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域下古筝艺术演奏研究
2023-05-22康怡
康怡
(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去借助于声音表现,而声音能够表现出音乐所存在的情感。在进行古筝演奏时,借助音乐的美妙之手,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奇妙的联系,让聆听音乐的人脑海中对音乐以及音乐所联系的内在感情进行串联,二者之间相结合。美不仅是人们所看到的一种感受,更是一种感性的认知,具有极高的审美,则能够让古筝往一个创造性的方向发展,为古筝的演奏提供美的感受,演奏者要能敏锐的捕捉到古筝音乐之中所存在的情感,在演奏的过程中完美的将音乐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视觉与听觉两者相互融合,才是音乐审美的终点,美妙的音乐震撼心灵,能够使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和情感的意义。
一、古筝的发展状况
古筝的声音清脆婉转,典雅质朴,符合中国东方美学的传统文化艺术,让听众有极致的享受。古筝在我国的乐器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的音乐艺术添砖加瓦,在高雅艺术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自从二十世纪以后,古筝渐渐的融入新时代,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演奏技术也开始有了新的改变。1938年梁在平《拟筝谱》的出现,开创了古筝曲谱的开端。古筝弹奏家丁伯苓在五十年代末创作了一新式古筝曲目《奔腾的草原》,为以后的指序弹奏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八十年代的赵曼琴先生独具一格,创造了左手弹奏的技术,并且迅速得到了认可和推广。从那以后,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双手弹奏,渐渐成为主流。轮指技术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王中山先生手中描绘出新鲜技巧。
二、审美视域下古筝演奏艺术之美
(一)写意美
“写意”在我国一直占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古典艺术审美中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我国的古典绘画艺术中提取的一种新的概念,主要意思是在绘画的过程中着重于对其他环境的描写对于人的神态等其他意识形态进行表达,而不在于勾勒出具体的线条。在音乐上也是如此,可以表现为在我国的传统音乐创新中追逐旋律之美,追求极致的表现,在音乐的开发和创造上赋予独特的方式。在音乐上去融合我国传统绘画所表现的写意精神,是能够更加让古筝中所蕴含的东方之美表现出来,体现注意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艺术音乐。古筝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领一席之地,其中所蕴含的写意精神也是独具一格,古筝的音色变化相当的丰富,涉及的领域也格外宽阔,和多种乐器都能合作,是一种发展领域格外广阔的乐器,所以本身也具有相当独特的表现方式,有更深层的境界。
杜咏在2005年创作了《无境》。《无境》整体旋律清新自然,不同于以往的定型限制,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将不同的12个音定出来。就像是在古筝上创作一样,将所有的旋律用另一种方法集合在一起,从而表达出创作这首乐曲的想法。这种创作方式能够明显的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新的写意性风格代表。
刮奏在这首歌曲中体现的最多,整体较为流畅,是最突出的特点。刮奏的方式,好处就是能够将歌曲的强弱缓急表现的淋漓尽致,将歌曲的整体节奏融为一体,较为自由的进行创作,一般而言,除了乐曲标定之外,都可以较为彻底的去表达创作者的心理感情,表达出乐曲的整体特点,有一种急性发挥的美感,而正是两者相结合交融的方式,才塑造出了作者想要的意境,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将情与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虚实相生,和谐共处,是中国传统创造中较为流传的塑造整体意境的方法,刮奏的弹奏方法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带领读者感受音乐的灵魂。在乐曲的31~33小节,整体旋律基本是相同的,演奏时只需要中规中矩的去进行,这部分的节奏是较为缓和的,第32小节中的拍子有部分的流动性,而到了第33小节,情绪渐渐的开始奔向高潮,律动性比较强,到第34小节之时渐渐减弱,呈现一种递增性变化。在这部分的过程添加了摇指,不仅能够通过强弱的更迭和情绪的变化去表现歌曲的内部情感,还能够使听众在面前绘制出一幅大自然的美好场景,给人以遐想和空间感。
(二)自然美
在我国的古典乐曲之中,几乎大部分都是和人与自然有关的,通过这些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能够抒发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和平自然的境界。从这些方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传统的古筝对人与自然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高山流水》是一首相当有名气的古筝乐曲,在我国也有极高的影响力。本次章节主要是通过对浙江古筝派的《高山流水》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如名字一样,这首曲子的内容主要是围绕高山河,流水两个部分去描写山的宽阔和伟岸,描写水的波动和张力,山是巍峨秀美的,水是缠绵多姿的。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进行汇集和演奏,时刻要注意演奏的位置和节奏的变换,两者相结合相当的考验左手的颤揉等技法。
好似秀丽的山峰一座座相排,连绵起伏。
跨了两个八度的“大撮”格调宏伟澎湃,体现了高山的雄伟和壮阔,这种技法在古筝之中也是相当少见。因为双八度音要增添长音处理,而且在演奏时要注意在右侧的1/2处,这样才能够使震感更强,余音缭绕,用缓慢而有力的节奏,却弹奏出高山的壮阔。在描写缠绵多姿的水时,则用了跳跃的音符,轻缓的音乐去进行描述,旋律多是依靠五声音节单音节进行,和前面的双八度弹法形成了两种极端的对比,使碰撞更加激烈,表达感情格外突出。两者之间的衔接部分用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鱼咬尾”的模式进行,环环相扣,整体音乐听起来缠绵不觉,衔接得当,就好像是看到高山与流水互缠绕的场景。
相同的开头,不同结尾的乐曲更能够增加整体的抒发感情,着重强调所要表达的主题,这种跌宕叠加的艺术效果能够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山峰出现在面前,看到山石林立的壮阔场面,看到绵延不绝,野花遍山的情景。
第一句和第二句虽然是相同的开头,但是因为尾部不同,所以存在一个递进关系,第一句相较于第二句而言会高一个八度。在音效果上第一句也是远高于第二句,在弹奏到靠近乐山部分知识弹奏的速度更加迅猛,随着音符的跳动开始增添力度,整体音乐流畅清新,强劲有力。第二句靠近右侧弦的1/2处语音聊绕,震动感强,更加悠扬,再加上两个大撮的参与,又使曲调变得稍加缓和,更加的有力,沉稳,两句鲜明的形成了对比,可以很强烈的突出山的起伏跌宕。在结尾处采用了低烟区的快速按弦技法,就像是古琴的独特音乐表达方式,这算是一种比较新奇的模式。
“流水”姿态是不固定的,具有千姿百态的模样,所以在对流水的描绘要用到筝的上下行的刮奏技巧,可以灵活的体现水的千姿百态,在弹奏的过程中,弹奏者必须要明确的记得上面强弱所标记出的不同旋律,千万不能在弹奏过程中被刮奏所埋没,手指要灵巧,讲究配合,控制刮奏的节奏,不能过重,而选语音相较于前者而言要稍重一些,但却不能产生断音的情况,整体要搭配合理,不能有突兀的音节流出,层层叠叠像是浪花相交叠拍打的模样,给人一种海浪般的感觉。演奏的位置也是极其重要,位置不同很有可能会影响音色,在表现流水之声时,左边应该轻轻的波动,表现出翻涌的力度,为F或者FF时比较靠近前岳山,但为了不太靠近,所以在右处1/2要稍偏,如此焦点弹奏出来的乐曲是明亮有力,仅仅是依靠刮奏则不能够有如此强的流动性效果,余音无法达到长久的回荡和水流之声并不相像。
描绘山水和谐,融为一体。要体现山与水交融的情况,右手音要低八度去表现高山的宏伟与壮阔,体现出高山的深沉,左手则用区跨度的刮奏表现江河奔腾不息,源源不绝的景象,将整体音乐的节奏拉宽,演奏时体现出节奏感与力量感,又愁在闲1/2处弹奏,左手则将每个音节更为干净清晰的表现。
在最终结束的四个小节中,范音弹奏出来的要整体比本位音高八度,体现出轻盈透亮的感觉。左手在1/2处扎弦,右手相对音节弹奏较弱,但是起伏快速,声音跌宕有力,能够表现出山水相交融的融洽之感,表现出空灵的大自然之中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情景。
(三)气韵之美
“气”是古筝演奏中贯穿始终的一部分。《诗说杂记》中曾经记载过有关于气的描述,认为气是气脉的来源,绵绵不绝,前后相呼应,连接在一起,万物都有自身的音律和韵味,就是因为万物皆有气在其中才能保持生机勃勃的情景。在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或急或慢,或快或缓,都是和气息息息相关的。快板的部分因为情绪变得急促,所以而频率加快,引起观众情绪紧张,呼吸急促,不自觉地使弹奏者手中的力道更快,考验爆发力,是音乐的强大和震慑性表现的淋漓尽。
“韵”在古代是指一种和谐的声音。东汉蔡邕在《琴赋》中说:“繁弦既抑,雅韵复扬”,又有陆机在《演连珠》中提出:“赴曲之音,洪细入韵”。音乐里面的韵律表现为音符的合拍以及节奏的缓和和曲调的容下。古人曾经说过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其中所讲的就是韵律在音乐之中的体现。传统的古筝弹奏过程中,左右手相互交叠,而韵律主要是从左手书法这种表现形式会让整首歌曲的技法更加的丰富,融合的更加巧妙,本次就以《溟山》为例,去讲解在古筝中所存在的韵律美妙之处。
王中山老师曾经在张家界中听到了渔民唱浓歌的声音,由此创作了这一首《溟山》。主要描写的是在悠远的大山中四季的色彩变化。《溟山》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方式,将两种不同的曲调和弹奏方法交替跟接使用,用低调的基础上定弦方式,不仅展现了当地的民族特色,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底蕴,整首歌曲的韵味是通过#1、#2、#5切实表现的。
在弹奏到第八小节。以单旋律为古筝的开端,左手用上划音进行修饰,通过弹奏过程中的呼吸改变以及气息韵律的变化去弹奏,尽量的让最后的音节放掉,再开始下一个音节的弹奏。
第一个音放轻的弹奏,而左手配合重颤,第四个音上向滑动,这样弹奏出来的乐曲整体富有流动性,拥有悠远的韵味。在这首的第一部分主要考验了上划以及重颤、远颤几种方式去表现韵律,如此交替衔接能够体现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第二部分的主旋律运用了四种模式交替更迭的办法去表现韵律的变化,体现这一部分的音乐韵律变化。从第二段开始到这部分结束之后,音乐明显开始变得轻快有力,整体的韵味变得鲜活。第三部分,作者从D调转到了降B大调,如此的转变是整个乐曲的对比更加的强烈,使这首乐曲变得更加宽阔。第四部分刚开始的时候采用了排版的技巧,从刚才的降B大调又转回D调。
右手分别在低音区6上和琴盒之间拍打,左手配以倍低音区的6,整个音乐由弱到强展开,不仅丰富了古筝音响效果,还使古筝具有了舞蹈般的演奏形式。后半部分作者加入了快速指序。
左手颗粒性地呈现配以右手线性的摇指,使整个音乐韵律丰富而饱满,在演奏过程中,指尖的快速弹奏使现代筝曲中的韵味加以变化,脱离了传统筝曲“以韵补声”,形成了新的韵律。第五部分由D调转B调,前半段是右手摇指弹出主旋律,左手弹音阶,后半段加入拍板,节奏由刚开始的八分音符,到前十六后八,再到最后的十六分音符,旋律上的变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整个部分的韵律由暗转明,情绪变化,起伏不定。第六部分在第五部分的基础上速度更加明快,整个部分一气呵成,情绪持续高涨,音乐的韵律一直是强烈激动,一直到最后结尾处的在线部分归于平静。
三、结语
审美是具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模式,我国的古筝艺术也是如此。所以在如今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文化开始涌入其中,我们应该着力于去发展我国的古筝艺术,就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从美学的角度入手,对古筝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升美学文化,才能够全面的去了解古筝艺术、掌握古筝艺术、传递古筝艺术,让古筝艺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