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3-05-21赵转英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导图英语教学素养

赵转英

小学教育是比较基础的学科,在学生成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为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活动效率的目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多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构成内容

1.1 文化品格

英语是文化的外显,英语知识的学习,首先是学生了解英语逻辑与汉语逻辑的差异。同时在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语言的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英语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知识面。最后,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认知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英语传递文化的差异,使其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

1.2 语言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当作重点内容,语言能力包含的内容有四个部分,即听、说、读、写,让学生可以在文本的基础上应用于沟通交流、阅读文章、了解单词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多维语言能力。

1.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更高层次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逻辑,便于学生全面且宏观地学习英语知识。思维品质在英语学习中指的是学生不盲目吸收零散的知识,通过科学高效的方法掌握,在脑海中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思维品质也包含辩证性地看待知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机械地记忆与背诵,全面把握其本质,提高知识记忆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4 学习能力

在课程改革深化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以从技巧、意识、态度等方面深化推进。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英语学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最后,教师可以应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 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1 多举并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1.1 合理利用思维导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该课程更多的以单词或句式结构为主,每个学时的知识点都相当分散,学生听课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可以立足课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基于教材内容制作思维导图,确保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学习技巧进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Do you like pears?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思维导图,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完善思维导图,借助关键词或箭头梳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后主动与学生交换,及时发现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在修改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小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无法检查思维导图中的错误,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句式结构与单词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1.2 开展实践活动

学习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可以就教材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街头采访、数据调查与公益翻译之类的方式让课内教学到课外教学拓展,从室内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可以在實践活动中运用英语口语与词汇,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其获得更多感悟后通过英语作文的形式展现,为学生有序转化信息奠定基础。总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实践探索能力都得到强化,改变传统落后的学习方式,让英语知识与技能逐步被迁移,提高自身英语技能。另一方面,开展项目探索活动。在教育改革深化推进的今天,教师可以在教育领域中引入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探究性与集中性,是实践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开展项目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探索活动中,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让其深度探究。教师选定项目议题时应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从其知识储备方面出发,让学生在议题的引领下探索国家大事或生活事件,借助充足的论据辩驳或者是支持某个议题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英语口语进行项目围讨,鼓励学生在开放的英语口语环境中掌握英语口语技能,让学生在思辨中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2.2 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对人的影响较大,其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文化品格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其更好地应用英语知识,培养学生文化品格。比如,进行各类食品名称教学时学生初步了解了日常的食品,此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通过网络了解同一类食品价格方面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的生活知识变得更为丰富,在拓展的过程中借助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扮演顾客、店员两种不同的角色,让扮演店员的学生用英语给顾客介绍某种食品,比如产地、优点、保质期等,“顾客”则需要立足自身需要用英语与“老板”沟通,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通过渗透中西方文化让学生切身掌握跨文化有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学习中西方节日知识后可以引领学生对比东西方节日文化,了解其中的不同,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2.3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是工具语言的一种,是人们交流学习的关键。小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科学使用英语阅读资料并开展日常对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英语语言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立足学生认知能力或生活体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比如,教学I like dogs时,通过分析可知,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单词为动物类,让学生应用英语谈论某一种动物。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创设动物园教学情境,基于学生理解能力与教学情境,制作与教学情境相符的课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置身于课堂情境中,观察各类动物,比如lion, dog, cat等,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动物,应用“Do you like...” “I like...”之类的句型,但需要注意like与名词复数的使用方法。如此通过导入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達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4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是外来语言的一种,该学科综合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学科时感到学习难度较大,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英语学科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当必要。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被动学习,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这是因为只有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比如,教学Lets eat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重要的单词,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组探究,各小组成员将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写下来,用英语简单地介绍,编写3~5句和食物有关的英文对话,基于组内成员编写英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角色表演。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后教师总结与指导。在此期间师生、生生互动,营造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调动学生思考与探究能力。

2.5 多元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这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学生学习外来语言时若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自信,很难参与学习的过程。为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鼓励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全面体会教师的激励作用,从而增强其学习自信,发展其英语学习核心素养。教师运用激励教育模式时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让学生了解运用激励教育模式的效果与目的,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比如,教学What does he do?时,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物生活与职业情况、所学句型、单词谈论等情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激励教育元素,强化师生沟通交流,发挥激励与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但教师应把握分寸,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负心理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见,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很有必要强化激励教育元素的渗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构建合理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课程改革深化推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实现预期的目标,可从应用多举并措、拓宽学生视野、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文化品格、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导图英语教学素养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第6章 一次函数