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项目式学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3-05-25吴畅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外国评价

吴畅

摘要: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教学方式,符合现阶段教学教育的实际。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落实,能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时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本文浅析语文学科中项目式学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外国文学名著新课标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并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何为项目式学习?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并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度理解学科知识、习得重要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式。现阶段,项目式学习极具可行性,现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以下简称“‘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为例作浅析。

一、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核心素养理念真正落地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挥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那么,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有哪些?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适合的方式。

在“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得转向实践参与,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将知识与应用相联系,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策划“外国文学名著”读书狂欢节,让学生在一系列真实的活动任务中,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交流、探讨发现、迁移运用,不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创造出相关的产品(故事品鉴清单、宣传海报、课本剧等)。产品产出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整体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加强跨学科学习,凸显综合开放性

新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以上“跨学科学习”理念都能在项目式学习中得以体现。学生在“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中,融入各团队,团队共读书目,梳理阅读中的困惑,探究遇到的问题,交流彼此的感想。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成果的呈现,单靠语文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实际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各团队成员还运用美术、信息技术的學科知识,进行了审美性实践和技术性实践。项目式学习就是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理解、体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由此,项目式学习无疑是落实新课标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

(三)优化学习评价,强调科学整体性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着重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这一系列的评价建议与项目式学习评价不谋而合,项目式学习评价强调反映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如态度、思维、参与程度等,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笔者在“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中,注重“评价量规”的使用。各团队成员在驱动性任务引领下,在完成主题分解任务的过程中,借助“评价量规”,知道“该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等等,从而促使自身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而且各团队成员在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等多元评价下,逐渐形成自我监控、团队带动的学习态势,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以下是策划“外国文学名著”读书狂欢节的项目整体评价量规(见表1):[HJ]

表1清晰地列出了“‘外国文学名著读书狂欢节”四个主题分解任务所要达到的标准,从阅读内容的内化到表达输出,呈现关联性、系列性、进阶性、整体性特征。学生提前了解评价标准,就能自我监控,相互督促,共同发展。此外,表1中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同学互评的过程中,教师会及时进行再评价,给出指导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共同进步。

二、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成长

(一)关注真实,树立实践理念

我们过去的教学观念是先学再用,教学与应用是割裂的,以致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距离生活较远,很难让学生学以致用。而如今的教学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培养他们“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进一步表明驱动性问题“真实性”的重要性。驱动性问题只有来自真实的生活情境,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任务中,才能更有效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从而收获更广阔的知识以及多维度的能力。

(二)研读文本,具备统整观念

部编版教材采用的是“双线组元”的课程编排体系,“双线”分别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因此在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过程中,新时代的教师要具备统整观念,首先要学会有效整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编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文章。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

笔者研读之后,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了统整,并结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把项目名称定为“策划‘外国文学名著读书狂欢节”,把项目式学习目标统整为:通过探究性活动,阅读整本书,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学会撰写作品梗概;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理性思维;通过跨学科活动,提升视觉艺术创作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建立彼此互相理解、尊重、包容的社会性联系。在统整观念的指引下,学生读名著、品名著、悟名著,感受世界文明优秀成果。

其次要学会统整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在明确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项目式学习方向后,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谋划,进行必要的“预设”,做好“预案”,才能在学生遇到“有效失败”时,及时进行“知识与能力建构”,搭支架设扶手,使学生的学习呈螺旋式上升。

如本次“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中,各团队面对“宣传海报发布会”这一分解任务,需要将“作品梗概”这一元素融入宣传海报中,团队成员对“撰写作品梗概”面露难色。因此教师及时基于单元教材内容,让各团队成员对比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部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节选”部分、“习作:写作品梗概”以及拓展资料后说说撰写作品梗概的方法,随后在学生“有效失败”处适时引导,加以梳理、修改、总结,使团队成员在思维碰撞中成功找到“撰写作品梗概”的方法。这样的统整,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内容有机整合,各团队成员则在此过程中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真实的言语实践,发展核心素养。

(三)反思跟进,确保过程诊断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可“思”从何来?笔者在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评价量规”不仅仅适合学生,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师可借助“评价量规”,结合学生在项目中的多元化评价,有效促进自身的反思,为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行动提供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教学品质。

三、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

(一)增强学习内驱力

项目式学习需要经历入项、探索、出项等过程,而“入项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投入项目式学习中”。

对于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的入项环节,笔者锁定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21世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主播”这一新兴的职业类型,对传播知识、宣传阅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学生的职业身份即是“知识主播”。学生代入職业,就会有职业人的思考,即会产生相关的体验感和联系感。那么驱动性任务应运而生——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作为一名知识主播,策划“外国文学名著”读书狂欢节。

学生沉浸到此驱动性任务中,产生问题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师思维工具的支持下,积极交流、探索、尝试,在经历了“有效失败”后,经过教师的知识建构,再次踏上探究之路,积极合作完成“主题任务流程图”,明确接下来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强的学习主动性。

(二)养成深度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本次“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各团队成员在任务驱动下积极阅读、思考、交流、探索、发现。其中在为期一周的主题分解任务“外国文学名著”故事品鉴会中,各团队成员不断进行思维碰撞,与旧知相联系、与生活相结合,建构理解、批判思考、推断整合、修订完善,这是团队成员进行故事品鉴的过程,也是思维生发、生成、生长的历程。

(三)完善社会性联系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过程。项目式学习更加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组建团队,在团队中沟通和交流,建立彼此互相包容、理解和共同解决问题的社会性联系,达到1+1>2的效果。

本次“外国文学名著”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各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笔者在课间时常能听见团队成员互相询问彼此阅读进度的声音,在项目组会上看到团队成员频繁互动、交流的身影。大家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社会性联系,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

总之,项目式学习符合当下的教育情境和义务教育特点,对师生的教与学大有裨益,我们应积极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李海华.大单元教学,抵达“文道结合”的佳境——四下成长主题大单元读写教学设计与实施[J].小学教学设计,2021(19):1315.

[5]朱欢欢.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一种事物”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2):6972.

[6]施海燕.基于统编教材的项目化学习研究——以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1(5):4246.

[7]吕虹.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评价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1(11):3235.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外国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外国公益广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不受高考青睐的文学名著阅读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日本文学名著速读(7)——『黒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