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老年人”国家标准出炉

2023-05-22施婕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维度老年人

施婕

2022年1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健康老年人应满足的9大要求。《标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准》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在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的状态。

相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此前制定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此次卫健委发布的《标准》更接近当下老年人的实际状况,评定指标更加细化。《标准》制定牵头人、北京医院的于普林教授表示,以往的衡量标准更多地将健康视为一种理想状况,以那样的标准去评定,很少能有符合健康标准的老年人(根据2013年的评估标准,达到健康老年人标准的老年人不足5%),容易对老年人的心态产生消极影响。此次卫健委发布的《标准》通过进一步完善衡量指标,以更适老的方式去理解健康的含义,希望传递更积极的生活理念—老年人带病生活是常态,只要能有效控制,就是一个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

《标准》规定中国健康老年人应满足9个要求,于普林教授对其一一进行了解读。

老年人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于普林说:“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视,意味着社会观念的转变—我们不仅要求生命的长度,更要求生命的质量。”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保护好自理能力要依靠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勤动脑、少操心、平衡膳食、锻炼身体、学会独处等。

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标准》提倡用生命全程的观点看待老年人,承认老年人与年轻人身体状况的差异;强调功能的重要性,认为只要重要脏器的功能未发生明显异常,就不应视为病理性改变。于普林表示,存在一些可纠正的功能改变,如老视、听力障碍等的老年人,仍可视为健康。

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于普林表示,老年人身上多病共存是一种常态,哪怕有疾病,只要指标能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就符合《标准》对健康或基本健康老年人的要求。在关注老年人疾病的同时,更应重视对相关高危因素,比如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控制,积极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

营养状况良好。摄入充足的营养对维护机体功能、改善疾病预后非常重要,是老年人健康的基石。我国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也主要归功于营养状况的提升。营养状况是反映老年人身体情况的综合指标,造成营养状况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代谢能力下降、咀嚼能力下降,都会增加营养不良风险。于普林表示,规律用餐、科学烹饪、营养搭配、坚持活动都对改善营养状况有益。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可遵医嘱服用营养补充剂。

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认知功能对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性、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认知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大。于普林表示,因衰老带来的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退等认知功能变化只要不影响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即可视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如果是因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退化,则需要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有效的护理。

乐观积极,自我满意。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会受很多负面事件和疾病困扰,老年人应认识到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要乐观地接受,积极面对老年生活。良好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整体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于普林呼吁,除了老年人自我调节外,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老年人改变观念,拥抱老年生活。

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能帮助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于普林看来,老年人罹患慢性病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控制慢性病也要久久为功,从小事做起,而当务之急在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总的来说,我国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较为薄弱。于普林建议,家庭层面,应主动学习、掌握维护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督促老年人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层面,可以开办健康讲座、签约家庭医生,为老年人安排定期体检、进行健康管理;政府层面,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社会隔离,包括主动隔离(心理因素)和被动隔离(身体因素)。研究发现,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患心脏病、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而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常常会有一种自豪感,以及“我还行”的幸福感,有利于延年益寿。于普林表示,家庭和社会都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老年人自己也要建立积极的老龄观,主动融入社会。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老年人能否适应社会的变化,对健康有很大影响。社会适应能力也是评价老年人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于普林认为,如今不少老年人进入酒店不会扫码,上街购物不会手机支付,没办法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是缺乏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他建议,提升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除了要加强社会支持,細化老年健康服务,还要鼓励老年人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并积极通过亲友获取自身所需的情感性或工具性资源,与时俱进。

这9个要求的提出,建立在总结国内外老年人健康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时广泛征询了包括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90余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于普林介绍,他们曾应用该《标准》对北京市海淀区梅园社区、山东潍坊青州市邵庄镇南王孔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的667名老年人中,符合健康和基本健康标准的老年人占72.6%,不健康的老年人占27.4%。

具体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的3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即躯体健康(0~50分)、心理健康(0~30分)、社会健康(0~20分)3个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下又有细分的二级、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对应不同分值。如躯体健康包括一般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躯体疾病3个二级指标,一般状况又包含营养状况、睡眠状况、视听功能3个三级指标。睡眠状况中,老年人睡眠状况良好、一般和差分别对应4分、2分和0分。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都有一个量化表格,最后形成8个指标评估量表和一个整体量表。

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估总分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3个维度的评分之和。总分80~100分且健康评估3个维度均为“健康”的老年人,为健康老年人;59分及以下,或躯体健康维度为“不健康”,或心理健康维度为“不健康”,或社会健康维度总分为0的老年人,评估为“不健康”;不满足“健康”和“不健康”评估标准的老年人,为“基本健康”。

该《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等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了解、熟悉评估流程和标准设置含义的老年人也可以自评。

(摘自《大众卫生报》2023年2月16日,水云间荐)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维度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