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商城市文化广场公共设施设计

2023-05-22张琳玉

河北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殷商古都公共设施

张琳玉

(安阳学院 美术学院)

一、研究对象

安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为响应推动文化的传承创新,更应在城市建设中构筑文化高地。针对古都安阳城市文化广场建设,通过传承发展殷商甲骨文文化、青铜器玉器等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市。

为将古都殷商文化结合城市文化广场建设规划设计,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力度,首先将广场中的主要内容贯穿古今文化、特色,要解决的当下问题等极致的思维碰撞;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寻找到更具象和实用的载体,以日常伴随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最自然的传播形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影响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行为方式;然后,城市建设由大而小,有了具体的规划设计目标、主题、元素等更具针对性的方向。

(一)城市概况与问题

古都安阳历史文化悠久,作为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都城,缔造了以文字和青铜器为标志的殷都文明。安阳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市辖区现有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洹河从北部穿城而过,总人口五百多万。

安阳文明城市的建设开展以来,应本着与文化传承创新相互促进,目前,市区整体规划速度与建设不够匹配,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单一;自然生态没有很好的整合利用起来,同时历史文化受现代文明冲击,造成很多资源受损;我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的普及度相对较弱,本地居民很少有认识殷商文化内涵和常见甲骨文者;整体来说,我市城市建设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性、可持续再造性、文化传承创新性较弱。

图一 城市广场现状1

图二 城市广场现状2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解决城区各区域链的衔接和完善,有针对性的进行区域性城市规划建设;打造自身个性名片,建设文明城市的同时强调城市特色,将殷商文化以多元的形式输出;在保留原始资源的基础上,改造和重塑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内涵,系统科学的将古都殷商文化贯穿其中,将实践性成果紧跟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步伐。

(二)文化广场特性

在城市区域内相对开阔的场地,以城市文化内涵为基础,打造的集景观、绿化、灯光、公共设施等一系列产物的公共空间设计,供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健身、文娱等活动。这种为市民提供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不仅是展现城市传统文化的窗口,也展现着当地人的审美文化和人文精神,显现古都文明的创造性、公益性和地域性文化价值。

(三)地域特色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是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安阳的印象。有效普及中原地区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让下一代更加重视和了解我省传统历史文化的根基所在,了解我国汉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让现代人更加尊重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应通过古城殷商文化具体的符号、文字、图案等样式转化,将历史传统文化以创新形式,通过城市广场中大量的公共设施设计,践行“紧凑、低碳、经济、和谐”理念,高质量、快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积极开展殷商城市文化公共环境建设的落实。

二、文化广场公共设施的功能作用与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在公共空间中担任着为市民服务的重要角色,而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对公共设施则有对应的需求,好的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的活动需求,还能提高广场的特定主题氛围,愉悦人们心情,提升文化品质,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可通过大力推进历史文化与城市环境的整合发展,积极促进殷商文化与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可再生和利用能源,遵循自然法则,创新设计公共环境设施,引导城市居民将开展文化与休闲生活相互推进,促进文明城市整治的文化传承创新,文明城市的文化特色可持续发展。

(一)满足人文环境需求

将古都殷商文化结合现代文明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贯穿古今文化、特色,要解决当下问题的思维碰撞,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寻找到更具象和实用的载体,以日常伴随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最自然的传播形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利用文化广场与公共设施的建设相辅相成的特点,从而突出古都城市的个性化名片。这样一来,对未来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均起到积极的铺垫作用,传统文化的内涵渗入终将影响古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群众性

从人体工程学的生理尺寸角度看,文化类广场设计应依据国标《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0220-95》中,对文化娱乐设施人均规划用地指标规定,中小城市人均用地为0.8-1.1㎡/人,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为0.13-0.4㎡/人,而图书、展览类文化设施占20-35%,影剧院、游乐、文化艺术类文化设施占比在百分之50-70。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公共设施应当依据广场人流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通过分析群众不同喜好,将公共设施按类别放置,保留足够分散人流的环境尺寸,根据其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难度、使用方法、级别、数量、造型样式等联系起来,有秩序有关怀的达到公共设施的服务目的。

2.设施布局形式

第一,组织空间。由于人们在广场发生的特定活动与行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公共设施的功能需求及其组合方式。使用者的动态行为与活动方式是决定了公共设施在广场中的特定排列形式,设施对空间的组织可以对空间进行二次整理和规划。第二,分隔空间。公共设施在广场中可以成为隔断,可通过地面铺装、绿化、水体划分空间,分割排列成不同的区域节点,通过不同级别的道路连接,在基础功能应用的同时,充分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与广场公共空间自然贯通的灵活性。第三,填补空间。在文化广场的平面布局中,公共设施的尺寸、所处位置也是整个布局构图的重要因素,可利用灯具、座椅、雕塑、亭台楼阁等基础设施,调节广场空间与公共设施布置均衡稳定感,从而符合构图形式美的法则。

(二)满足传统文化延续与精神文明建设

从城市设施设计中的文化可持续性内涵出发,安阳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的不同展现形式传达不同的精神文明。殷商文化特色的设计可以体现安阳城市文化品位,给居民足够的文化认同和自信感,以此推进文化的传播。它不仅是安阳根基,更是民族的根基,让安阳风采立足中国地域文化的前列,通过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突出殷商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尊重传统内涵、努力延续历史、融入人们生活点滴,改善居民精祌文化领域。

1.殷商文化

古都安阳历史悠久,殷商时期兴盛繁荣的发展,所产生的地域文化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构成了神圣的地位和持续的生命力。当时所衍生的青铜器、玉器等,都是安阳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产物,甲骨文更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区别于其它地域的标志性符号。从文化角度来看,地域发展最重要的传统就是历史文化,因此可以通过空间环境设施的设计加强文化思想的表达,深入挖掘安阳当地文化的精髓。

2.丰富群众生活

为构筑文明古都城市,提供活力与生机。给予群众更多实用的功能性,使公共设施设计与人们的日常休闲活动相互融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文化层次的人,以不同的目的身处城市文化广场中时,都会不同程度的接触到公共设施,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现代公共设施造型千变万化、种类丰富、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实用与审美需求。首先,文化广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可以调节空间色彩。色彩能给予人们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在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有包含公共设施在内的各类设计元素的色彩组合;其次,公共设施能陶冶情趣,让人们从忙忙碌碌中,能够慢下来,得到当下放松温暖的疗愈;第三,乐活休闲,广场是除工作和家居生活以外,人们调节精神的重要桥梁,是与钢筋水泥的城市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城市文化与群众生活的相互交融。

(三)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在广场中主要作用是服务群众和美化公共环境。本着突出地域性文化,强调地域特色,打造地域风格的想法,让设计更符合安阳当地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发展的原则,针对普通市民的基础需求,依据开放性、共享性、实用性、娱乐性、精神引导、流动性、动态性、互动性、宣传性等,符合其艺术与审美,以人为本,生态环保节能,尊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符合居民的各种娱乐文化生活特性,通过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更有效的提升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建设地域性文明城市。

三、市民广场公共设施的优化设计

以殷商文化为主题元素的艺术创作研究,详细展开系列设计分析和设计尝试,是一项创造性多元化的设计课题。它可以使人们感知先人的智慧,建立先人和现当代人之间的文化桥梁,让古老、晦涩的文明符号得到自然生动的转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安阳地域文化的发展。

(一)实用功能

根据对文化广场的实际利用率需求的调研,需考虑到豫北地区的本土化设计,本地的自然环境取材,实用的结构特点。可以从公共座椅坐凳(多人/单人),文化指示牌,文化景观墙,垃圾桶,路灯,直饮水装置等内容中,选取最常用的环境设施服务类型,最大限度拓宽居民提供日常活动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二)美化环境

广场公共设施的外观在无形中已成为人们出行观赏的一部分。从视觉角度看来,造型艺术具有极强的视觉符号化价值,强调材质、颜色与文化符号的对比与统一,创造出适合殷商城市文化广场的艺术形式。例如甲骨文,可用于建筑的匾额、浮雕、楹联,石碑的篆刻,青铜器和兵器的铭文,民间艺术的装饰文符号等,它记录和诉说着历史的发展,而青铜器玉器带着文明的传承,它们普遍用于政治、军事、艺术、生活等多方面,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还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性。

从青铜器玉器来看,造型极其多样化,多为动植物类的天然生物,图案纹样种类丰富,排列方式多为连续,代表了当时的生产创造水平和审美标准。从甲骨文字型字意上来看,设计表达需要围绕着,保持其形式的均衡美感,选择其多样化的变换笔法,突出刻画于龟甲牛骨上那种天然、厚重、古典、雅致的艺术气息。

结合公共设施设计中,提炼整合、仿生设计、科学技术、绿色环保、美观实用、人文互动、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运用到抽象简化、概括、对照、解构、拆分、重组、再现等多元的设计方式。部分青铜器、玉器和甲骨文符号的造型规律,可以从含义、外观、特点等拆分组合成不同的文字体系,是一种天然和人为结合而成的艺术思维,作为设计艺术符号,我们可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将复杂的体系提取、分解和简化,在满足环境设施基础使用功能的原始条件下,配合当下恰当的地域流行元素,对既有的殷商文化符号概念化、风格化、内涵化从而实现方案设计的最终效果。

(三)文化特色展示

城市文化广场连接着城市历史文脉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时间、空间、自然、社会、人文等条件连接起来,从设计中凸显内涵,强调殷商文化精神,作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整体构思,进而实现城市文化创新,有效促进安阳古都文化城市建设,助力城市发展。

提出可操作性的公共设施设计设计方案,可以保护、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些文化遗产,增强安阳城市文化广场的发展建设活力,使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得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效留存。

(四)引导公众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

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促进城市自身文化建设,以历史文化,古城特色的可持续多元发展,对人们的公共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带有引导规范的作用,其建设过程也将提升群众文明的建设,使古都人民更具参与意识。用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将与人们的精神连接更加紧密,更拉近环境与人与物三者之间的距离。

猜你喜欢

殷商古都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殷商遗址大搜寻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殷商古城青铜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下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从“吃人的下水道”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