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眼中的《聊斋志异》

2023-05-23张兵郑炜华

博览群书 2023年5期
关键词:古典小说何其芳蒲松龄

张兵 郑炜华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与接受,并不仅仅局限于诗词古文,相对而言,他对古典小说的阅读和评价虽然不是很多,但早在上私塾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精忠传》《隋唐嘉话》《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这些小说对他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形成均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比于一般的文学爱好者读古典小说是为欣赏或消遣,毛泽东则以读史书的方法读古典小说,他从古典小说中找到了有关人民力量的描述和指导社会现实及政治斗争的方法。由毛泽东口述(1937年间)、埃德加·斯诺笔录的《毛泽东自传》就曾这样记载:

我最喜欢读那些中国的传奇小说……我相信这些书对于我后来影响很大,因为这些都是在记忆力强盛的年纪里读的。

在离开私塾居家务农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继续阅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到一件事,就是不知为什么,在这些小说里面,没有关于耕种土地的农民们的事迹。所叙述到的人物,不外是些战士,官吏,或者文人;永远看不见一个农民人物。对于这一件事,整整有两年,我得不到解答,后来我把小说的内容加以分析。我发现了小说里面的人物们都是有武力的名人,人民的统治者,他们都不必从事操作,因为他们是土地的所有人,很明显地是有着农民在代他们耕作的”。后来,毛泽东的同学暨友人萧三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中,也曾讲到毛泽东“尤其喜欢读那些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故事”。可见,毛泽东在早年,就以一个政治先觉者的眼光审视着古典小说。而在走上革命征途后,这些古典小说就成了他在论议、驳辩、说理时极好的征引材料,他对一些小说人物故事的评说往往也印证着他对现实社会中类似人和事的评判标准。也正是因此,毛泽东能将一本以“谈狐说鬼”为主的《聊斋志异》活用于社会现实,他对蒲松龄或书中的某一人、一事的引述往往都为他的某一重大判断而服务,对社会现实或政治态度而言则必有所指。

1937年8月,为了形象而对比地解释矛盾相互转化的性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

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曰”,《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科学的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

1939年5月5日晚,毛泽东到“鲁艺”看望萧三并与之畅谈,说:

《聊斋》是封建主义的一种温情主义。作者蒲松龄反对强迫婚姻,反对贪官污吏,但是不反对一夫多妻(妾),赞美女人的小脚。主张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不能明讲,乃借鬼狐说教。作者写恋爱又都是很艺术的,鬼狐都会作诗……蒲松龄很注意调查研究。他泡一大壶茶,坐在集市上人群中间,请人们给他讲自己知道的流行的鬼、狐故事,然后去加工……不然,他哪能写出四百几十个鬼狐精来呢?

《聊斋》其实是一部社会小说。鲁迅把它归入“怪异小说”,是他在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说法,是搞错了。(高陶《天涯萍踪——记萧三》)

在这两段话中,毛泽东以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为引子,连续表达了两个政治色彩浓厚且逻辑上前后相关联的评判:一是封建主义的温情主义文学不同于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二是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必须注重调查研究社会现实。对于刚从苏联回国的萧三而言,这其实是毛泽东对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办宗旨和艺术方针的一个极简略的宣讲。

据何其芳回忆,1942年4月下旬,毛泽东与“鲁艺”的严文井、何其芳等人谈话时曾说:“《聊斋志异》是反对八股文的。它描写女子找男人是大胆的。”就《席方平》故事,他说“《聊斋志异》,可以当作清朝的史料看”,就《聊斋志异》中关于狼的故事,他说“蒲松龄有生产斗争知识”。联系到1942年延安的整风运动、文艺大转型和大生产运动,就不难理解毛泽东借《聊斋志异》反映清代社会现实,勉励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积极适应文艺的大转型,发挥革命艺术的宣传和鼓舞作用,配合全国的革命和抗日斗争形势,服务于党的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的用意。所谓“反对八股文”“女子找男人是大胆的”“清朝的历史”“生产斗争知识”等都反映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精神。

1954年6月22日,在“高饶联盟”已经被揭露和清查的情况下,毛泽东邀请陈毅在北京玉泉山别墅共进晚餐,谈论工作,把“《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公孙九娘》的精妙之处也谈到了”,“对席方平受锯刑时忍而不号特别赞赏”,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觉得,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尹家民《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毛泽东实际是以席方平和公孙九娘之经历比喻陈毅所遭之冤屈迫害,同时肯定陈毅明断大是大非和坚持原则的勇气。

据徐中远《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记载,1959年4月15日,毛泽东在第16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向与会的同志通报当前的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在讲了“炮击金门”事后,他给大家讲了《聊斋志异》中的《狂生》故事:

《聊斋志异》里有一个狂生,晚上坐着读书,有个鬼吓他,从窗户口那个地方伸一个舌头出来,这么长,它以为这个书生就会吓倒了。这个书生不慌不忙,拿起笔把自己的脸画成张飞的样子,画得像我们现在戏台上的袁世海的样子,然后也把舌头伸出来,没有那么长就是了。两个人就这么顶着,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个鬼只好走了。

并评价说:

《聊斋志异》的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

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这一仗打下去之后,现在台湾海峡风平浪静,通行无阻,所有的船只不干涉了。

毛泽东是巧用小说故事来比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说明应该坚持的战略立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狂生夜坐”的故事像“纸老虎”的比喻一样,带给全国上下战胜困难、打破国际封锁的信心和力量。正是基于同样的激励目的,1959年5月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紫光阁与周恩来、陈毅一起会见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和驻华使节时,又一次讲了这个故事和不怕鬼的道理。

在这个背景下,1959年4月至5月间,毛泽东提出编选小册子《不怕鬼的故事》,并始终给予特别的关注甚至亲自编校。1959年夏,承担主要编选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将《不怕鬼的故事》基本编成,所长何其芳按毛泽东的指示起草序言。何其芳几易其稿,交给毛泽东审阅。1961年1月4日上午,毛泽东在住地颐年堂约见何其芳,谈到这篇序言时说:

你的问题我现在才回答你(指请他审阅稿子)。除了战略上藐视,还要讲战术上重视。对具体的鬼,对一个一个的鬼,要具体分析,要讲究战术,要重视。不然,就打不败它。你们编的书上,就有这样的例子。《聊斋志异》的那篇《妖术》,如果那个于公战术上不重视,就可能被妖术害死了。还有《宋定伯捉鬼》。鬼背他过河,发现他身体重。他就欺骗它,说他是新鬼。“新鬼大,旧鬼小”,所以他重嘛。他后来又从鬼那里知道鬼怕什么东西,就用那个东西治它,就把鬼治住了。你可以再写几百字,写战术上重视。

所谓“战术上重视”,是对战略上“不怕鬼”的配合。后来,何其芳又几经修改增补,毛泽东看后说:

你这篇文章原来政治性就很强,我给你再加强一些。我是把不怕鬼的故事作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工具。

196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个既讲“不怕鬼”,又讲“打鬼战术”的小册子,并被定为党内干部整风的阅读书籍,取得了非常好的政治效果。

由上述例子可见,毛泽东对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有所评判,但主要还是从政治家的角度,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意图通过对《聊斋志异》相关内容的引申和评价,表达特定的理论或解决实际问题。他对《聊斋志异》的一些批语也是如此,如批《小谢》为“一篇好文章,反映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人与人的关系应是民主的和平等的”,批《马介甫》中的悍妇为“个性斗争,此妇虽坏,然是突出典型”,批《白莲教》为“表现作者的封建主义,然亦对农民有些同情”,批《细侯》中细侯所想象的婚后生活为“资本主义萌芽”(徐中远《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說》)。这些批语同样带有明显的政治家的印迹,既是在评价《聊斋志异》,也是由之批判社会现实,只言片语之间,体现的是一代伟人对古典小说的历史解读和现实表达。

当然,毛泽东在认可和发扬《聊斋志异》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基于高卓的文学素养和识见,对蒲松龄的文学才能和文学地位作了充分肯定,说他是“18、19世纪最重要的通俗作家”,“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家”,“是一位人民的作家”([俄]费德林《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他对《聊斋志异》的征引和评说,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真心喜爱。据徐中远《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的不完全统计,中南海游泳池畔的会客厅及毛泽东的书库里曾存有不同版本的《聊斋志异》多达18种。“从1955年到1976年,从丰泽园搬到游泳池”,毛泽东一直把他最喜欢的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和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9月出版的《聊斋志异》带在身边,时常翻阅。他曾引用清人冯镇峦《读〈聊斋〉杂说》中的话评说《聊斋志异》,还曾一字不漏地背诵《聊斋志异》之《车夫》篇,直至晚年,在与家人谈话时仍称赞《聊斋志异》写得好。

时至今日,毛泽东所保存过的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也仍然安放在其故居里。不夸张地说,这部“鬼狐”之书于这位伟人,其意义并不下于经典史传;而通过毛泽东的征引和讲评,《聊斋志异》也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独特的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张兵,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炜华,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古典小说何其芳蒲松龄
何其芳 《预言》(节选)
何其芳与吴组缃《红楼梦》专题课“擂台赛”
“看官”是什么官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寻找适合的解读方式
蒲松龄
何其芳诗歌研究概述
蒲松龄
中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之互文性研究
何其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