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6”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5-24邵凤鸣

天津教育·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政评价

邵凤鸣,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正高级教师、政治学科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批学员。作为和平区领军人才,她悉心教学,积极探索,教人求真,教做真人。作为校长,她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指引着管理,用汗水和智慧引领师生走向成功。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致力于构建特色“1+2+6”思政课程体系。“1”指一个中心,以“立德树人”为中心;“2”指两个过程,抓实思政课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6”指思政课程体系的六大板块,落实课程设置、课堂建设、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能力与课程保障六个板块。经过探索与实践,学校特色“1+2+6”思政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在思政教育建设中取得了重要创新,在思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学校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大力构建特色“1+2+6”思政课程体系。学校以优质思想政治课程为引领示范,着力打造覆盖全学段的精品课程群和精品课程资源库,使其成为课程建设的辐射中心、课程改革实验中心和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思政知识是广泛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习场所是可变的,所以在思政课程教育中,不仅要把握好课堂理论学习,而且要将其与校内实践和社会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程的体验性和共情性。学校细化思政课程目标,主要以学生的六种“收获感”为衡量标准:是否使学生懂得了一些道理,如“有国才有家”等道理;是否使学生收获了一些知识,如党史、国情、民情等基础知识;是否培育了学生一些情感,如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等家国情怀;是否引发了学生一些思考,如生命的目的和意义等;是否促使学生的一些改变,如变得更加勤俭节约、善于沟通等;是否使学生有了一些美好品质,如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等。

二、课程结构与亮点

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六个板块,即课程设置、课堂建设、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能力、课程保障。

(一)课程设置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起规范完备的思政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其中课程设置包括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部分。思政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三部分,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理想信念等综合展开;课程思政体系包含三大类,分别是学科主题活动素养课程、五门素质课程和八门文化课程,通过此课程思政体系努力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程体验感。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想要立足新时代,除了要遵循思想政治建设方针和教育规律,还要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并驾发展,提升学生的课堂收获,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堂建设

课堂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要渠道,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主战场。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同,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堂建设的内涵有所增加,主要分为模式、方法、作业重构、评价改革四个部分。

学校通过不断教研反思、实践探索,最终形成立体交互式课堂模式和五步互动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模式,让学生更有序地参与到思政教学当中。学校打造立体交互式课堂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教师、学生、课程等多主体之间有机联合;实施五步互动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为策略,不断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六种教学方法,包括议题式教学、探究式讨论、主题时政演讲、图片教学、小组合作和思政小课堂联系社会大课堂。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实现知识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综合提升学生素养。

传统的习题式作业已经不能满足思政课程对学生能力锻炼的要求,学校在此基础上引入实践性作业和测试性作业,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实现育人的有效性。

学校制定了学科、学段、课程、课堂学生学科学习的标准性评价体系和学生个人的导向性评价体系,关注评价的起点和过程,关注评价的视角和视野,立足学段,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管理。除此之外,学校加强课堂评价,在评价中突出过程性评估的特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建立有效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课程活动

课外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具有开放、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的教学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开闊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课程活动建设可分为四类,包括学校活动、德育活动、团组活动、班级活动。这些活动采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以适配不同活动的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逐渐形成结合实际、符合特色的学校活动,包含校园文化、语商文化、校史文化、学校项目四个部分。学校传统以“一训三风”和学校拥有的共同价值追求以及内在逻辑作为基础,增添“创造”的时代背景,使学校活动焕发熠熠光彩。

德育活动分为爱国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治教育、个人素质发展教育五部分,多层次、全方位、各领域挖掘德育教学资源,综合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团组织活动作为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历史的主要手段,以政治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特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团队活动模式组织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了解团、党的发展历程,了解社会的现状。

班级建设围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思想文化建设、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开展,发挥班级的教育建设作用,培育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潜移默化,让学生接受课堂显性教育的同时,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得到隐性教育。

(四)课程实践

学校课程实践分为思政研修学习小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基地、家庭锻炼岗位,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全领域培养,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辅助效果,帮助学生综合成长。思政研修学习小组立足当下,回顾历史,远瞻未来。以小组协作、共同研讨、参观学习、反思报告的形式开展。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以社团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其中包括理论探索社团、时政学习社团、公益服务社团、提升素养社团。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设置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岗位是学校拓展教学的新方式。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包含红色教育共建基地;机关、工厂、农村、高校等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场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基地;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公益基地。家庭教育是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学校的家庭锻炼岗位包含家庭教育劳动岗、亲子家庭实践活动和沟通会。

(五)课程能力

学校设立特色思政课程群,在开好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同时,打造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充分挖掘各类课堂资源,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选择空间。依托语商教育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读—写—说—辩—研—行”的多样化课程能力。“读”,指导学生读红色书籍,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学习事迹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觉悟,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写”,学生学习不仅要学会知识输入,更要学会知识输出。用“漫画说理”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漫画内容撰写小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说”,学生通过主题演讲的方式,讲讲“小故事、大情怀”,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辩”,通过开展主题辩论赛、课堂辩论等方式,让价值观越辩越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实现个人的发展。“研”,指导学生进行社会问题研究,形成系列研究课题,学生自主收集观察资料,展开研究,培养创新意识。“行”,学校开设系列场馆实践课程,参观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改革开放纪念展等,通过实地考察、实践调研等多样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课程保障

为保障思政课程教育的实施,学校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学校各方面积极配合协调,与社会、家庭多方面开展合作,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求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在长期的探索中,二十中學形成了以全面管理、师资建设、资源整合、三全育人为主体的思政课程的学校保障机制,为培养优质学生打好基础。全面管理是一种把思想和作风贯穿于所有工作环节且上下一心追求极致的全面管理模式。作为学校,应该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创新为导向,进行科研实践和信息开发,为学生的思政发展夯实基础。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不断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制定、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将“汇智、借智、引智”相结合,出台相应激励和奖励机制,深化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使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有章可循。

课程设置、课堂建设、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能力、课程保障六大板块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学校特色思政课程结构。在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板块都至关重要,是学校思政学科育人不可缺失的内容。

三、课程评价

学校致力于制定和完善思政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制度,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为指导,建立对办学质量、教师育人质量和学生质量进行自评的评价体系。同时,评价由专职部门负责,将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坚持正确的课程评价取向,激励师生共同发展,保证过程管理有序、有效。

(一)强化学科组专业引领与评价功能

提升学科组专业建设与相关制度建设水平,进一步明确学科组功能。实施学科组长聘任制,强化学科组长专业引领作用和教学评价职责。制定相应制度,使学科组长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探索构建教育质量增值性评价系统

关注评价的起点和过程,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关注评价的视角和视野,完善多元性评价体系。评价应立足学段,围绕课程建设力、核心团队领导力、课程执行力、课程指导力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等来落实;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多维评价,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慧评价平台

立足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智慧评价平台,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积极进行大数据应用建设,将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成果分析等与云平台紧密结合。

(四)打造“活动性”课堂并加强课堂评价

在评价中突出评估的过程性特征,包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内容,增加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建立有效的多元评价体系。学校还将在思政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把考查重点放在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加入小论文、调查报告、问卷、讨论发言等多元化的测试形式。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多种学习表现纳入总评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依托研究和实践,现阶段二十中学在思政教育建设工作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特色“1+2+6”思政课程体系为我国思政教育改革贡献了二十中学经验。下一阶段,学校将继续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完善特色“1+2+6”思政课程体系,高质量完成培养目标,全面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水平。

(李  辉)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