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刘英伉俪的巡视往事
2023-05-23胡云生
胡云生
1931年2月,张闻天从苏联学成回国
创立于建党之初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党内制度。党的历史上产生过多位杰出的巡视员,但像张闻天、刘英这样既为革命伴侣,又长时期从事党的巡视工作,通过巡视为党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则极为少见。
张闻天(1900—1976),名应皋,字闻天,化名洛甫,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党内巡视制度有着深入思考和创造性贡献。刘英(1905—2002),原名郑洁,1933年担任少共中央局巡视员,长征路上担任红章纵队巡视员。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刘英曾三次巡视我驻外使馆,开创了党对外交领域工作巡视的先河。
探索、倡导运用巡视这一“新的领导方式”
1925年6月,张闻天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组织派他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期间,张闻天认真思考中国革命的未来道路,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1931年2月,张闻天由苏联回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编党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和《斗争》。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张闻天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常委。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思考党的巡视工作。1932年2月22日,张闻天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在《斗争》第5期上发表《检查工作与具体领导》,提出要在省委下面设支部巡视员,主张把工作深入到支部。4月25日,他在《红旗周报》发表长篇社论《在争取中国革命在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中中国共产党内机会主义的动摇》,以山东省委巡视员与铁总特派员李芳岐为例,深刻剖析了津浦路与胶济路罢工中的机会主义,认为李芳岐的“先组织后斗争”提法是右倾机会主义观点,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
1933年,张闻天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次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此时的中央苏区,官僚主义正逐渐滋长蔓延。关于其表现形式,毛泽东在1933年8月召开的赣南17县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有所总结,其一“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其二“是命令主义”。如何将这些“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毛泽东语),1933年2月至9月,中央苏区掀起了转变领导方式的讨论热潮。建立巡视制度,实行新的领导方式,成为苏区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闻天展开了对巡视制度的思考、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主张。
1933年2月至9月,张闻天撰写了《关于新的領导方式》,分四期刊载于《斗争》1933年第2期、第5期、第20期、第28期。文章大力提倡运用巡视这一“新的领导方式”,以“解决党与群众的关系和党怎样领导群众的问题”,并对巡视工作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概括起来就是实行集体领导、加强指导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讲究方式方法四条基本原理。文章在中央苏区产生了强烈反响,对于通过巡视改变领导方式、改进领导作风、改善领导艺术,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3年3月,中央苏区决定在党的领导机关建立巡视委员会。4月15日,苏区中央局决定建立巡视制度,实行新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
张闻天同毛泽东合著的《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一书,于1934年在中央苏区出版
张闻天认为,巡视是一种新的领导方式,党和苏维埃的领导机关下面,“必须有巡视委员会的组织”,目的是“上级与下级的机关发生切实的与活泼的关系”。新的领导方式是集体领导,“在每一省委每一县委下面必须要有十个至几十个巡视员,把他们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分配他们以工作,经常地教育他们、培养他们,逐渐把他们培养为能够独立担任领导工作的得力干部”。张闻天主张,“只要立场正确,斗争坚定的做过相当工作的工人、雇农等分子,虽是在能力上比较薄弱,(但)都可以提上来做省的或县的巡视员”。张闻天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巡视,主张明确“把握了解情况—群众谈话—分析材料—商讨意见—推动工作”几个重点环节。
随后,张闻天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强调巡视应当坚持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12月5日,张闻天在《斗争》第37期发表《苏维埃工作的改善与工农检察委员会》,明确提出工农检察委员会巡视员任务,就是要用群众动员方式开展,帮助行政机关具体解决摊派公债、扩大红军与查田运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1934年3月31日,张闻天在《斗争》第53期发表《于都事件的教训》,除对多名苏区干部贪污公款私做投机生意而造成于都事件予以严厉抨击外,还就其中巡视员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提出批评,派去的巡视员“到那里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现象,他们为于都县委县苏的两面派所蒙瞥(蔽),不能揭发现象下面的真实内容,以锐敏(敏锐)的阶级警觉性去开展反对这一集团的斗争”。张闻天告诫,巡视“必须真正地深入地检查那里的工作,同下面个别的同志作谈话,倾听下面群众的意见,亲身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考察领导的干部并且比较他们所说的与他们所做的”。4月6日,张闻天发表《区苏维埃怎样工作》,主张巡视员“不能坐在乡苏机关里,听一听乡苏主席的报告,抄一些数目字,就算完事”,下去巡视也不要急于召集会议,可以先找村干部及群众个别谈话,“倾听每一个同志所发表的意见,仔细地将所得材料加以分析”,强调的也是巡视要走群众路线,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在中央苏区关于转变领导方式讨论的热潮中,张闻天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主张和阐述,从密切党群关系、贯彻群众路线及克服官僚主义的高度出发,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张闻天等人积极推动下,巡视工作逐渐成为党和苏维埃政府了解下面情况、加强集体领导的主要方式,有力地解决了一些地区“各自为政”“有令不行”的问题,有效保证了党的统一领导和政令畅通。
向毛泽东学习调查研究,开展巡视工作
张闻天和毛泽东相知较早。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33年初张闻天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后。1931年张闻天回国参加中央工作后受“左”倾路线影响,曾参与对毛泽东的批评和压制。张闻天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后,不断了解革命实际,思想上逐渐认清了“左”的危害,同博古、李德的矛盾分歧趋于激化。同时,随着与毛泽东的交往逐渐深入,张闻天越发认识到毛泽东身上有着不同于博古、李德等人的思想理性和革命情怀。张闻天胸襟坦荡、光明磊落,“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从思想深处开始了向毛泽东学习、靠拢。
1933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对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研究后,撰写了《兴国长冈乡的苏维埃工作》《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两篇调查报告,陆续在张闻天主编的《斗争》上连载。稍后,毛泽东在瑞金召开了乡调查会,撰写了《乡苏怎样工作?》。在毛泽东影响下,张闻天开始关注调查研究,效仿毛泽东开调查会的方法,也召集了几个区开调查会,商讨区对乡的领导问题,并于1934年4月6日写出了《区苏维埃怎样工作》,提出巡视员应当利用调查研究开展乡村巡视工作。随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特将这两篇调研报告合成《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小册子在中央苏区出版。这两份指导文件,是对苏维埃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于中央苏区的政府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被赞誉为“苏维埃工作经验的结晶,宝贵的指针”。
1935年11月,张闻天与刘英在瓦窑堡喜结良缘。图为1937年刘英(右一)与夏明(右二)、蔡畅(右三)、陈琮英(左一)在延安合影
1934年7月初,张闻天因“博洛分歧”离开瑞金赴闽赣边区巡视。进入苏区之后,张闻天与博古在统一战线策略、对待资本主义经济和处理福建事变的态度以及广昌战役等方面,出现矛盾和分歧,且逐步表面化,并进行了争论。1943年,张闻天在其整风笔记中回顾记述道:“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博古开始排挤我。五中全会后,我被派往中央政府工作,就是把我从中央排挤出去的具体步骤。后来又把我派到闽赣做巡视工作(项英从闽赣巡视才回来),实际上要把我从中央政府再排挤出去。”当时,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根据地不断缩小,刀团匪蜂起,地方苏维埃政权的情况十分危急。在战火纷飞的危险环境中,张闻天于7月至8月间,历时一个半月,重点调查了隶属于闽赣的建宁、安远、宁化等地区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改、肃反等方面的工作情況。
这次巡视,对张闻天来说颇有收获。一方面,他在巡视中效法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撰写的巡视报告中所列举的材料,都是从实地巡视调查研究中获取的。另一方面,这也给张闻天进一步认识并脱离“左”倾错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1934年7月26日,张闻天在闽赣战地委员会扩大会上作政治报告。报告体现出张闻天在经历巡视实践后三个思想认识上的变化:第一个是在发展地方群众武装问题上观点的变化。张闻天这篇报告所特别强调的关于发展地方武装的观点,即强调武装群众的重要性,从群众武装斗争中建立和巩固政权,恰好正是一年多以前他在批判所谓“罗明路线”时,所针对的罗明在一篇写给闽粤赣省委报告中的观点。第二个是在指导地方工作方针问题上对形而上学观的摒弃。报告强调要根据闽赣地区的具体特点转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指出地处中央苏区边区的闽赣省和中心地区的群众工作方式有所不同。而张闻天批罗明的文章恰恰是无视这种区别,一味拿所谓“脱离政治路线”大帽子进行压服。第三个变化是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基本方针问题上的理论认识接近成熟。例如在武装斗争问题上,报告不仅反复强调要把武装群众发展游击战争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而且认为“只有群众的武装斗争才能解决闽赣苏区的基本问题”。再如关于土地问题,报告不仅强调这是闽赣边区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而且认为这是中国革命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经过这次巡视实践,张闻天对一些“左”倾思想进行了反思,其在巡视中提出的发动群众武装、开展土地革命、从武装斗争中建立政权等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基本达成一致。1934年9月,张闻天写了一篇《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社论,阐述了对于红军战略转移等问题的看法。他此时的观点与“左”倾教条主义划清界限,与错误路线者的认知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对红军军事斗争问题的认识已与毛泽东非常接近。这也为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中转变到反对“左”倾军事路线一边,从“左”倾错误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完成从“博洛分歧”到“毛洛合作”的转变,为支持恢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长征途中红章纵队的女巡视员
张闻天与刘英相识于苏联留学期间。1932年冬,刘英由苏联回国,后到达中央苏区,1933年担任瑞金少共中央局巡视员,开始接触巡视工作。
刘英从事巡视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巡视福建团省委工作。福建团省委设在长汀,原来的团省委书记冯文彬调到少共国际师当政委,接替他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工作一时拿不起来。刘英及时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很快发展团员的工作就开展起来,完成了任务。1934年3月13日,刘英写了题为《转变我们在突击运动中的领导方式》的文章,发表在《青年实话》第3卷第15号上。文章根据巡视体会,强调指出:“我们应该迅速纠正在突击运动中的不正确方式……实行经常的检查,派得力的巡视员活生生地去推动下面的工作。只有当我们把突击运动与经常工作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的领导方式已经有了转变。”
张闻天领导合江土改过程中经常深入农户调查。图为张闻天和刘英在鹤岗一户农民家中
1934年4月底,第五次反“围剿”在错误路线指导下,形势骤然紧张,补充兵员成为当务之急。5月10日左右,受李维汉委派,刘英担任于都扩红突击队队长,巡视指导扩红动员工作。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势,刘英决定在开展政治动员的同时,迅速掀起欢送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的热潮,以此来推动扩红。在县里召开的突击队员与区委书记联席会上,刘英作了巡视动员报告。会后,突击队员被分派到各区,召开动员大会,分工落实任务。新陂、古田等区的干部带领模范赤少队,整营、整连、整排地參加红军,成为扩红中的先进典型。刘英还对放弃扩红突击、回家莳田的现象提出严肃批评。时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张闻天也十分关注刘英的扩红工作,专门给刘英写过一封长信,要求注意发动群众、“肃反”不能乱来。原规定三个月扩红2200名的任务,一个半月就完成了3300名。6月21日,《红色中华》头版头条报道了刘英的扩红事迹。邓小平夸赞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后来,中革军委武装动员部还奖给一面光荣旗,上面写着“于都扩红超过二倍半”。
长征之前,巡视工作在红军中已广泛开展,中革军委制定颁布有《军事工作巡视员条例》,彭雪枫曾任中革军委巡视员,黄祖炎、邱一涵、辛世修曾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红军长征后,尽管部队长途行军、敌情紧迫、战斗频繁,但巡视工作仍然没有停止。当时,中革军委机关编成一个纵队,称红星纵队;党中央和政府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等编成一个纵队,称红章纵队,司令员李维汉。李维汉让刘英担任红章纵队巡视员,“随司令部一起走,管无线电台,做政治工作”。后来李维汉为了“及时掌握整个纵队的情况”,把刘英从电台调回,让她组成突击队,具体负责检查整个纵队的情况,并随时向他汇报。刘英回忆道:中央队每次宿营号房子,住下来以后检查纪律,都是自己的事。有一天,刘英去巡视检查纪律,看见李德正在房东家里吃鸡、喝酒,喝得酒气熏天。这是纪律所不容许的。于是,刘英走到面前批评他。李德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军事顾问,遵义会议批判“左”倾军事路线,撤掉了其指挥权。李德不服气,常常借故发作。这次面对刘英不留情面的批评,李德暴跳如雷,不但不接受批评,还叽里咕噜骂起人来。刘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批评李德不该随便动群众的东西,要他老实遵守纪律。李德不买账,居然拔出枪来,朝天放了两枪。刘英怒目对视李德,转身报告了王稼祥。王稼祥非常生气,非常严厉地将李德训斥了一通。
1948年4月,张闻天视察兴山市(今鹤岗市)工作时同东北电影制片厂文艺工作者合影。左起:张闻天、吴印咸、陈波儿、刘英、袁牧之
长征途中,由于巡视的缘故,刘英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张闻天。面对张闻天的追求,当时刘英认为从“敬爱”到“恋爱”尚有一大段距离,便很生硬地回绝:“我早有打算,五年不结婚!”刘英后来解释道:“长征中结婚怀孕,对于女同志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贺子珍、廖似光(凯丰爱人)怀了孩子,在长征路上生了,只能撇在老乡家里,后来没有找到。”1935年11月初,红军到了瓦窑堡,革命有了“家”,刘英和张闻天也成了家。他们没有举行仪式,也没有请客,只是熟悉的同志闻讯后到他们婚居的窑洞祝贺。12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同红15军团联合在直罗镇打了大胜仗回到瓦窑堡后,来到他们住的窑洞闹了闹,算是补上“闹新房”这一课。毛泽东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贺喜:“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当今洛甫做皇帝,爱江山又爱美人。”
东北巡视团与五种经济方式的提出
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张闻天意识到巡视是调查研究的好办法。1936年7月,中央三边工作巡视团成立,由贾拓夫率领深入三边巡视,帮助指导各地开展工作。临行前,张闻天、周恩来召集巡视团成员谈话,对三边沿途情况和落实工商业政策、少数民族政策中应注意事项作了重要指示。
1946年11月初,张闻天向去南满工作途经合江巡视的陈云,反映相当一部分地区土改中存在的“半生不熟”问题,陈云十分重视。11月20日,根据张闻天、陈云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东北局发出《关于“半生不熟”问题的指示》,要求把“半生不熟”的夹生饭煮成熟饭,作为当时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的中心任务加以彻底解决。
1948年5月上旬,张闻天赴哈尔滨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兼管城市工作。到任伊始,张闻天立即筹建由大批领导干部和专家组成的东北局巡视团。巡视团由高岗任团长,张闻天为副团长,陆续参加的成员有马洪、李华生、李正亭、邓力群、于杰、于建亭等,主要任务是前往东北解放区的大、中城市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东三省解放地区的农村和重点城市的经济组成及发展进行调查,对未来农村经济以及东北经济的发展和走向问题作重点的研究。张闻天经常率领三四名干部组成的巡视组,深入基层调查。
通过巡视调查研究,张闻天对东北经济构成有了深刻认识,撰写出《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结合列宁的经济思想提出了符合东北实际的五种经济成分理论,即:“东北经济在彻底消灭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取消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经济特权以后,基本上是由五种经济成分所构成,这就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
张闻天着重阐述了以下几点经济思想:一是提出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建设基本方针;二是依据农村小商品经济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发展供销合作和生产合作是发展农业、引导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途径;三是从私人资本主义的二重性出发,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向。
这是我党最早全面论述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的文献。1948年9月15日,《提纲》经东北局讨论通过上报中央后,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被转发全党,“作为各解放区经济建设的方针”。毛泽东肯定了这个《提纲》,说问题提得很好,内容正确,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在此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述经济建设方针时采用了张闻天《提纲》中的观点。
张闻天十分重视巡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曾在东北局巡视团工作的邓力群对此深有感触。他回忆说,在东北局巡视团时,“闻天同志把他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的草案交我阅读,使我受到启发,大开眼界。在此以前认识到工作中要坚持全局观点,实际上只是农村土改的全局,没有看到整个东北土改后经济发展的全局;虽然也按照土地改革的总方针检查了土改工作中的错误,可是还没有想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尽管知道土改后要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生产运动,可是没有想到同时要有步骤地开展供销合作活动。闻天同志这篇文稿,使我的思想進入到一种新的天地,面前展开了向社会主义前进的远大前程”。
1954年,张闻天和刘英到苏联列宁格勒看望中国留学生时同驻苏使馆工作人员何方(左二)、宋以敏(右二)、鄢仪贞(右一)合影
开创党对外交领域工作巡视的先河
1950年以后,张闻天转到外交战线工作。1951年4月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1954年底回国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其间,张闻天、刘英伉俪三次对我驻外使馆进行巡视。据胡乔木回忆,张闻天在驻苏使馆工作时勤于调查研究,曾向国内电报介绍苏联动态,中央比较重视。周恩来认为张闻天在外交部工作做得认真仔细,到我国各驻外使馆进行巡回视察,这种工作似乎在他以前或以后的外交部领导人员中都没有做过。
张闻天、刘英对我驻外使团的巡视经过大致如下:
第一次是1951年7月25日至9月15日,巡视我驻六个东欧国家的使馆或使团工作。受外交部和周恩来总理委托,张闻天以外交部分党委驻欧特派代表身份,偕夫人刘英巡视中国驻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使馆或使团。每到一处,张闻天广泛听取意见,并就使馆的工作方针发表看法,尽可能地给这些刚建立的使馆或使团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当时担任驻匈牙利大使的黄镇回忆说,我们本来不清楚使馆工作应该怎么做,闻天同志来巡视,帮助我们明确了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巡视中,张闻天还结合对新中国经济建设问题的思考,参观了所在国包括大的钢铁中心在内的一些现代化工厂。9月18日,张闻天写成巡视驻东欧六国使馆工作的报告。报告建议各馆成立研究室或研究组,调动干部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报告指出:在有些使馆人员中存在夸大驻在国缺点,轻视驻在国成就等“一些带有若干盲目的狭隘民族主义的与非国际主义色彩”的思想,必须加以克服。报告还就使馆内实行民主领导、发展党内民主以及使馆组织机构和各使馆间经验交流等问题提出了建议。11月3日,外交部及分党委表示“完全同意”这一报告,将其“作为对苏联及东欧各使馆今后工作的补充指示”转发各驻外使馆,要求根据外交部1951年的工作任务与这一报告检讨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12月13日,毛泽东在阅读报告和外交部及分党委为转发这个报告而写的指示电后批示:“很好,照发。”
第二次是1957年4月4日至7月9日,巡视我驻东南亚四国使馆工作。刘英以外交部部长助理兼人事司司长身份偕同前往。4月4日抵达仰光,巡视驻缅甸使馆工作。4月9日至5月初,巡视驻印度使领馆工作。5月,巡视驻巴基斯坦使馆工作。5月至6月下旬,巡视驻印尼使馆工作。6月下旬至7月9日,继续巡视驻缅使馆工作。7月15日,张闻天向周恩来汇报巡视驻东南亚四国使馆情况。7月27日,张闻天审定给外交部党组并报党中央关于巡视驻东南亚四国使馆的报告。报告指出:这次视察对几个使馆的工作情况、干部情况有了较多了解,对各驻在国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检查了外交部最近一个时期的指示和规定,听取了各馆对外交部的意见。其次,同各馆党委一起研究和解决了使馆工作和干部中的一些问题,在肯定成绩的条件下也指出了工作中的缺点,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报告谈了印巴等四国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指出这些国家近几年经济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逐步加强;虽然封建势力还非常强大,但在国家民主化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外交上虽有明显的两面性,但是反对战争、反对殖民主义等积极方面还是主要的。因此对这些国家要继续积极开展工作,但不宜要求过高过急,要善于等待,某些国家对我们尚存在一些疑虑和顾忌,不要勉为其难和强加于人。我们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争取长期友好相处这一总的目的。对使馆内部工作,报告提出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要求在了解情况、执行政策、努力学习、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发扬民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加强团结、改进领导,以及注意精简节约等方面加强努力,并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第三次是1958年6月20日至8月7日,巡视我驻波兰、民主德国、瑞典、苏联使馆工作。6月20日,张闻天率部长助理刘英、办公厅副主任何方、人事司副司长许文益等,启程经莫斯科赴布拉格召开我驻欧洲国家和阿联使节会议。在华沙期间,巡视驻波使馆工作,听取了驻波大使王炳南、参赞姚广的汇报,指出应进一步加强使馆调研工作,要正确看待波兰,不能只看缺点,更不能拿我们的尺度衡量人家。王炳南提出,希望外交部领导如无暇也可派人经常巡视使馆。7月20日,张闻天离开布拉格赴柏林巡视驻民主德国使馆,同王国权大使和使馆同志研究讨论民主德国形势以及联邦德国的情况,提出驻民主德国使馆任务,提醒除了解和研究驻在国外,还要注意对联邦德国的研究,如民主德国赶超联邦德国的问题。7月25日,张闻天离开柏林飞往斯德哥尔摩巡视驻瑞典使馆工作,除韩念龙大使外,还分别同其他使馆人员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汇报。7月28日,张闻天在斯德哥尔摩向驻瑞典使馆全体干部讲话。其中说:我们有民族自卑感,现在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以身为中国人为荣。我们反对大国主义,对小国,如瑞典、阿尔巴尼亚要尊重,但我们也反对自卑感和奴隶思想。7月31日,离开斯德哥尔摩抵莫斯科,巡视驻苏使馆工作,着重解决使馆内部问题。8月7日结束巡视,回到北京。
张闻天巡视驻外使馆工作期间,通过调查研究,敏锐地观察到一些问题,其方式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1957年,张闻天巡视我驻印度尼西亚使馆。当时印尼共产党发展成第一大党,华侨经济实力雄厚,大城市中汉字招牌比比皆是,在飞机上都能看到山上的巨型汉字。对此,张闻天十分冷静,从轰轰烈烈的形势下看到了隐忧。他在使馆党委会上说:“印尼目前民族民主力量还不占压倒优势,人民民主革命不是印尼今天的任务,共产党离参政还早,领导政府更远。印尼共产党的问题,他们国内革命力量的发展问题,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要介入,不要在那里搞群众运动。我们的对外文化宣传不要过分,文化协定印尼不愿意就不要搞,政治性强的电影人家不要,也不要勉强。我们不能强加于人。计划不能偏高,如偏高了,将来不好收拾。”
正如张闻天所预言,1965年,发生九三○事件,印尼共产党几乎全军覆没,苏加诺总统失势,华人华侨遭受池鱼之灾,印尼同中国关系恶化,外交关系中断20多年。
张闻天和刘英携手几十载,为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他们对巡视工作的探索实践,是党史上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对今天党的巡视工作具有丰厚、多样的启迪价值。
[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历程与经验研究”(22BDJ03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