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做学教合一模式下《机械基础》活力高效课堂的实践探讨
2023-05-22蔡志浩袁建梅
蔡志浩 袁建梅
摘 要:中职的《机械基础》教学是非常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学教合一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方法。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教学《机械基础》,应该将做学教合一的思想体现其中,在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四个方面:重视学生机械基础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加入探究的内容、充满活力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拍摄微课视频促进做学教合一模式的落地生根。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 机械基础 活力高效课堂
中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具有生产、建设和管理能力,具备为生产一线提供服务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熟练业务技能的人才。但其实施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因素在于:教学方式仍然是从理论到实践,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该专业教学强调岗位的可操作性差,更多的是理论性的,还有一些操作和岗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教科书创新不够、教学内容过时、剽窃行为普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要改变这一做法,做学教合一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法。所以,它对当前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打造高效活力课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做学教合一模式的内涵、意义和特点
做学教合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为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知识贯穿于一个循环之中,即“做-发现-反思-学习-再做-发现新问题-再反思”。这种模式是对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实行以人为本,做是第一位,在学习的全过程始终体现做,在做和学中伺机施教。做也要运用过去的知识,相互帮助。“做”是指在老师所设置的情境指导下,根据已有的认识,与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进行项目工作。以做为起点,使学生迅速建立起对岗位的认识,进而参与到岗位学习中去,由此引发对工作的兴趣,进而得到一种全新的岗位体验。学是积极的探索和团队协作。学让同学们透过课文与数码资源的研读、小组讨论及教师的辅导,学会技巧与方法,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规范的格式与专业素养。教就是相机而行,释疑解惑。教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引导与点化,首要目的是使学生会学。当学生提问或发现共性问题,或必须强调安全与规范时,教师通过集中讲授、行间指导、操作示范等方式,为学生释疑解惑、规范行为、概括要点。
依据《机械基础》课程的建设标准,结合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制作一套《机械基础》录像资料,旨在提高學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机械基础》是机电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应用资讯科技来为现今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资讯科技,使课程的理论、难点、发展趋势等更为直观。在此背景下,微课教学录像作为目前最好的媒体,将碎片化、移动化的认知体验提供给学生,而微型课堂的应用,使机械基础课的教学有更多的创新余地。
在做学教结合的教学中,核心是做,实际上表明学和教都是在做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和学上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中,把机械基础课中较为单调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授课是以课堂为核心,而理论授课则是主要的,实习训练是辅助,在课堂里讲授理论,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去实习,这样的做法仅仅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能实际运用。做学教合一的优点在于:以人为导向,以人为先,以人为本;老师们会亲自动手,制作一堂微型课程。操作时,老师记录课程目标,操作原理,零部件,使用说明等,便于学生进行实际的学习,达到教学的目的。同学们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收听微课堂,促进学习提高。把做、学、教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在做中产生交互作用,用手、用脑,在做中学,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
2 《机械基础》教学凸显活力高效课堂的方法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结合了数学力学等几门基础文化课的相关知识,把机械中常见的传动装置、机构、轴系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综合地呈现出来,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在各学科里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并对生产实践有具体的指导作用。虽然这门课程对于机电专业学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复杂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做学教一体教学模式,构建活力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中逐步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机械基础》教学的课堂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而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课堂。
2.1 引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之兴趣
首先,与《机械基础》基本原理的学习相比,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实际的做中去,在实际的岗位操作中积累经验。在做的过程中,老师要擅长指导。例如,在实际轴类零部件操作课中,老师要熟练地指导学生在观看各种零部件的过程中,归纳出有关零部件的同一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加强对《机械基础》基本原理的理解,把做与学有机地相融合,以达到对事物的观察和逻辑思考的目的,使学生的创造力和辨别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在课堂上,通过创造独特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情境,可以影响和激励学生的思维,并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眼中,机器是单调的、冰冷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转变观念。当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创造情境,如可以提问,可以通过实物,可以通过媒介。比如,通过询问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做饭、洗衣、去学校,让他们感受到机器在无声无息地为自己服务。老师也可以自己动手做教具,比如在《渐开线的画法》中使用圆板、棉线、粉笔等。用圆纸片做渐开线的基础,用棉花做动线,用粉笔在棉线上快速移动绘制渐开线。同时,鼓励学生制作出与之相似的学具,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学习的概念。在对“四连杆式”的辨析中,老师利用不同长短的木条、螺栓、螺母等,指导学生配合,共同完成机械的关节部位的铰接,并结合机械的动作特点进行小组探讨,最终得到的结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各类单车、小型雨伞、自动卷笔机、喷嘴、千分尺等进入教室,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微小机器的巨大影响,情境式的课堂,使他们对机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求知欲的萌发。此外,老师还应当引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机械教学的课堂上,也不必事事都要自己动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机器的认识程度,对于与学生的认识程度相适应的作业应由他们自己来完成,并给予相应的激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以达到对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此外,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协同作用的指导,通过做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的学习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做。
2.2 重视导学案设计确定做的内容
一节课是否精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对于导学案来讲,它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功能。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不能把导学案变成习题集,它只能是工具和手段。
导学案帮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和“创学”,因此编制导学案必须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变单纯知识利益为能力利益。如果单纯从知识教学的角度看,课堂的任务就是“学会不会的”,前提是首先让学生找到“不会的”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这样有了问题主线的牵引,学生才有可能主动、深入地学习。完成经历—失败—反馈—矫正—经验这样一个自我获得的过程。
如在进行“平面连杆机构”一章中“曲柄存在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分组组装铰链四杆机构模型,然后分别以不同长度杆作机架,驱动连架杆,观察机构运动状态、判断类型。接着归纳机构有一个曲柄存在成为曲柄摇杆机构时,四根杆件的长度关系以及最短杆的位置 ;同理观察归纳有两个曲柄存在和没有曲柄存在时,各根杆件的长度关系和最短杆的位置;最后根据归纳的内容自然推出“曲柄存在的条件”。这一部分内容如果不是将做放在首位,只靠教师利用三角关系推导、讲解,或者教师动画演示、模型演示,都不能达到学生真正理解的目的,也无法体现做学教合一的效果。学生按照导学案上动手能力的设计一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很自然地就把难点化解,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分析、归纳,不仅理解透彻、实现做学教合一,而且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注重活力课堂氛围的打造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亲和力是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行為习惯、热爱学生的态度、自然的教态和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和鼓舞学生。使学生喜欢上你所任教的学科,增强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信心,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力高效课堂是一种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和多元评价的教学行为。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可以把本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理顺、分清、融会贯通,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个人自学、小组探究、展示诠释、点评质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进行“曲柄存在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要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要遵从学生的方式,把学习权和经历权还给学生,只有经历了才有经验。各学习小组在经过组内讨论后,在展示诠释环节要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结论成果并且详细诠释探究过程 ,同时鼓励其他几组学生大胆质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团队协作中进行沟通,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老师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把他们分成小组,再由他们挑选小组长,使他们有序地进行探究。由于各组同学在机械知识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在进行机械方面问题探索时,积极主动的同学引导较内敛的同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一项操作从开始到结束,包括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假定,在此基础上,对操作程序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对所需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计划。此外,对操作实施的情况进行监控,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这一系列的流程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完成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自行查找有关的材料,及时找到问题。在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还有在关于液压传动学习时,研究流量和流速与哪些因素相关。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密度,有人说是容积。此时,老师们可以进行恰当的分组,分两个组分别进行检验,一个研究密度,一个研究容积。通过对实验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和检验自己的猜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了解液压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对团队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组长总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节省教学时间的目的。整个班级之间的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所有的学员都可以在学习和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
俗话说理越辩越明,在学生们反复地诠释、质疑中,曲柄存在的条件就自然地归纳出来,并且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教师应适时进行点拨、点评、提升和拓展,自然引出利用“曲柄存在的条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继而引导学生总结判断机构类型的三字口诀,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3 结语
实行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理念和形式进行改革的必经途径,将“做学教”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加工、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等多种技能。
在创造充满生机和效率的课堂时,利用更加可视化的教学录像,可以帮助同学们灵活地利用教材的知识来进行操作,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和完整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为适应今后的实习或生产环境下,预先累积一些经验,做到做到学,更使老师们的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实现做中教。
参考文献:
[1]许飞飞.“做学教合一”在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181.
[2]王玲.“做学教合一”视域下中职机电教学建构与实施策略探究[J].教师,2021(3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