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老人村

2023-05-22杨洁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咖啡屋咖啡奶奶

杨洁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堰泾村新开了一间乡村咖啡屋,菜单上只有一种咖啡,名叫“奶奶咖啡”;在咖啡机前忙碌的店员,是两位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

此处距离市区大约50公里,从咖啡馆往北走大约500米就是黄浦江。和许多不知名的沪郊乡村一样,堰泾村偏远、僻静,空气清新,公共交通不便。村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

几年前,在一群年轻人的张罗下,一个名为“幸福老人村”的项目在堰泾村落地生根。起初,幸福老人村只是一个长者照护之家;渐渐地,多了“微孝早餐”“爷爷奶奶一堂课”等新载体,又多了乡村咖啡屋、蜗牛小院等新空间……幸福老人村慢慢扩展为“幸福田园养老综合体”。

乡村里随处可见、象征慢生活的蜗牛,成了幸福老人村的吉祥物。

原乡养老

天气晴好的午后,自己推着轮椅在院子里慢慢散步、晒太阳,是陆阿婆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她已经94岁高龄,在幸福老人村住了4年。她的房间就在食堂旁边,一楼,不用爬楼梯。老人耳朵不太灵了,要别人凑近了大声说话才听得见,但精神头儿不错,还记得自己属马。

幸福老人村又名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这是沪上第一家由社会组织创办并运营的小型乡村养老机构,由薛敏、张家君和蒋秋艳三名合伙人发起,2016年2月对外运营,如今已走过7个年头。

幸福老人村共有49张固定床位,提供不同等级的住养护理,此外还兼具日间照料、临时居住等功能,公益服务也辐射周边:食堂每天早上免费为老人提供100份“微孝早餐”;浴室对老人免费开放,还有工作人员定期助浴。

“村长”蒋秋艳是土生土长的堰泾村人。筹备幸福老人村时,她对堰泾村与邻村的876位老人进行了调研,发现不少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梗、阿尔茨海默病等,需要照护。

“城里的养老院,许多农村老人住不起,离开村子老人也不习惯。”幸福老人村的建设初衷由此诞生:为农村老人提供原生态、互助式、不离家的养老服务,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里安享晚年。

传递乡情

年近九旬的赵荣堂老人是2019年从上海市区搬到幸福老人村的。选择这里以前,他考察过许多养老院。市区的养老院设施相对更好,却不是赵荣堂喜欢的环境。

几年前,赵荣堂在报纸上读到了幸福老人村的有关报道。他心头一动,找了过来。堰泾村几栋相对集中的农宅统一做了标准化、适老化改造,划分出几个区域可供入住。窗外,就是草坪、树林、农田、水池。护工淳朴本分,“爷爷”“奶奶”“阿公”“阿婆”喊得亲切。试住一阵后,赵荣堂就舍不得走了,一直住到现在。

赵荣堂看中的温情氛围,也让华中农业大学三年级研究生王丹印象深刻。她在做一个关于农村嵌入式养老盘活闲置宅基地的研究课题,已和同学走访过多个乡村的长者照护之家。在堰泾村,调研中的一个细节让王丹感触很深:护工阿姨一边对她说照顾老人很辛苦,要关注吃喝拉撒睡等方方面面;一边又时刻惦记着一旁晒太阳的老人,担心老人着凉,非常自然地为老人系上了衣领处的扣子。

她记录道:“这里的护工阿姨都是本地人,能够用本地话和老人交流。幸福老人村不仅有效盘活利用了闲置宅基地,也为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正如王丹观察到的,村里不少耳顺之年的“小老人”到幸福老人村应聘当厨师、護工,照顾耄耋之年的“老老人”。

护理组长包林妹就是其中之一。退休后,她在幸福老人村接受培训,考取了上岗证,每月工资三四千元,做一休一。对包林妹来说,她不仅在家门口有了收入,还有了新的期待:老了以后,也可以在村里过上幸福生活。

走出家门

1979年出生的蒋秋艳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她曾任多个公益论坛的版主,之前在企业工作时就兼职做公益,后来更是一心扑在幸福老人村项目上。2015年9月,一直关注“三农”问题的记者贾佳到堰泾村采访。当时,幸福老人村的设想尚未落地,乡村道路还在改造中。

“小竹林旁边是一条水沟,周围全是蚊子。蒋秋艳拉着我说了一大堆,说这儿要派什么用,那儿要建成什么样。”就这样,一路跟踪报道,贾佳记录下了幸福老人村一点一滴的变化。这些年,她与蒋秋艳从一开始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变成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后来又一起成为松江区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共同关注农业、农村与乡村振兴议题。

她们发现,年纪越大的老人,越常待在家里。“特别是在离城镇较远的乡村,老年人腿脚不利索,没有活动场所、缺少亲人陪伴,就更不愿出门。”于是,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村里开展起来。

“爷爷奶奶一堂课”开讲了,老人手把手教孩子草编、木工等手艺,做出一个个木制鸟窝挂到树林里;叶榭学校的“微孝课程”连年举办,小朋友们在老人的指导下学习制作非遗软糕、体验土灶菜饭……2022年秋天,在“蜗牛文化节”上,幸福老人村主创团队携50多位各个年龄层的村民共同参与的大戏闪亮登台,不少演员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排演了整整一个月。

“老人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开始愿意走出家门,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交往,乡村也有了更多的内生活力。”蒋秋艳说。

幸福悠长

2022年10月,幸福老人村的乡村咖啡屋开始营业,堰泾村村民、79岁的吴奶奶意外接到了成为店员志愿者的邀请。

“我平时喜欢喝咖啡,但喝的都是速溶的,不会用咖啡机。我就说:‘年纪大了,学不会怎么办?”一开始,吴奶奶有些犯嘀咕。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幸福老人村的工作人员一遍一遍耐心地教,还拍了操作视频。吴奶奶一有空就把视频翻出来看,终于可以独立完成卡布奇诺的制作了。

与吴奶奶一样成为店员志愿者的,还有72岁的杨奶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两位老人有模有样地上岗了,“奶奶咖啡”也被正式写入菜单。

乡村咖啡屋门口的小牌子上写着:“这是一杯需要预约的咖啡。”下面是一串电话号码。“什么时间、要多少杯咖啡,接到电话后,我们就出门‘上班。”自从成为志愿者,吴奶奶就多了一份责任感,经常要看看手机上有没有电话打来。她家就在村里不远处,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通勤时间”5分钟。

村里陆续有人来参观、旅游,或者参加活动,“奶奶咖啡”很受欢迎。“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要做30多杯咖啡。”吴奶奶很骄傲。有事儿忙,她心里也高兴。

“以前只想着怎么把49张床位的老人服务好,后来干着干着,想法就多了起来。”乡村咖啡屋只是一个开始,在蒋秋艳的计划里,幸福老人村还要焕发更多创新活力,让“小老人”“老老人”都能实现价值。“我们想建乡村博物馆、口袋公园、慢时光蜗牛生活馆、微型采摘园……吸引更多社会组织来农村,为老人带来更多幸福感。”

(摘自《新民晚报》2023年2月17日,朱权利荐)

猜你喜欢

咖啡屋咖啡奶奶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小巷里的单车“咖啡屋”
奶奶驾到
咖啡屋
咖啡
别样的体验
我家也有奶奶等
开咖啡屋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