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麋鹿苑博物馆:中国特有动物的回归

2023-05-24邱崇禄

北京纪事 2023年5期
关键词:观鸟麋鹿动物

邱崇禄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坐落于北京东南五环外,是华北地区以饲养麋鹿为主的特色博物馆。麋鹿,又称“四不像”,它的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角似鹿非鹿,是中国一个特有的物种。在千百年来的繁殖演变中,从皇家的玩偶,到在中国的土地上绝迹,而今它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在它身上发生曲曲折折的故事令我们唏嘘、愤慨、感叹和欣慰……

历史上的南海子

麋鹿苑位于北京东南郊大兴区旧宫的南海子公园内,距北京城区14公里,占地近千亩。是集动物保护、环境教育于一身的生态博物馆,以麋鹿保护、湿地恢复为主并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心,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科教的户外基地。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皇家猎苑遗址,也是麋鹿祖辈当初繁衍生息的地方。

南海子地区皇室建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金代。早年的南海子是指南苑地区较大的五处湖泊,即头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它的范围东起通县的马驹桥,西至大兴区的西红门,北起丰台的大红门、朝阳区的小红门,南至大兴区的南大红门,总面积约二百多平方公里。《明一统志》记载: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内有按鹰台(亦称晾鹰台 )。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中有海子三,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别名南海子。

南海子内的湖泊水系是永定河变迁的产物,众多的大小湖泊碧波荡漾,滋润着广阔的草场,为苑内的麋鹿和大量珍禽異兽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先后在南海子修建的多处行宫、庙宇,更增添了浓浓的皇家气息。当时,这里河清水潺,曲折如带,溪流纵横,塘泽错落,湖沼如镜,波光潋滟,游鸥戏水,飞鸟穿林,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曾与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比眉齐肩、遥相辉映。

麋鹿:兴盛、濒危到重生、归国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载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封建帝王率领皇子大臣们的狩猎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

远古时代至商周时期,人类对麋鹿所求甚少,因而这是麋鹿生长的鼎盛时期,它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商周至汉朝时期,王公贵族开始驯养这种温顺的动物,此时期野生种群和驯养种群并存。尽管如此,野生种群还是远远大于驯养种群。

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急剧减少。这是因为生产力和人口发展速度较快,人们开荒种地,围湖造田,破坏了麋鹿的栖息环境,此时的野生种群正在走向绝灭。

元朝以后,能征善射的皇族把大量的麋鹿运到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这里从元朝开始建立猎苑到1894年被永定河洪水冲毁为止,前后有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皇帝将其作为狩猎的场所。

到了清朝初年,中国约二三百只的麋鹿被圈养在北京南海子200多平方公里的皇家猎苑。此时,国际动物学界还不知道世上有麋鹿的存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法国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亦是大熊猫和金丝猴发现者)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的麋鹿。戴维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得到两只麋鹿标本,寄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从而被确认为鹿科动物中从未发现的一个独立的新种。

随着麋鹿被发现,它的声名远播。英、法、德、比各国的驻清公使和传教士从中国运走了至少19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从而使这一物种名扬海外,揭开了麋鹿悲喜交加的一页。

1894年,永定河洪水泛滥,将南海子皇家猎苑围墙冲毁,麋鹿四散,成为大量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的麋鹿又一次遭到掠杀。此时,麋鹿这一中国特有的物种,在中国的土地上彻底绝灭,南海子也成为最后麋鹿存在和消失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在欧洲各国动物园里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逐渐缩小,濒临灭绝的威胁。英国热心动物保护事业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将这些公园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运回他的乌邦寺水草丰沛、景色秀丽的庄园内驯养,才使这一濒临消亡的物种,绝处逢生。1982年,全世界各国动物园中麋鹿的总数约有1100多头,而这些麋鹿都是来自英国乌邦寺庄园那18头麋鹿的后代。

1979年以来,我国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先生呼吁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它的家乡——中国,并向乌邦寺庄园的主人十四世贝福特公爵(当时为塔维斯托克侯爵)写信,请求对麋鹿回归中国给予帮助,这一倡议得到英国方面的积极响应。当时,谭邦杰和黎先耀、郑作新、周明镇、汪松等中国专家参加了有关论证,对北至辽河,南至苏北的麋鹿分布故地做了广泛的调查,最后一致认为北京南海子是重引麋鹿回归的最佳地点。塔维斯托克侯爵得知后十分兴奋,当即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重新放回南海子。1985年8月24日,一架满载着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飞机,将22头麋鹿(其中两头给了上海动物园)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使麋鹿这一中国特有的物种,作为“归国华侨”的“海归派”,经过近百年的颠沛流离,实现了重返家园的夙愿。1987年,塔维斯托克侯爵又将18头雌麋鹿赠送南海子麋鹿苑,为中英两国的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80多年前,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挽救了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今天,他的曾孙塔维斯托克侯爵为发展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为恢复南海子麋鹿苑麋鹿种群又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如今,生活在“蒲苇戟戟水漠漠,凫雁光辉鱼蟹乐”的南海子里的麋鹿,“人丁”兴旺。它们漫步在垂柳成荫、碧野铺芳、湖苇摇曳的人间仙境里,过着自在逍遥的快乐生活。

世人称我为麋鹿,但愿人类不要“迷路”

如今,麋鹿苑博物馆早已成为南海子公园中的园中之园。穿过南海子公园的大牌楼,向西北方向走上十几分钟,就到达了麋鹿苑博物馆的南门。麋鹿苑博物馆整体平面布局像鞋靴的造型,中间被长长的文化桥分割成东西两块湿地。在这两块湿地里,大小湖泊遍布,水道纵横。从土丘,到陆地,芦苇荡漾,绿树环绕,草场丰沛。麋鹿在这如诗的环境里自由自在的栖息,享受着它们祖先未曾享受过的天伦之乐。麋鹿苑博物馆是北京一处极富历史意义的自然文化遗址。

在麋鹿苑内,眼前呈现出一片绿色的盎然生机。幽静异常的世界里,迎接你的是浓浓的鸟语花香。麋鹿苑内分置着工作人员的办公区、科普楼,和麋鹿还家纪念园等。乾隆大阅图的雕塑、麋鹿还家的雕塑、南囿秋风的山石和小桥流水的池塘点缀其间。沿途的小桥、回廊、路椅都刻有生态伦理警语格言,引导着人们亲近自然、感悟生命、培养爱心、改善行为、爱护环境。

进入南门不远就是文化桥。文化桥是麋鹿苑湿地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桥位于麋鹿苑湿地中部,将麋鹿苑分割成东西两部分。该桥全长200米,宽约4.5米。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整个麋鹿保护区。

文化桥也是一部诗书,站在文化桥的栏杆旁边,围栏上镌刻着“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游蜂匿蝶踏花来,抛却黄麋一瓷碗”“平原有鹿硕且肥,呦呦母子相追随”“真叫见猎心犹喜,黄羊麋鹿满平郊”,等等的敬天惜物诗文。

过桥北行不远,世界灭绝动物公墓触目惊心!此处排列着近300年来已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墓碑,每一块墓碑上刻着已消亡的动物名称、灭绝的年代和地点。设计者匠心独具,将灭绝动物的墓碑筑成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倒下。在急速依次倒下的进程中,有一只大手吃力地推着,想阻拦急速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墓碑。而大手的身后,是还没倒下、为数不多动物的多米诺骨牌,其中包括人类的骨牌,再其后是世界灭绝动物公墓墓碑。

碑石的背面镌刻的墓志铭更是发人深省: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这一块块多米诺骨牌墓碑似一曲曲动物哀鸣的绝唱,看着令人恻隐、令人惊骇!在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有多少人类的朋友一个个远离我们而去,人类再不觉醒,失去的将会是我们自己!

沿路西行,动物墓碑西侧有似树干做成的巨大四字矗立,分别是“森、林、木、十”依次排开,由森林到十字架,其中深刻的含义不言自明,发人深省。

与“森、林、木、十”四字雕塑南侧隔路相望,麋鹿栖息湿地的北侧建有一座高高的观鹿台。观鹿台以青砖为材仿城墙垛口式砌成,中间是石砌的楼梯。楼梯的两侧镌刻着一副不时引起游人驻足的对联。

站在观鹿台上放眼望去,远处天光水色 ,波光潋滟,风光旖旎。成群低头觅食的麋鹿,翩翩起舞的丹顶鹤,逍遥游弋的野鸭白鹅的湿地景色尽收眼底,游人置身其中,麋鹿游离其外,展现出人与动物自然相处的和谐场面,构成了一幅自然生态的风情画。

继续北行,眼前是一艘前甲板竖立一根桅杆的木船——地球号方舟。透过船舱的小窗,可以看到船内的动物雕塑和墙壁上的彩绘。它寓意着:地球就像一艘方舟,承载着所有的生命漂泊在无边的宇宙中。人类只有尊重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同时也告诉人们,人类一定要爱护动物、爱护自己,否则,必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越过地球号方舟西行,在池塘的东侧,有一巨大倒置于地的麋角纪念柱,雄浑强悍,古朴自然。“麋角倒置三足立,麋鹿情系中法英”,麋角自然分开的三叉,揭示着麋鹿经过颠沛流离和终回故里的漫长岁月,也向游客昭示着中、法、英三国的传统友谊根深蒂固。

观鸟台位于麋鹿苑的西北侧,靠路面水。位置在麋鹿散养区外,整体形状像我国南方水乡的高脚屋,为全木质结构,高2.3米,宽4米,长10米,通过西、北的木梯和通廊进入观鸟台。观鸟台内南墙下是东、西通长的一长条木凳,南墙腰线的部位开了一条镂空的长窗,游客可坐在那里观看。观鸟台内部钉挂有大量介绍鸟类知识的图片,把观鸟时间、地点、方式、观鸟守则和如何拍摄野生鸟类等等做了详尽说明,强调“您若爱鸟,请来观鸟,切莫关鸟”的爱鸟理念。

在最后部分的“在北京观鸟”一栏中,展示了一幅北京山水地形图,穿插其间的是观鸟格言及古人观鸟的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科学性、趣味性和人文性。

麋鹿苑湿地的南岸,有一组别具一格的生肖园,受到公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生肖园由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雕塑组成,按年份的顺序依次排列。生肖雕塑的设计采用了圆明园大水法的十二兽首风格,使用青铜器整体铸造,汉白玉为底座,按照古代雕塑的表现手法将十二生肖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使人们自然产生和动物的亲密感,令公众耳目一新。

科普生肖园集中体现了我国动物文化的多样性,集科学性、文化性、民俗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一体,本着寓教于乐、参与互动的宗旨,古为今用、兼顾人神,在乐趣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得到启发。

在麋鹿苑的整个园区内,还有很多的雕塑或模型。像麋鹿还家雕塑、鸟类迁徙的地球仪、水泥筑成的巨大蜂巢、用钢筋编织的巨大蛛网、大鸟笼、壁虎墙、仿兽穴、鲨鱼翅、充满科学信息的环保题板、昆仑石碑等等,形成了科普知识的链珠,串串闪烁着科普知识的光芒。甚至有一个可爱的“科普厕所”,墙上也挂满了科普图片。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分列南北的两个湿地长廊。北侧名为湿地科普长廊,南侧名为湿地文化长廊。在这两个湿地长廊内,湿地的科学、湿地的知识、湿地的状况、湿地的保护策略、湿地文化的积淀、古今中外的诗文典故尽在其中,图文并茂蔚为大观。

记得麋鹿苑最早开放时只有北门,那时进门处有一人高的一個柜子,柜门上写着:“里面关着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柜门可以打开,二门上写着:“这种动物自私、贪婪,他们勾心斗角、争名夺利、自相残杀……”再将此门打开后,里面是一面镜子,映出人类自己……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徜徉在麋鹿苑里的麋鹿,似乎比它的祖先逍遥自在,因为它们赶上了好时代。但它多舛的命运和迷途知返的余悸告诉人类:世人称我为麋鹿,但愿人类不要“迷路”!

编辑 宋冰华

猜你喜欢

观鸟麋鹿动物
湿地观鸟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春季观鸟style
观鸟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