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茄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2023-05-21谢秋萍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茄子

摘    要:茄子因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病虫害问题日渐突出。为了保证茄子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应利用茄子高产栽培技术,做好茄子各类病虫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茄子;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1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6.411       文献标志码:B

1 茄子的营养价值和特征特性

1.1 营养价值

茄子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能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茄子的营养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能保护心血管。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能够增强人体细胞间的黏着力,增强细胞血管的弹性,降低细胞血管的渗透性,能够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二是预防胃癌。茄子中富含龙葵碱,该物质能预防消化道系统的肿瘤增殖,在防治胃癌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三是茄子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的功能。

1.2 特征特性

1.2.1 茄子的3个变种

圆形茄植株高大,果实较大,果实为椭圆球形或圆球形,果皮颜色有多种,具有不耐高温和湿润气候的特点,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长茄果实细长,长达30 cm左右,果皮颜色为淡绿色、紫色或绿色,具有耐高温和湿润气候的特点。矮茄植株长势较矮,果实较小、形似灯泡,呈长卵形或者卵形。

1.2.2 植物学的特性

茄子属于自花授粉植物,主要食用嫩果,根系发达,根群分布范围广,能够分布在土壤1.2~1.6 m的范围内,主根的分布比较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30 cm的范围内,不同品种的叶片和茎的颜色会存在差异性。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的主茎会在生长6~8片叶时开花,如果熟期中等或者偏晚期的品种在8~9片叶时开花。

1.3 适合茄子生长的环境

1)温度条件。适合茄子的发芽温度在30 ℃左右。一般情况下,白天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夜晚温度控制在15~20 ℃,开花温度在25~30 ℃比较适合。如果温度低于17 ℃,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温度高于35 ℃或遇到干旱的气候条件,会直接影响花器的生长发育。

2)光照条件。茄子对光照的要求不高,强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茄子营养物质的积累。

3)水分条件。茄子的结果受水分影响较大,应结合不同生长阶段做好灌溉工作,植株前期的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量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量。花期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要加大灌溉量。

4)土壤条件。要保证茄子生长地块的土壤透气性良好,如果遇到连续降雨的天气,为了避免土壤板结,要在降雨后及时排水。茄子具有一定的耐肥性特点,适合在土壤肥沃和土质疏松的地方生长,对氮肥和钾肥有一定的需求。

2 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和整地技术

1)地块的选择。选择在没有污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地区,以确保土壤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土壤选择方面,保证土壤没有残留的农药,种植地附近没有矿山,选择的土壤应以肥沃、土质疏松、排水方便且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微酸性沙土为宜,还要避免与同科的作物连作。

2)整地工作。茄子根系比较发达,对肥料的吸收能力较强,应采取深翻处理的措施,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整地过程中还要耙入一定量的石灰粉,用量為1 200 kg/hm2,能够起到消毒的效果。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保证茄子生长质量,在移栽前要施入适量腐熟的农家肥料。

2.2 科学选种

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茄子品种。选种后要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播种前用热水浸泡种子,温度为50~55 ℃,期间要不停地搅拌,让茄子能漂浮在水面,在温度下降至30 ℃后将种子捞出沥干,然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时间为15 min,捞出后清洗干净,再放入30 ℃的温水中浸泡24 h,期间可用手揉搓种子,将种子表面的黏液清洗干净,使种子彻底浸透。之后将种子捞出沥干放在纱布上包裹进行催芽处理,催芽的温度为28 ℃,每天浇水1~2次,连续4~5 d后约80%的种子能够出芽。

2.3 适时播种

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选择具体的播种时间。春季种植应该选择在12月进行播种,大棚种植应选择在2月中下旬进行栽植,在4月底开始采收。如果在5月播种,6月定植,8—9月即可采收。要控制好播种量,用量为300 g/hm2。采取撒播的方式,将种子和细沙充分混合,然后撒在苗床上。种子出土后,要做好施肥工作,可以适当增施磷肥,能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茄子幼苗生长期间,要做好苗距的控制工作,应控制在1~3 cm,苗长到1~3片真叶时,要做好假植工作,并且要施入经过稀释的人粪尿肥,2~3次即可。

2.4 播种后的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之前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土壤温度控制在24~25 ℃,外界气温控制在25~28 ℃。在出苗到提苗的过程中做好苗床的温度控制工作,该时期苗床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合理控制温度能够保证出苗率,白天温度控制在22 ℃,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 ℃。待秧苗出土之后,为了保证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白天温度控制在20~24 ℃,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 ℃。需要经过7~10 d的炼苗,该时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夜间温度控制在5~10 ℃。幼苗长到3叶1心时,可以进行分苗,株行距控制在10 cm左右,将幼苗移栽至营养钵内,然后做好浇水工作以及合理控制灌溉量和温度。幼苗生长到5~6片叶片时可以进行低温炼苗。

2.5 科学定植

为了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定植前的起苗工作非常重要。起苗前3~4 d应浇透水,保证起苗的顺利进行,要尽量多带土。在晴朗且温暖的天气进行定植并且控制好深度,秧苗的深度应该和土壤的表面持平,定植完成后及时回填土壤,浇灌定根水。还要控制好栽植密度,如果选择早熟品种,应增加栽植的密度,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增加株行距,以此来降低定植的密度。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土壤肥力和栽植密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土壤肥沃的地块可以适当密植,在土壤肥力比较差的地块,可以适当减少种植密度。如果采取畦面双行栽植方式,早熟品种的行距应该控制在50 cm左右,晚熟品种的定植行距应该控制在75 cm×45 cm左右。

2.6 定植后的管理

2.6.1 科学施肥

茄子定植后14 d,应该采用中耕的方法去除杂草并且施入少量肥料,作为提苗肥,选择的肥料包括经过腐熟的适量人粪肥。如果茄子植株开始坐果,需要将下部的侧枝及时清除干净,避免枝叶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如果该时期还没有封行,要做好深耕除草工作并适当追肥,选择的肥料包括硫酸钾复合肥,用量为75 kg/hm2。茄子生长的中后期,为满足茄子植株对养分的需求,要做好肥料的补充工作,如果收获2次茄子,要补充复合肥,用量为300 kg/hm2,同时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稀释溶液进行叶面喷洒。

2.6.2 科学的水分管理

茄子定植之后的初期对水分需求量不大,保证土壤不处于干旱的状态即可,一旦出现干旱情况会影响花芽的分化。当茄子果实坐稳之后,可以适当增加灌溉量,保证土壤湿润即可。

2.6.3 加强通风

大棚栽植茄子要做好棚内湿度的控制工作,低温季节在每天9:00~10:00可以揭开小拱棚的薄膜通风换气,在晴天11:00~12:00可以结合大棚内的温度适当揭开大棚薄膜通风。

2.6.4 整枝

茄子植株的枝叶生长旺盛,会直接和果实争夺养分和水分,应将老叶和无效的枝条及时清除干净。植株高度为40 cm左右时要及时吊枝,选择吊绳固定,避免果实重量增加而坠地。在每次采收时还可以摘除植株上的老叶,以促进茄子植株的生长,提高茄子的结果率。

2.7 及时采收

正常情况下,茄子开花后的18~20 d就可以进入采收期,在每年6—8月高温条件下,适合早晨和晚上采收,中午温度高采收的茄子会发生干瘪情况。因为茄子皮薄肉多,会直接影响储藏效果。

3 茄子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3.1 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3.1.1 茄子褐斑病

茄子褐斑病为害叶片和果实部位,发病初期,患病部位会出现淡褐色的病斑,呈水渍状。随着病情扩散,患病部位会出现不规则或圆形病斑,边缘为褐色或深褐色,病斑中央有许多小黑点。

3.1.2 茄子绵疫病

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水渍状的不规则病斑,并且有明显的轮纹,在潮湿的环境下患病部位会长出白霉。果实染病后表面会出现水渍状黄褐色或者黑褐色的圆形病斑,患病部位的果肉呈褐色腐烂状,在高温环境下会长出白色的絮状菌丝,造成患病果实的脱落或者干瘪。

3.1.3 茄子黄萎病

发生茄子黄萎病初期,叶片边缘会出现褪绿色病斑。随着病情扩散,患病部位的叶片可能变为褐色和脱落,甚至造成植株枯死。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全部的叶片黄萎,变褐枯死,或者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果实瘦小容易脱落。该病的病菌通过菌丝或厚垣孢子的方式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第2年直接通过伤口或者根部入侵,潜伏周期比较长,病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防治难度,而且很难彻底根除。

3.1.4 棉铃虫

棉铃虫幼虫主要蛀食花和果实,也会为害茎和叶片部位。如果蛀食花蕾部位,会导致苞叶张开不久变成黄绿色,经过2~3 d后会脱落。如果蛀食茄子的幼果会导致果实腐烂容易脱落,严重影响茄子的产量。

3.1.5 茶黄螨

茶黄螨主要蛀食茄子的嫩叶部位,害虫体积比较小不容易被发现。被害叶片会僵硬并且向下卷曲,叶片的背面有光泽,颜色变为黑褐色。随着害虫的繁殖,植株的新芽也会受到为害,造成果实脱落。

3.1.6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为害植株嫩叶部位,叶片背部有大量成螨和幼螨,吸食汁液,叶片表面出现大小不规则的斑点并且呈黄绿色,叶片失去营养后会早衰。

3.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強的品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二是科学合理的轮作和倒茬,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能够保证土壤中的养分适合茄子生长[1]。三是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水中浸泡3 h,然后在温水中浸泡15~30 min,完成后放在冷水中捞出后备用。也可以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时间为20~3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四是选择日光消毒。针对苗床可以采取日光照射消毒的方法,在夏季高温时深翻土壤,深度为25 cm左右,并且在土壤中撒入一定量的熟石灰和切碎的稻草[2]。整地起垄后铺上地膜,密封20 d左右能够消灭土壤中的致病菌和害虫。

2)物理防治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害虫的趋色性的特点进行诱杀,例如,蚜虫和白粉虱有一定的趋黄性特点,可以在种植地放置黄色机油板,或者大棚的通风口粘贴黄色黏着条,能够起到诱杀的作用;蚜虫对银灰色的反光膜有一定的趋性,可以选择银膜规避蚜虫的危害。在大棚或者温室的通风口处安装和设置防虫网,也能降低害虫的数量。

3)生物防治方法。采用以菌治虫或者以虫治虫的防治方法。针对茄子棉铃虫,使用0.65%茴蒿素杀虫剂4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针对白粉虱和红蜘蛛,使用2.5%苦参碱3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针对茄子茶黄螨,使用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生态防治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方法抑制病虫害,在晴天的上午应该做好大棚通风工作,如果大棚内温度超过34 ℃要及时通风,下降到20 ℃左右后关闭大棚,夜间大棚温度应控制在15~18 ℃,为茄子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以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5)化学防治方法。选择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间隔7~10 d用药1次,喷洒2~3次,要交替轮换使用药剂。出现黄萎病之后,通过土壤熏蒸剂或真菌杀菌剂,能够减少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发病初期,选择多菌灵和抗枯宁等植物抗菌剂进行防护。发病之后选择敌克松或者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抗菌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出现茶黄螨后,选择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间隔7~10 d用药1次。选择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以选择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和20%三氯杀螨醇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

作者简介:谢秋萍(1988—),女,汉族,广西博白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尹满义,王小林,刘园.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2018(8):14,16.

[2]张志博,杜雪晶,张伟春.茄子土传病害综合防治[J].吉林农业,2014(7):87.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茄子
茄子
愿你的成长路上有“茄子”
小捣蛋鬼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