作,依然抱有写作的热情,写作素材的积累必不可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酝酿生发、蓄势待发的过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发现素材、积累素材,在大量的体验中,丰富情感,加之教师指导,改变进入中学后“下笔无话可写”的局面,实现“下笔如有神”,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初平稳衔接。

参考文献:

[1]牟艳敏.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谈作文教学中观察和积累素材的方法[J].信息化教学,2015(3):119120.

[2]何捷.“每日报评”——个性化表达的一种尝试[J].新教师,2014(5):3031.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捕捉写作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浅谈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积累素材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