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煎饼地图
2023-05-22风物菌
风物菌
街頭路边,大家常常能看到煎饼摊子。热情豪爽的大叔阿姨吆喝着,在一个圆形铁制器具的平面上做煎饼。这种器具叫作“鏊(ào)子”,在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已经存在了。
1981年,河南荥阳的青台遗址出土了一件夹砂褐陶鏊,与今天的鏊子如出一辙。这件陶鏊的内壁上还有像是煎烙面食留下的痕迹,考古学家们由此认为,中国煎饼烙饼的历史,很有可能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国各地的煎饼分化出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及风味。
山东煎饼
细究起来,山东煎饼的做法、流派复杂得超乎你的想象。有摊的、滚的、刮的,味道、口感都不太一样,比如泰安煎饼就属于“刮的”。
最负盛名的临沂煎饼里喜欢卷半肥瘦的红烧肉和大葱,吃起来软糯鲜香,满嘴流油却又不显肥腻,伴着大葱的些许辛辣,给人带来无限的温暖与抚慰。
鲁南菜煎饼则是在两张预先摊好的薄面饼中间夹上菜,然后放到锅上慢慢加热。夹的菜品极为丰富,有白菜、粉条、豆腐、萝卜、小瓜、青椒、韭菜花等,清淡爽口。
蒲松龄曾在《煎饼赋》中这样描述过山东煎饼:“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形如满月,轻薄如纸,色泽明黄,真叫人垂涎三尺。
有趣的是,在山东的历史里,煎饼甚至曾以一种“重要资产”的姿态出现。1967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羊楼村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的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的字样。
—想不到吧,山东人分家还分煎饼。
天津煎饼馃子
“煎饼”和“馃子”其实是两种东西,外面是加了鸡蛋的煎饼,馃子指的则是里面包着的油条或馃箅儿(也就是平时常说的薄脆)。配上面酱、葱末、辣椒酱等,才成为一套合格的煎饼馃子。
天津的每一个早晨,都是煎饼馃子摊互相较量的战场。如今,加鸡柳的,加牛肉的,加虾皮的,无所不有,豪华的辽参煎饼馃子,要近百元一套。
但在老天津人心中,正宗的煎饼馃子必须是纯绿豆面儿的,中间也只加油条或薄脆。其他的不管是玉米、小米还是黑米面儿,加辽参还是酱牛肉,都属于“歪门邪道”。
东北煎饼
东北肥沃的黑土地盛产各种食材,让这里成为煎饼肆意挥洒的舞台。油条、鸡排、火腿、生菜、花生米、金针菇……凡是你能放进东北麻辣烫里的食材,都能卷进煎饼里。
除了把菜卷进饼皮,还可以直接用菜混合面糊做饼皮。大片的白菜叶、紫苏叶沾一层薄薄的面糊摊在铁板上,两面煎出焦黄的薄壳,面和蔬菜的汁水混为一体,就是白菜煎饼和紫苏煎饼。
除了粗犷豪放的煎饼馃子,东北还有更为精致小巧的春饼。虽然春饼的饼面比煎饼馃子小很多,但亦可卷入万物:京酱肉丝、酸辣土豆丝、东北拆骨肉……来者不拒。
西北煎饼
陕西的清涧煎饼和子长煎饼与其他地方的煎饼“画风”不太一样。
清涧煎饼和子长煎饼用的原材料都是荞麦面粉,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做出来的煎饼小巧玲珑。卷上肉、豆腐干和豆芽菜,加上必不可少的花椒,配着特制的蘸汁,“一碗蘸汁一卷饼”。
再往西北走,在青海还能见到一种特别的青稞煎饼,是无数孩子记忆中童年的味道。
制作青稞煎饼要用磨细的青稞粉,加上未加工的牦牛黄油、适量奶酪和糖,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在温暖处发酵一个多小时后,再放入锅中煎炸。金黄蓬松的饼皮一口咬下去不觉得甜腻,细细咀嚼后又能品出独特的谷物香。
沿海煎饼
朴实的煎饼到了沿海地区,就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姿态。
潮汕的糖葱薄饼松松脆脆,入口即化。糖葱指的是煎饼中包裹的葱状糖柱,饼里再加上香菜提香,恰到好处。
还有在闽南和台湾地区无人不知的名小吃蚵仔煎。蚵仔煎是用番薯粉加水后,包裹蚵仔(牡蛎)、韭菜、鸡蛋等食材煎制而成的饼状点心。
香港的班戟本是一种从国外传入的薄煎饼,经过香港人的打磨,变成了一道充满创意的港式甜品。班戟的外皮轻薄而有韧性,里面卷入了稀奶油和新鲜水果,送入口中,只觉Q弹软嫩,甜美可口。
不过,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煎饼更多时候并不是招待客人的精致点心,而是务农、外出时必备的干粮。
(摘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2023年2月15日,心香一瓣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