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重思考、强参与、广输出”教学模式探索

2023-05-24张艳维张楠付宁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4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智慧教学案例库

张艳维 张楠 付宁

摘 要: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本研究在分析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重思考、强参与、广输出”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智慧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库;以赛促学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以工业反应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传递特性、反应器类型结构、操作分析及反应器设计,涵盖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等多门学科,综合性较强。

该课程强调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旨在培养学生从基础理论、工程观点和经济观点出发综合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安全从设计开始”的工程伦理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家国情怀。为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满足绿色工程教育和新工科教育的需要,授课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化学反应工程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且与化工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传递过程等课程存在交叉关系。课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等内容涉及大量的公式推导与计算,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理论抽象、推导烦琐、工程问题多,学起来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的公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及抽象性,需要学生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虽然能运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展示和讲解课程内容,但如果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也很容易在学习伊始就失去信心和兴趣,陷入学不会、不想学的困境。而传统的板书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整体上节奏较慢,能够容纳的知识点不多,教师在有限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很难学精学透。

(二)教师讲解不全面不深入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内容涉及均相反应动力学、理想反应器、流体流动、催化剂及催化动力学等,知识点繁多。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一味赶教学进度,无法深入讲解理论内容,而该课程知识逻辑性和关联性又很强,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如果前面教师没讲透,学生理解不到位,则后面的知识学起来就更加吃力。

(三)理论知识与应用脱节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严谨的、内在逻辑性强的学科,经过几十年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其传统教学侧重理论方面的推导、求解,学生很容易走向“就理论谈理论”的误区,进而导致对课程内容内化不够,不知道理论知识如何与化工生产实践结合,更谈不上在生产一线应用。

二、“重思考、强参与、广输出”教学模式构建

面对化学反应工程传统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课程团队充分调研了解学情,认真总结、仔细分析,针对课程公式多、推导过程繁杂、学生易厌烦的情况,优化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提出了“重思考、强参与、广输出”的教学模式。课前通过工程案例、设计课题以及行业人物事迹,启发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进行思考(重思考);课上通过随堂练习、师生合作以及翻转课堂,加强互动(强参与),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后通过作业、思维导图以及自我考核强化总结;通过课程论文、PPT、学科竞赛作品等,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广输出)。

课前通过让学生了解行业人物事迹或工程案例来思考“为什么学”;课中通过师生合作、翻转课堂、随堂练习让学生思考“学什么”;课后通过课后作业、思维导图、自我考核让学生思考“怎样学”。总之,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参与,做到重思考与强参与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吸收和转化,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这一模式中,教学环节设计是基础,重思考、强参与是抓手,广输出是目标导向。

三、探索实施

(一)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团队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教育。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化学反应工程发展史中的国内外人物事迹开展思政教育,如打破“洋油垄断”的陈俊武院士、“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院士、“中国工业结晶之母”王静康院士,以及国外的“牧场化学家”范特霍夫、电离学说创始人阿伦尼乌斯等。他们虽然身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但都对科学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无限的热爱;学生学习他们的事迹,感悟他们的精神,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打造智慧课堂

课程团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课堂,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线上课堂,教师利用雨课堂、钉钉等线上工具布置课前预习,进行课堂选人、随堂练习、课堂测试等,保障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利用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功能,实时收集、整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数据,实现对学生个体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反馈;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不断完善过程评价机制,利用智慧课堂助力重思考和强参与。在线下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商讨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也可以督促、鼓励学生往深处学、往难处钻,学生之间也容易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总之,线上线下相结合使课堂从教室延伸到课外,教学过程中工程案例的引入使学生看到了“知識大有用武之地”,体会到了“为什么学”,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师生共同解剖工程案例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点掰开揉碎并吸收内化的过程,显著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频繁交流互动,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此外,智慧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发散思维、自由发挥,及时获得成就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三)创建案例库

针对学生容易陷入空谈理论的情况,课程团队运用案例教学法,遵循OBE理念,根据课程目标筛选案例素材,撰写案例内容,使案例全程贯穿课程内容。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调整知识要点布局,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讲解,逐步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以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贴合教学内容、突出背景、讲究实效。课前,教师通过发布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开展线上自主学习;课中,教师通过案例演示,精心讲解重难点,并让学生结合小组讨论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开展考核

为了深化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课程考核以能力为导向,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而言,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学习平台中的抢答、选人等功能,及时考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作业和期末考试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通过课程论文和PPT演示考查学生对反应器设计等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重思考、强参与、广输出”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课程团队所带的专业班级课堂气氛明显好转,学生参与度大大提升,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参与“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大赛、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学科比赛的热情高涨,参赛人数增多,获奖比例提升,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甘棠.化学反应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2]王安杰,孙志超,张守臣,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21(2).

[3]宋先雨,武卫荣,梁克中,等.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教育研究[J].广州化工,2021(21).

[4]李彦君,刘媛媛,杜玉朋,等.化学反应工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设计[J].广东化工,2021(23).

[5]吴富丽.OBE理念下法学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原则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6).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智慧教学案例库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MTI朝鲜语同声传译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敢拼才会赢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