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2023-05-24卢玉平

中国民商 2023年4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改进措施内部控制

卢玉平

摘 要: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更加注重发展的高质量,要求我国制造业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内部控制机制、提升竞争实力,向绿色、低碳、新能源方向发展,向信息化、智能化、高精尖端产业进军,向国际化、全球化市场拓展。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为重点,分析制造业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结合实例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缺少健全的制度体系支持;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行业成本竞争优势不明显;制造业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管理不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不高;资金流动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强化、减少金融风险发生机率等问题深入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无工不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真正“造血”产业,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不仅促进了国家经济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也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重大引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粗放式经营、不注重内部控制管理,致使采购、生产、储存等环节问题较多,资金流动“关口”也把牢不严,容易发生金融风险,在发展中没有低成本优势,市场拓展力不强,整体实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制造业内部控制,即由企业决策、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科学合理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从而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基本目标的过程。现阶段,内部控制逐渐成为制造业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极大地保障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使制造业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达到运营的效益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一般来说,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生产品类基本相似,所采用的技术也基本大同小异,因此,相关的市场产品的成本就相差不大,如果制造业企业积极对研发、生产、库存、资金流动和销售等环节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就可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助力制造業企业快速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通过整合资源、加强部门间沟通交流,还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内部活力和员工积极性,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影响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管控和监督,减少闲置资金的存放,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制造业企业发生金融风险。

二、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缺少健全的制度体系支持

首先,部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层过于重视生产规模和销售额度,过于粗放化经营,而轻视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注重建立和完善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强大的领导决策层支持和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方案,在制造业企业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良好氛围。

其次,由于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相关内部控制机构职能虚化,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如审计等相关环节没有发挥到实际的作用,以及现有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也缺乏时代发展意识,当代国际内外的新型国际内部控制理论、优秀管理经验及较先进的经营模式也没有得到学习和推广,导致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没有比较先进的理论和完整的方案决策支持。

再次,部分企业决策权利过于集中化,导致领导层个人独断型的“一言堂”决策现象比较突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应当有广泛的民主性和信息全面的可行性,尤其是对涉及企业经营发展命脉的决策,更应该集思广益、广纳贤言的开展决策。

(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行业成本竞争优势不明显

一是成本控制缺乏全面性,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包括研发、生产、采购、及销售成本等,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注意到生产和采购成本的控制,但对研发成本和销售成本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研发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沉没成本,销售过程中过于重视销售额度,忽略了销售成本投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能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是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时,过于“束手束脚”,只围绕原材料定量控制和设备持续运行等开展内部控制,大肆进行严抓特抓,并没有提升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反而使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质量合格率降低,员工的压力也比较大,生产积极性不强。企业开展成本内部控制不是单纯的“缩衣减食”,过度片面苛刻开展内部控制,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制造业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不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不高

一是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存货日常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楚、不明确,检验环节缺少专人专司,账单记录环节不够仔细,仓库管理不够完整科学。多数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一般都交给仓库部门“一手抓”,而仓库部门人员在没有完善的库存内部控制制度支持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任由混乱局面长存;另外货物的内部存贮制度也不够科学合理,货物品类没有具体分类,仓储位置也不够科学,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只管进与出,而不管进多少、出多少,怎么让进与出相平衡等等。

二是部分制造业企业存货监管制度不健全,制度的落实和贯彻必须要有监管环节才能落到实地、贯到深处。一些制造业企业总是将存货的监管责任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实际中只通过票据和订单来进行“纸面”监管,对仓库货物的盘点工作财务很少开展现场监管,尤其是对一些精密仪器、不宜长期储藏产品及化工原料等,如果平时不注重存货的盘点和质检工作,极易发生经营风险和生产安全风险。

(四)资金流动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强化,减少发生金融风险机率

一是资金流动的整体战略意识不足,资金流动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变化过程,必须要用整体发展的眼光看待资金流动的管理,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资金管理办法不科学、不专业,眼光不长远,致使资金闲置或盲目投资发生损失等。

二是對资金流动内部控制管理不够重视,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开展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中,相对比较重视“资金使用”,轻视资金流动的预算控制和安全控制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管理资金流动的部门职权没有制衡因素、预算和审核把关不严以及网银交易的潜在风险不够重视,都导致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流动的内部控制管理不够完善。

三、制造业实现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制造业企业管理层支持,增强全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首先,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制造业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强力的支持态度和决心是关键,制造业企业相关领导层要加强对国家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案的学习,主动借鉴国内外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和经验,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取长补短,集百家之所长开展内部控制管理。

其次,科学设置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框架和体系,合理规划各部门职能,使制造业企业部门间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职能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配合更加默契,积极在内部营造扎实、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并在研发、制造、存储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再次,加强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机制建设,由于部分制造业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交流互动不深,决策多以财务报表、书面材料等文件为依据,导致后续相关方案和规划不全面、不实际。因此,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要多深入基层、放得下架子、弯得下腰,切实走访和调查项目的实际情况,以便科学合理决策,避免从源头上失误;同时在后续的工作进展中也要开展阶段性的指导和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等等,切实保证高质量完成预期目标。

(二)创新成本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实现高效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者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成本管理是一个全系统的过程,需要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参与进来,成本管理也是一个战略性的工作,要求管理者眼光长远、管理知识丰富、熟知生产经营环节,从整体效益发展的最大化角度去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工作。

一是目标导向管理,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制定详细的周期性目标,作为开展成本管理的基本决策依据,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案,并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细化方案,逐层分给各部门负责人员,各部门按照目标和具体方案指导就可以明确清晰地开展内控管理工作。

二是各部门做好实际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内控目标和方案分解后,各部门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和着重点扎实开展工作。生产部门应当对物料的领用、投用、工序用量及成品出厂等环节开展管控,根据生产工艺实际情况,及时将耗用量较快的种类原料对接库存和采购部门做好补充,对生产周期内用量不大的种类原料可以适度采购,避免屯料过多,浪费企业经营资金,同时,也可对生产工艺中发现某段利用效率不高的工艺对接技术研发部门及时改进,减少低效率生产工段。财务部门应当对部门设备折旧、原材料购买、产品合格率、销售效益等方面进行开展内部成本控制,与审计、质检等机构协同开展材料到货验收查验,或促进业财融合管理深度,增强对其他部门的了解和认知,细化财务报表和沉没成本及隐形成本的分析,增强对企业决策层财务思维的思考。销售部门应当对营销费用、人力成本及业务指标等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细化营销活动的方案项目支出,科学合理估计预算;同时,加强对人员报酬管理、差旅费等公费支出报销管理,减少铺张浪费,与财务部门对接业务指标,注意成本的投入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时在一定收益后减少或停止投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优化存货管理制度和模式,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经营发展

首先,存货管理包括原材料和产品的管理,对于原材料的存货管理,我们需要做好与制造计划的对接,及早合理储备原材料,避免出现“早购”、“多购”、“少购”、“急购”和“特购”现象,减少由于时间紧张和渠道选择单一,缺少对采购价格协商的主动性。同时尽量向原材料储存的“零库存”理想状态发展,避免原材料堆积过多,占用大量的企业生产资金。

对于产品的库存管理,可以采用MES、ERP等现代智能化信息技术管理来监控和管理产品库存耗用量、余量,并按照实际经营能力和市场变化设置“安全库存”量控制管理办法,即高于安全库存设置量时,与生产部门及时沟通交流,减缓生产速度,与销售部门沟通,增加销售订单,及时减轻库存量;当低于安全库存设置量时,与生产部门沟通,按照差量适度加快生产速度,补齐缺漏,或与销售部门协商,适度开展预期销售,与客户协商延期供货等。总之,通过“安全库存”管理办法,保障货物库存管理的“水池子”不干涸也不满溢,使企业的经营处于平稳健康状态。

其次,要加强对库存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科学的制度和优秀的管理方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必须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贯彻到深处。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对库存管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核对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检查相关人员是不是尽职尽责的完成日常进出登记和流向记录等。同时,建立健全库存人员的绩效管理办法,落实好激励奖惩手段,将思想懈怠、行为懒散、能力不强的群体给与批评和考核,将工作细心、尽职尽责、业绩突出等人员给与表扬和奖励,充分带动基层人员的工作激情。

(四)强化资金流动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支持和风险规避能力

首先企业对于资金流动管理应当积极重视并且以整体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做好战略性规划和各部门协调沟通管理,增强忧患意识和财务思维,加强资金管理和税收制度的学习,及时关注市场信息和银行利率的变化,为企业资金流动的内部控制管理打好基础。

其次,制造企业应当重视资金流动的风险管理,完善内部资金控制机制,通过健全完善资金授权审批、内部稽核、财务审计监督等管理办法,明确财务各岗位的职能分工,做好资金管理人员的权力制衡,并将独立、不相容的重要资金管理可设立专人专管,实行定期轮换、轮岗及调换等工作制度,加强货币资金的票据管理、实施货币资金集中透明收支及预算管理。同时,强化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培训,强化员工资金管理意识和风险规避思维。

再者,随着银行业务的逐渐拓展,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网上银行、线上交易的方式结算经营业务的收支,向快捷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但网银交易与线下现金交易不同,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就容易发生金融风险。

一是强化财务系统日常管理,积极升级优化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谨防网络黑客利用可乘之机窃取商业机密、诈骗财务资金等;完善网银操作密钥管理,相关人员要注意密钥是否过期失效,同时对资金支付的授权人员可分设多个岗位,可分散网银支付的安全隐患。

二是企业筹资管理,企业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来扩展自己的资金规模,但也要重视对筹资渠道的事前审查、筹集资金的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后续的项目监管和动态控制,增强风险隐患的排查,保障健康可持续经营。

四、结束语

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已经逐渐放缓,开始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命脉产业,是强国之基、立国之本。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发展中,是主要推动力和领军产业。十四五时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点,国家坚持制造强国战略,因此新时代的制造企业要立足新时期新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发展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把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创造,将中国速度发展为中国质量,变中国产品为中国品牌。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研究分析,结合实例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当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层支持,增强全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创新成本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现高效成本控制目标;优化存货管理制度和模式,促进高质量发展;强化资金流动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支持和风险规避能力等措施,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促进自身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助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乙平.制造业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1(61):3-4.

[2]孙涛.加工制造企业成本内控管理的策略[J].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1(14):12-13.

[3]申加志.对制造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关键工作的探讨[J].财会学习, 2020(31):2-6.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改进措施内部控制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
建立与技术创新同步发展的管理创新体系 打造企业软实力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