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心血管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5-22白彦慧丁艳丽
白彦慧,丁艳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护理部,2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压疮指的是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产生的局部软组缺血、坏死,多发于受压骨骼突出部位,该病症不仅会导致患者基础病情加重,增加其身心痛苦,还可能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1]。压疮作为一种继发性疾病,多是由于卧床期间护理不到位所致,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多为老年人,病程长且需长时间卧床,存在较高的压疮发生风险,故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2]。近年来,循证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护理人员将护理科学理论及循证依据作为基础,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护理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血管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2 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2~89 岁,平均年龄(70.63 ± 7.32)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2 例,冠心病8 例,心肌梗死6 例,风湿性心脏病7 例,其他3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61~88 岁,平均年龄(70.53 ± 7.39)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2 例,冠心病9 例,心肌梗死7 例,风湿性心脏病5 例,其他3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来自心血管内科,卧床时间≥1 个月;沟通顺畅,年龄≥60 岁;入院时无压疮。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存在精神类疾病;体征不稳定;配合度差、拒绝沟通;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患者体征指标及临床反应,按时按量督促其用药;及时监测患者病情,勤换床单、被褥,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A)确定循证问题。将压疮护理作为护理目标,认真学习压疮概念、危险因素及循证护理技巧,掌握循证护理预防及处理办法。(B)查询循证依据。结合提出的问题寻找科研证据,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证据级别评定、质量评价。将科研证据与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循证护理计划。(C)循证护理的实施。①定时翻身。2 h 为患者翻身1 次,对患者局部受压位置予以按摩,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缓解局部皮肤受压。②体位护理。适当抬高患者床头,以30°为宜,髋部屈曲30°,当患者需床上移动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拖、拉动作,防止损伤到局部皮肤。③清洁护理。及时更换床单元,保持患者局部皮肤干燥。对于局部受压位置告知患者可涂抹润肤品,在易出汗位置用爽身粉;告知患者大小便后及时清理,尤其是会阴及肛周位置,应清洁、消毒。④饮食干预。告知患者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等,控制盐的摄入量,若患者进食困难可采用鼻饲法,加强营养支持。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压疮发生风险采用Braden 评估量表[4]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感知能力、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状况、潮湿度、摩擦力6 个方面,各项1~4 分,得分越高表示压疮发生风险越低。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5]评估,该量表包括8 个方面36 个条目,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疮发生风险护理后,观察组Braden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Braden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的Braden 评分比较(,分)
2.2 压疮发生率护理后,观察组发生压疮2 例,对照组发生压疮9 例;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χ2=5.258,P =0.022)。
2.3 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SF-36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的SF-36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压疮病因机制复杂,是局部因素与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多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改变、水疱及组织坏死等,随着病情进展会累及到肌肉、关节及骨等,引起继发性感染[6]。研究[7]表明,受疾病影响,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大多需要较长时间卧床,部分甚至需要制动,无法翻身,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因此,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控制压疮危险因素,促进尽快康复。
传统护理模式下,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主要集中于疾病本身,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尽管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且对护理人员经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整体护理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现代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循证护理在临床得以应用,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强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采用批判性思维,对传统护理模式予以改进,力求达到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服务质量[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Braden 评分、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风险,提升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分析原因如下:循证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对相关研究论文的检索,获得相应的护理证据,进一步完善并提升了护理技能,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定时翻身、气垫床辅助等能够促进长期卧床患者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少同一位置皮肤长时间受压,预防压疮。护理期间将患者保持适当的舒适体位、妥善进行移动,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缩短皮肤受压时间。床单清洁及局部皮肤日常护理也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长时间的汗液、尿液等刺激会导致局部皮肤潮湿,降低表皮角质层保护功能,更容易出现破溃与压疮。通过涂抹润肤品、爽身粉能够保持皮肤干燥;另外,配合饮食护理干预可保障营养充足,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水肿。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心血管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风险,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