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措施中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3-05-21于美琪

种子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检疫

于美琪

摘    要:近年来,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对于植物生长情况也越发重视,而病虫害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种植面积增加,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已然成为一项重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植物保护措施中如何加强对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展开分析。

关键词: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检疫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4-01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自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来,植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各种新型植物病虫害持续出现,并且由于长期使用单一品种杀虫剂,导致各类杀虫剂效果日渐降低。这一情况下,如果暴发病虫害,整体局面将难以掌控,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为避免该情况出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需要对防治病虫害现存问题和基本原则加以明确,以此为前提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策略,保证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1 植物病虫害防治现存问题

过去,人们对农药的使用欠缺科学认知,在进行植物保护时有部分人员因为文化程度有限,经常出现盲目使用农药的情况。具体来说,这些人员并未做到针对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应对方案,以至于防治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个别人员认为一种农药能够防治所有病虫害,若效果不强只需加大使用剂量即可。如此进行植物防护,只会使病虫害对于某种农药抗药性增加,整体防治效果也会随之减弱。

除此之外,大剂量使用农药也会使植物死亡,使用不同类型农药混合进行病虫害防治难以实现防治目的。随着各类污染频繁发生,一些植物病虫害以前从未出现,而面对这类病虫害仍有部分保护人员会选择使用传统防治手段,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无法起到防治效果[1]。

现阶段,各类生物防治手段层出不穷,不仅副作用低于农药,对环境危害也极为有限,但部分人员对于这类防治技术了解有限,难以对其正确应用,而这也直接导致植物保护不能到达预期效果。

2 植物病虫害防治难点

病虫害的防治难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长期性与经常性。因为植物种类偏多,所以在实际种植环节所产生的病虫害也极为复杂,也正由于植物的多样性才导致病虫害防治存在较大难度,不仅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防治,也无法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如果防治过程中频繁使用一种方式进行干预,会使病虫害抗药性增加,从而加大防治难度。

二是复杂性与特殊性。该防治难点主要受植物生长环境特殊性和品种多样性所影响,自改革开放后各种国外农业技术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与种植方式也越发灵活,而这也直接颠覆传统植物种植模式;随着植物品种和数量增加,原有的病虫害类型以及危害都有明显改變,如蚜虫、螨虫等小昆虫是植物病虫害发生常见种类。病虫害也是威胁森林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导致林木生长不良甚至大规模死亡,给森林资源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很多地区的林业部门并没有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防治意识和防治力度明显不足,造成很多病虫害问题没有被重视,在采取相应措施时也存在很大问题,从而带来较大的危害。

3 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是持续控制原则。植物管理者需要严格遵守经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要求,要立足植物保护角度,既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也要对病虫害防治管理加以重视。

二是生物防治原则。生物防治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要巧妙应用对一些有益生物,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应积极保护植物虫害天敌,更要为其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确保其能够正常繁衍,从而到达平衡且稳定的防治效果[2]。除此之外,也可充分发挥植物本身作用,例如提高植物防御以及抗逆性等。

三是防治结合原则。优化植物病虫害防治,需要以植物自身特点为前提,将治理和预防充分结合起来,这样在抑制病虫害发生同时,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真正发挥植物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四是药剂慎用原则。植物保护人员应对农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积极作用有充分认知,尽量选择一些自然防治措施,在必须采取农药防治时,可结合病虫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副作用小、污染低的农药类型。

4 植物保护措施中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具体策略

4.1 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植物保护措施中通常会使用较多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在使用农药时若未能做到合理选择农药类型和使用剂量,将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植物保护人员应有效应用综合治理方式,如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诸多方法融合使用,通过综合防治方式有效消除植物病虫害。另外,应考虑到防治病虫害时,若生态系统中有某一生物缺失将会对另一物种产生极大影响,如对一种有害生物进行全面防治,难免会使次要害虫增加,并使植物保护陷入恶性循环局势[3]。

4.1.1 生物防治

为确保病虫害防治能够得到改善,可运用以虫治虫和以鸟治虫等方法,这样既能促使病虫害防治水平明显提升,也能更好地维持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应用食物链的原理,达到无公害综合治理的目的,常见的生物防治方式有微生物防治、昆虫防治和鸟类防治。植物在受到虫害侵扰前,集中释放害虫的天敌,能达到防治效果。

一是微生物防治。在虫害频发的地方,涂抹对树木本身无害的微生物,病虫在采食微生物后,会产生群体感染,这种防治措施能大面积灭杀虫害。运用微生物防治时,可选择传染能力较强的细菌。

二是昆虫防治。昆虫纲目内,有复杂的生物链关系网,利用生物链关系网的原理,释放益虫捕杀害虫。植物的果实很容易受到各类虫子的危害,例如棉铃虫。赤眼蜂是棉铃虫的天敌,通过释放足量的赤眼蜂,实现对棉铃虫的捕杀,其他类型的害虫也需有相应的天敌,选择对植物无害的天敌种类,能够有效提升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效率。

三是鸟类防治。绝大多数昆虫都是鸟类的食物,鸟类对害虫的捕杀效率较高,造林时可以为鸟类搭建巢穴,吸引鸟类到林中觅食。同时要减少农药的使用,农药对鸟类也有着较大的伤害,也不符合无公害综合防治的要求。在保护鸟类的同时,也能防治虫害,这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形式。

4.1.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是无公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方法。是指使用物理工具进行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治利用了害虫趋光性特征,例如使用诱虫灯集中捕杀。很多害虫对气味也较为敏感,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实现对病虫的诱杀。人工捕杀也属于物理防治的一种,一些幼虫的巢穴可以通过深耕的方式找到,并集中销毁。此外,随着产业形式的多元化,在林间养殖家禽,也能起到防治虫害的作用。具体实践环节,需对鸟类资源加以保护,除可以设置人工鸟巢外,也可大范围种植结籽花灌木,为益鸟的繁殖与栖息提供基础条件。从害虫角度讲,应用益鸟能够维持天敌与生物间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保证。病虫害类型不同,其特点规律和生物学特征也有明显差异,要想确保防治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需要不断积累生物防治经验,要以环境和植物保护为前提,合理选择防治技术,以此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

4.2 合理应用栽培管理预防法

栽培管理预防法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在植物育苗造林过程中,通过强化造林技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升苗木的长势。造林地的选择,要重点关注土壤、地形因素。

土壤方面,黏性土壤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生长,低洼的地方排水不畅,植物很容易发生炭疽病、黑斑病和腐烂病等。

在应用栽培管理预防法的过程中,播种前选择抗病性较好的植物良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整地时使用有机肥作基肥;挖穴定植时对穴坑消毒,减少虫害的发生;造林地要轮作,减少病原和虫源;抚育管理时,要重点清理林地的杂草,可以通过套种、轮种、间种的方式,提升防治病虫害的能力;造林时选择一些害虫喜欢的植物作为间种作物,诱导害虫脱离植株;也可以根据植物的品种特征,栽种一些其他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植物抚育管理阶段,需要做好中耕除草和林地施肥工作,为植株补充生长所需的各类元素,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这是加强治理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中耕除草的方式,优化通风排水条件,减少腐烂病和黑斑病的发生,及时整枝修剪,清理病叶、病果并统一销毁,避免病虫害大范围扩散。幼林抚育时要及时清理枯株,病株治疗,弱株施肥,改善造林地的整体环境。

一是合理选育抗病虫害较强的植物品种。工作人员应结合本地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选育植物品种,在育苗和出苗过程中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控力度,该防治措施在植物保护中具有较强经济性和有效性。

二是肥水措施。为将有机物中所涵盖的害虫与病原物迅速杀灭,应对有机肥应用加以重视,这样能够为植物提供有利条件,主要是对氮、磷、钾肥料比例严格控制,全面提升植物抗病性。除此之外,大水漫灌和喷灌等方式要减少使用频率,这两种方式会导致叶部病害明显加重,具体可选择滴灌或沟灌的方式,而浇水尽量选择晴朗的上午进行,这样可将叶面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3 完善预测预报体系

为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有明显增强,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病虫害预测防控体系,通过使用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对植物病虫害开展动态检测。与此同时,借助各类信息反馈,植物保护人员也能及时将病虫害负面影响加以控制[4]。例如春季正是检测预防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阶段,只有尽早发现虫害,才能及时进行处理,也能更快阻止病虫害的繁衍与传播。加强档案管理也极为重要,要想确保植物保护工作充分落实,需要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还要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变化性。由此可看出,該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植物保护人员既要持续学习病虫害防治知识,也要总结实践防治经验。相关部门则要立足实际情况,建立病虫害档案,为日后病虫害预测与研究提供更多便利。考虑到各地植物差异性较大,周边城镇应随时保持密切交流与沟通,更要从气候、地区等条件出发,建立全面的病虫害档案,以此促使植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4.4 加强相关技术指导与培训

有部分植物保护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了解有限,尤其针对农药使用知识所掌握的十分薄弱。为解决该问题,相关部门在做好预报预测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辅助工作人员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与病虫害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病虫害对植物的负面影响与危害加深认识。具体的宣传教育环节可将以下方面作为重点。

一是讲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要确保植物保护人员做到对症下药,在使用农药防治时尽量避免出现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情况。

二是提高植物保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及业务能力,随着保护人员在整体工作素质提升,能够针对不同病虫害问题选择合理的防治策略,有助于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

4.5 加强病虫害检疫工作

植物保护人员需要以国家检疫标准和规定为前提,开展病虫害检疫工作,对当地所有苗木来源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本地苗木生产单位、企业和个人需备案,通过了解其主要运营和操作项目,预防大规模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要注意秧苗的运输环节,做好相关检疫工作,除要对秧苗进行分批现场检疫外,一些无法现场检疫的苗木也要带回实验室加以详验,一定要确保所有苗木无病虫害。对于检疫合格的苗木可签发相关证书,对于检疫不合格的病虫害苗木则要立即焚烧。最为关键的是,在使用检疫合格的苗木时,为避免病虫害发生,也要提前消毒方能使用。

4.6 加强病虫害的基础预防

植物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普遍较高,因此需要将基础预防工作落实到位。在植物生长期可适量喷洒75%百菌清800~1 000倍液,植物进入冬季休眠期后,可以喷洒1次45%石硫合剂。喷洒农药时,要注意每次喷洒间隔为30 d左右。要提前预防植物根腐病,当发现植物有根腐病倾向时,需挖开根部周围土壤,使根部与外界有更多接触,并对根部进行修理,剪去发病的根系,对有根腐病的根系用消毒液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再涂抹石硫合剂溶液。

溃疡病的发生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溃疡病一般发生于2—3月,温度上升溃疡病会减弱,9月温度下降,溃疡病会再次发生。溃疡病应预防和治疗同时进行,修剪植株后及时喷洒4%石硫合剂。植物生长季需喷洒链霉素,对病害进行预防和治疗。花腐病也是各类植物常见病害之一。预防花腐病时应加强土肥管理,提供通风的生长环境。在萌芽期,喷洒400倍液过氧乙酸,将染病的病蕾、病花全部清理干净。也可以喷洒可杀得农药进行花腐病预防工作。一些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根结线虫和小卷叶蛾虫害的侵袭,针对小卷叶蛾通常采用诱杀的方法,可将水、醋、糖按照1∶1∶0.5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溶液挂于植物的枝头,诱出小卷叶蛾进行捕杀,还可通过喷洒风雷激进行灭杀。针对根结线虫,可在种植区套种抑制根结线虫生长的植物,如万寿菊,能有效降低根结线虫的发生。可喷洒灭线磷除虫,并对已感染的植株进行修剪、焚烧,防止虫害蔓延。

5 结束语

植物保护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涉及的内容众多,并且病虫害类型多样防治难度也大大增加,所以具体的解决方式也有明显不同。植物保护人员应对病虫害类型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其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通过参与培训和学习等方式不断强化自身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2(14):155-157.

[2]刘敏良,李凯兵,罗琴涛.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长江技术经济,2022,6(Suppl 1):14-16.

[3]李倩.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和措施研究[J].新农业,2021(21):39.

[4]何敬.互联网时代植物病虫害防治新途径探究[J].甘肃农业,2021(5):91-92.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检疫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