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性天气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2023-05-21张冰莲焦一轩茆磊磊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灾害性

张冰莲 焦一轩 茆磊磊

摘    要:玉米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相较于其他农作物而言,玉米种植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低,只需要保持正常的光照、温度与水分条件,玉米植株就能正常生长。然而,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变化使玉米产量受到严重限制。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条件,探讨极端天气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有效地提升玉米产量。

关键词:灾害性;极端天气;玉米生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13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各地区之间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极端天气灾害的影响。霜冻、干旱、洪涝、过度积水以及高温等灾害天气都会对玉米正常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辽宁地处我国东北部,温度较低,长期的低温环境会阻碍玉米生长,影响玉米产业发展。因此,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针对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策略,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相关部门也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玉米的正常生长保驾护航,避免极端天气环境对玉米种植产生影响。

1 玉米种植对天气条件的相关需求

我国地域较为广阔,所经历的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发生频率较高,多变的天气灾害对我国种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因天气灾害影响而受到的损失占比达到60%。玉米对种植条件的要求较低,南至海南,北至东北,都可以种植玉米,玉米种植所需要的基本生长环境包含以下几点。

1.1 温度对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

玉米生长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玉米正常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外界温度>10 ℃才能够维持玉米的正常生长,因此,玉米的种植环境温度应持续稳定在10~25 ℃,能够有效地促使玉米生长,玉米的生长周期也会因此缩短。如果玉米种植环境温度>25 ℃或者<10 ℃,都会使玉米的生长受到抑制。外界温度升高会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不利于玉米的正常新陈代谢活动,玉米授粉会受到影响,花粉的活性无法充分发挥,花柱等部位也会出现枯萎的情況,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1]。

1.2 水分含量对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

水分对玉米产量具有较大影响,玉米的植株较高,叶片面积较大,需要较多的水分才能够维持正常生长。水分含量较低无法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限制玉米生长;降水过多会使玉米植株出现倒伏,增加发生病害的风险,对玉米生长影响较为严重。通过研究发现,虽然玉米需要水分维持正常生长,但是对水量的需求不高,是一种较为耐旱不耐涝的作物,这主要是由于玉米根系较深,能够充分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同时当空气较为干燥时,玉米叶片能够卷曲,使其蒸腾面积大幅度减小,因此,在种植玉米时水分和灌溉技术对提高其产量至关重要。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土壤的相对湿度达到60%以上,在玉米抽雄吐丝期、受精期以及乳熟期需要的水分较多,相对湿度80%~85%,当土壤的相对湿度降到55%左右时,就需要浇灌,以维持玉米正常生长[2]。

1.3 光照对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

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产量。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玉米具有喜光特性,在其整个种植生长过程中,只有达到充分的光照条件,才能有效缩短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的产量也能得到保证。相反,如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无法供给足够的光照,玉米的生育期就会延长,光合作用削弱,使玉米的有机物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玉米植株无法正常发育。同时,通过研究发现,玉米的光补偿点较低,充足的光照可以提升玉米御寒能力。因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种植户必须要保证光照充足,才能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效能,加速植株的发育进程,进而达到高产的目的[3]。

2 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2.1 霜冻天气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在各类天气灾害中,霜冻对玉米正常生长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春秋季气温较低,并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极容易出现霜冻等气象灾害。长时间的低温天气会使玉米细胞内的水分形态发生变化,玉米极易出现失水、失活的情况,代谢活动也因此停止。霜冻气温的出现,对玉米的发芽情况也有较大影响,甚至会出现冻死幼苗的情况。低温天气持续的时间较长,对玉米产生的影响越大,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长时间低温会使玉米对外界的防御能力大幅降低,从而出现病虫害侵蚀的情况,对玉米产量及质量造成较大威胁。

2.2 干旱以及洪涝对于玉米生长的影响

干旱以及洪涝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巨大。在我国西南地区经常会出现干旱缺水情况,使玉米的抽穗、授粉等活动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玉米产量也会因此而降低,如果无法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会使玉米植株出现大面积死亡以及枯萎的情况。如果在玉米生长期内出现干旱的情况,会导致玉米植株较小,叶片面积无法达到正常状态,玉米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玉米在抽雄吐丝期需要较多水分,长期干旱无法保证玉米品质。

此外,降水量过多引发的洪涝灾害会阻碍玉米正常生长,积水过多会使玉米植株的根茎被淹没,根茎无法正常进行呼吸活动,从而消耗体内过多的有机物,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排水功能较差,降水量过多时,导致玉米田内产生大量的积水,并且无法有效排出,阻碍玉米正常生长[4]。

2.3 大风天气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在玉米苗期出现大风天气时,会使玉米幼苗的保温薄膜以及表面的土壤被吹散,无法起到保护植株的作用,使玉米植株直接裸露在外部环境中。在此种情况下,玉米种植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植株幼苗出现死亡的情况,影响后期玉米生长。不仅如此,大风天气对正处于生长期的玉米植株也会有一定影响,如果玉米植株不具备抗倒伏能力,剧烈的大风天气会使玉米植株出现倒伏的情况,从而影响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玉米细胞无法合成足够的有机物去维持生长,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3 应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

3.1 加强玉米主产区的天气监测和预报

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性特征,为降低外界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主产区需要增设小气候监测站。监测站的监控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了主产区的湿度、日照程度、风速、风向、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等重要因素。这些数据记载成册后,可充分完善当地的天气数据资料库,农民在规划玉米生产时,也可获得指导性的天气指标,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另外,监测站的建立除了在监控灾害性天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外,还能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灾害性天气预防服务。当今是信息时代,监测站可利用各种媒体APP和新媒体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天气情报信息,给予农民充分的时间去应对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获取信息丰富的情况下,农民能借助天气预报合理播种玉米,完成田间浇水工作,提高玉米产量,科学防御灾害性天气。

在提高观测水平方面,观测人员一定要在定性预测的基础上,做好定量预测。这两种方法结合后,观测站对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准确度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气象灾害预监测结果后,观测人员还要继续开展分析实验工作,否则预测结果会具有不稳定性,以致最终的结果出现误差,造成监测水平质量下滑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整体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观测人员还需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推测,预测的结果要和下一次的监测情况作对比,找到失误点并加以改正。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养成与时俱进的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的监测技术。农业部门在招聘观测人员时,要综合考量招聘人才的工作素养和技术能力,寻求与岗位最适配的人才。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灾害性天气防御机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此情况下,灾害性防御机制与农业发展相匹配,有效协调各部门的职能,形成系统联动机制。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农业部门可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对玉米田地进行抢险救灾。为减少玉米种植的损失,各地政府应投入充足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灾害性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比如,地方政府应增加水库修建的数量,储备水资源,如果发生了干旱情况,水库能及时补给,为玉米种植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降低干旱对玉米产地的影响。水库除了放水之外,还能引流,洪涝灾害发生时,水库能通过疏通地下水的方式,引出玉米田地中多余的水,防止玉米根系腐烂,有效保障玉米产量。此防范措施已被列入灾害性天气防御长效机制中,成为玉米种植重要的防灾措施。

3.3 有效普及灾害性天气防御内容

以往我国防御灾害性天气主要是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推送,而偏远地区的民众对新闻播报的重视度并不高,这就导致灾害性天气预防知识的宣传出现严重弊端。长期以来,偏远地区容易出现灾害性天气滞后性的问题,不利于灾害天气防御。基于此,各地农业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灾害性天气防御体系,通过系统宣传机制,向农民传授灾害性天气的防御知识。此外,灾害性防御知识的传输,不应局限在知识层面,还应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因此宣传人员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行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演示灾害性天气预防措施,并让农民真正理解掌握,使其将防范措施内化于心,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积累种植经验,有效减少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增加其经济收入。

宣传人员还要注重培养农民的应急预防意识。大部分农民种植玉米时,应对灾害性天气是靠自己以往的种植经验,忽略了提前制订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将玉米产量交给了大自然来决定,以致于灾害性天气到来时,农民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很难及时找到应对方法。基于此,宣传人员应向农民普及科学的应急方法,提前指导农民制订应对措施。为进一步激发农民学习的热情,宣传人员可采用集中学习的方法,通过模型示范,增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预防措施的认识。

3.4 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负面影響的手段

除上文提及的建设水利设施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田地灌溉的方式,解决玉米在播种期间出现的干旱问题。玉米在生长初期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农民可以通过观察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方法,及时浇灌田地。阴雨天气时,土壤容易出现板结问题,影响玉米根系呼吸。因此,农民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松土工作。到了降水集中期,农民需要提前在田地周围开沟、排水,以防降水过多造成的田地积水现象。在玉米拔节期时,农民要适当追肥,给玉米补充养分。需要注意的是,补充肥料时,农民要适当浇水,否则玉米植株会因为养分过多,出现烧苗的问题。同时,为防止多余的肥料和水分被杂草吸收,农民还需翻压杂草,提高玉米根系的抓地能力。采取以上措施即使遇到大风天气,玉米也不会因倒伏而降低产量。大风天气过后,农民要适当开展玉米植株扶直作业,但此项作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农民不能在大风过后立即开展扶直工作,必须要等大部分玉米植株自我恢复后,再去救治倒伏的植株,对受灾严重的玉米,要及时移出田地,避免影响其他玉米正常生长[5]。

另外,想要真正克服大风天气对玉米带来的负面影响,农民应提前在玉米地的周围种植防护林,减弱玉米田地上空的风力。种植玉米时,应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遇到霜冻问题时,农民应把握玉米种植时间,若种植时间过晚,农民应选择御寒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以此提高玉米种植质量[6]。

4 结束语

近年来,辽宁地区种植玉米的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产量也在稳步增长,农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但灾害性天气持续发生,使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趋利避害,农民应充分利用辽宁地区的气候资源条件,合理布局生产,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政府应大力修建基础设施,尽力解决不可控因素给农民带来的困扰。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准确的天气预测,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并指导农民针对灾害性天气提前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农民种植玉米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简介:张冰莲(1997—),男,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

参考文献:

[1]伍明帅.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和生长的影响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11):133-135.

[2]王苗苗.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J].中国食品,2022(7):145-147.

[3]白茹,闫海龙,薛玉敏,等.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6):89-90.

[4]张文华.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J].湖北农机化,2020(14):43-44.

[5]刘冰.遂平县灾害性天气对玉米倒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7-48.

[6]温广发.灾害性天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5):74.

猜你喜欢

灾害性
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防御措施
基于视频图像再融合技术和灾害性气候监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监测及预警分析
阜蒙县设施农业灾害性天气防御技术
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及应对
数理统计方法在海浪灾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西藏南部灾害性天气中气象服务的思考与研究
西藏南部灾害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广西贺州市冬种马铃薯灾害性天气气候分析
灾害性公共危机协合治理机制分析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灾害性天气预警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