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岛市服务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2023-05-23刘畅黄淼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青岛市

刘畅 黄淼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这一概念的兴起,新的服务贸易模式和增长点正不断涌现,推动着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本文主要以青岛市这一走在服务贸易变革之路上的沿海开放城市为代表,研究其在贸易数字化的国内外大趋势下,如何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服务贸易发展新空间,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字经济给其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青岛市;数字经济;数字服务贸易

一、数字经济和青岛市服务贸易的现状

数字经济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一切经济交易的统称,也被称为网络经济或互联网经济。近年来,互联网全球化和数据跨境流动导致了经济数字化,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现在都依赖互联网和数据开展各项业务,使得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不断渗透融合。我国一直坚持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进行及时测度与规划,在保持过去十多年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时刻关注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配合出台各项政策,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如在《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如此国内大趋势使得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可以利用这些数字技术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数字经济影响了国际贸易各个领域与环节,也在深刻改变着服务贸易的性质,丰富着服务贸易的内涵。如以数据作为主体的信息跨国境流动成就了新兴数字贸易,数字技术广泛應用于远程医疗、文娱教育、信息通信和跨境交付等服务贸易部门,对数据的收集、挖掘和使用增强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的同时扩展了服务贸易的边界。在2022年9月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山东省将过去一年的服务贸易成果进行公开发布。数据表明,2021年,山东省服务贸易对外合作遍及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652.3亿元,同比增长29%;拥有6个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和示范城市,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企业分别突破9300家和7100家。[1]而青岛市作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充分利用了其区位优势和政策利好,在外部贸易环境严峻的情况下,2021年全市服务贸易仍然实现了正向增长,贸易总额达到1101.7亿元,占全省贸易总额的42.5%,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为山东省服务贸易高速高质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迎着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青岛市服务贸易还将利用内外部资源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同时也将面临着人才管理水平较弱、市场机制不完善、数字服务太过标准化和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

二、青岛市服务贸易的发展机遇

(一)发挥地缘优势,深化与日韩贸易合作

青岛是位于山东省东部黄海沿岸的主要城市,地处山东半岛尖端胶州湾,与日韩等国隔海相望,是国际贸易的战略要地,也是“一带一路” 中“海上丝绸之路” 上的重点城市。2019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了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青岛自贸片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片区内中日产业园和中韩产业园现已建设完成,力求深化中日韩三国在产业上的沟通往来。早年间,中日韩三国由于同处东亚经济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上根源相近等因素,往来已十分密切。而青岛作为与日韩两国海陆距离都相近的沿海开放城市,不仅是日本和韩国总领事馆所在地,三国间经贸关系也更加紧密。就与青岛的贸易合作规模来看,2020年日韩分别成为了仅次于东盟的第三与第二大贸易伙伴。青岛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日本累计在青岛投资额61.74亿美元;青岛累计对日本投资额1.13亿美元。2020年1—8月,日本在青岛投资项目22个,同比增长15.79%;截至2020年3月底,韩国累计在青岛投资项目13171个,合同投资额306.95亿美元;青岛市核准对韩投资项目187个,中方投资额12.35亿美元。[2]同时中日韩三国还同属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国,且三国经济总量在RCEP成员国内部已超82%,这意味着青岛可以借助RCEP生效和中日韩自贸区推进的东风,进一步推进三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支持引进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5G信息技术等前沿外资项目,主打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信息作为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

(二)立足城市特色,打造服务贸易新增长点

第一,青岛港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十大港口之一,现正致力于投资传统海运业和制造业的现代化改造,造船、海洋工程、航运和物流等行业也在逐步走向智能化。与此同时,具有沿海中心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双重身份的青岛还承担着上合组织示范区与“一带一路” 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青岛可以放大枢纽优势,在现代金融、现代海洋和经贸合作等领域进一步打造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

第二,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青岛致力于在服务贸易各个方面展示青岛名片,不仅是蓝色经济的重点示范区,在文娱旅游等方面也给全市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GDP。例如,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东方影都依托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每年都会面向国内外吸引众多影视拍摄,还会定期举办电影展览和影视培训等活动,力求采用文化交流的方式深化服务贸易合作。此外,每年在8月份举办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也是青岛的代表性活动,以啤酒为纽带,带动了国内外众多民众的参与,现已成为一个融合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际化盛会。

(三)建设数字经济平台,拉动产业变革

为使数字经济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撑,催生新兴服务业态、丰富服务贸易内涵,青岛市先后成立了几个经济和技术开发区,致力于使其海运业等传统支柱产业走向智能化,同时建设数字经济平台,依托各类数字化载体,进行新产品的销售和交付。如位于胶州湾北侧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QHIDZ),分为多个较小的园区,包括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园、青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南软件园、蓝色硅谷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软件与信息、医疗与医药、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互联网、金融、高端服务六大核心领域。华为和中兴通讯等主要电信公司,以及电子产品制造商海尔和德国机器人品牌Kuka,都在该园区内有项目。

(四)利用政策支持,加大数字贸易企业创新投入

随着青岛经济不断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第三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占当地GDP的比重在2019年首次超过60%,到2020年底进一步攀升至61.4%。当地政府渴望保持这一势头,并强调了一些发展领域。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两大领域: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精品旅游、商务服务和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

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青岛市2021年批准设立首个“两业融合” 试验区,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同时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并指定海尔集团作为试点企业。未来几年,青岛市政府将寻求扩大重点行业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位于全市多个不同的专门开发区和园区。其中包括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数字信息,以及医疗健康、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三、青岛市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

(一)服务贸易领域高端数字技术人才仍存在缺口

如今,数据、信息、人才作为新时代的生产要素,对服务贸易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过去十年中,在企业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对专业数字和IT能力的需求猛增,而以往处理这个问题的普遍做法一直是“外包”。的确,外包确实可以作为提供数字技能的解决方案,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数字技能才是业务运营的核心,随着产品、服务和体验的进一步“软件化”,数字技能和数字人才才是服务贸易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竞争力。美国一家商业管理咨询公司ADL在2021年底对其全球客户群进行的一项关于专业数字领域的技能短缺的調查显示:目前最短缺的是网络安全人才,其次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云架构/规划。青岛市在引进数字技术人才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补贴政策,但和企业需求量之间仍不匹配,在云计算、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层面还存在较大缺口。

(二)数字服务贸易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青岛市数字服务贸易起步较晚,服务贸易的主要贡献额来源于传统型服务贸易,如商贸、运输和旅游等,而真正意义上的金融、通信等数字服务贸易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这就导致了数字服务贸易市场规则的不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差别,存在着管理多头、力量分散的局面。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对接也并非畅通,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调整自身经营战略。

此外,青岛市数字服务贸易现今仍主要采用外包这种形式,在全市并未形成市场化规模,市场不能逐步扩大导致外包主体之间内部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阻碍服务贸易市场向高附加值的业务领域进军,对行业良性发展有阻碍作用。[3]

(三)外部贸易环境仍具有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大环境不容乐观。与通信、金融领域相关的数据跨境流动可能受到限制,数据本地化不利于跨境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数据的使用成本。与此同时,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各国在恢复经济上也各有对策。我国近几年强调“双循环” 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但由于外部消费不稳定因素过多,使得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降低,远低于国内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度。2019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2.6%,而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分别高达58.6%和28.9%。[4]

四、青岛市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

(一)多渠道加强数字服务贸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第一,青岛市在近几年将人才引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关于数字服务贸易部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后续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其他省市关于人才引进的经验,对服务贸易高端人才的划分标准进行科学讨论并公示,将人才认定和人才引进渠道规范化制度化,并辅之以人才补贴和奖励体系等激励政策,提升青岛市对数字服务贸易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第二,创新数字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在青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多方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制定数字服务贸易国际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开发理论课程和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建立高效的数字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体系。[5]

(二)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市场机制

当前促进数字技术进步和创新是青岛市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加大“数字基建” 的投资建设力度,在促进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新兴数字产业,顺应国家数字经济市场发展的机遇,关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发展,减少技术“外包”,以点带面,逐步拉动市内各服务贸易企业的技术升级,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同时服务贸易管理制度也要更新完善,注重中央和各省市之间关于数字服务贸易监管标准的协调性和同步性,畅通信息获得渠道,提升企业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有效性。

(三)发挥城市优势,深化与他国间数字服务贸易合作

面对疫情肆虐等原因造成的当前国内国际贸易形势的低迷,青岛市在提升自身数字服务贸易水平的同时,也要严格筛选国际合作市场进行深度合作,发挥上合组织示范区及“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优势,深化与相关成员国及“一带一路” 新兴市场间数字服务贸易的合作,共同制定服务贸易准则,增强与各国间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的宣传交流。同时立足中日韩自贸区,发挥外向型沿海城市的优势,继续扩大开放市场,扩展服务贸易合作领域,实现共赢新格局。

五、总结

青岛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领军的沿海开放城市,在服务贸易的推进和改革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数字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形势下,青岛应立足自身禀赋,打造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建设数字平台,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同时,以政府政策相扶持,规范数字服务贸易规则,完善市场机制,不断寻求国际间合作机会,培育和引进数字服务贸易高端人才,使之全方位带动各类型服务企业的数字化水平的提升,真正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青岛日报记者.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N].青岛日报,2022-09-22(001).

[2] 吕育洁.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时代经贸,2021,(3):5-9.

[3] 李思雨,常虹.青岛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1,(25):4-6.

[4] 赵新泉,张相伟,林志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J].经济体制改革, 2021,(04):22-28.

[5] 范良成.以数字贸易激活外贸发展新引擎[J].群众,2021,(22): 45-46.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青岛市
青岛市亿城科瑞建材制品厂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