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助力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的探索实践研究
2023-05-21马少坤吕俊杰
马少坤 吕俊杰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1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背景与现存困境
1.1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背景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逐年下降,视力问题、肥胖、高血糖等情况频出,国民体质下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2021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减少青少年的课后培训压力,把快乐与童真还给孩子。这一政策的出台也表明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重大决心,丰富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体育的育人内涵,极大的提高育人的质量;拓展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这一政策背后,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育人的新理念和新思路;积极探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以提高体育教学课堂质量和增加课后服务质量为牵引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积极探索以家长共同参与保障孩子的体育锻炼效果;积极探索以社区体育活动来转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等几个方面来全方位的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1.2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存困境
1.2.1 学校资源紧缺制约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与文件的下发,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学校在实施“双减”政策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体育师资不足、场地器材不够等问题”[1]。从学校注重学生的体育上课质量,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都需要大量的师资、场地设施与管理,学校各方面的配套设施紧缺,制约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其一,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要求。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要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要上好、上足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后服务水平,要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一专多能,要有足够精力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去,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学校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其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供不应求。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体育活动剧增,导致室内场地和田径场不足、管理不完善、使用不合理等情况突出,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与锻炼效果。
1.2.2 家庭教育缺矢束缚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跟孩子应该是关系最密切,沟通最直接的,也最容易影响孩子的习惯养成。一方面,有些家长以工作忙为理由,不注意孩子的成长教育规律,对孩子进行放养,把孩子教给学校的老师去教育;在“双减”政策下,还有些家长跟风,也给学生报体育培训班,让孩子去进行学习,其不但没有领会“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也没有关注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长的这种不作为,不负责任的行为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另一方面,家长缺乏科学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家进行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难以保障,好多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把孩子送去体育培训班,好的培训班的价格并步便宜,这对家长带来了一定经济负担,这些都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1.2.3 社会教育乱序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双减”政策下,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火爆,数量激增,社会体育培训机构看到这一资本红利,不管自身教育资质是否达标,对教育机构进行过渡宣传。“虽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培训方式内容多样性等方面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2]。培训机构存在无证办学、卷资跑路、疯狂圈钱等乱象,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但是,有些体育培训机构师资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培养,家长缺乏对培训机构资质的判断能力,盲目跟风报班,影响青少年的受教育质量。部分校外体育培训还是破坏了“双减”政策的初心,严重破坏着教育生态的平衡,影响社会的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这一乱象明确指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相关部门要加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坚持从严治理,完善相关制度,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好的教育作用。
2 “双减”政策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契机
2.1 家庭教育理念转变,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校作业和培训班的压力、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的攀比压力等,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大部分家长对文化课的追求远大于体育课,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对体育的轻视必然会影响家校合作和学生体质健康”[3]。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家长应逐渐转变功利化的教育思想,改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孩子并不是学习的工具,家长更不能束缚孩子的成长,包办孩子的未来,替孩子做主。家长要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应该看到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培养孩子的全方面发展,给孩子的教育做好引导与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和价值观,给孩子建立健康快乐的家庭环境。
2.2 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打开学生锻炼兴趣
在“双减”政策的强力导向下,学校体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课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提高学生体育课的质量给学生提供运动保障。“对学生而言,体育课是保证体育活动参与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开展的数量直接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4]。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是国家规定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促进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保障了学生的体育课的课时,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习惯,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体育课的上课目的让学生达到锻炼目的。第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各学校应国家的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是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大课间活动项目,足球操、花样跳绳、韵律操、游戏操等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体育兴趣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找到锻炼组织,找到运动伙伴,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团结合作的精神,获得自信与健康的成长。
3 “双减”助力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的路径
3.1 以学校为主导打破固有教育模式
落实“双减”政策是对国家教育改革的本质需求,党中央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2022 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此来引导中小学的体育改革。“教育的标准是成长,衡量的标准是健康科学,好的教育一定是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5]。学校体育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强化学校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体育应该打破固有教育模式,学校要做到“两个转变”,即转变教育模式,转变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坚守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作用,做到应教尽教,把“教会、勤练、常赛”落实到教学上[6]。探索良性教育体系,做到“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教的扎实”、第二维度是“玩的开心”、第三维度是“赛出水平”。(1)学校应该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的扎实”。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给教师提供学习平台保障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体育课上应该教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体能训练、体育保健健康卫生知识、健康与营养知识等,来满足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的需求。(2)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学生体育活动,要学生“玩的开心”。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要学生“玩的开心”。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编排适合青少年运动的项目;组织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游戏等,让学们与家长互动起来;建立学校文艺社团组织,让学生们尽情展现风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些趣味的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们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3)优化体育竞赛组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要学生“赛出水平”。体育竞赛是检验学生掌握与否的一种手段,要让学生体验体育竞赛的乐趣,要学生“赛出水平”。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于“教与学”课外体育活动侧重于“练与赛”,形成“以赛带练,以练促学”的教育模式。体育竞赛的组织可以有效解决从“单一到多元”的评价,在体育竞赛中比较重视的是过程性评价,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健康的竞争意识等等,从而有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以家庭为辅导积极参与孩子成长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家长一方面要做好孩子坚实的后盾,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孩子的学习到体育锻炼,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作用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家长作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参与者,对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工作有重要话语权”[7]。(1)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参与孩子成长。学校对家长的期待变得高,家长的责任也越重。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只仅仅靠学校一己之力是很难完全实现的,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比如学校定期开展的家长座谈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发育规律与学校一起来帮助孩子成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运动会,陪伴孩子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学校留下来的家庭体育作业,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孩子的需求,更好的给孩子做好人生的规划,合理、科学的安排富余的时间,给孩子做好引导作用。(2)家长要领会“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解放孩子的天性。“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家庭作业的关系,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弥补课堂教学的练习时间不足,有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能力的形成[8]”。家长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帮助孩子一起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运动习惯。要积极调整心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明白家校共育的意义,信任学校与老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适应新政策,早日回归理性。
3.3 以社会为参与保障教育力量最优化
落实“双减”政策,以社会参与为导向,凝聚社会资源,保障社会教育力量最优化。(1)充分发挥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兴趣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要规范教育培训,规范治理,使其作为学生锻炼的有益补充,鼓励体育培训机构转型为公益培训机构。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丰富学生个性化资源,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提供服务,突出学生多样化,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与学校体育结合助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2)积极鼓励孩子走向社区,养成运动习惯。2021 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在全民健身热潮下,涌现出很多社会资源,学生要利用好这一契机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社区要支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青少年体育健康注入新的动力。比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参与,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等。除此之外,社区要拓展青少年课外活动项目,多举办亲子体育活动、小型体育竞赛、体育素质大比拼、体育文化节活动等,丰富青少年的社区运动体验,真正的做到用社区资源丰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促使形成三方教育力量最优化,助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
4 结语
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并不只是学校的工作。深刻把握“双减”政策的教育内涵,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的合力,发挥三方共育教育优势、统筹推进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于青少年的锻炼需求。突出学校主阵地的作用,激励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学校体育工作中去,持续激发“家庭、学校、社会”的内生动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