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3-05-22王妍,崔冰,岳艳
王 妍,崔 冰,岳 艳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214000)
肺癌是一种以咳嗽、痰血、胸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于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方式的不断变化,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据统计,该类疾病的全球发病率约为23.44%,而我国约占其中的40%,且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目前我国每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人数已高达200万[1-2]。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无法明确其确切病因,但多数患者普遍是由于长期吸烟、相关疾病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等原因所致[3]。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控制疾病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提高自我效能成为临床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4]。常规护理逐渐体现出了部分局限性,其仅能够通过基础的病情看护、口头教育等方式稳定患者病情,无法全面满足患者的精神诉求,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情感调整与自我管理能力[5]。为此,本文提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该模式由Lott在1992年首次提出,其主要是指由护士引导患者自主参与照护活动,充分发挥患者自身潜能,综合提高护理质量。2020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我们对45例肺癌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科同期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入组前均已出现痰血、咯血、气短等症状,另经胸部X线断层扫描(CT)等检查,符合《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6]诊断标准,可确诊为肺癌;②年龄≥18岁者;③患者预测存活时间≥6个月;④意识清晰者;⑤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其他感染或传染性疾病者;③需长期营养维持者;④临近3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⑤研究中途退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4例(75.56%)、女11例(24.44%),年龄(43.20±2.01)岁;病程(3.26±2.48)年;疾病类型:小细胞肺癌10例(22.22%),非小细胞癌25例(55.56%),其他10例(22.22%);肿瘤分期:Ⅰ期11例(24.44%),Ⅱ期24例(53.33%),Ⅲ期10例(22.22%)。观察组男35例(77.78%)、女10例(22.22%),年龄(43.19±1.98)岁;病程(3.30±2.52)年;疾病类型:小细胞肺癌8例(17.78%),非小细胞癌24例(53.33%),其他13例(28.89%);肿瘤分期:Ⅰ期10例(22.22%),Ⅱ期22例(48.89%),Ⅲ期13例(28.89%)。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两组设置明确病区分界线,禁止两组家属互相探讨及出现跨区域行为,防止因管理措施的不同而影响主观判断。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时间为2周,具体内容如下。①基础检查: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明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主治医生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案。②健康教育:借助健康手册,由责任护士通过口头教育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③心理干预:对存在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责任护士通过语言引导,如“现代医学技术如此发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等健康话语,交流期间严禁敏感词汇,稳定患者不良情绪。④病情监护: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1次综合检测,如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等。⑤日常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病房进行1次清洁消毒,严禁患者吸烟、饮酒,饮食以清淡为主,严禁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⑥出院后干预: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待患者各项生理体征符合出院标准后,责任护士需及时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同时嘱家属相关生活注意事项,并留取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每间隔1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个体情况,若患者出现其他反应,需嘱患者及家属及时返院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时间为2周,具体内容如下。①团队成立:首先成立协同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主治医生与护士长共同担任,小组成员包括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责任护士全部执有专业资格证书,并已接受并通过相关技能培训与考核。②认知调整: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知识制成短视频、PPT等形式,以课程培训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每间隔7 d进行1次,共进行2次。在课程结束后由护士长及主治医生向患者进行提问,如“肺癌引发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积极配合的效果收益是什么?”等问题,并结合患者及家属的回答为其留置相应的自学题目,嘱其可通过网络等渠道检索学习相关知识,必要时可询问责任护士与护士长。③自我效能强化:a.自主饮食。由护士长为不同患者提供7 d的饮食方案,主治医生负责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状态进行方案评估,在确保该方案适合患者的情况下,督促患者自行完成对应的饮食规划,责任护士与家属从旁监督。b.自我放松。为患者及家属设置每天2 h的私人空间,此阶段仅允许患者向家属诉说主观感受,患者若存在不良情绪,家属需从旁安慰(向患者讲述家庭趣事、未来规划等),同时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电影等,缓解其不良情绪。c.患者日记。嘱家属与患者每日共同记录心情日记,日记内容包含每天的治疗心得、效果收益及主观感受。d.病友会:每间隔3 d进行1次病友讨论,会议时间为2 h,团队成员全部参与。鼓励患者自行讨论,探讨治疗护理所得,会议结束前20 min,由主治医生结合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树立优秀治疗典型,安排自我护理能力较好的患者向其他病友介绍成功经验,并给予鼓励、表扬。
1.3 质量控制 ①本研究开始前通过查询相关学术资料,确定其自身具有可行性,且本研究方案已通过上级医生审核批准,且在其监督下开展对应干预内容。②相关数据所采用的是双人平行录入法,已经过系统严格核对,避免出现数据录入错误等问题。③两组均进行护理档案记录跟进,研究期间对观察对象追踪随访,避免失访对象产生。
1.4 观察指标 ①希望水平: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30 d时,通过留院观察及跟踪回访,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7]将两组希望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该量表由美国学者Herth在1991年编制,评估内容包括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3个维度,各维度分别包含4个条目,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满分为12~48分。分数越高代表希望水平越高,该评分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为0.8172~0.9034。②自我护理能力: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30 d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8]评估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由美国学者Kearney在1974年研制,该量表包括自我概念(9个条目)、知识和信息寻求(6个条目)、被动性(9个条目)、动机(11个条目)4个维度,共3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5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良好,该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571~0.9323。③生存质量: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30 d时,采用癌症患者生命测定量表体系中的肺癌量表(QLICP-LU)[9]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该量表是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概念与测定方法,由万崇华等在2003年翻译拟定。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功能(7个条目)、心理功能(12个条目)、社会功能(6个条目)、疾病共性症状/副反应(7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5分,满分为160分,其中正性条目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良好,而负性条目为疾病共性症状/副反应,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HH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HH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同时间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QLICP-LU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QLICP-LU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肺癌患者比例的不断攀升,改善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效能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难题。而经过现代临床的不断探讨深入,目前国内外仍未发现完美的干预方法[10]。但结合赵玉杰[11]关于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协同护理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协同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本文作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鲜有研究表明该模式对提升肺癌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效能的明确机制,为此本文进行了上述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30 d时,观察组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张婷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原因:源于对死亡的恐惧,部分肺癌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情况严重者甚至会丧失生活的信心,而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虽能够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基础防护,其相对缺乏患者情绪调控与自我建设方面的细节措施,而与其相比,协同护理能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优化看护流程,该模式更加注重护士、患者及家属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其能够有效利用多媒体健康教育,丰富患者及家属的个体认知,通过每日2 h患者及家属的私人空间,充分满足了患者自身的精神诉求,并为患者创造更加舒适、放松的交流环境,帮助患者从中发现治疗配合、自我护理的实际作用,进而充分培养其积极的治疗态度,全面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强化措施,如课程培训、课后提问、自主饮食、自主诉说等,综合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30 d时,观察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能够充分证实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与张力等[13]研究相吻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30 d时,观察组QLICP-LU中正性条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负性条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效能水平提高的联合作用下,有效促进了相关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增强临床治疗效果,进而综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能够提升肺癌患者希望水平与自我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本研究纳入对象相对较少,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部分偏差,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应扩充样本来源,进一步增强研究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