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23唐紫微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辅导员高职院校

唐紫微

摘要:为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建立校园欺凌防治长效机制,本文基于辅导员视角,结合相关政策要求、样本校情和调研结果以及笔者工作经验等,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教育在先,夯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构筑反欺凌防线;预防为主,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建设,健全反欺凌体系;关怀为要,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心理重建三方面,提出辅导员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能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校园欺凌

近年来,高职校园里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其不良影响轻则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损,重则导致学生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贴心的伙伴,最可靠的朋友,最坚强的后盾,其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能力在此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纵观目前校园环境,大量的“新手”“非专业者”“改行者” 等角色人员充斥其中,部分辅导员不能有效识别和认定校园欺凌,没有标准准确作出校园欺凌的判断,将学生间的欺凌行为定义为简单的学生恩怨矛盾,不予关注和制止,以至于学生心理问题、心理事件和心理事故频出,影响学生发展和校园平安。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能力现状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心理危机事件频频爆发,辅导员们已有意识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水平,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学生集体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方面还略显不足。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背景的复杂性。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招聘中,多数对专业背景并无具体要求,以致某些辅导员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往往不自觉地用“学校规定”“别的学院都这样” 等话语作为挡箭牌乃至用“我也不知道”“你找我也没用” 等托辞显露其困惑与无奈的缺位,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刻,无法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 和“人生导师”;二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从业年限的不定性。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及相关行政部门在实践层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认可度低,许多老师也把它作为自己的职业“跳板”。由于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要求多,使得“优出” 成为辅导员们最终的努力奋斗目标。于是,作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重要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某些辅导员就只满足于学一点心理咨询的零碎知识技能,能尽力处理好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就好,并没有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意识,无法及时高效地针对学生集体进行心理健康服务,从而在工作中遇到了校園欺凌事件也无法准确识别并有效处理,导致了不必要的后果,影响职业发展;三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工作压力大、职业晋升难、社会认可度低、工作不定因素多,工作中单单是处理繁杂的学生事务工作就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每个职能部门还能随时对辅导员下达安排任务,使其易于产生懈怠感和无力感,在学校工作获得感、幸福感低,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扮演心理咨询者的角色,因此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校园欺凌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在先,夯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构筑反欺凌防线

1.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辅导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提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要有一潭水,而且还应该是一潭源源不断的“活水”。在学生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自己职业素养能力的提升,也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以德为先,要把培养学生健全、成熟的人格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处世态度、豁达坚毅的品质性格,正确客观认识世界,乐观积极面对问题,妥善处理大小矛盾,修好品德,与学生共同成长。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可以以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沟通与人际交往、自我完善、恋爱需要学习、意志力锻炼等主题的教育活动,用团体辅导、社会实践、活动打卡、电影赏析等方式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感悟、成长。还可以针对“重点学生” 开展量身定做的教育工作,如设置“面对经常责怪自己的学生的有效沟通”“学会应对挫折”“面对特别在意他人想法的学生的有效沟通”“宿舍里的那些鸡毛蒜皮”“与父母爱的碎碎念” 等情景,并就其解决方式和方法进行系部和学院小组团队讨论和演练,交流心得体会,切实解决学生疑惑,共同提升能力。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构建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驱动和制约作用。在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熏陶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正向发展,班级也会更加团结一致。但在研究过程发现,高职班级文化建设往往又比中小学的更难,因为没有固定的教室授课,学生集体意识淡薄,辅导员对班级建设的重视程度欠缺,因此班级建设的情况并不乐观。部分受欺凌的学生觉得自己是孤单的,无法融入班级生活,常常独来独往,以至于情绪低落。而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大赛,以及学生喜欢的各类团建活动,能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有助于构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

3.深化寝室的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寝室是高职生在校期间待的时间最多的空间,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寝室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欺凌发生的高频地点。因此,在此背景下,寝室的文化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职学生的宿舍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宿舍,成员往往来自四面八方,每位成员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以及作息时间,但一间小小寝室往往又限制了大家的生活,要按照相同的节奏来生活。这样,势必会有一些不习惯和难以适应的学生,因此在高职校园里寝室“小集体” 现象特别严重,往往六个学生可能会有六七个寝室微信群,这对寝室成员关系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面对这样的局面,首先,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多多下寝,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这对处理校园欺凌等学生事件帮助非常大,它能帮助辅导员准确定性事件原因,以便开展后续工作;其次,辅导员可以建立寝室信息员网络,准确及时掌握学生信息,不至于学生情况一问三不知,处理起问题来就非常被动;最后,辅导员也可以在班级多开展一些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活动来深化宿舍关系,面对有宿舍矛盾的学生要及时处理,帮助学生消

除心结。

(二)预防为主,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建设,健全反欺凌體系

1.成立班级欺凌防治小组,充分发挥学生同辈群体作用

当前,辅导员多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并未建立平等互助的意识,学生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被忽视。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其行为和举动也将影响事件的进程和发展,建议辅导员将学生作为欺凌防治的重要力量,通过成立班级欺凌防治小组以及设立班级观察员等,鼓励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同辈群体作用,成为辅导员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得力助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建立家长欺凌防治培训体系,及时改善学生不良行为

父母的抑郁、反社会行为、酗酒等行为和心理特征,被认为与子女的欺凌行为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家庭内部频繁发生的冲突或暴力行为,父母对子女的虐待和忽视,专制、体罚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也是增加青少年欺凌行为的危险性因素。[1]在实际工作中,受学生家庭情况复杂或父母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辅导员针对家长的欺凌防治培训开展难度较大且实效性较低。为此,建议辅导员从成立家校联系小组、明确家长欺凌防治培训内容、丰富家长欺凌防治培训形式等方面,建立家长欺凌防治培训体系。第一,成立家校联系小组。可以以辅导员为组长,各班级重点干部为组员,成立家校联系小组,将学生在校表现以周为单位反馈至家长,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交流沟通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依据新生心理普查数据,以及普查后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会晤访谈记录,如实记录学生人口信息和家庭情况,建立重点学生成长档案,及时改善缓解因不良家庭氛围、父母关系或教养方式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家长微信群、电话沟通、网络直播等方式有意识开展家长欺凌防治培训,提高家长反欺凌意识和能力;第一时间将学生特殊情况与表现等与家长进行反馈,如学生突然情绪低落、神情游离恐慌、无故频繁旷课和不明原因的肢体伤痕等异常行为和表现,敏锐发现潜在欺凌和被欺凌行为迹象,寻求家长支持系统,以便及时控制和处理,降低甚至消除事件不良影响;第二,更新家长欺凌防治培训内容。家长的教养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因此针对家长群体开展的欺凌防治培训不仅应包括校园欺凌的界定、类型和基本特点、带来的危害和校园欺凌干预的家庭策略等基本内容,还应重点落实在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和交流上。笔者工作研究发现,部分家长对学生期望高要求严,缺乏与学生平等有效的沟通,一味单纯地否定学生,这样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发生欺凌事件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具体而言,辅导员可以通过寻求专家团队如校内外专业法律人士、教育专家,就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沟通能力等,开展专题培训,以分享正面积极的育儿案例、搭建平台沟通交流甚至是发起面对面的访谈等形式引导家长改善不良教育理念和

沟通方式。[2]

3.密切联系学生任课老师,发现学生课堂异常表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活动,教师支持的缺乏、不良的师生关系和较多的师生冲突,会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学生成为欺凌者。因此,任课老师是辅导员提升自身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能力可以重点借助的资源和力量。辅导员不仅要纠正“我们管好学生课后的事情就好了,课堂上都是任课老师的事情” 这种错误思想,还要与任课老师建立密切联系,对于那些屡次迟到旷课、课堂上沉默寡言不参与任何课堂活动的学生要摸清情况,了解原因,持续跟踪,妥善处理。[3]

(三)关怀为要,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心理重建

前期实证研究显示,多数被欺凌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感觉内心痛苦、嫉妒愤恨、极度恐惧、害怕与人接触,甚至还有少数被欺凌者会产生报复、逃避和被世界抛弃等极端感受,引发自伤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在笔者研究访谈中,一个学生聊起自己在初中阶段被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这段校园欺凌经历时还落泪,由此可见,受校园欺凌影响的学生较普通学生更为敏感与脆弱,而他们的心理重建需要辅导员给予其更多的关怀、指导和支持,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4]

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辅导员则可以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对于欺凌行为较轻、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在达成涉事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校管理制度对行为人做出处理;对于欺凌行为较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刑事处罚等法律责任。[5]

三、总结

高职院校校园欺凌发生频率高、发生地点隐秘、类型复杂、取证困难,导致校园欺凌成为校园管理的难题,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难点。学生身心特征、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学校教育与管理疏漏、不良社会文化干扰、立法规定缺失、惩处和教育矫治乏力等都是滋生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生活学习中最重要的伙伴和人生导师,要提升自身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能力,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协调学校、社会、家长等多方力量,全力构建更为协调完善的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玥.心理学视域下校园欺凌的形成机理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2-45.

[2] 王贞会,林苗,胡发清.校园欺凌的现象观察及其治理路径重塑[J].中国青年研究,2021,(3):103-109+83.

[3] 沈辉香,戚务念,范远波.校园欺凌防治的家庭关怀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21,(8):62-68.

[4] 陈洁,王鑫,郭欣.父母缺席对大城市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J].青年研究,2021,(2):82-93+96.

[5] 姚真.中学校园欺凌:发生与应对[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8.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辅导员高职院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