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新格局研究

2023-05-22高娜艾华景红娜雷福宝

关键词:联动发展雄安新区新格局

高娜 艾华 景红娜 雷福宝

【摘  要】廊坊地处京津雄“金三角”之内,特别是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水土相连、毗邻而居,中南部县市如何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与雄安新区实现联动发展,是廊坊中南部县市乃至廊坊全域发展的关键。论文通过调研廊坊市中南部县市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雄安新区发展规划给廊坊中南部区域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出廊坊市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创新路径。

【关键词】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新格局;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5-0142-03

1 引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此举被称作“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对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1]。廊坊地处京津雄“金三角”之内,特别是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水土相连、毗邻而居,中南部县市如何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与雄安新区实现联动发展,是加快廊坊自身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因此,构建廊坊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相协同的产业圈、交通圈、生态圈,推进其与雄安地区的协同发展,是推动廊坊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廊坊市中南部县市发展现状

廊坊市中南部县市包括固安、永清、霸州、文安和大城5个县市,其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分别是生物医药、钢木家具、胶合板和保温建材,这些传统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1 廊坊市中南部五县市发展优势

固安县地理位置优越,固安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京津保三角腹地,古有“天子脚下”之称,今有“京南明珠”美誉。与雄安新区接壤,是京津冀实施“一线两厢”战略的“一线”前沿地带,也是廊坊城市建设“大三点”组团的重要支点。2022年9月,固安县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

霸州市,河北省辖县级市,廊坊市代管,霸州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为:县域经济平稳运行,交通区位优势便捷,较强的实体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一直是霸州发展的主体支撑,多年被评为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文安县是河北省首批跨入小康的24个县市之一,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先后争取立项并实施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小杂粮、绿色食品基地等18个农业项目。县办工业名列前茅,人造板产业、钢铁轧延产业、电线电缆产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华北首屈一指。

大城县位于廊坊市最南端,与文安县接壤,西距雄安新区60 km,大城地处京畿要地,资源丰饶。大城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鲜明。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绝热节能材料、红木家具、有色金属加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绝热节能材料和红木家具产业全国知名。

永清县位于廊坊市中部,地处京畿重地、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永清县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旅游业和绿色农业,强化与廊坊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

2.2 廊坊市中南部五县市发展瓶颈

第一,中南部县市的传统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目前廊坊中南部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钢木家具、保温建材、玻璃棉和塑料化工等方面,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传统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產业层次、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小散民营企业扎堆,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利润空间较小,发展前景不看好。

第二,节能环保压力巨大。

由于环保压力大,廊坊市企业每年因大气治理造成的停减产企业比例较高。频繁的停限产使一些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客户和市场流失,直接影响了经济产值等效益指标,同时也减弱了企业本地投资意愿,区域经济发展受限。

第三,中南部县域内经济效益不显著。

在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政策之前,固安、永清、霸州、文安、大城的区位优势不显著,当地经济主要依赖本地民营企业的自发生长,民营企业布局分散,各县域内产业未形成规模发展,县域内产业园区的承载能力没有被充分发辉,创造的经济价值占整个县域经济的比重较低,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作用较弱,对县域产业的转型提升作用亦不显著[2]。

以上已然成为影响中南部五县市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探索廊坊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新格局的意义尤为重要。

3 雄安新区发展现状

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决策。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方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是自建国以来全国关注度最高、动用机构最多、涉及领域最广、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编制。

对于雄安新区发展定位是高起点定位、高起点布局,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将其打造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和河北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到2022年千年大计已具雏形,雄安新区已经成立5年。目前雄安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建设可塑性很强,因此利用同步发展雄安新区现实物理城市的契机,在建设物理城市的同时,探索构建廊坊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模式,具有很好的发展机遇[3]。

4 廊坊中南部区域创新发展的机遇

廊坊中南五县市与雄安新区人缘相亲、地域相接、水土相连、毗邻而居。自雄安新区成立5年来,周边区域愈发紧密的产业联动、显著增强的生态支撑力、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以及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图景,无不彰显着廊坊中南五县市在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南部五县市也应借势联动发展明确适合自身地域发展的路径。

在发展雄安新区的国家大战略下,廊坊市委、市政府依照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聚焦廊坊中南部五县市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发展方向,在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交通项目建设保障动作等方面扎实推进,重视与雄安新区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配套衔接,推动打造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紧密衔接和错位融合的上中下游产业体系,致力于打造“雄安质量、廊坊贡献”的联动发展格局。

5 廊坊市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创新路径

2021版《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共设置了一级指标8个,包括了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3个成效类指标,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4个引导性指标,还有1个市民体验类指标。通过研究该指标的精神, 廊坊中南五县市与雄安新区应从互联互通交通、联防联治生态,突破产业升级、增效招商引资、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抢抓机遇紧跟步伐,在创新加强自身建设中融合联动发展,深入同频共进。具体发展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4]。

5.1 实现从分域治理到整合治理的制度创新

雄安新区没有单一的城市中心,不应该像摊大饼一样延伸扩展,而应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应致力于把廊坊中南部县域和雄安新区打造成“五位一体”的标杆城市,即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通过数字化管理和把控,避免“千城一面”的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构建规模合理、空间有序、集约建设的新型智慧城市联动发展格局。

5.2 立足大格局,打造互联互通交通网

全力推动廊坊中南五县市与雄安新区交通的无缝对接,织密路网,打造交通一张网,目前雄安新区的外部交通主要通过“四纵三横”的区域高速公路以及“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中南部县市应积极落实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项目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交通体系先行区。

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承担着与雄安新区周边区域联通集散的重要作用,是环雄安外围重要交通节点,有京雄城际、荣乌高速、大广高速等多条线路途经并设站设口。目前对接雄安新区的京雄、京德一期、荣乌新线一期3条高速公路均已顺利建成通车。已竣工投用的津石高速大城东、西连接线为大城县、文安县乃至廊坊市新增了一条重要的对外交通通道。为使两条连接线发挥更大作用,大城县谋划津石高速大城东、西连接线北延项目,将廊泊路绕城和津保路绕城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中南部各县市也应加快统筹域内路网优化,以交通拉近着廊坊与雄安新区的距离,提速融入和服务雄安新区的步伐,为更好承接雄安新区产业项目构建更便捷的路网环境。

5.3 特色引领联防联治,构建生态一体化发展格局

环境关乎民生,廊坊中南部县市应以服务服从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实行严格的环保制度,生态优先,联防联治积极筑牢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宜居高地。

廊坊中南部县市应着力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依据《廊坊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重点水质达标方案》,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成立高规格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生态修复保护领导小组,开展白洋淀流域全面治理专项行动,构建与白洋淀水脉相接的区域生态体系,改善与雄安新区相连水域的生态环境。

中南部县市应打好生态牌,以打造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核心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为目标,以环京津雄、环城镇、环村庄,沿路、沿河,以及霸州、文安、大城低洼盐碱地等区域为重点,高标准推行绿化造林,高质量强化生态修复,形成规模化造林零梯度衔接,实现环雄绿化连贯、闭合,打造京津雄安生态后花园,筑牢绿色屏障。在造林绿化同时谋求发展乡村游和生态游,将植树造绿项目与旅游

相结合,探索打造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观光采摘等旅游

品牌。

中南部县市应依据《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方案》,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传统行业整治提升(散煤整治和清洁取暖、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面源污染、减排重点污染物、应对重污染天气等)六大攻坚战。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为重点,规划中南部县市城区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各项工程,同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通过在各县市区域打造示范村街,带动环境整体提升,努力打造雄安新区周边卫星城市。

5.4 深度融合,拓展产业一条链

廊坊中南部县市应围绕雄安新区发展规划,融入雄安新區发展需求,强化在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上的对接,深耕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相配套的现代化产业项目。积极引进“新区研发+周边孵化转化”“新区总部+周边加工配套”“新区高端+周边服务”等几种发展思路,推进产业配套、做实产业承接。持续推动冷链物流、装配式建筑、新型建材发展规模,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为推动与雄安新区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中南部县域应成立对接雄安新区产业项目工作专班,抓住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找准服务雄安新区产业配套和紧跟疏解非首都功能发展的切入点,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进行链条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中南部县域(家具制造、保温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做大做强都市休闲食品、冷链物流、装配式建筑等产业,不断加快产品的研发设计、提档升级和品牌建设,适应雄安新区智能化未来的需求升级趋势,为各县域和雄安新区的联动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

5.5 产业南拓,建设中南部产业带,开辟新发展空间

廊坊中南部县市应抓住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的重大机遇,把服务雄安作为主要抓手,瞄准新区建设需求和配套产业延伸,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各县市可通过在雄安新区建立临时招商服务中心的方式,专职负责雄安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工作,重点引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项目,着力提升中南部县域经济的跨越赶超。

瞄准京津产业转移和雄安新区产业配套的契机发展各县域的主体支撑产业。例如,民营经济一直是霸州发展的主体支撑,霸州市的家具产业应加快产品的研发设计、提档升级和品牌建设,适应雄安新区智能化未来家具的需求升级趋势,为市域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大城县可通过与雄安新区进行对接,助力本县域的绝热节能材料产业积极开拓新市场,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大城县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配套产业基地;文安县应把已成功引入的泰华远大装配式建筑、中电科现代物流产业园、润泽科技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一系列产业项目打造成服务雄安、借势发展的前沿产业带阵地。中南部县市应依托家具产业优势,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上大胆创新,与雄安集团指挥部、央企、国企等对接,并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积极对接,会议室、接待室、會客室等采取专项定制、集中采购等多种方式拓展中南部县域的家具产业链。

6 结论

廊坊中南部县市应主动对接服务、错位联动发展,加快实施县市规划修编,构建与雄安新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落实产业对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水脉相连、湿地相接、绿廊相通的区域生态体系,紧盯雄安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更多高端企业落户,全面融入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最终逐步形成“雄安建设中南部服务、雄安研发中南部生产、雄安培育中南部转化”的产业模式,不断增强各县域内产业竞争力和服务雄安新区能力[5]。

【参考文献】

【1】李佳钰,张贵.天津滨海新区对接河北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9,255(01):121-129.

【2】吴振其.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9.

【3】张贵.雄安: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J].前线,2019(9):3.

【4】赵滨元.京津冀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空间杜宾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21(1):162-166.

【5】喻袁崛,喻坚.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县域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2(33):116-119.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雄安新区新格局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麦种植基地与发达地区粮食专业批发市场O2O联动发展的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