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措施
2023-05-21张瑞卿
张瑞卿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及饲料、工业原料,其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巨大,这极大地推动着玉米产业发展。玉米产量的高低与玉米种子发芽率密切相关,发芽率越高,出苗长势越好,产量越高。因此要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目标,保证玉米种子发芽率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探讨了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玉米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4-005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在种植玉米时,产量和质量主要是由玉米种子发芽率所决定的。当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土壤、品种特性、成熟度等,会导致玉米种子发芽率较低,进而影响玉米出苗率和产量,使得玉米种植效益减少。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成为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1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分析
1.1 土壤因素
土壤是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玉米播种前,农户忽视土壤选择工作,盲目在低洼易涝地、盐碱地、干旱地、通透性较差的地块种植玉米,均不利于玉米种发芽,进而导致缺苗。尤其是干旱地,播种后水分少,无法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严重影响玉米发芽率和出苗率[1]。
1.2 病虫害因素
在玉米母本生长时,若发生病虫害,会极大影响玉米的品质。尤其是青枯病、穗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螟等,若消除不彻底,会影响母本植株发育,降低玉米品质。若选用发生病虫害的原种播种,无法保障玉米发芽率。
1.3 机械损伤因素
近年来,玉米收获和脱粒让越来越多的农户重视使用机械设备。例如,玉米脱粒时借助脱粒机脱粒,虽然脱粒效率有所提高,但受外部机械力的影响较大,往往会损伤玉米籽粒胚部,增加畸形苗数量,降低玉米发芽率。
1.4 贮存因素
玉米种子若贮存管理不当,温湿度不适宜、通风差且过于潮湿,极易滋生病菌,降低种子质量。同时,仓库卫生环境差,极易受到虫子、老鼠的侵害,受害种子发芽率必然下降。
此外,玉米贮存时间过长,活性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也会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
1.5 环境因素
1.5.1 低温
低温环境下,极易产生冻害,进而影响玉米的发芽率。研究表明,温度越低且持续时间越长,则发芽率越低。种子在-15 ℃的环境下持续7 d,会丧失活性,发芽率低于1%。
1.5.2 高温
在适宜温度内,种子发芽率并不会受到影响。一旦温度超过标准值,则会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试验表明,当温度达到27 ℃时,玉米种子发芽率为95.3%;当温度达到32 ℃时,玉米种子发芽率为79.4%;当温度达到38 ℃时,玉米种子发芽率为52.6%。可以看出,温度越高,发芽率越低。
此外,玉米播种后若持续7 d温度超过35 ℃,且没有降水的情况下,玉米极易遭受高温热害,发芽率会有所下降,进而造成缺苗断垄等现象[2]。
1.6 种子因素
1.6.1 品种
玉米种植前,做好选种工作非常关键。但是当前大部分农户在选种时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盲目跟风选择一些不一定适用于本地的新品种。有的按照以往种植经验选择玉米品种,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因素,导致所选择的玉米品种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抗病性、适应性、抗倒伏能力以及抗病虫害能力,播种后玉米种子出苗率必然得不到保障。
1.6.2 成熟度
玉米成熟度的高低,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研究表明,玉米的成熟度与发芽率成正比,即成熟度越高发芽率越高。乳熟期百粒重为15 g的玉米种子,发芽率在93%左右,半年后降至70%以下。玉米成熟度主要是由收获时间的早晚所决定的,过早收获玉米成熟度差、发芽率和出苗率较低。
1.6.3 含水量
含水量会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国家规定,玉米种子含水量在13%左右为最安全的状态。若玉米种子含水量过高,那么在堆积贮存时会导致温度升高,进而发生霉变,最终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因此在播種时应选用含水量不高于13%的玉米以保证发芽率。
1.6.4 饱满度
玉米的饱满度与发芽率的关系密切。试验表明,个体小、不饱满的玉米种子,活力低,营养物质少,玉米发芽率较低。形态饱满、个体大,营养物质丰富,玉米发芽率较高。
1.6.5 活力
部分农户在处理玉米种子时,通常采用快速烘干的方法,虽然效率高,但会降低玉米种子酶活性及种子活力,不利于种子发芽。同时,经过长期储存的玉米种子,其活力逐渐降低,最终完全消失,丧失活力的玉米在播种后发芽率降低,甚至不发芽。
2 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措施探讨
2.1 科学选种
为保证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播种前应做好选种工作。农户要提高选种意识,改变过去盲目、随意选种的思想,综合考虑气候、土壤等因素,科学落实选种工作,优先选用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审核认定、推荐的优良品种,确保所选玉米具有耐密性、适应性强、抗倒伏、抗病害、抗旱抗涝、出籽率高、产量高等特点和优势,保障玉米发芽率。
2.2 土壤管理
土壤会对玉米发芽和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农户要提高土壤管理意识。严格执行轮作制度,结合农作物种植情况,灵活选择轮作的作物,如大豆、小麦等,均是玉米轮作倒茬的首选作物。同时,要合理选地,结合玉米的生长特性,优先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浇水排水方便、pH值在6.5~7的中性土壤种植玉米,玉米发芽率更高。此外,要深翻晾晒土壤,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翻地时施加适量底肥,建议每公顷施加腐熟农家肥37 500 kg、复合肥750 kg,将肥料深翻入土达到提高地力的目的。重视土壤测定,明确土壤酸碱度,结合土壤测定情况做好改良工作,如增施有机肥、熟石灰等,为玉米发芽和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提高发芽率和长势。
2.3 种子处理
2.3.1 晒种
晒种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农户要提高晒种意识,在播种前7 d均匀摊铺晾晒玉米48 h,每隔6 h翻动1次,确保晒种均匀,让每一粒种子都能接受充足的光照,杀灭种子表层致病菌,同时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激发种子活性,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及出苗率。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在水泥地上晒种,避免高温灼伤种子。要合理控制晒种时间,避免种子失水过多。
2.3.2 筛选
在筛选玉米种子时,要重点清除其中含有杂质的种子、病虫粒、霉烂粒、残缺粒,将健康饱满、色泽鲜艳、无虫洞、无残缺的种子留作种用。要确保留作种用的种子质量达标,即纯度≥13%、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3]。
2.3.3 浸种
经过浸泡处理的玉米种,可减少致病菌,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率,提高种子发芽率。目前常用的浸种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温汤浸种。将玉米种子浸泡于60 ℃温水中30 min,然后捞出放置于30 ℃环境下催芽后再播种。二是磷酸二氢钾浸种。用磷酸二氢钾50 g兑水20 kg配制成水溶液,10 kg玉米种浸泡8 h,阴干后再播种。三是锌肥浸种。用硫酸锌50 g兑水100 kg配制成水溶液,10 kg玉米浸泡8 h,阴干后即可播种。
2.3.4 拌种
使用药剂拌种,可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农户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药剂,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可预防玉米丝黑穗病;60%吡虫啉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等药剂拌种,可预防玉米蚜虫、地老虎、灰飞虱;40%溴酰·噻虫嗪悬浮剂拌种,可预防二点委夜蛾、草地贪夜蛾。
2.3.5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所提倡的一项新技术。种衣剂包括两种,一是单剂型,二是复合剂型。相比较而言,复合剂型的效果更加理想,是将杀菌剂、杀虫剂等药剂按照适当比例配制后拌入玉米种,可起到防治病虫害、提高玉米发芽率的作用。经过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表层会形成固化膜,玉米种子入土后遇水膨胀、萌动、发芽、出苗,逐渐释放包衣上的有效成分,并被根系吸收,传导至各个部位。研究表明,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明显提升,可达到一播全苗的效果,并且可增产10%。
需要注意的是,在玉米种子包衣时,禁止浸种、禁止催芽播种、禁止常规发芽试验、禁止在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地使用,避免影响种衣剂的效果以及对种子发芽造成不良影响。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种衣剂,保证药种配比合理,达到理想的包衣效果,提升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率[4]。
2.4 规范播种
玉米播种作业是否规范,是影响玉米种子发芽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要想提升玉米种子发芽率,应认真做好玉米播种管理工作,具体如下。
2.4.1 适时足墒播种
玉米播种时间的早晚,会影响出苗率。播种时间过早,地温低,发芽率较低,并且极易出现弱苗、黄苗现象;播种时间过晚,会错过农时,进而影响玉米产量。所以农户要灵活控制玉米播种时间,建议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 ℃时播种最为适宜,同时要考虑到品种差异,早熟品种应适当晚播,晚熟品种应适当早播。此外,要做到足墒下种,结合降水情况及时抢雨播种,以提高成活率。若近期无降水,要人工灌溉后再播种,保持土壤湿润性,避免干旱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出苗。若土壤湿度过大,要适当晾晒再播种,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的墒情。
2.4.2 控制播种量
玉米播种时,要控制好播种量及种植密度。农户要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和土壤墒情等因素,灵活调整播种量和种植密度,避免过度拥挤。条播时用种量为45~60 kg/hm2,点播时用种量为30~45 kg/hm2,精播时用种量为15~22.5 kg/hm2。禁止高密度种植,避免影响出苗率及产量。
2.4.3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是影响玉米发芽出苗的重要因素,播种过深,深层土壤温度低,空气少,发芽慢;播种过浅,表层土壤干燥,無法吸收充足的水分,影响玉米发芽和植株扎根成活。因此农户要严格控制好播种深度,一般在3~6 cm,黏性土壤应适当浅播,沙性土地应适当深播。只有保证深度播种适宜,才能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对水分、温度等方面的需求,进而达到早发芽的目的[5]。
2.4.4 播种方法
玉米播种时应采用宽窄行播种法,大行距100 cm,小行距60 cm,株距20~35 cm,种植密度为5.7万~6万株/hm2。玉米播种后应结合土壤情况适当镇压,控制好镇压程度。让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减少土壤水分流失,促使种子扎根生长,提高出苗率,培育壮苗。需要注意的是,黏土地要尽量避免镇压,以免镇压后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2.4.5 封闭除草
玉米播种后,要做好封闭除草工作,避免杂草与种子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进而保证玉米发芽率,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建议在玉米播种后2 d内喷施除草剂,如每公顷使用50%乙草胺乳油750 g兑水750 kg,可有效清除杂草,药效长达60 d,从而降低草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5 播后管理
2.5.1 查苗补苗
完成玉米播种作业后,一般在7 d左右即可出苗,此时农户要及时查看苗情,若发现有死苗、不出苗等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做好补苗工作。应选择相同品种玉米,经浸种催芽后再播种。前期可在田间地头多播种适量种子,便于后期补苗使用。移栽后应浇适量水,保证玉米成活率及出苗率,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2.5.2 间苗定苗
玉米播种后,做好间苗定苗工作非常关键。建议农户在玉米3叶期,疏除小苗、弱苗、病苗。在玉米5叶期时定苗,保留健壮的玉米苗。
2.5.3 中耕除草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工作。一是可以减少田间杂草数量,避免其与玉米植株争夺水分、养分。二是有助于提高土壤松散透气的性能,减少土壤板结,确保玉米快速生長。
2.5.4 病虫害防治
玉米植株生长期若发生病虫害,会影响籽粒生长,若防治不彻底会导致玉米籽粒携带致病菌,这些玉米留作种用会影响玉米发芽率,因此农户要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当地玉米病虫害流行现状和发生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大小斑病,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锈病,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喷施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防治;蚜虫,喷施50%抗蚜威2 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喷施1.8%阿维菌素1 000倍液防治[6]。
2.6 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非常关键。收获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玉米籽粒的饱满度、成熟度、含水量、活力,进而影响玉米的发芽率及成活率,所以控制好玉米收获时间非常重要。玉米的最佳收获时间是完熟期,在发现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后即可收获,此时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含水量适宜。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摊铺晾晒,禁止集中堆放,降低种子含水量,避免贮存时发霉变质。当玉米含水量低于18%时,即可脱粒处理。脱粒前,要试脱,避免损伤种胚。玉米脱粒后应再晾晒2~3 d,让玉米种子含水量下降至13%左右。晾晒时,选用木制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玉米种子的损伤程度[7]。储存玉米种子时,要控制好仓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发霉变质。同时,要做好防虫防鼠工作,避免损坏玉米种子影响后期播种。
3 结束语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玉米产量、质量至关重要。玉米产量与玉米种子发芽率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各项因素,积极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措施,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增强苗情长势,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贾军.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J].种子世界,2017(4):36-38.
[2]王海英.玉米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6):36-37.
[3]郭塞梅.提高杂交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有效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17
[4]刘国良,祝臣.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3):120-121.
[5]冯培煜,宋瑞连,王春华.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发芽率降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作物杂志,2018(4):110-112.
[6]刘丹,谭雪梅,熊春梅,等.超干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J].绿色科技,2022,24(9):127-129.
[7]高振环.关于农作物种子检验与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